互联网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它的出现将逐步改变教、学、评、课的结构和形态。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发明,总会使人们高估此类技术近一两年内的影响,同时又总会低估其对今后十几年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讲,几千年来,教育成本几乎没有下降,教学效率几乎没有提高。学生集中到教室上课的模式没有变化,粉笔加黑板的知识传授方式基本没有变化,师生比例亦没有变化。现在MOOCs来了,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于2012年在美国兴起,它提供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它提出了微证书概念,是大学本意的回归。MOOCs的极大发展,将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而今后的面授课程则将成为奢侈品。

三、互联网与大学教育的融合

(一)MOOCs的兴起

(二)网络公开课的方兴未艾

四、互联网发展对大学教育带来的思考

实现社会化合作学习

Web2.0的一个最重要特性是社会性,Web2.0下的网络教育新模式也被看作成一种社会进程,它注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社会化学习进程中,它将学习过程与网络社会进行整合,利用Blog、Wiki、SNS等工具,将学习过程置于一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不同用户参与创造贡献的信息资源,支持学习者个人和其他用户、群体的合作学习与资源共享,这种参与式信息交互,使得彼此间信息资源不断沟通和协调,从而来完成独立学习或者共同合作完成某项任务,以集思广益达到成果共享。

突出人性化导向

传统的网络教育模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学习资源更多的是一种主要集中在系统内部的单向传输。而在Web2.0环境下诞生的网络教育新模式更加强调人性化和个性化。它以Web2.0的应用为平台,综合运用AJAX、AdobeAIR等技术,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交互式学习环境,在新技术支持下学习者本身就是资源的创建者、信息的生产者,每个学习者都能建立个体的学习路径和知识领域,提高了学习者的自我识别度和自我导向性。

注意事项

Web2.0环境下构建的网络教育新模式,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用户间彼此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联系、合作,信息共享、参与贡献,无边界地为学习者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素材,但同时也对学习者提出了一定要求。

(1)熟练掌握学习工具

随着网络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技术工具应用而生,只有熟练掌握各种软件并将其真正作为工具应用于学习过程中才能提高我们的实际学习效果,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自由掌控网络,而非被动接受网络。

(2)学会处理网络信息

网络教育新模式讲究的是用户广泛参与,即任何个人都可以通过博客、播客等信息,供他人浏览、参与讨论等。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接受来自不同层面的海量信息。如何在众多信息中分辨良莠、筛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既考验一个学习者的信息判断能力,又考验他的网络道德规范水平。因此,学习者必须要把持有度,学会理性分辨,学会主动处理信息,而非被动接受信息。

1.课前预备:

互联网上的知识丰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分析英语教材、整理繁杂的知识点。但是即便这样,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还是有限。例如讲解单词,教师可能会精心准备单词的构词、拼写、文化背景等,但是对于该单词在不同语境的运用很难充分预备。而且每个学生毕竟程度不一,兴趣也不一致。而在互联网上则不一样。它是一个知识及其丰富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搜索到所有教师需要讲解的单词、句型的各方面知识。

2.课堂教学:

3.课后互动:

互联网平台互动灵活英语语言能力的真正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积累、练习、实践和运用的过程,尤其是运用。在课堂之外,学生对所学英语内容的运用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注重了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学生才能够稳步、扎实、持续地取得进步。英语的作用注重表达。一个单词、一个短语写在书中或者记在本上,它只局限于一种记忆或书写方式。然而,一旦它出自于学生的口语表达,那它代表的就是一种情感的诉说,一种感情的渲染。互联网外语教学正好提供了一个英语运用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email或不同的chatroom,提高语言学习的交互性。充实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对学生英语交际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且大大地增加学习者摄入和输出目的语的机会。

二、对互联网利用过程中的引导

互联网主体的隐匿性、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及信息的多元选择,使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教育功能相对弱化。但是,互联网毕竟是一个极为多样、各种思想交合的一个较为复杂的聚集体。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谨慎、理性地使用互联网。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2.危险性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1开放的教育环境

1.2管理模式的转变

以前的高校管理中,课程的安排完全靠老师人工来制定并传达,在人事安排方面也存在冗杂的问题。财务管理上也缺少精确的定量指导。由于很多的数据不能及时的更新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分配不均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校的发展是一定的阻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各个高校创建了自动化的办公体系。这样在工作分配上提高了效率,各项资源能够建立数据库并且能够更好的有效的分配。使管理模式进行了转变。

2.应对措施

面对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影响,高校的管理者应该以正确态度的面对现有的影响。积极响应并且改变自身,尽快的和新技术融合。让网络技术在高校中能更好的发展。

2.1教育管理的思想转变

互联网的发展使教育管理由传统的管理逐渐向引导转变。网络技术的推广,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更为广阔的知识面,这些可能是高校的课堂教育所不能满足的。因此更加要求培养现代学生对自己学习管理的能力。学生有一定的自律能力那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并且利用网络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能够更加好的制定学习计划充实自己。同时,在教学上,教师也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思想。多加利用网络资源,武装自己,进而给学生传递好的学习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学生自学、选择的能力。能够对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有能力面对社会的竞争。

2.2完善网络技术的平台

2.3通过网络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又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资源,也有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资源,是把双刃剑。网络游戏,等不同程度的危害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只要正确的利用网络,就能有效规避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这样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让网络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同时高效的管理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先学会网络技术并且有着正确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从而更好的应用的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

3结论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语文教师;转变;对策

大学语文教师要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唯有全方位的自我改变:从更新教学观念到能力的重新构建,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到刷新师生交往方式。

一、“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1.知识权威地位的丧失

2.从资源提供者转变为资源选择者、组织者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的知识主要是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学生获取的途径不再是教师讲授的知识,教育资源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获取知识变得更加的方便和快捷。面对网络资源这把双刃剑,大学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转变为资源选择者、组织者,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帮助学生进行资源的选择和组织,剔除无用无利信息,让网络资源产生利益最大化,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

3.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语文教师的对策

1.改变观念,转变角色

2.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不可否认,“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一次生态更替,然而,不论“互联网+教育”如何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为特点,以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为特征,其本质还在教育,尤其是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我们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自身优势。

一方面,网络制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虚拟社会,许多人热衷并依赖虚拟的社区交往,这样,便使网络时代面对面的交流将成为稀缺资源,而作为熟悉课堂教学并具有多年与同学面对面交流的大学语文教师而言,进行面对面交流辅导教学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教育这种人机交流方式,其交流的深度和反馈的及时性与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相比,面对面时的眼神、表情、言语语调交流却是网络所无法做到的,大学语文教师应利用这种优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个人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因此,在某些方面,面对面交流辅导教学更显得其无可比拟,从而凸显出教师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特点来看,更注重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沟通。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让老师与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这一空间得到激发、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将人文性、情感性教育渗透到学生,让其体会到大学语文的人文美、情感美,从而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3.苦练内功,提高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注重以诗的语言传达出文学作品的内涵神韵与审美特性,教师如果自身没有广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则难以传递出该课程的美与精髓。因而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大学语文的理解和掌握,及时追踪学科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注重讲授知识与激发学生思考两相结合,提高个人教学素养。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知识的获得方便快捷,给教师获取知识和帮助、提高自身水平带来很大的便捷,大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借助网络及时更新陈旧知识,贴近学术前沿,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干货”。同时,网络时代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网络开发能力,掌握必要的开发工具,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网络有关软件的使用,尽可能做到自主制作一些网络课件和资料。

4.注重科研,教研相长

作为高校基础课的大学语文,在分工中,主要的任务是教学,科研是相对处于次要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础课的大学语文教师可以不做点科研的工作。实际上,科研工作对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大有裨益。因为,通过科研工作,可以加深对语文这门专业知识及规律的理解,再者,通过科研工作,可以了解科研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而科研工作成果的取得,反过来也能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邹满丽.互联网与教育――论互联网对教育之利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160.

关键词:英语教学兴趣情感教法

众所周知,英语是实践性和交际性都很强的学科,但大部分中国学生由于胆小口或懒于开口,而难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效地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交际情感。事实上,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交际过程。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师生间情感的激发又有赖于教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呢?对此,笔者有以下看法。

1把兴趣的培养当作激发学习情感的首要任务

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感时才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力,对它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思想活跃、意志坚定,才会尽力去了解它、观察它、研究它。英语科的学习也是这样,当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愉快去追求、去探索,从而产生求知欲。所以说: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取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关键在于消除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不良因素,而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和调动积极因素,把兴趣的培养当作激发学习情感的首要任务。

2教师要当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车头

2.1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基础,幽默的教法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手段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前提。在教育行业中,学生对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对其所教科目的喜恶,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内外调节自己外在的言行、举止、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情感流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自己在课内独特的教学艺术,作为吸引学生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幽默轻松的教学方法,以求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幽默教法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催化剂。幽默教法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是将学生与教师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也是沟通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桥梁,良好的师生情感,会使师生配合密切。学生见到教师幽默的教学,认识到教师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境界,觉得讲台上的不只是一位令人“敬而畏之”的老师,而是一个有趣可亲的朋友。这种教学幽默可以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消除师生之间感情的隔膜,建立起师生间人格平等、真诚相处的关系,情感相融,容易使师生对相同事物的认知产生共鸣,从而使师生共同步入一个祥和的教与学世界。

幽默教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的认知话动,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体,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过于庄重、严肃、表情冷漠、呆板,语气平淡无奇,学生便会无精打采,如坐针毡。在这种沉闷,消极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压抑,智力活动受到阻碍。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堂学习产生倦怠烦闷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付诸幽默,会给紧张的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一些生气和宽松,使学生在笑声之后集中心智投向认知活动。

2.2把握学生的心理定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等于撩动学生学习情感的琴弦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以达到最隹的教学效果。

恰当评价,强化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的学期望自己的进步解得到教师的肯定,更多的学生希望教师的评价公正无私,准确客观:“Verygood.”“Good”,“Notbad.”之类的评价只使人感到抽象空洞,教师的评价须建立在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热爱的基础上,并以学生的天赋、兴趣、经验、背景等作为评价基点,本着欣赏、肯定、鼓励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建立成就感,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强化。实践证明,恰当的评价学生所激发的学习情感,力量有时十分巨大,甚至会影响学生终生。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在外语学习课堂上抛开胆怯心理,勤动脑,多开口,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相信精神动力是不可估量的,在课堂中必须以“主导”为原则,起火车头的作用,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有目的、多途径地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根本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使其闻有所思,看有所动,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1]刘志红.在疑问中拓展学生思维[J].安徽教育论坛,2004(4).

[2]张四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EB/OL].互联网-中国论文下载中心-英语教学论文.

[3]陈益妃.如何优化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际[EB/OL].互联网.

[4]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EB/OL].互联网-毕业.

[5]刘玉明.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EB/OL].互联网-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培训.

[6]小学英语教学法讲义[EB/OL].互联网-大学课件-道客巴巴.

[7]梁秀青.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感受美好课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8).

[8]数学:谈谈初中数学情感培养[EB/OL].互联网.

云平台建设乱象丛生是突出体现

直到现在,国内还没能出现一个能得到广泛认可的标杆性云平台,大量教育云平_一直处在各自为政的无序建设之中,它们大多仍然属于“信息化云平台”,远远没有“互联”,跟不上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变革步伐。多年来,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一所学校十几个平台,一个教师几十个账号,已是普遍现象,已然成为中国互联网教育发展改革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1.网络学习空间走入“社交”误区

国家提出“三通两平台”战略部署后,国内各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学习空间,但大多属于模仿社交类空间建设,弱化了“学习”这一根本属性。整个业界呈现理念落后、技术炫酷、舍本逐末、鱼龙混杂的局面,学习空间远远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的真实需求,从而导致空间利用率很低,大量沦为摆设,这也是互联网教育缺乏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原因。

2.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没有突破

3.在线教育陷入误区和困局

互联网时代,教育趋于高度开放共享,尤其是K12阶段,知识体系非常稳定,优质教育资源将逐步走向免费,企业做在线教育本身空间不大。大量企业和创业者匆忙涌入,重复生产一堆“鸡肋”式产品,鲜有突破创新之处,造成了产业误区和虚假繁荣。经过多年努力,普遍遭遇盈利困局,行业前景堪忧。现实中,一些产品甚至诱导、捆绑学生家长强制消费,完全变成了商业化的产品,影响恶劣,实属互联网教育领域之“毒瘤”。

4.教育云平台乱象之根源

(1)理念非常落后。大量平台停留在“技术驱动”和“全员制造”的初级阶段,企业对“互联网+教育”认识远远不够,没有专业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做支撑,不懂教育需求,和实际应用脱节,没有真正体现“互联”属性。

(2)顶层设计极弱。各级各类企业和教育部门一哄而上,顶层规划混乱,缺乏行业标准,专业性差,功能交叉,无法解决好“最后一公里应用”问题。

(4)信息孤岛严重。商业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买卖式、封闭式、作坊式建设阶段,导致各平台间信息孤岛从未消除,网络信息资源大爆炸,优质教育智慧被网络淹没,覆盖率很低,又产生了“双重信息孤岛”,危害更大。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之基本原则

“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覆盖”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目标”,而“最大化”则是有别于“信息化教育”的最本质转变,其中涉及教育体制生态、教育教学理念、科学机制保障、前沿科技支撑等一系列系统性重构和变革;它重在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回归教育本真,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维和实践范式。未来,必须下大力气改变浮躁高发、乱象丛生的产业现状,坚决摒弃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技术思维”创新,紧盯“核心目标”,围绕教育云平台进行大力创新和建章立制,构建全方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方能适应未来“互联网+教育”的总体发展改革需求。

1.强化顶层设计

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统一标准规划:基础核心平台应做到全国统一化部署,高级应用平台应区域性高度统一,信息资源高度整合,逐步消除信息孤岛。

2.互联网思维重构

要从“信息化云平台”跃升到“互联网化云平台”层面,从体制痛点和真实需求出发设计产品,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传统教育体系、流程、结构、规则、管理等互联网化,打通体制内外,推倒“围墙”,促进全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重构。

3.打造开放生态

企业间绝不能一哄而上、跑马圈地、固步自封,要切实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作共赢、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降低各方投入成本,真正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生态。

打造互联网教育的“核心入口”

一个行业若要因为互联网去变革,那一定是出现了标杆性的入口级平台。笔者认为,这样的产品不是眼下热议的智慧教育、未来课堂、教育大数据等,而是基础应用平台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应重点围绕“三通两平台”中应用属性较强的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网络课堂等平台,在“互联”二字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在理念、产品、技术等方面大幅重构,形成一个“核心入口”,以逐步实现教育领域全要素的互联,使“互联网+教育”的推进更加精准和可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覆盖到了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方方面面。高校大学生是网络时代忠实的“接触体”,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网络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然在新时期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开展大学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如何针对大学生特点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本论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比较而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诸多优势,可以更大程度地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调节机制,从而针性地提出解决方案。1.资源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互联网时代,资源和信息存在网络式的传播与发展,这些资源与信息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丰富多样,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升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学生现在上网比较方便,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了解到世界范围内的文字、图书与视频等资源。此外,大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均可以对资源进行编辑与传播,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大学生可以通过远程连接的形式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线上交流,大学生可以更多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心理教育模式的范畴与内涵。

3.突破时空等因素的限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所使用的平台是互联网,基于互联网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时时存在、刻刻存在。这种不受限制于时空因素的教育模式彻底摒除了传统心理教育的缺点,更符合时代的特点,使得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心理健康专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灵活。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资源有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而从大学生角度讲,不同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应不同,学生的基数又很大,要实现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显然要克服很多困难,操作起来非常不便利。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都比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意义。

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性的学科,有着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科的发展规模,并结合高校大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才可以达到目的,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差异性原则大学生在每个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心理、思想情况也不尽相同。那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这一发展规律,重视这种特点开展差异性的健康教育,依据不同的个体、不同成长阶段选择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多进行内容上、方法上的灵活运用,注重“人本”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即意味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要尝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从业者正确看待网络资源与工具,将其视为一种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工具而非目的,在现有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化与多样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形式,满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对策

1.更新健康教育理念,开辟网络平台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有自己的内涵,如人本理念、教育主体主导对象互动理念等。大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要努力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台与资源,如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学校网站专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子板块,这些行为都可以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提供引导。高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更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以促成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的解决方案,学生可以养成正确调节心理的方法,养成正确的网路教育观念,正确使用互联网,减少互联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3.创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增加学生情感体验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应依托于学生主体进行,增强互动交流与情感体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传输给学生正确的心理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上激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尝试在教学环节中增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中而并非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综合运用文字、视频、图像与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压抑的心理得到释放,释放心理的不愉快。

[1]沈晓梅.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能量正向转化的教育机制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7)

[2]沈晓梅.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

[3]邓立.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0(04)

[4]王丽梅.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14)

[5]崔浩.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5(31)

[6]储璧茜,郭峰,沙莹.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价值工程.2014(03)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也延伸到教育行业,但网络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正是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遇到了新的挑战。在这次挑战中,如何抓住机遇,提高自身能力成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不仅提高了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使得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促进了高校的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各行业的结合,使得传统行业有新的发展模式[1]。“互联网+”时代也逐渐走入教育行业中,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不仅是要从事学校的教务工作,也承担着思想教育等工作,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队伍建设更应该与“互联网+”时代相照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网络时代的到来,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辅导员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社会资讯,提高工作效率[3]。同样,在网络时代的开放性下,可以掌握学生的动态,开展德育工作,但需要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互联网+”给高校辅导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也增加了辅导员管理学生的难度。大量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而言不仅能丰富精神世界,更多的是改变其价值观念,这更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遇到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不仅低,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也逐渐降低。社会上对于高校辅导员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加入到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中,造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较大[4]。另外,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教职人员里所处的地位也较低,辅导员的工作又缺少发展前景,学校对高校辅导员也不够重视,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使得很多的高校辅导员都想着离职,造成了高校辅导员的人员流动大的状况,这与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辅导员的待遇等有关。

(二)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投入力度不够

(三)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受到挑战

“互联网+”时代使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受到了挑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其对教育者给出的信息不再是全盘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加大。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辅导员传统的教育工作方法将不再适用,说教的教育方式逐u被舍弃,新的工作方式成为了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问题[6]。再有就是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受到挑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不断地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知识素养。也要提高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应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不断地积累实战经验,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三“互联网+”时代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措施

(一)构建机制,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

解决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主要的方式是构建相应的机制[7]。首先是选拔机制,由于辅导员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对辅导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应对辅导员的学历、素质、政治觉悟等对方面进行考察,严格要求考核标准,确保辅导员队伍有着较高的思想水平;针对高校辅导员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应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高校通过建立评价系统,将绩效考核与辅导员的工资挂钩。要规范辅导员的工资奖励标准,使得辅导员与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缩小。

(二)加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

(三)提高高校o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综上,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不仅对大学生、辅导员和高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下,应对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进行调整,针对其遇到的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辅导员队伍的机制、职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建设,来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构建具有高水准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新东,张明亮.辅导员专线――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平台[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6):142-144.

[2]徐芝兰.近十年我国辅导员研究的主题分析――对CNKI“辅导员”高被引论文(2005-2014年)的内容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0):6-11.

[3]周莉莉.“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创新性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2016(5):30-32.

[4]陈振兴,刘琳,刘召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视阈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以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1):35.

[5]曹都国.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之探析――以上海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5(3):225-228.

[6]谢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网络时代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119.

THE END
1.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作文通用10篇.pdf们一个对学习成提高的好帮手。 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作文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作文篇4 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网络也日渐发达,为了让大家知道网络的利 与弊,正确地使用网络,洪老师以“小学生上网,好不好?”为题开展 了讨论会。 讨论会开始了。有的同学介绍了网络的缺点。有的同学说上网给 我们的好处,还有的同学告诉我们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217/5044222003012013.shtm
2.网络学习的利弊作文600字网络学习的利弊作文600字 篇2 网络教育是和传统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网络教育形式更便捷,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改变了传统的线下教育方式,网络教育不会被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想学就可以学习,学习方式更方便,同时也对应适应了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 https://www.ruiwen.com/zuowen/xuexi/4114680.html
3.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网络文学对学生学习的利弊→MAIGOO知识网络文学对学生学习的利弊 利 1、有些网络文学的文笔很好,表达清晰、描写精彩,如果读一读这样的网络文学,有利于中学生对作文的训练。 2、部分网络文学中正义与邪恶、善良与自私等的较量,也可以让中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有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弊 https://m.maigoo.com/goomai/163445.html
4.浅谈严父慈母教育方式的利弊(通用7篇)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2-4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 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https://www.jy135.com/edu/360246.html
5.从学力观的历史变迁审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评价不过,这一学力模式是基于学科学习的,综合学习中的学力并未纳入其中。这一时期,梶田叡一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提出了学力“冰山模型”(见图4)。[13]他认为,“学力”由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两部分组成,下层的隐性学力部分支撑起了上层的显性学力。隐性学力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思考力、判断力”,还包括行动https://www.jianshu.com/p/ea72e557fb50
6.网络调查报告15篇关于网络利弊的调查报告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一)背景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互联网凭借承载信息量的广泛与巨大等优势,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据统计,目前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 000万,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674221.html
7.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之比较2、传统教育能很好地适应各种层次的教学和教学对象。网络教育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进行个性化学习。但面对网络上大量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鉴别能 力,学习才会有效。在自由度较大的个性化网络学习中,没有集体学习的气氛、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有效监督,这种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控力和自觉性,否则,所 学课程将无法保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08/10/1054541_26608285.shtml
8.网络学习和学校学习有什么不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网络学习,获取高等学历文凭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网络毕竟是虚拟世界,许多人是觉得与在学校学习不同,不够正式可能会学不到东西,但若问两者有何不同却又说不出所以然。那么,网络学习和学校学习有什么不同呢? 传统教育的学校学习为正统已经在大家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但是传统学校授课方式中,真正能享https://yc.eol.cn/a/333944.html
9.网络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络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 https://www.fwsir.com/Soft/html/Soft_20210913122812_1328723.html
10.网络学习心得必备5篇网络学习心得【篇2】 一周的网络营销实训就这样结束了,这次我们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认识什么是网络营销,分析网络营销的利弊,还有理解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进行网络营销实训之前,虽然我们也有开设网络营销这一课程,但是凭着上课老师讲的理论知识,使我对网络营销这一概念还不是很了解。而通过这一周的时间https://www.liuxue86.com/a/4849750.html
11.网络自主学习的利与弊[稻谷书屋]网络自主学习的利与弊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海量、交互、共享等特性,现已走进了课堂,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且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利: 首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是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之下,引导学生从完全接受性地学习https://m.renrendoc.com/paper/115695953.html
12.网络教育的利与弊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学生与老师分离,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通过自己的自主实现,这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能力拉,故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网络学习以个人为主,突出个人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网络课程的各种交互作用使学生可https://www.unjs.com/ziliaoku/4991.html
13.计算机网络的对学生的利弊英语作文,网上学习利弊英语作文网络与学习一些同学认为网络对他们很有帮助。for them to get the useful imformation and study on the Internet.Besides(另外),他们可以上网查有关学习的有用的资料,在网上学习。另外they can know about the latest news,widen their field of vision,and gain their 他们还可以了解最新消息、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knowledge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487530/article/details/117941573
14.网络在教学中的利与弊(精选十篇)网络在教学中的利与弊(精选十篇) 网络在教学中的利与弊 篇1 所谓网络教学, 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 运用网络资源, 在教师指导下, 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 加强师生交流, 加强师生协作研讨, 优化教学过程。 在目前状态下, 网络教学中利弊共存。 一、网络教学中的利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heb792.html
15.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0篇)4、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网络学习的重要性。 网络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老掉牙,看书,看教案,看名人讲座,跑各地开座谈会,网络学习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使我受益匪浅,深刻的体会到:网络学习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peixun/2746978.html
16.雅思写作范文:网络带来的利弊雅思(IELTS)全程雅思学习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et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communicate, work, and live. It has brought about numerous benefits, but it has also posed several challenges. This essay will explore bo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http://www.ieltschn.com/study/writing/34765.html
17.网络语言的利弊7篇(全文)因为就业市场的需求、人才市场的需求, 以及语文教学的死板无趣, 使得年轻人无心学习汉语, 却热衷于学习英语。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的一场不动声色的文化倾销;是莎士比亚语言战胜孔子语言的表现。就网络语言崛起的原因, 请让我来浅析一下网络语言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弊。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g4t2rh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