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是重要的数学素养,具体来说是指借助数学思想、观念和方式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其涉及持续性的判断、推理、运算、分析等过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主要强调在巩固学生对教材基础数学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健全学生数学知识网络结构。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发现问题,再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逐步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可以逐步的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通用的,而是有针对性的,往往会因为题型的不同而不同,这就需要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是重要的数学素养,具体来说是指借助数学思想、观念和方式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其涉及持续性的判断、推理、运算、分析等过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主要强调在巩固学生对教材基础数学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健全学生数学知识网络结构。
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遇到难题时,往往采取寻求教师帮助的方法,很难独立解决难度较大的习题。在这种情况下,其数学素养很难得到提升,当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无法高效实现独立探索对策的目标。鉴于此,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激发其自主解题的动机,帮助其掌握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养成。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实践。
一、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任务并不重视,很多老师并不注重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解决一些考试经常遇到的问题,不是为了学生而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学生考试而解决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提升。
(2)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只是单纯的讲课,没有激情,没有吸引力,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案都非常的老套,不能够主动地去根据实际情况来重新的编写教案,不能够接受新思想的渗透,不去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标准规定,不与时俱进。
(二)学生解决问题的障碍
(1)学生知识的不到位,掌握的不牢固,这是最最基本的一点,任何情况下,只有拥有最牢固的知识底子,才有能力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2)社会实践因素,有的学生很少的参加社会实践,感觉应用题等所学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并没有必要去学或者感觉很生疏,也有的学生课外阅读知识量不多,修养达不到,在做应用题的时候,容易曲解题意。
(3)不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低,不主动认真扎实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主动挑战问题,缺乏好问和钻研精神。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佳,从而难以应对各种问题的解决。。
二、新课程背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价值
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中,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解答技巧的提升是必要的两大模块,但最终的目标都服务于实际应用题的解答。小学是帮助学生奠定学科基础的时期,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和学习能力优化的关键阶段,对于小学生这一受教群来说,培养其灵活数学思维是重中之重。学生在不同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尤其是抽象知识,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延伸探索视野,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敢于钻研的创造性思维。
三、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资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题的解决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可以说每道题的解决方式,思维方法都是不同的,一个数学题,他触动的地方是多方面的,教材上对解决问题这一方面也很重视,专门开设了一个单元。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的是这需要学生自己去磨练,去感悟,只有这样,那些总结的解题的方法才会发挥作用。
(1)枚举策略,枚举法是老师在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方法,当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老师常常是通过逐一的枚举,来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并发现其规律。
(2)画图策略。图片一般要比文字有吸引力,在小学的教学中,图片教学法也常常的遇到,图片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图画策略教学的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列表的策略。在遇到一些复杂的,不容易归纳清楚地问题的时候,不如来试试列表的方法,把总结出来的信息总结出来,列举出来。这样就变得简单容易的多。
(二)建议学生建立错题集,并自己和自己比赛,有进步者教师给与奖励。
(三)注重教学环境和生活场景的结合策略教师应该适当地组织学生前往实际的应用场景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现实环境的真实影响和生产活动的参与来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能力的紧密融合。现实生活的重度参与不仅能够让学生摆脱对数学的畏惧印象,从另一种角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以主人翁的角色定位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明确解决问题最终实际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人为的设置一些生活场景,比如角色扮演市场活动中的参与人员,通过每个成员的参与去感受交易双方在运用数学知识时的心理感受,明白数学是如何在解决问题时发挥作用,可以将交易的场景进行复盘呈现,在理论引导时复盘当时生活场景,让每个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去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同时进行记录,适当地给予一部分激励和共享,同时做一些纠正,这样的设计会要求教师不仅要从教育者角色层面去分析,而参与者层面也要去分析,不断地总结成果和经验,结合一定的方法策略和方法论,根据教育成果反馈的实际情况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学应用和生活结合方法论,真正做到教学环境和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多维度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总结活动,积累解决问题策略想要高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注意组织其积极参与练习活动,还要引导其定期进行总结活动,这一教育环节有助于帮助其在总结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提升总结环节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习题积累本”,在积累本中,不仅可以整理错题,还可以积累自己认为有助于提升运用所学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教师可以通过书中的例题帮助其规范习题积累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挖掘值得积累的过程,又可以强化其通过总结积累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教学小学生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沿用。因此,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学生这一课堂主体,借助多元问题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1]邱敏.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J].教育,2016,(6):60-60.
[2]杨坤.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