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第3天: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文字,出现了学校,人们的教育经验逐渐丰富,教育工作也日益复杂,越来越需要对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对教育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

1.萌芽阶段的特点

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

第二,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第三,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为主。

2.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A.中国

(1)《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学记》提出“化民为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学记》提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体现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观。

(2)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此外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

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克己复礼为仁”),强调忠孝和仁爱;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3)墨家的墨翟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墨子提出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即“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4)道家的老子和庄子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老子》一书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第一,文化堕落论;第二,人性“复归”论;第三,“绝圣弃智”论。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倡议不要用人力去改变自然。

B.西方

(1)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他认为,人天生就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越是秉赋好的人,越需要受教育,否则好的秉赋就会使人变得难以驾驭,仅凭财富不能使人有才德,以为富有就不需要受教育的人是愚人。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即教人“怎样做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第一步是讥讽,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第二步是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第三步是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第四步是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是对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古代哲学家,它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建立了本质思维的抽象世界。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他在《论灵魂》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的反映。

(4)古罗马的昆体良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昆体良提出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善良是第一位的,在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界是第二位的。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或称:教育学的形成时期)

1.创立阶段的特点

(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与著作

(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揭示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本质联系及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的一致性,深刻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和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无产阶级掌握了全人类的知识、通晓现代科学才能拥有全世界的意义。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有机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其代表人物及著作:

①马卡连柯主要从事对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他的《教育诗》就是在高尔基工学团真实而形象的实践记录。集体主义教育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方面,“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②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③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④中国的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2.教育学的多元化

①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

③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在《给教师的建议》(也称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④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⑤巴班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创造了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经验,更直接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实验材料。

⑥瓦·根舍因创立范例教学理论。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THE END
1.教育学些理论从不同方面标志者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科学的产生和确立。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总体上可以分为前学科时期,前科学时期和科学化时期三个阶段 1、前学科时期,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理论还主要散见于哲学和其他https://zhuanlan.zhihu.com/p/674886033
2.教育学萌芽和创立时期的人物及其著作(一)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孔子:《论语》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古罗马的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https://www.offcn.com/jiaoshi/2021/0119/424976.html
3.2024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发展概况(4)昆体良: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https://www.zhaojiao.net/index.php/beikao/show-11105.html
4.第一章教育基础(01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孟中论大学本文详细介绍了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包括教育的定义、属性、起源学说(生物、心理、劳动起源),以及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教育特点。教育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现代社会,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功能都有所变化。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如《学记》和孔子的思想,以及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如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和杜威https://blog.csdn.net/qq_44774198/article/details/12678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