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和同温层效应,让人际间的观念交流变得更困难。我们由此变蠢了大数据时代,我们正在慢慢变蠢,警惕陷入信息茧房原创 s... 

“新新媒介”是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其著作《新新媒介》中提出的概念。他提出了当代媒介的三分说,即媒介可分为旧媒介、新媒介以及“新新媒介”。

三、“信息茧房”对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

(一)“意见自由表达”受阻

1.网络交往的平等,不代表话语权的平等。网络交流主体理论上可以自由地发布各种信息,但是真正能进入公众视野中的往往只是少数网络精英的信息。网络媒介对海量信息的储存与传输,使公众对信息的筛选难度增加;而且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网络精英阶层与权威信息源就成为受众的首选,他们对信息的垄断导致了多数人话语权的丧失。

2.隐性的言论自由剥夺。网络的信息流动造成了隐性的言论自由剥夺,即互联网没有主动给浏览者提供他们应当获得的内容,但人们意识不到需求这些内容,这也被称为“合理化剥夺”。

(二)群体极化造成公众理性批判的缺失

群体极化是社会心理学术语,最早由美国传媒学者詹姆斯·斯托纳于1961年发现群体讨论时的现象而提出。其含义为:在一个组织群体中,个人决策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容易做出比独自一个人决策时更极端的决定。

公众以相同的立场发表自己的观点,势必造成强势意见无限膨胀,群情激愤往往会转化为一种舆论压力,但这种舆论压力缺乏理性精神的指引,对于公共领域的建构实际上起着一种消极作用。除此之外,公众在网络传播内容上也存在着“非理性因素”,如谩骂、人身攻击、造谣、色情、暴力等内容也会直接损害对理性公共领域的建设。

(三)社会黏性削弱,破坏共同体维系

桑斯坦关于社会黏性的大致逻辑如下:整个社会需要一种社会黏性,这种黏性是由共同经验得来的。但在网络时代,随着个人可以对信息进行选择性输入,就减少了共同经验,不同意见群之间的冲突将会上升。当人们把不高兴看到的信息事先过滤掉的时候,就难以理解和同情异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因此,社会黏性便会减少,共同体的维系也会出现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倾向于追求“认知平衡”。也就是说,若得到的信息与自身的认知框架不符,人们就拒绝接受,或者按照已有框架改造它。于是,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脱离了公开的信息广场,不用理会不同的声音,只需动动手指,便能见到所有希望看到的内容。这种模式反复叠加,接收到的信息就只能是信息回声。信息回声使人们难以克服自身知识的局限,更难以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有价值的基本共识。而“信息茧房”的极度深化,会破坏一个社会的基本共识。

大数据时代,我们正在慢慢变蠢

这听起来像是件好事儿,毕竟,大数据比你妈还了解你。

它知道你价值观淳朴单纯,因为你给占豪打了星标,并细细品读卢克文的每一篇新作;

它知道你最近肾虚,因为你搜索了好几次六味地黄丸。

大数据很讲究,在你主动搜索之前,就把信息递到了你嘴边。

我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却没变得更聪明。

上网冲浪史,分为三个阶段。

最早是波澜壮阔险象丛生的大航海时代。

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那会儿网络刚铺进寻常百姓家,能上移动梦网的彩屏手机,是身份的象征。

当年搜索引擎还没流行,大伙儿上网找内容,用的是下面这张老黄页:

由于信息零碎而分散,每一次上网冲浪都是斗智斗勇的体力活儿。

上论坛想查个明星八卦,没想到卷入了五毛党和美分的骂战,看入了迷;

当年没有社交APP,没有百合网,每个人的头像都长差不离,聊不聊得来,纯靠缘分。

当时信息筛查尚未智能化,网络上能看到最龌龊的语言,最恶劣的买卖,也多得是富有创造力的灵魂。

在互联网的大航海时代,每一个网友都是航海家,只不过手里没有罗盘。

每一次上网,都是一次偶遇,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点开的是一坨屎,还是一块和田玉。

那是互联网群魔乱舞的时代,也是百花齐放的年代。

人们趋向于接收理念相似的信息,而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人们的固有理念也会进一步加强。

大航海时代的不确定性,是信息茧房的克星。分散而野蛮生长的信息,用一种粗暴的温柔,打开了那一代人的边界。

第二个阶段是殖民时代,大伙儿也管它叫web2.0。

门户网站逐步没落,搜索引擎逐渐成熟,社交媒体开始崛起,培养了属于自己的忠实用户。

信息逐渐精准化,社区逐渐垂直化,社交网络巨头们编织起了严实的信息茧房。

豆瓣用户月下独酌约文艺炮,是文艺青年的栖息地;

微博带起了一批公知,日本小学生的传说,青岛下水道油纸神话从那时起家喻户晓;

帝吧则在外人的鄙夷下,搞起了文化复兴。

网络格局出现了割裂的趋势,然而,互联网‘公平’的本质,依旧没变。

你看到的帝吧,也是我看到的帝吧。选择点开什么样的标题,接受什么样的信息,是我的选择。

互联网大殖民时代,各大巨头占山为王,网红变现兴起,内容多了一丝铜臭。

即便如此,信息检索依然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为了获取信息,网友依然有动力走出舒适圈,来一把偶遇。

第三阶段是填鸭时代。

标志性事件是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信息流。

用户粘度越大,停留越长,那产品的商业价值自然水涨船高。

为了留住用户,资本做了三件事。

第一,用大数据琢磨用户的喜好,为用户贴上标签,投其所好,不断地喂食相似内容。

第二,想法设法提供‘快感’内容,让用户停不下来。

第三,鼓励全民创作,降低了创作的门槛,提高了内容的储备。

人性终究是趋于懒惰的。在贴心的大数据式喂养下,用户依旧拥有选择的权利,却慢慢被剥夺了选择的能力与动力。

信息茧房进入了最终极状态-即便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吃屎,大数据也能帮他找到一万个同好,并告诉他,你不孤单,请保持。

信息茧房使人们变得自满,易怒,常常走极端。

人们比曾经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信息,却离探索真相越来越远。

今天的互联网,比任何年代内容更为丰富。

然而,大数据的精准算法,正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惰性,收紧大家的边界,让人们渐渐失去主动探索的兴趣与能力。

然而,就算大数据能抓住我们的心,腿终究长在我们自己身上。

走出信息茧房,靠的是主观能动性-严于律己,减少快感式网上冲浪,主动搜索信息,坚持严肃阅读。

科技应该成为人民手上的工具,而不是资本用来割韭菜的镰刀。

1

从英国脱欧到「半岛风云」,从美国大选到中美贸易战,从xgyq到高管性侵事件,……

近年来,我们的朋友圈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认知的撕裂」,似乎没有什么是确固不移的,似乎没什么是能为所有人或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共识。

2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不评价某种主张是否真实,只评估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否符合自身感受」。换言之,我们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真相」。

人们总是根据自身固有的价值观来筛选自己接受的信息。于是,每个人似乎都为自我编织了一个「信息茧房」,——呆在其中,免受纷繁复杂世界之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认知困惑和精神焦虑,从而获得一种「本体性安全感」。

3

然而,久而久之,在这个人与人沟通几乎零距离的时代,人们仿佛又回到了一种「部落化」的状态。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不再是空间,而是「三观」。

人们或单独或类聚地处在不同的「信息茧房」,要么就是「老死不相往来」,要么就是以情绪宣泄取代就事论事、以吵架骂街取代公共说理、以抬杠取代逻辑。从此,我们既无法获得「真相」,也无法取得「共识」。

THE END
1.大数据的本质是什么大数据本质上是人类社会数据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产物,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和深化,提升人工系统智能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https://m.yyk.iask.sina.com.cn/q/87tFw2Ew9byB.html
2.什么是大数据?Oracle中国如今,随着物联网 (IoT) 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了互联网,收集了大量的客户使用模式和产品性能数据。同时,机器学习的出现也进一步加速了数据规模的增长。 未来。大数据已经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直到生成式 AI和云计算在企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后,大数据的价值才开始提升。通过提供真正的弹性 / 可扩展性,它让开发https://www.oracle.com/cn/big-data/solutions/?bcid=5747226978001
3.大数据概述数据体量巨大:大数据的数据量通常达到PB(Petabyte)级别以上,远超传统数据库的处理能力。 数据类型多样: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如日志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数据增长快速: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数据的产生速度越来越快,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 https://blog.csdn.net/2302_82020031/article/details/143435315
4.大数据是什么的数据挖掘帆软数字化转型知识库Volume(体量):数据的体量是大数据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等技术的发展,数据的生成速度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数据的体量通常以PB(Petabyte),甚至ZB(Zettabyte)为单位,远远超出了传统数据管理工具的处理能力。 https://www.fanruan.com/blog/article/614516/
5.大数据的本质是什么大数据的本质是什么 陈老师 05-19 08:09 积木教育大数据的本质 大数据的本质在于其无法用常规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数据集合。它代表了信息技术领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一次重大变革,体现了数据规模、流转速度、类型多样性和价值密度的综合特性。 首先,从数据规模来看,https://localsite.baidu.com/article-detail.html?articleId=22288940&ucid=PHfzrjnLPWf&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ch=54&srcid=10005
6.入行大数据之前,了解大数据的本质最重要的51CTO博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行业的盈利模式,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互联网上。前几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数据用作分析。 百科对于大数据是这样解释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https://blog.51cto.com/u_13973070/6206612
7.吴军·信息论40讲人类在近代300年中经历了认知革命,进入了理性认知的机械时代。 牛顿等科学家确立了机械思维,使人们能够掌握规律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现代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面临着跳跃式变化和各种困惑。 信息论为解决不确定性提供了方法,通过利用信息消除不确定性。 信息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大数据思维和互联网技术。https://m.douban.com/note/860674730/
8.读大数据时代心得体会(精选13篇)大数据更像是理论与现实齐头并进,理论来创立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方法,处理结果与未来进行验证。4、分析基础。大数据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笔者认为,小数据时代也即是信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的前提,大数据时代是升华和进化,本质是相辅相成,而并非相离互斥。https://m.diyifanwen.com/fanwen/gongzuoxindetihui/9643164.html
9.“大数据”的本质是互联网智商的提升互联网“大数据”的本质是互联网智商的提升 作者:刘锋 互联网的新概念总是层出不穷,web2.0,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3D打印,今年“大数据”(big data)开始兴起。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https://www.iteye.com/blog/2053251
10.著名互联网专家邬贺铨:“用‘互联网+’引领国家的创新发展”“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物,连接人与整个社会” 问:互联网自诞生以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您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邬贺铨:互联网从美国1969年提出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中国是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到现在也过了20多年了。互联网的http://www.ynjjjc.gov.cn/html/2016/toutiao_1118/22864.html
11.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思维数字图书馆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思维 2009年联合国制定了“数据脉动”计划,2010年英国发起了“数据权”运动、2012年美国实施了“大数据”战略,最近新加坡等提出“大数据治国”理念, “大数据”时代的序幕由此渐渐拉开。今年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听取浪潮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汇报后指出,信息化正在全球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https://www.enaea.edu.cn/sztsg/ztyd/kxrwsy/dsj/hlwjtx1/2016-01-28/23378.html
12.史杰松: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营销与应用例:工业4.0进入C2B的模式的私人订制的时代 2.移动互联网 3.云计算 4.4G网络 二、大数据的条件——大数据VS数据大 1.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区别 1)“由业务向数据提出需求”的运营模式向“以数据指导业务”的运营模式转变 2)化“数”为“据”是关键。 https://www.jiangshicn.com/a/69296.html
13.未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DT革命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简析界面新闻未来是什么? 第一,未来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并存的时代 如果说未来世界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肯定是对的,但如果只是物和物的连接,没有人和人的连接,就会死气沉沉。未来应该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并存的时代,人和人的连接,人和物的连接,物和物的连接以及人和服务的连接。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244921.html
14.互联网+管理学课程“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互联网+”战略的本质就是“跨界、融合与创新”。管理学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管理学包括它的一些经典理论,正在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挑战。本课程力求从内部打破及自我突破,自我颠覆,自我挑战,尝试以互联网思维视角为突破点,以管理学经典内容为基础。搭建一个直面互联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60b1cdf29a9e60d0f2642f
15.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12篇(全文)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及大数据时代,对财务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传统账务处理,更倾向于对决策相关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占领市场必须先占领数据”,公司财务和经营决策的制定更多的是基于信息的决策,即“用数据说话,做理性决策”,而数据分析即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和挖掘出对企业有价值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8lssu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