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十年:高等教育教学进化之路在线建设

距离慕课出现已经10年。2012年,如平地一声雷,慕课引得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沸腾。

从慕课开始,全球高等教育教学进入新的阶段。之后,在线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方式: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直播教学、融合式教学……直至新冠疫情让全球高等教育教学被迫卷入一场从未有过的大实践,在这场实践中,无论是人们对在线教育的认识,还是在线教育本身,均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十年前,慕课刚刚出现,人们发出疑问:慕课会对传统大学造成什么影响?大学会因此而没落吗?十年过去了,或许这些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慕课确实给予了课堂新的形式、机遇和挑战,但借助慕课,顺变求新的传统大学依然得到了很好发展,完成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初步进化。

7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在线课程建设负责人余建波,在线上做了一场题为《慕课十年回顾与畅想》的演讲。他对这十年慕课的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

2012年,Coursera、edX、Udacity,三驾马车同年上线,预示着慕课时代的到来,平台掌门人均为计算机领域的专家,这也为国内摸爬滚打数年的高校从业者提供了很好的开发和运营范例,结束了在线课程在中国的“野蛮生长”,甚至有人评价慕课是“自印刷术以来,对高等教育影响最大的发明”。

2013年,可以说是中国慕课的元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与edX签约,清华大学推出“学堂在线”,为中国好课提供了良好平台。

2014年~2016年,慕课在国内持续升温,于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和线上推广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高校自主开发课程,并形成一阵热潮,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推出“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发起成立“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OpenOnlineCourse)联盟”,并于2015年开始独立商业化运作,带动一批慕课制作公司涌入市场,形成早期的宣传推广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高等教育对课程录制形式有了更高要求:通过极高的费用投入和人力投入,将课程打造出“电影”效果。余建波进一步说到:“但现在回头反思,会发现当时课程内容更多地侧重基础课程,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内容层面相对薄弱,重形式、轻内容的课程开发理念不利于长期发展。”

2017年,国家开始参与建设慕课,推出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对以往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通过“课程应用案例”项目来落实“内容为王”的建设理念;通过将精品在线课程作为教师评价和晋升的重要参考,来改善教师参与动力不足的问题。“当然,这个阶段的建设也有需要改进之处,例如,对于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更多停留在课堂参与人数等,现在看来有失公平的因素之上。”余建波说。

2018年,第二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投入建设,此时国内慕课平台差异化越来越小,与之对应的是平台竞争愈加激烈,地域性的慕课联盟随之涌现,推动了较为良性的优胜劣汰的形成。

2019年,首批国家级金课认定项目推出。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契机之中,平台通过证书认定、学位课程、教师咨询等服务获得收入,基本实现扭亏为盈。

2020年开始,疫情改变了整个教育模式,也给在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真正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正式拉开帷幕,无数教师“受迫创新”进入这场在线教学中。更多的学校开始真正投入到在线教学的建设之中,例如浙江大学投入四千万建设了上百门的在线课程。

今年,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已经开始。对在线课程的规范也提上日程,3月10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从课程建设主体权责明确、在线课程教学规范、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规范、在线平台运行机制规范等多方面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指导要求。

与此同时,“融合式课堂”开始引领新的潮流。3月8日,一场汇集了国内北大、清华、交大,以及其他国家学生的“全球融合课堂”,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校园里同步展开,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效果。在线课程规范的出台和融合式教学的推广,预示着我国在线课程踏上了新的征程。

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曾用“太阳照常升起,境界已然不同”来形容慕课在初期带给高等教育的影响,现在看来依旧适用:慕课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创新平台,它会放大、优化传统课堂,但在可预期的未来绝不会取代传统课堂。慕课会对平庸的大学形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是生存压力,但拒绝平庸、顺变求新的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依然会非常好地运作。

纵观这10年在线教育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慕课是在线教育中最耀眼的先行者,但它也仅是高等教育重构未来课堂的一个环节,它和各种在线及线下的模式融合,共同催生出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形态。

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课程似乎从“饭后甜点”跃至“正餐”,在线教育与实体课堂的结合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带动全球教育教学的模式和外延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疫情初期的‘紧急远程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可持续的混合及在线教学模式’的进程。”4月18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在所发布的《2022地平线报告》中说。

如此多的术语其实指向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如何充分地利用和整合线上课程及线下课程优势,创造出培养学生的更好路径,对于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同样重要,也是大学当下以及未来必须好好规划的重要课题。

这里,我们用“引时代而进”和“顺时代而行”分别概括慕课的过去和未来:慕课作为变革高等教育的支点,需要在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日趋常态化、主流化的今天,以更加综合、更加多元的面貌,融入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高等教育体系。

那么,疫情背景下全球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发展又是什么情况?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第一,高校开始重新定义和规划校园建设。

在促进教与学变革的实践中,高校开始形成更具特色和个性化的举措;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改善校园物理环境,更利于疫情防控,也让师生获得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体验。例如,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门重新思考传统教育的结构、规划和提供教育的方式,不断提升管理部门的灵活性和响应性;墨西哥还致力于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推进更加系统化、人性化和以教学为基础的转型。

第二,课程设计开始面向学生现实需求。

第三,智能技术催生新的教学模式。

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重新思考传统教育,重新定义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以教育新基建为契机,构建泛在智慧学习环境,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THE END
1.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我国慕课的发展历程与总体特征2015—2019年,政府层面逐步主导慕课的建设和规范。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在重点任务部分明确指出,在2017年前要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就从政府层面吹响了主导慕课建设与规范的号角。2016年6月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1/t20240102_5724011.shtml
2.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及存在的问题综观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历程和应用现状不难发现,课程建设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规模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基本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类型的在线课程体系格局,在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内容、共享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6]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5e69a4113356b189b8d9d319fd28ed0f
3.如何设计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始于 2003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三个发展阶段。2017年12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笔者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有幸名列其中。为了与全国https://dev.zueb.edu.cn/info/1057/1345.htm
4.慕课十年:破大学围墙,助教育发展十年来,中国慕课坚持“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发展方式,通过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支持具有学科专业和现代教学技术优势的高校开放共享优质课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日,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线上召开。会上,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了我国慕课与在线http://www.xinhuanet.com/edu/20230208/02530ca14d25449587523c6e096b75a2/c.html
5.教育教学市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特点 我校市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历程 我校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已经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市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上海市职业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教材选用国家、省市组织编写的优质规划教材,结合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改革教学内容。 https://www.shedu.net.cn/shedu_new/data/shouye/2023370635_116.html
6.科教在线课程建设中阶段式教学的双向传播模式探索在线课程是在新媒体新技术下衍生出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它的兴起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特别适合应用型高校影视后期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点及其独特性,加强在线课程的建设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影视后期在线课程的建设经验,通过研究其传播模式、传播特点,进一步分析在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99414
7.基于课程思政的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以《食品品牌策划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张荣 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以《食品品牌策划》课程为例”(课题编号:2021JSJY061),课题组主要成员:李乐霞、田晨、杜晓明、陶缘、郭世静、刘春香。 http://www.jsgjxh.cn/newsview/28228
8.“慕课出海”,中国数字教育成果何以“远航”?慕课,是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产生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以优质课程资源在线共享的方式打破时空限制,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 自2013年起步以来,中国慕课经过10余年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中国慕课“扬帆出海”,一根网线“牵起”更大朋友圈。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4/12-15/10336602.shtml
9.课程建设历程.pdf课程建设历程.pdf 15页内容提供方:sdjjj 大小:841.6 KB 字数:约1.54万字 发布时间:2022-08-10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25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课程建设历程.pdf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课程建设历程 课程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05/7056125111004151.shtm
10.多维实践建好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在线上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常常容易转变为心理上的隔阂。因此,增强师生互动成为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实现高效互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应设立多种机制,例如:建立在线答疑系统,使学生能够随时提出问题并迅速获得解答;开设互动讨论区,激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与教师和同学展开深入交流;组织线上http://m.jyb.cn/rmtzgjyb/202410/t20241014_2111255661_w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