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10年:数字化为高等教育插上腾飞翅膀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高等教育数字化行动,一场深刻的数字革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利用数字技术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品质已成为高等教育变革趋势。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理念更新、实践变革和数字技术有效应用,使全球在线教学快速发展。

正如专家所指出的,数字技术正在引发高等教育理念和范式的一场颠覆性变革。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嵩天认为,育人环境由云到端、由端到云的流程再造,形成随时随地随行的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空间,打破时空限制,融合虚实场景,让学生“学得更好”。数字技术赋能教师数字胜任力,显著加强教师的数字化素养,让教师辅助智能助教、AI教师等新技术应用探索,可以“教得更好”。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执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徐晓飞认为,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模式,促进了高校新型办学模式的发展,使得多所高校的广大学生能够跨校接受优秀名师教学和共享优质慕课资源,推动高校办学模式逐渐向数据化、系统化、共享化发展。

高等教育数字化的中国方案

10年前,中国只有5门慕课,上百个注册用户。截至2022年11月,中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6.2万门,注册用户4亿,学习人数达9.8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认定3.5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

清华大学校长、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主席王希勤表示,在中国,我们着力“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把全面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一项重大工程,致力于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10年间,特别是疫情以来,我们依托慕课与在线教育资源,组织全国高校实施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在线教学实践,正在深刻改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和教育的形态。

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国组织37家主要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免费开放4.1万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课等在线课程,带动110余家社会和高校在线课程平台积极参与,组织全国高校开展了超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疫情防控期间推出的“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向全世界大学生和学习者开放1000余门、14个语种的在线课程,全球累计学习人次达67万。

今年3月,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平台汇聚海量优质课程资源,功能与内容持续拓展。截至2022年11月,平台用户覆盖166个国家和地区,平台与课程服务平台累计访问292亿次,选课学习接近5亿人次。

迎接挑战,携手共促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

然而,数字化给世界高等教育创造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

清华大学融合式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指出,疫情一方面放大了数字鸿沟带来的教育不公平,不同地区之间的设备条件水平不均衡在教学新常态之下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加大;另一方面学生骤然脱离教师指导、同伴合作、课堂氛围等大学校园提供的诸多学习支持要素,学生个体以及家庭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为突出,由此产生了“新数字鸿沟”。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提醒,现有教育教学方法在支撑数字时代复杂教学实践方面的局限性日渐凸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尚未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重视。教师应快速适应高等教育数字化新形势,提升自身的数字胜任力,为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好准备。

为更好地携手应对挑战,此次大会发布了《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创新性地构建了“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其中包括数字化育人、数字化办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保障4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分为了10个二级指标和18个观测点,以观测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和态势,为世界各国衡量其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提供重要参照。(本报记者杨飒)

THE END
1.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我国慕课的发展历程与总体特征2015—2019年,政府层面逐步主导慕课的建设和规范。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在重点任务部分明确指出,在2017年前要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就从政府层面吹响了主导慕课建设与规范的号角。2016年6月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1/t20240102_5724011.shtml
2.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及存在的问题综观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历程和应用现状不难发现,课程建设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规模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基本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类型的在线课程体系格局,在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内容、共享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6]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5e69a4113356b189b8d9d319fd28ed0f
3.如何设计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始于 2003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三个发展阶段。2017年12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笔者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有幸名列其中。为了与全国https://dev.zueb.edu.cn/info/1057/1345.htm
4.慕课十年:破大学围墙,助教育发展十年来,中国慕课坚持“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发展方式,通过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支持具有学科专业和现代教学技术优势的高校开放共享优质课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日,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线上召开。会上,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了我国慕课与在线http://www.xinhuanet.com/edu/20230208/02530ca14d25449587523c6e096b75a2/c.html
5.教育教学市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特点 我校市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历程 我校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已经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市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上海市职业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教材选用国家、省市组织编写的优质规划教材,结合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改革教学内容。 https://www.shedu.net.cn/shedu_new/data/shouye/2023370635_116.html
6.科教在线课程建设中阶段式教学的双向传播模式探索在线课程是在新媒体新技术下衍生出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它的兴起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特别适合应用型高校影视后期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点及其独特性,加强在线课程的建设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影视后期在线课程的建设经验,通过研究其传播模式、传播特点,进一步分析在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99414
7.基于课程思政的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以《食品品牌策划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张荣 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以《食品品牌策划》课程为例”(课题编号:2021JSJY061),课题组主要成员:李乐霞、田晨、杜晓明、陶缘、郭世静、刘春香。 http://www.jsgjxh.cn/newsview/28228
8.“慕课出海”,中国数字教育成果何以“远航”?慕课,是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产生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以优质课程资源在线共享的方式打破时空限制,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 自2013年起步以来,中国慕课经过10余年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中国慕课“扬帆出海”,一根网线“牵起”更大朋友圈。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4/12-15/10336602.shtml
9.课程建设历程.pdf课程建设历程.pdf 15页内容提供方:sdjjj 大小:841.6 KB 字数:约1.54万字 发布时间:2022-08-10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25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课程建设历程.pdf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课程建设历程 课程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05/7056125111004151.shtm
10.多维实践建好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在线上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常常容易转变为心理上的隔阂。因此,增强师生互动成为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实现高效互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应设立多种机制,例如:建立在线答疑系统,使学生能够随时提出问题并迅速获得解答;开设互动讨论区,激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与教师和同学展开深入交流;组织线上http://m.jyb.cn/rmtzgjyb/202410/t20241014_2111255661_w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