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历程

1、课程建设历程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在科学分析学校办学定位,明确数控加工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数控加工职业工作岗位进行调研与分析后,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课程基本建设阶段(1993年1999年)在课程建设起步阶段,教学目标定位在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教学重点放在FANUC-0i系统的生产型机床编程应用方面,教学进程以编程技术应用来组织。由于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实施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使用模拟编程器、教学型数控机床的实验、实

2、习。这样的建设策略为课程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门课程更是典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的提高,学校在1995年购置了数控车床、数控线切割机和教学模拟编程设备,为全省最早购置数控机床等教学设备的职业学校之一。为进一步扩大技能型数控加工人才的培养规模,提升学校在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教学培训水平,1999年学校投入近100万元添置了华中科技大学研发生产的数控机床7台(数控车床3台)、教学培训软件50余套和配套微机60台,出资委托华中科技大学为学院培养了6名“双师型”数控教

4、汉川机床厂购置了3台生产型数控车床、2台立式加工中心。学校现代制造技术中心共拥有各类数控机床25台。随着学校对实训环境的改变和不断投入,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面对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和创建一流技工学校的新要求,为培养出让企业满意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和创业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课题组积极探讨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构建“加强基础、强化技能、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产学研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工程训练的整体观念,按照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这一主线系统设计,使各个实践

5、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学中,采用了模拟仿真一实际操作一综合实训一检测维护四步走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由初级到高级、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循序渐进的培训。培训的环节主要有:(1)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数控手工编程模拟加工,掌握各类数控指令程序的编写;(2)在数控实训室进行数控加工实训,掌握数控车加工基本操作;(3)学习掌握各类常用的CAD/CAM软件,要求会使用Pro/ENGINEER等软件绘制三维零件模型,并在数控实训周进行数控自动编程加工(数控车)的综合实训;(4)利用数控维修实验台学习数控车床的的基本维护知识。在

6、课程设置上,把握教育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职业定向特性,突出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改革为核心,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按照“以应用为主线,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跟踪先进技术发展的轨迹,从经济型数控车床到全功能数控车床,课程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中,十分重视专业技术领域中新技术新知识的交叉、渗透,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做到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软件应用三位一体,环环相扣。在课程的表现形式上不断丰富,从单一学时的多媒体课件起步,到目前已建设完成的网络课程

7、、课程的电子教案、理论和实践的助教课件与助学课件,在已有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大纲要求,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抓住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适于用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的形式表达的内容,制作配套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数控车床加工技术的实用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3课程改革创新阶段(2006年至今)2006年我校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资金440万,随着数控设备的在2007年到位,新增数控设备共28台。2010-2011年新购进8台数控车床和一台三坐标测量仪,此时学校数控实训基地共拥有各类数控机床60余台。随着学院创建和完善“以生

8、产合格产品,培养合格人才,工学结合”校企共建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以典型产品的生产为主线,实施订单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将教学与生产融合,让学生在导师的系统规划下和师傅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合格产品的系统化加工生产,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完成加工合格产品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职业素质。(1)打破现行的分段式“课堂实训”的教学模式,以生产合格产品为目标主线,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学生符合企业要求的工程应用能力与素质。(2)打破现行教材体系,以模块化手册方式,融知识与能力培养于一体,贯穿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3)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并通过产品

THE END
1.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我国慕课的发展历程与总体特征2015—2019年,政府层面逐步主导慕课的建设和规范。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在重点任务部分明确指出,在2017年前要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就从政府层面吹响了主导慕课建设与规范的号角。2016年6月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1/t20240102_5724011.shtml
2.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及存在的问题综观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历程和应用现状不难发现,课程建设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规模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基本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类型的在线课程体系格局,在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内容、共享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6]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5e69a4113356b189b8d9d319fd28ed0f
3.如何设计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始于 2003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三个发展阶段。2017年12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笔者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有幸名列其中。为了与全国https://dev.zueb.edu.cn/info/1057/1345.htm
4.慕课十年:破大学围墙,助教育发展十年来,中国慕课坚持“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发展方式,通过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支持具有学科专业和现代教学技术优势的高校开放共享优质课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日,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线上召开。会上,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了我国慕课与在线http://www.xinhuanet.com/edu/20230208/02530ca14d25449587523c6e096b75a2/c.html
5.教育教学市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特点 我校市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历程 我校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已经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市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上海市职业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教材选用国家、省市组织编写的优质规划教材,结合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改革教学内容。 https://www.shedu.net.cn/shedu_new/data/shouye/2023370635_116.html
6.科教在线课程建设中阶段式教学的双向传播模式探索在线课程是在新媒体新技术下衍生出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它的兴起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特别适合应用型高校影视后期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点及其独特性,加强在线课程的建设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影视后期在线课程的建设经验,通过研究其传播模式、传播特点,进一步分析在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99414
7.基于课程思政的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以《食品品牌策划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张荣 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以《食品品牌策划》课程为例”(课题编号:2021JSJY061),课题组主要成员:李乐霞、田晨、杜晓明、陶缘、郭世静、刘春香。 http://www.jsgjxh.cn/newsview/28228
8.“慕课出海”,中国数字教育成果何以“远航”?慕课,是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产生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以优质课程资源在线共享的方式打破时空限制,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 自2013年起步以来,中国慕课经过10余年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中国慕课“扬帆出海”,一根网线“牵起”更大朋友圈。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4/12-15/10336602.shtml
9.课程建设历程.pdf课程建设历程.pdf 15页内容提供方:sdjjj 大小:841.6 KB 字数:约1.54万字 发布时间:2022-08-10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25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课程建设历程.pdf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课程建设历程 课程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05/7056125111004151.shtm
10.多维实践建好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在线上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常常容易转变为心理上的隔阂。因此,增强师生互动成为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实现高效互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应设立多种机制,例如:建立在线答疑系统,使学生能够随时提出问题并迅速获得解答;开设互动讨论区,激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与教师和同学展开深入交流;组织线上http://m.jyb.cn/rmtzgjyb/202410/t20241014_2111255661_w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