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套路重重,网上买课咋成了花钱买教训?

“当我发现自己被坑时,已经花了将近7000元。”李先生说,2023年10月底,他在网络平台上刷到一则教学视频,称可以教授“不露脸、不直播,轻松赚钱”的办法。看到有5天的免费公开课,每节课将近2小时,李先生立即报名体验,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教大家使用剪辑软件做视频。体验课期间不断有工作人员宣传:“往期学员都有机会月入5000元,还有很多月入过万的学员”“7天左右剪辑收入就有机会高达7000多元”,工作人员还发来了往期学员实现高额收益的账户截图。这些宣传让李先生十分心动。5天之后的课程开始收费,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交了2000多元的报名费。

李先生说,这样上课没多久,工作人员再次联系他,称若要进一步学习,需报名高阶课,并承诺高阶课会有老师一对一服务,学习效果更好。李先生便第二次报了名。“可实际上根本没有一对一服务,我有问题想咨询,往往很久都没人回复。”李先生说,每买完一次课,就会有人联系他,让他购买更高阶的课程。

直到今年,李先生先后5次买课,花费将近7000元。“用轻松变现、收入过万等字眼忽悠人,但实际教的就是基础的视频剪辑,教学内容不值这个价,更不可能实现轻松盈利。”李先生说,当他意识到自己踩坑,想和工作人员沟通退费时,对方却不再回复。

赵女士在网络平台花900元购买了视频剪辑课程。可收到课程链接后发现,网课内容与博主直播时的宣传完全不同,制作十分粗糙,只是将博主账号里的视频剪辑过程录制切段,就变成了好几节课。“总共58节课,最短的只有2分半钟,最长的也不过20分钟。”赵女士说,这样的课程内容实在太“水”,自己并未学到有价值的内容,也无法达到提升技能的目的,便申请了退费,但对方称网课不能退。“链接里会显示我的学习进度,我只看了31%,其他没看的为什么不能退”赵女士多次联系客服,并向多方投诉,可几经周折,问题仍未解决。

调查

套路层出不穷“割韭菜”没商量

然而,记者搜索发现,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大批网友发文吐槽自己被“割韭菜”。经记者调查梳理,这类知识付费主要有两种套路。

一是免费课“精装”,付费课“毛坯”。网络直播、免费试听课是吸引用户的“门面”,因此免费的课程往往干货满满。但用户付费后发现,实际得到的课程严重“注水”,质量远不及试听课。

二是靠诱人字眼吸睛,诱导消费者下单。记者调查了解到,许多技能型课程如PPT制作、音视频编辑、AI创作等在平台的价格基本都高达上千元。这些培训机构通常打出“副业兼职赚钱”“保障接单”的口号来吸引消费者。多位消费者表示,培训方会向他们展示此前诸多学员的接单截图,宣传“轻松月入过万不是梦”。记者咨询了多家剪辑培训机构,发现其宣传海报中都明确表示提供“就业服务”,包括推荐正职岗位和兼职任务等。“因为学费比较高,这些宣传就是让我们相信学费会很快回本。但实际上,自己根本找不到兼职,也无法变现。”一位有过买课上当经历的受访者告诉记者:“起号、养号,真正做好自媒体根本没那么简单。培训方在答疑群里只说他们做得好的账号,一旦有学员反映自己的账号数据做不起来,或发表一些质疑的言论,就会被踢出群聊。”

难点

商家不退费维权被“绕圈”

多位受访者向记者证实,他们发现被坑后曾申请过退费,但十分困难。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以“网课退费”为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大量教大家如何维权的“经验帖”和无法退费、投诉无门的“求助帖”。

一些受访者表示,自己付费后,对方便将所有课程打包,一次性发送。“这类课程收到后发现不合适,想要申请退费太难了,对方说课程已经发给我了,没法判断我学没学,没法退费。”也有受访者表示,即便是按课时上课,中途认为课程不合适,退费也并不容易。记者就这一退费情况咨询某线上剪辑培训课程的工作人员,对方并未对如何售后保障做出具体回应,只是表示特殊情况可以沟通,按照课时结算,同时强调“如果你单方面违约,肯定要付违约金”。

专家建议

三方发力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阳分析认为,不论对授课机构还是授课教师的资质,网上卖课的要求都较为宽松。线下授课机构一般需持有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并满足特定的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在线教育机构则只需具备相应在线教育经营许可,而个人开设的“网红课程”门槛更低,连这些资质也无须具备。“网上卖课准入门槛低,监管相对薄弱,导致这类课程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维权难度高。”

陈阳表示,售课方以低价或噱头卖出的课程如果不符合宣传内容、不能保证其质量,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构成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消费者可以协调退费。“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商家会在合同中作出不能退费的约定,这属于霸王条款,如果协商不成,消费者可以通过向网络交易平台索赔、向消协及监管部门投诉、法律诉讼等途径维权。”

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强化审核机制,引入评价机制,畅通售后监管。陈阳说,消费者网上买课时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缺乏足够的渠道了解课程质量等信息,因此建议平台引入消费评价机制,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平台还应开通消费者售后渠道,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倒逼售课方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产品质量。

THE END
1.“先付费后听课”有风险虚假广告隐性消费套路深针对在线技能教育培训行业(简称在线培训行业)存在的消费问题,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广西消委会)近日公布2023年在线技能教育培训行业消费调查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线培训行业消费乱象频发 近年来,在线培训行业因线上消费和服务不受地点、时间限制,教学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该行业迅猛发展的https://www.pagx.cn/news.html?aid=403930
2.[新闻夜班]在线培训行业消费乱象频发消费者小心被割“韭菜”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新闻夜班]在线培训行业消费乱象频发 消费者小心被割“韭菜” 选集 更多 《新闻夜班》 20240525 《新闻夜班》 20240524 《新闻夜班》 20240523 《新闻夜班》 20240522 《新闻夜班》 20240521 《新闻夜班》 20240520 《新闻夜班》 20240519 http://m.app.cctv.com/vsetv/detail/VSET100200290094/5bf17ae4474a49f49e1a77f23840c571/index.shtml
3.差诱导办理分期贷款……成都19家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被公示并约谈近几年来,互联网经济“解锁”了网上开店、短视频运营等各类新型职业,相关的技能培训服务开始。然而,由于部分培训企业的盲目趋利错误经营理念及种种不诚信经营行为,也滋生出不少行业乱象,相关的投诉不断。3月13日,成都市消委会、成都高新区消协公布了职业技能培训企业“黑榜”,上榜的企业存在大量投诉。多次被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409846250975858&wfr=spider&for=pc
4.在线培训行业消费乱象频发广西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小心被割韭菜该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个别培训机构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虚拟性开展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虚假广告、隐性消费、货不对版等消费问题不断增加。为规范在线培训行业秩序,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广西消委会”)于2023年10月至12月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组织开展消费调查,力图揭开在线培训行业消费乱象频发背后的真相。https://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40403/newgx660cb365-21479399.shtml
5.多家培训机构存在虚假宣传广西消委会提醒消费者理性对待在线广西消委会秘书长唐楚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经营规范有序的在线技能教育培训市场,在推动就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面对市场竞争激烈,培训机构的不诚信、互联网消费监管难、消费者缺乏防范意识等因素助推培训行业消费乱象频发,消费者期盼风清气正、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 http://www.dongguanshi315.com/html/web/zxyw/1777990246527590401.html
6.网课培训乱象调查:声称边学边赚,涉嫌诱导学生分期付学费做一名“斜杠青年”,掌握几门过硬的技术好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和收入,这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的愿望。在这样的学习热潮下,提供网课培训的机构也应运而生,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课机构在实际服务中乱象频出,导致消费者投诉维权。 网课学员: 报名很畅快,退费遇阻碍 https://new.qq.com/rain/a/20230718A09B1N00
7.警惕网络知识付费套路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在网上报班学习,目前已经是许多消费者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相关乱象却层出不穷。从业人员资质存疑,或者是低价购课后被“套娃”收费,并且遭遇退款困难等,让学习成了一件堵心的事。 经记者调查,知识付费课程低价引流的情况非常普遍,部分平台对有关讲师资质审核及备案的管理仍然存在问题。知http://www.jyb.cn/rmtzgjyb/202412/t20241218_211128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