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209:29中工网-工人日报作者:杨召奎
负面舆情退费困难占比近六成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全网共监测到2020年有关教育培训消费舆情信息3847566条。其中,正面舆情信息458997条,占比11.93%;中性舆情信息676431条,占比17.58%;负面舆情信息2712138条,占比70.49%。
“有关教育培训消费的负面舆情超过了舆情总数的七成,这说明教育培训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
报告显示,教育培训消费负面舆情主要集中在退费困难、宣传误导、培训质量不高和合同纠纷4个方面。其中,在所有教育培训消费负面舆情中,退费困难舆情信息数量最多,占比接近六成。在1623718条教育培训退费困难舆情信息中,关门跑路问题855234条,占比52.67%;资金链断裂问题405493条,占比24.97%;合同纠纷问题194738条,占比11.99%。
例如,2020年7月,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嗨学网虚假承诺,让消费者陷入交钱容易退钱难的困境。此外,51Talk也被媒体曝出存在退费套路多、收取高额违约金等问题。
“校外线上培训机构教师资质造假、机构无证办学、诱导消费、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解除合同退费难等行业乱象丛生,但消费者维权却十分困难。此外,行业的‘分期贷’问题也饱受舆论诟病。”中消协投诉部主任陈剑说。
报告显示,宣传误导舆情在教育培训消费负面舆情中排第二,仅次于教育培训退费困难舆情。舆情数据显示,教育培训行业的宣传误导舆情主要涉及价格误导、夸大师资、贩卖焦虑、虚假承诺等4个方面。其中,价格误导问题最为突出,不少培训机构的低价营销活动存在严重误导问题。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在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看来,教育培训消费问题较多,主要是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缺乏诚信守法意识。有的教育培训机构为了谋取更多经济利润,不惜采取各种与教育不相称的营销手段,有的培训机构片面夸大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吸引学生和家长报名参加;有的培训机构低价销售教育培训服务后,又通过降低服务标准、更换教师等手段降低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