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扬州,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灿烂辉煌。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扬州教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育人导向,坚守“促进主体发展”教育主张,构筑“四大支柱·四轮驱动”教研推进机制,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师生发展,书写了扬州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育人导向
扬州小学语文学科实践丰富多彩
10月18日,主题为“童蒙养正启智明礼”的东关小学一年级“入学礼”在扬州何园举行。同学们在游览园林美景、传承家风家训、体验非遗技艺的过程中,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大语文”课。
“何家千金”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解《何氏家训》中“孝敬亲长、隆师亲友、读书写字”等方面的内容,指导孩子们体验雕版印刷。
我市利用地方资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沉浸式的校外课堂,积极探索“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有效路径。
“何园,作为扬州的著名文化地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何氏家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格的家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何氏家训》中有关家国情怀、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内容所包含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关小学党总支书记唐开权介绍,学校连续多年在何园举行入学礼活动,是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之一,孩子们在深刻理解践行《何氏家训》内容的同时,更是塑造了向上向善的品格,传承了家国一体的精神,增强了深厚持久的文化自信。
“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封家书足以让人回味许久。岁月改变了传达方式,却改变不了那一粥一饭的惦念,那一丝一线的牵挂……”每年十岁成长礼活动中,育才小学西区校三年级家长和孩子们,都会通过传统的家书,进行最真诚的感情沟通。孩子们用写信的方式,写下平时没能说出口的话语,向家长们诉说自己的爱意。而父母也给孩子写下满怀深情的回信,将满满的爱意郑重地传达给孩子,平日含蓄的情感都化作纸上一句句真切的话语。
在汶河小学,学校提出了“读国学经典,做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世界公民”的特色办学思路,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中,润泽孩子心田。学校打造“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培养民族文化底蕴,20年持续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十多次向全国展示,并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此外,汶河小学重新修缮了正谊书院,创办了正谊书院国学特色班,开设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了《正谊午诵》《银杏读本》《奇妙的对联》《有趣的汉字》等校本教材,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成熟的国学文化建设体系,承办了“扬州市经典诵读推进现场会”,举行“现代社会还需要国学经典吗”和“让阅读走进生活”等小公民听证会,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充分肯定,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语文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性课程。多年来,扬州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育人导向,坚持“以文化人”,积极推进跨学科学习,以活动体验为主要育人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
“四大支柱·四轮驱动”推进
扬州小学语文这样发展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扬州始终坚持理念先行,坚守‘促进主体发展’教育主张。”教育部语文教材审查专家、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萍表示。
1.教学活动持续改进驱动教学建模
10月29日,扬州市育才小学四年级语文组开展了常态化组内教研活动。吴枫老师执教了《牛和鹅》一课,引导学生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张正老师执教《爬天都峰》,她用鼓励、期待、赞赏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找重点词语,体会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校教研组老师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大家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围绕“我最欣赏的一个环节”谈收获,针对“这个环节我是怎么处理的”这一问题谈建议,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学校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为我们老师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吴枫说。
2.课题研究深度探寻驱动理论建构
10月29日下午,高邮市界首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参加了由扬州市小学语文“嗨”名师工作室和宝应县陈林名师工作室一起组织的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题,执教老师力求体现“小组合作探究”理念,尽量不走偏,树立探究意识。
“不仅仅让孩子学到一种知识,更是学到一种方法。做好学科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一直要坚持的课题。”江苏省特级教师、扬州市小学语文“嗨”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林说。
今年1月,宝应白田小学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实验校,为全市唯一。该校是一所以“诗雅”为办学追求的乡村学校。学校自2012年创办闻莺诗社以来,培养了近500名校园小诗人,创办了诗刊《诗雅白田》,学生诗词作品有多篇在《七彩语文》《小学语文报》上刊登,杨晴远同学的《堵车》和张伊辰同学的《花朵》,在江苏省第三届、第五届“童心里的诗篇”诗词大赛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校园内楼宇、大道都以诗命名,并且随处可见师生诗词,学校坚持塑造学生“诗雅”品格,精心打造“诗雅”品牌。
【纵深】扬州积极发挥课题研究引领作用,近年来,承担“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研究”等省部级课题及项目66项,168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C刊,出版《教师专业发展之道》《主线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视点》《小学语文核心知识微课程》等专著12部。课题组走出了李吉银、陈林、唐开权、黄元虎、于强等一大批省特、正高、苏教名家。
3.支持系统多维助推驱动师资培育
正高级教师、扬州市特级教师、广陵区教体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黄元虎建议,广大教师要认同新教材、读懂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各项教学工作越来越好。
【纵深】教师从个人奋进到团队共进,扬州在全国首创“学段融通式”教师研训,打破学段壁垒,小初高语文教师系统研训,为师训提供新思路。《小学语文赛课方式的变革》《课改教研彰显生命的力量》《观察·体验·互动》《变革思维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诉求》《课程执行力:教师专业能力诉求》《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现状与分析》等师训论文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核心期刊发表。扬州5人获全国小学语文大赛一等奖,15人获江苏省优质课评比特等奖,6人获江苏省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评正高级教师20名,江苏省特级教师14名。扬州小学语文学科名师辈出,群星璀璨。
4.研用结合辐射检验驱动示范推广
“即使毕业这么多年,我对小学时背诵的《经典诵读三百篇》依然记忆深刻,其中很多关于扬州的古诗词,让我无论走到哪里,对故乡扬州饱含深情。”现就读于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的扬州树人高级中学2022届毕业生曹含章说。
曹含章所说的《经典诵读三百篇》,就是扬州小学生人手一册的自编读本。孩子们通过这套书,不仅了解了语文经典,更对扬州地方文化有了体会,从小种下热爱家乡的种子。
“我对《维扬文化》这样的乡土文化教材很有感情,我觉得对于帮助孩子热爱扬州,建立对家乡的情感非常重要。”扬州学生家长王云说。
【纵深】多年来,扬州坚持科研引领,教研跟进,项目驱动,区域推进,实现学教评研一体化,助推教师认同价值,内化方法,实践检验,迁移运用。2005年以来,《维扬文化》《经典诵读三百篇》《名师带你读名著》《家风读本》等地方课程全市推广;2014年起组织的核心素养展示月活动,前瞻性强,全省领先;2018年启动的记诵百篇名篇,了解百位名人,阅读百本名著,观赏百首名曲、百幅名画、百部经典影、视、剧等“五个一百工程”在全市1至12年级全面实施,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展示;“促进主体发展的活动体验型‘大思政课’”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在全国26省市推广应用,2024年5月省前瞻性项目中期视导获评优秀项目;扬州小学语文学科教师为教育部“国培班”等讲学百余场,为中央电教馆、省厅等录制网络课程300余节,赴西藏、新疆、贵州等地义务支教、推广成果,受众逾500万人次。
“双减”背景、“双新”时代,扬州教育人将不忘初心,踔厉奋发,探索创新,再踏扬州小学语文学科改革新征程,再创扬州小学语文学科新成果。通讯员谈雷记者冯刚刘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