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onEmploymentSituationofCollegeStudents

LIULi

(DepartmentofLiteratureandMedia,Hu'nanWomen's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04)

AbstractLaborcreateshuman,laboristhemostbasicconditionforhumansurvivalanddevelopment.Andlabor,themostbasichumansurvivalwayisfarfromcollegestudentsofnewgener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reasonsandconsequencesforthelackoflaborofuniversitystudentsofthenewgeneration,especiallyresearchonhowtoimprovethelackoflabor,hopecancausetheconcernoftheindustryandmakeupthislessonintimeforthenewgenerationuniversitystudent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situation;reflection

1大学生劳动缺失原因探究

劳动是指人们使用工具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它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个方面。本文中“劳动”一词,仅指“体力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人并不是天生就不爱劳动,但当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中缺失了劳动这一课时,他对劳动的漠视与排斥就毫不稀奇了。

家庭劳动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培养劳动习惯以及从事一定家务劳动的教育活动。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将来成为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发挥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在现代家庭中,主张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的并不多见。教育的偏颇与社会流俗使得很多家长在价值取向、教育观念和教育心态等方面走入了误区。大学生不爱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与之从小缺失家庭劳动教育有关。

1.2基础教育中劳动教育缺失,高等教育中劳动平台欠缺

中国的小学、初中虽然是义务教育,但始终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樊篱,这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学为主。尽管新大纲对中学生劳动技术课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确规定,但大部分学校的劳动技术课形同虚设,常常被挪作他用。更令人伤心的是,在中小学教育中,劳动技术课不仅没有正常进行,反而被某些老师当成了一种惩罚受教育者的手段,于是,劳动的真实面目及意义在学生心中便成了一个模糊概念。而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则一味地看市场脸色行事,完全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在“工具”与“人文”兼顾的《大学语文》课都“疯狂瘦身”的情况下,劳动教育当然更无法在大学课程中有一席之地。

1.3社会价值体系的嬗变

“劳动光荣”这句话正在不断被人们质疑。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句过时的口号。的确,劳动和劳动者在这个现实的、时髦的社会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影视作品中,占中国公民绝大部分的劳动人民形象也越来越单薄,甚至不见其踪影,即使偶尔露脸,也是畏首畏尾、充当配角,甚至成为被取笑的对象。这些现象不仅导致了年轻学子们对劳动的轻视和蔑视,导致了学生对劳动价值的否定,甚至还左右着他们的人生方向。

2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后果

笔者曾以下列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对大学生做过调查:

赞成在读期间有适当劳动的占58.6%;中立的占35.7%;其他5.7%;44.6%的大学生认为劳动光荣但很辛苦;少部分学生认为劳动不仅不光荣,而且还“耻辱”,因为那是“没本事、愚蠢”甚至“下贱”的代名词;参加过校园劳动的占33.1%(但基本上都是搞寝室卫生);没有参加过的占63.1%;其他占3.8%;主张在大学里安排学生适当体力劳动的占60%;对大学生活中无体力劳动,认为有影响的占50%;无影响的26.9%;影响不大的19.2%;其他3.9%;对校园劳动内容和形式,主张校内劳动与校内外兼职相结合的占26.9%;认为只要不与学习相冲突就可以的占38.5%;认为劳动必须有偿的占34.6%。

3解决大学生缺失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

第一,纠正错误观念。劳动是光荣的,不劳而获才是可耻的。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改变了世界。劳动能让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劳动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将来能较好地融入社会,都有很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为学生阐说劳动光荣这个观点。大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的工作岗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如果没有对劳动的正确态度、情感,那是教育的失败,也是学生人生的悲哀。

第二,了解就业形势。学生和家长都应该全面了解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了解社会对劳动市场人才的结构要求。虽然人才市场供多于求,但在同等专业水平的前提下,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都更愿意接受具备吃苦耐劳,具备良好劳动品质的学生。家长和学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培养这一品质,以便就业之需。

第三,溯源追根,家校结合,修正学生劳动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儿子的信》中专门提到劳动这一章节。他告诫儿子,人的志向和人生的幸福,必须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志向才能跨上智慧的、创造的、科学的大道”。“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近的创造性劳动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

第四,设置劳动课程、力争全面发展。目前大学课程设置,少有将劳动作为一门课程来体现的,这有悖于大学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的职能,因此,这必须得到修正:首先,将劳动纳入正式课程。新疆农业大学连续八年组织学生进行摘棉劳动,这一活动的发起人雒秋江(校长)说:“劳动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学校有责任如此做。而且,摘棉劳动是学生了解社会、理解生活的好窗口,劳动是学生立志过程中无言的导师。”他把劳动纳入正式课程,记入学分,这让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受益无穷。其次,我们还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加强对劳动概念、态度、情感的渗透,然后以隐性课程中的体验与体验课程来给学生进行适当的劳动技能方面的训练,还可以给学生安排劳动周。第五,让做义工成为一种制度。国外很多大学,特别是好的大学非常注重对学生个人品格、领导才能及特点的培养,他们认为做义工不仅可对社会作贡献,也是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途径。你获益于社会,你就应当回馈社会,这样社会才会团结,才会进步。所以,国外中学生必须要做多少个义工,拿多少个学分才能顺利毕业,才能进入著名的高等学府,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兆先等主编.家庭教育词典:58.

关键词:劳动观教育;大学生;就业

一、劳动观教育的内涵

劳动观是指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它主要包括人们对劳动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如何对待劳动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观体现着个人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端正当代大学生劳动态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是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

二、劳动观教育的内容

一切行为都是在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观念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行为的结果,正确的观念是指导我们行动的依据。要使当代学生深刻领会到劳动是人的基本需求,就必须加强正确的劳动观教育,逐步教育引导其端正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克服轻视劳动和好逸恶劳的思想。与此同时,要理性平等地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充分认识到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走向理想目标的根基和动力。还要进一步明确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把劳动由负担变为责任和快乐,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劳动观念、尊重热爱劳动的态度、明确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加强劳动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

1.加强劳动观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促进扎实就业

目前,有些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当中过分重视人待遇,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还存在不断跳槽的现象。这些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过分重视个人所得,忽视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加强劳动观教育,使他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理念,明确劳动的深层社会意义所在。帮助大学生理解参与就业的本质是参与社会不同分工的劳动,而劳动的目的和价值应当在于追求更高层次上的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自己作为社会个体的存在价值,从而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主动就业而不消极待业。正确的劳动观念也能够指导他们在就业过程当中,注重磨炼自己的意志,多注意学习生产技能知识,少注意个人社会地位、金钱所得,多一点吃苦耐劳勤奋踏实,少一点浮躁和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2.加强劳动观教育,培养劳动乐观精神,提高就业积极性

一件事情总有好与不好两个方面,劳动也是如此。人们往往仅看到劳动所带来的艰辛与痛苦,却忽视了劳动可以给人带来的快乐。如果人生不以劳动为支撑,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恐慌与不安。当劳动被社会或公众所认可的时候,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是劳动带来的快乐、是付出换来回报的享受。因此,我们更应当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辩证看待劳动意义。树立一种劳动乐观精神,就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视劳动为痛苦,相应的情绪自然是消极的,参与劳动只能是被动的。如果大学生能够通过教育引导,认识到劳动乐趣所在,就会以乐观的精神状态,主动参与劳动,以积极的心理态度应对择业就业过程当中的各种困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3.加强劳动观教育,建立劳动平等观,促进基层就业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由于劳动力的绝对过剩所引起的,而是由于大学生择业预期较高、就业条件盲目攀比所导致的相对过剩,主要为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在许多大学生的认识当中,劳动领域的不同分工成为了一种等级区别。有人认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有地位之分、贵贱之别。在劳动岗位的选择上,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基层工作岗位,大都喜欢条件、待遇较好的管理类岗位。在职业选择中,许多人往往基于一种身份、等级的考虑,来评价某种职业,因而给择业带来很大的障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经常为此所困扰。相当多的就业者,往往出于所谓“面子”的考虑,而拒绝接受某些职业。

在社会生活中,劳动是有分工的,而且这种分工的区别在当代有扩大的趋势。职业差别是社会分工的直接表现,也是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体现,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有分工才有差别,有差别才有专门化,才有技能的提高,才有社会个性的基础,无差别的社会只能是死水一潭;有差别才有交换,才有社会合作。劳动的差别,不仅合乎历史的进步,而且也符合人的发展需要,因而是具有价值的。因为劳动的合理的差别,实现着人的个性,有助于自由个性的发展。加强劳动观教育,明确社会的劳动分工本质,纠正劳动差别认识,消除劳动差别观,建立劳动平等观。大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岗位就业,努力在基层工作中锻炼自身,积累经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加强劳动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促进自主创业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社会的直接生产力,创造性劳动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生活的改善,而且在提高人的道德素养,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才能发挥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人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在一种情绪高涨的状态中才能实现,如果单纯视劳动为痛苦,则必定使劳动者处于一种委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所谓创造是难以出现的。加强劳动观教育,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建立平等的劳动观,培养起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这些效果还能进一步地激发人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更能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业,开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径。

大学生的劳动观主导着他们在择业、就业过程当中处理各种问题的总体方向。只有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要劳动”的问题,具备了正确的劳动观作为基础,他们才能够正确认识就业的需要,认识自己的劳动在于社会当中的作用,正确认识自我、把握发展定位、积极主动就业;才能更好地把握各种就业信息和机会,在竞争和挫折中不断历练、不断成熟,最终实现更好地就业,跨出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刘忠世,王伟然.我们应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观[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李小苹.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StrengthenLaborViewEducationtoPromote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

JIALu-yin

(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Chongqing400067,China)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需要探索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途径。当前高校教育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劳动实践,而后勤为大学劳动教育课提供了实践平台,学生通过每个学期必要的劳动实践或者勤工助学进行管理与服务,感受服务和劳动的艰辛,和不同层面的人打交道,感受后勤工作、接受后勤环境氛围熏陶,为今后走上社会,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岗位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2后勤环境发挥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2.1加强后勤物质环境建设

高校后勤致力于为学生创建安全、文明、干净、和谐的物质环境。后勤部门在高校“标准化”建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在食堂内安装实时监控系统,从源头上监控原料的采购、清洗、烹饪、售卖各个环节,保障学生拥有健康的饮食环境;在学生公寓硬件建设方面,通过安装门禁和监控系统保证学生人身和物品的安全。在宿舍楼的活动室安装电视机和DVD,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丰富了学生的公寓文化生活;在校园内开辟桃李园、在公寓园区种植花草树木,创造了干净、优美、整齐的学习生活环境。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后勤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

2.2加强后勤学生队伍建设

加强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建设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的有益探索,通过开展后勤文化活动以及学生队伍成员在同学间宣传,将学生平日看不见的后勤服务工作提升到可以看见并亲自参与的层面上,切实感受后勤工作的艰辛。根据后勤维修、绿化、餐饮、宿舍、保卫的工作类别组建义务维修队、绿化小分队、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义务消防队等学生组织。经过量化的考核和筛选,这些学生委员会在信息传递、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校园美化、日常安保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他们是广大同学和后勤服务部门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也在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协调能力、劳动能力。健全的组织环境较好的实现了后勤和学院师生的良性互动,达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标。

2.3加强后勤文化环境建设

2.4加强后勤制度环境建设

根据管理的需要,后勤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食堂食品卫生管理规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为日常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准则和依据,奠定了以制度办事、以制度管理的工作基础。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引进物业有限公司,与这些物业公司制定《物业服务量化考评细则》,奖惩分明,划拨出专项奖励资金,根据员工的综合表现施行奖励提高后勤物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学生公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将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综合素质考评体系。这些制度让后勤的工作人员、学生能够增强自律,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要求。

3后勤环境育人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取得的初步成效

3.1后勤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通过开展活动、将社团引进公寓等形式学生接触后勤工作的机会逐渐增多,“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推广和宣传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食堂、保洁和维修等工作,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吸引学生参与后勤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其产生的效果往往大于被动的劳动教育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3.2服务队伍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增强

在员工队伍建设中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对员工进行管理,奖惩制度分明,促进后勤员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形成良性的队伍发展模式,为学生服务队伍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队伍之间召开座谈会、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后勤学生服务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工作效率,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学生服务队伍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3后勤制度环境趋向完善化和科学化

4充分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启示

4.1把实践性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古语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轻视劳动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这促使学校和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一味地追求文化教育,理论成绩至上,不鼓励甚至不让孩子参与家庭或者学校的实践教育。部分高校已经在后勤劳动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但大都只是单纯的进行简单的劳作,没能发挥好劳动课的德育功能。高校应该重新审视后勤实践性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后勤实践性教育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程,把理论考核、实践性教育和大学生在学生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操行评价系统,把它作为考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依据。

4.2挖掘后勤德育教育平台,加强教学部门与后勤的良性互动

4.3培育优质服务队伍,找准后勤环境育人的关键点

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要对后勤基层工作人员开展礼仪培训、入职培训,不定期检查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竞争意识,强化后勤人员服务理念。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无意识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后勤基层工作者良好的服务表现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些良好的表现会引起学生内在的需要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人文环境育人的目的。后勤社团的成员定期开展后勤宣传活动,发挥学生队伍的舆论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工作、自觉遵守食堂、公寓各项细则,提升自我约束力。

4.4加强后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后勤环境育人氛围

“文化后勤”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寓文化和食堂活动为载体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平台,开展具有后勤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以“优质服务”活动为依托在学生间开展义务维修、宿舍安全知识竞赛、气排球比赛、厨艺大赛;在后勤员工间开展培训、“我能为学生做什么”演讲比赛、岗位技能大赛,营造良好的后勤文化氛围。后勤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财富和经验,高校后勤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将典型的后勤服务案例整理、汇编成册为以后的后勤改革提供借鉴经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后勤工作简报》内容涵盖了后勤新闻、工作动态、安全保卫、医疗保健等内容,学生参加后勤活动的心得也刊登在报,丰富了简报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后勤活动积极性,该形式让学生更能够从后勤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4.5完善管理制度,用后勤制度保障德育功能的实施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的中学生家长陪读,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过几次,小学生不会削铅笔,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自我服务,照顾,它是人应该具备的最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规范》条是写的“尊敬父母,父母身体健康,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能做的事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调查,对学校小学生上网浏览,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独立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生上学迟到不找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的认识,也有较的教育孩子的理念,祖辈的文化较低,往往对孩子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做事了。时候还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劳动教育,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老师以劳动为惩罚,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可以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下,学会做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下,练习并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下,学会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家校,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对孩子都很。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点,拉近家校,从而为家长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记者:现在有不少家长认为,家庭条件好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于是,一些孩子劳动意识十分欠缺。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郑沪生:劳动是人类生存于世界的一种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劳动也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我们中华民族具有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家务劳动是对孩子进行家庭劳动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家庭劳动教育就是通过家务劳动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意志、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它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发掘孩子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每一位为孩子的未来幸福着想的家长,都应让孩子从小学做家务劳动,而不能以任何理由放弃对孩子进行家庭劳动教育。这不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劳动负担,更主要的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记者:具体地说,家庭劳动教育对培养孩子的思想品质有哪些作用?

郑沪生:首先家庭劳动教育能引导孩子学会生活,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从小学会劳动,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好的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的重要保证,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研究证明,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对生活充满自信,人际交往能力强于不爱劳动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对波士顿地区490名孩子进行了2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比例为1∶15,犯罪比例为1∶10。爱干家务的人平均收入要比不爱干家务的人高出20%左右。

其次,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孩子在做家务劳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一个困难、挫折都是对孩子意志、能力的磨炼;每一次磨炼都会让孩子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抑制自身的惰性。在家务劳动中,孩子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就会逐渐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质。此外,通过劳动实践,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好作风;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进取精神。

再次,家庭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人的社会化不仅要求人们学会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孩子们在劳动中能学会关心他人,增进与人的感情,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孩子从小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就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并且逐渐养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明确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有责任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很认真,很负责,一旦遇到困难,也会以负责任的态度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去战胜困难。相反,没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甚至不顾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做唯利是图的事。因此,责任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长大后就能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重任,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记者:但是有的家长认为劳动太累,舍不得让孩子干活。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郑沪生:劳动是累点儿,但可以使孩子身体得到锻炼,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医学科学的研究表明,劳动是多种生理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大脑疲劳,促进孩子的左右脑发育,对智力发展十分有益。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卢梭认为,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必须在体力劳动中才能完成。在卢梭看来,劳动在“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养成了他反复思考的性情”。在劳动中,孩子双手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记者: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处于什么状况?

郑沪生:长期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和家庭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有关青少年劳动观念、劳动能力的调查显示,由于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当代青少年劳动观念日趋淡薄,劳动能力普遍较差,不善于料理自己生活,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

据上海某大学近几年对录取的新生所作的调查,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蚊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我对长春市某高校一个班25名学生作过调查,有24名同学不会缝补衣服,不会钉扣子。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家务劳动调查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会煮饭的占84%,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据北京市家教学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他们整理书包的占39%,洗手绢的占66%,穿衣服的占59%。

记者:您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郑沪生:主要原因是家长忽视了家庭劳动教育。比如一些家长认为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不做家务最多变成懒虫,而分数上不去则不能成龙。”有调查结果表明:65.9%的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务;60%的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由于家庭忽视了劳动教育,孩子缺少劳动机会,没有劳动体验,经不起劳动的苦累,依赖性强,自立能力差;心理上承受不起挫折磨难,一遇挫折往往采取极端行为,或离家出走,或选择终结生命。

也有些孩子人格不健全,表现自私,缺少爱心,不懂谦让,有怕苦怕累、厌恶劳动、贪图享乐等不良倾向。对一些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孩子生活上依赖父母,花钱大手大脚,但不懂得关心父母,缺乏家庭责任感。

记者: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您认为当家长的应如何做?

郑沪生:从小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使他们在家庭劳动的潜移默化中增长才智,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总要求。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更新观念,走出劳动教育的认识误区。目前家长们对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三怕”的思想误区:一怕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二怕孩子不会做家务,反倒添乱;三怕孩子吃苦受累。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劳动教育经验,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第二,放手让孩子做事,从小培养劳动行为习惯。为孩子创设劳动实践机会与环境,让孩子从小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劳动的意义,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品质和吃苦精神,使他们终身受用。父母不要怕孩子不会做事,也不要求全责备。孩子做家务,无论结果怎样,家长都应给予认可和赞许,鼓励并帮助他们把事情做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要因孩子不会做事而指责他们或包办代替,那样就会消减孩子爱劳动的热情。

第三,创建劳动教育大环境,让孩子有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近些年,轻视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些教师和家长甚至把劳动作为一种惩戒的手段,错误地把劳动教育当作“劳动改造”,使孩子鄙视、厌恶劳动。

THE END
1.学而思的大语文怎么样?有没有必要买回来认真读一读吗?标题: Re: 学而思的大语文怎么样?有没有必要买回来认真读一读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Jan 23 10:32:32 2022), 站内 挺好的,做课内拓展。 【在 qtyt1227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及怎么避免以后语文拉胯?尤其是阅读理解和作文部分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m.mysmth.net·[FROM: http://images.newsmth.net/nForum/article/ChildEducation/1850059?au=douyu
2.「智学大语文平台」をAppStoreで智学大语文平台语文突破学习系统 一款专业的传统文化及语文学习系统,涵盖了小、初、高的学习内容,针对各年龄段学习情况不同,设计了字源学字学习系统、古诗入门学习系统、文言名篇学习系统、唐诗宋词学习系统、中国文化学习系统、名著阅读学习系统等,更有专递课堂,名师在线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汉字学习、文言文学习等一系列https://apps.apple.com/jp/app/%E6%99%BA%E5%AD%A6%E5%A4%A7%E8%AF%AD%E6%96%87%E5%B9%B3%E5%8F%B0/id6464024322
3.智学大语文app下载智学大语文平台v1.3.3安卓版智学大语文手机版是为小学阶段使用的语文教育软件,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打开软件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根据年级和考纲要求,让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辅导,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智学大语文最新版介绍智学大语文平台语文突破学习系统是一款专业的传统文化及语文学习系统,涵盖了小、初、http://m.pipikun.com/android/soft/34947.html
4.语文论文范文(精选8篇)所以我们搭建学校网络多媒体技术平台,并且要求老师要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精准的教学用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有一定得规范性,对于语文用语用词精准,意思表达完整,叙事精炼,对理论知识点的用词表述清楚,合乎逻辑,给学生的解题思路上要做到意思明了而精准。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200409200143_405698.html
5.语文学科的“大概念”:概念辨析要义解读与研究展望虽然语文要素是有关阅读和表达的过程、策略、技能,并不是语文学科的大概念,但它是语言训练的重点,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为语文学科大概念的提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普遍的路径。并且只有从具体的语文要素提炼形成上位的学科大概念,学生才能从“做”转向到理解“为什么要做”。 https://sz.zjer.cn/index.php?r=portal/content/view&sid=330683&id=15543820
6.初中生网络的议论文作文12篇(全文)还有,如斑竹一版主,菌男一俊男、霉女一美女、米国一美国、气死我乐一气死我了,我来乐一我来了等等,如今,这些网络语言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已经侵入了语文教学中的写作中。网络语言在作文中的使用究竟是利是弊,是否影响人们正确使用汉语。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怎样的影响,在社会上和学校里都有不同争议。对此,教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r4dwmvq.html
7.四年级语文线上期末质量检测方案考生按照考前准备要求做好考场布置,考场内除考生外不得有其他人员。在考生的左后侧或右后侧约1米架设监控手机,用手机支架、三脚架或其他物品进行固定,手机直接连电源防止断电。(如图1-1,图1-2)确保手机考试平台APP安装调试正常,并关闭其他程序,严禁接打电话,建议将来电设置为呼叫转移。 https://www.oh100.com/a/202301/6015754.html
8.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人人通空间第一,组成电视会议系统。以前,召开家长会颇令学校头痛,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足够大的会议室,自从有了“班班通”设备后,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个学期的家长会是全校性的召开,家长座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通过电视进行收视。这样,使与会的全体学生家长不仅能看到声色并茂的领导讲话,而且还能看到直观形象的图像,非常亲切,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01059
9.远程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5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既是一个信息量大、质量高、资源全面和便利教育教学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为农村学生搭建的知识、技术、信息平台。它把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迅速传递到了农村中小学,让农村中小学学生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高质量的教育,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它的内容有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2647540.html
10.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0篇)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ziliao/553.html
11.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精选13篇)大部分学校没有开展起来的原因可能主要也是因为资金对场地和平台投入比较大,但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堂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切入点,融入数据、算法、程序设计、机器人课程、开源硬件类课程等,利用项目式教学或其他活动如科技创新、创客、跨学科活动等助力课程落地,逐步建立课程——空间——活动的人工智能教育活动实践,在论坛https://www.jy135.com/jiaoxuexinde/913126.html
12.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https://mip.ruiwen.com/jiaoxuefansi/2585834.html
13.“一言”金点子(二)破解办法:读、背由家长落实过关和评价。所有作业由家长拍照上传平台,老师可以在平台进行批改、评价。再利用师训宝适时进行线上讲解或直播讲解。 建议人:第一实小语文备课组 107.【一言金点子】洪塘头小学 问题:不少家长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后孩子才有时间学习。并且学科多孩子学习网课要用电子产品,完成作业需要用电子产品https://www.xmtaedu.cn/cc/17/c22160a183319/page.htm
14.2024年内蒙古专升本公共课考试大纲参考2023年内蒙古专升本公共课考试大纲参考为2022年的考试大纲,2022年是内蒙古统考的第一年,内蒙古专升本公共课考试科目为语文基础、思想政治理论、外语(英语、日语、俄语)、计算机基础四部分内容。 2023年内蒙古专升本公共课考试大纲参考 思想政治理论专升本考试说明(大纲) https://www.52souxue.com/plus/view.php?aid=504085
15.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专题本期关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特别是在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方面,强调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 作者:刘宝民 张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 2024-11-26思政课一体化须统一目标效果导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http://www.jyb.cn/rmtsy1240/zt/dyjhzt/202304/t20230419_2111029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