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习好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并强调要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要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凭借广参与、强传播、深连接、高吸引的特性,成为社会交往、信息传播和舆论宣传的主要载体和阵地之一。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发挥短视频优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新方式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业态,通过“微叙事”和“微场景”,融合视听等立体化形式,内容呈现直观生动,情感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更强。党史学习教育短视频既可宏观叙事,也可群众视角;既可讲授理论知识,也可表达所思所悟;既可追溯党的光辉历史,也可呈现党的伟大成就。这些内容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方式。例如,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就是以短视频的形式,选取了傅烈的“绝命书”、王尔琢的“托孤书”、陈毅安的“无字书”、夏明翰的“就义书”等11位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通过真实化、细节化、生活化、情感化的呈现,既表现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忠诚信念,又展示了他们与父与妻与子等亲人间的动人情感,这样的短视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更加生动、可感、可信。
激发党史学习教育新动能
适应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新变化,激发党史学习教育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要建立融媒体传播矩阵,建设好政务媒体党史学习教育短视频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打通报、台、网、端、微,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努力变“独唱”为“合唱”,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传播覆盖面。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有效分析短视频受众的特点、需求,精准“点穴”,通过多媒体呈现、多平台传播、多渠道推广,由点及面展现百年大党气势恢宏的历史篇章。要健全短视频监管体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对短视频上各种歪曲党史、罔顾事实的错误观点和言论,主动出击、敢于亮剑、严肃处置,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国家网信办曾组织召开多个网络短视频正能量内容建设座谈会,鼓励传统主流媒体以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大力开发视频资源,推动网络短视频优质精品内容生产,开展一系列正能量传播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可充分发挥短视频传播优势,以生动形式承载厚重内容,达到启迪思想、鼓舞精神作用。延安革命纪念馆从馆内藏品中遴选出100件珍贵革命文物,以“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精心制作百集系列红故事“延安·延安”短视频,讲述革命文物的背景、历史、文化以及文物背后的人物与故事,追溯了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峥嵘岁月,形式上融合了人物讲述、旁白、文物、文献、图片、原始视频等,并通过多个短视频平台播放,不仅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素材与形式,也让受众在观看短视频过程中获取了精神力量。依托短视频,博物馆里的红色文物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延安精神更加广泛地成为了我们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营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