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精解:心学就是“学习学”▎读书要先确定自己的“本体书”

心学精解:心学就是“学习学”▎读书要先确定自己的“本体书”

作者:华杉

心学就是“学习学”

原文

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

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华杉详解

陆澄问:“知识总是没有长进,怎么办?”

这个问题,恐怕好多读者都有共鸣,现代人更是知识焦虑症,总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到处去学,怕自己落伍了。

王阳明就说:“为学必须有个本原,在本原上下功夫,渐渐地盈科而进。”

盈科而进,出自《孟子·离娄上》: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徐子,就是徐辟,是孟子的弟子。徐辟问老师:“孔子数次称赞水,老是赞叹:‘水哉!水哉!’孔子到底觉得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孟子说,那有源之水,滚滚流出,昼夜不停。盈科而后进,再继续往下流,渐进而流入江河,注入大海。有本有源的事物,就是这样子。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假如没有本源,就像那七八月间的骤雨,一下起来,哗啦哗啦,大小沟渠都满了,但是一会儿就干涸了。所以名声超过了实际,君子就引以为耻。

王阳明说的本原,还是他的致良知之说,是良知良能。他接着说:“道家讲婴儿,比喻也很精彩,说婴儿在母腹中的时候,只是一团气血,有什么知识?出胎之后,才能啼哭,再往后能笑,又往后能认识父母兄弟,能站立,能行走,能拿东西,能负重,最终天下之事都能做。这个过程是自然发生的,都是因为他精气日足,聪明日开,并不是他一出生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后面这些事怎么做。

“所以说,学习有个本原,圣人到了‘位天地,育万物’的境界,也只是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出来的。后儒不懂得格物的道理,看见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想在初学时就一件件全学会,岂有此理!”

还是陆九渊那句话:“我在那无事时,只是一个无知无能的人。而一旦到那有事时,我便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他不是所有的事都学过,而是依靠常识,发挥本能。是良知良能,是心如明镜,物来心照,了了分明,没碰到时不去想它,碰到时自然就会。

“位天地,育万物”也出自《中庸》,就是前面讲过的那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圣人达到中和的境界,则与天同德,天、地、人三合一,就能使天地各安其位,能厚德载物,使万物生长繁育。

天地人有什么关系呢?就是一体的关系。比如雾霾,那就是人欲之霾,蓝天白云,就是天理,雾霾污染,就是人欲。存天理、灭人欲,雾霾就没了。工厂老板为了赚钱,他就黑心排放。周边的人深受其害,切齿痛恨,但他们并不因此离开那城市,因为他们也觉得赚钱重要,所以加害者和受害者,都没有区别。

王阳明又说:“立志用功,就像是种树。开始的时候,生根发芽,还没有树干;等到有了树干,还没有树枝;有了树枝之后,才有树叶,然后有花,有果实。在开始种树的时候,只管栽培灌溉,不要想那树枝的事,不要想那叶子的事,不要想那开花的事,不要想那结果的事。空想有什么意义呢?只要你不忘栽培灌溉,你还怕没有果实吗?”

这就是“学习学”。要学习,先学“学习学”。

读书要先确定自己的“本体书”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陆澄问:“看书看不懂,怎么办?”

这又是一个“学习学”问题,我们现代人也都会有这个问题,看书看不懂,怎么办?

王阳明回答说:“那是因为你总在字里行间、字面意思上穿梭讲求,所以你没法明白。如果这样学,不如去学以前朱熹的学问,这样能把书读明白。他读书多,也能讲解。不过他虽然把那书讲解得十分明白,但对于自己,却终其一生一无所获。所以必须在心体上用功。凡是读不懂、行不通的地方,必须反躬自问,在自己心体上体会,就能通达。四书五经,不过都是在说心体,这心体就是道心,心体明白,就是大道彰明。这就是为学的宗旨。”

王阳明说朱熹“终生无得”,这话说得太狠,也不公平。我们可不敢这么说。

读书呢,特别是读义理之书,实际上你只能读懂自己本来就懂,或者接近懂的东西,或者说,读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书。那书点拨你一下,就豁然开朗。如果你没有那个价值观,不是那人,读也白读。

大部分人都是白读,你看他夸夸其谈,还能大段引用,比如“专注,坚持,一以贯之”,但看他做事,既不专注,也不坚持,三心二意,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你就知道,他不是真正读圣人书的人。

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一以贯之,能这样做的人,才是真正读儒家书的人。

《论语》里说,子路听到一句善言,就马上要去做。这时候,你再跟他讲第二句,他会阻止你:“等等!等等!您别说!我上一条还没做呢!”这种对读书的态度就比较端正。

孟子说过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误导了不少人!他原话的“书”不是一般意义的书,而是指《尚书》,原话是: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这一段是讲,《尚书》里记载,武王伐纣,战斗激烈,以至于血流漂杵。按孟子的理论,以至仁伐至不仁,应该摧枯拉朽,商朝百姓应该热烈欢迎周国大军进城,怎么会死心塌地为纣王那暴君作战呢?所以他不信,认为写历史的人对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有夸大。

但是孟子这句话传下来,就让好多人变成哪本书都不信。拿起书来读,是挑挑拣拣地读,居高临下地读,一边读,一边还要评判。这样肯定学不好。

读书是个道路问题,就像孔子说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是他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先确定自己的“本体书”,就是你准备照着一条条去践行的那本书。你准备走哪条路?要走王阳明的路,像王阳明那样生活,你就认真读王阳明的书。要走庄子那条路,要做一个庄子那样的人,你就读庄子的书。就我个人而言,孔孟之道,王阳明心学,孙子兵法,就是我的本体书,我也把它们称为“母体书”,这是我的文化母体。

你不要认为你哪一套都不学,而是要有自己的一套。除非你是超级天才,否则就是毛病。

我们很多人,自己志向不明确,不知道要学什么,老找成功人士要书单,照单全收,他们的书单,你读得了吗?

志向不明确,书自然读不懂。不是读不懂,是根本读不进去;不是读不进去,是根本没读。那要书单来干吗呢?很多人只是要来买书而已,买来就放那儿,最后变成“藏书”了。

读书必须有敬心,要信那书,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信则能读懂,不信则不仅不懂,还不知道自己不懂,以为自己懂了。信了,懂了,都在自己心体上了然分明,通透了,你才能活出自己。那时候,你再对那书有批判,这是最后一步。

王阳明就是这种情况,儒道释在他年轻时都读了、学了。最后选择人生道路,独宗儒学,排斥佛老。之后程朱理学他也研究得透熟了,这才生发出他的心学来。

有一句话叫“英雄欺人”,怎么欺人呢?就是说话欺负人。比如陆九渊、王阳明都教你不要死读书。但是,你读过的书,他都读过。你没读过的,他也读过。他超越了那些书,觉得不能死读书。但是,你若没有死读过,又如何能达到他的境界呢?

THE END
1.主席一首词把人类历史概括尽了,200多首诗词没有一个愁字了得主席一首词把人类历史概括尽了,200多首诗词没有一个愁字了得2024-12-11 22:52:40 牛锅巴小钒 黑龙江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牛锅巴小钒 1.4万粉丝 分享我的十八线小城生活~ 02:45 全新A 品磷酸铁锂电池到!20 个组 60v150https://www.163.com/v/video/VZI7U174L.html
2.[转载]古兰经学习一句一句学“苏勒”夜雨草原[转载]【古兰经学习】一句一句学“苏勒” 感谢浏览伊斯兰之光(norislam.com)资讯,欢迎转载并注明出处。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579a23220102w7sx.html
3.AbudullahAbudullah-basem老师教《古兰经》诵读|仪姆兰的家属18-19节 Abudullah-basem老师教《古兰经》诵读|仪姆兰的家属69-70节 Abudullah-basem老师教《古兰经》诵读|仪姆兰的家属71-72节 Abudullah-basem老师教《古兰经》诵读|仪姆兰的家属73节 Abudullah-basem老师教《古兰经》诵读|仪姆兰的家属74--75节 https://kxion.com/article/2310.html
4.古兰经十八个常用章节阿汉对照经训古里艾欧如比兰宾那森,麦里肯那森,以俩信那森,民善勒里卧思瓦森里罕那森来忍,由卧思为苏,非苏独勒那森,米奈里真乃体万那森。 (你说:我求庇于世人的主宰,世人的君王,世人的神明,免遭潜伏的教唆者的毒害,他在世人的胸中教唆,他是属于精灵和人类的。)http://www.muslimwww.com/html/2014/jinxun_1016/25212.html
5.关于成功的名言14篇26、在奋斗的过程中,常会遭受挫折,惟有坚持到底,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苏勒 27、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那就是成功。——洪玲 28、成功之秘诀,在始终不变其目的。——毕困士腓特 29、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仲利民 https://www.unjs.com/mingrenmingyan/chenggongdemingyan/6217705.html
6.阿拉伯语学习?艾布.胡莱勒的传述:穆圣说:“两次吹号之间有四十年的距离,然后真主降下如同精水一样的雨水,而万物如像草苗一样复发。” 艾布胡莱勒的传述,他说,穆圣说:“真主造了天地之后,造了‘苏勒’,真主把它交给了伊斯拉非里天仙。”我问穆圣:“‘苏勒’是什么?他说:”是造自光明的一个号角。” 我又问:“真https://merifet.wordpress.com/
7.世界是部金融史世界是部金融史 第一章:钱之初,性本善(希腊—罗马)3 神坛上的雅典3 乱世生银行5 雅典死于金融7 罗马的债务奴隶9 手中有钱,心中无剑(1) 11 手中有钱,心中无剑(2 ) 13 尼禄的诡计(1) 15 尼禄的诡计(2 ) 16 尼禄的诡计(3 ) 18 物价可以控制吗 19 第二章:迷失的货币(法兰克帝国)21 抢无可抢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08/7023060000002020.shtm
8.头条文章李零 刘斌 许宏 唐际根 高大伦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段清波 杨军 刘瑞 崔勇 樊锦诗 著 ISBN: 9787108067968 定价: 88.00元 “上下五千年”早已刻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基因,而考古学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相似又不同的华夏,也许难说二者谁更“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华文明景观,得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634608126925275141
9.古兰经单字苏勒朗读学习1.0本软件可以进行听力测试。即电脑循环朗读任一个单字,用户在单字表中点击,并组出对错信息,这样记忆就会更深刻。 可以选择18段苏勒中的任一个,以本章方式播放,根据播放进度,文字栏中将同步显示阿拉伯文和汉字,你也可以选择复读本章或者本小节,这样将有助于你背诵此苏勒,在选择每段苏勒的同时也显示此苏勒的降世背http://www.5dmail.net/down/Soft-55391.htm
10.察哈尔右翼中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个五年,也是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根据中共察哈尔右翼中旗(以下简称察https://www.cyzq.gov.cn/dssgwnghgy/1114769.html
11.旅游行业报告(精选18篇)而今,无定河仍携千万年的文明奔流不息,河边的***地区历经古人类文明、农耕、游牧、边戍和匈奴、西夏等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以“**婚礼”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以阿拉格苏勒德祭奠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城川民院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这里共生共存、和谐发展,造就了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936990.html
12.关于公布2017年度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国家开放大学“希望的田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在总结2016年度奖学金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18年3月开展2017年度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2017年度国家开放大学“希望的田野”奖学金、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阳光”奖学金及2017年度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奖学金推荐评定工作。各盟市电大、行业电大、学校相关部门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了奖学金评审和推http://dd.ordosvc.cn/info/1020/1262.htm
13.阿拉格苏勒德初探阿拉格苏勒德初探,阿拉格,成吉思汗祭祀,察哈尔部,大蒙古国,<正>苏勒德,意为"徽"、"旗",汉语称"神矛"、"纛"。被称之为历史伟人成吉思汗缔造的大蒙古国三面旗徽的四斿哈日苏勒德(黑纛),九斿查https://wap.cnki.net/huiyi-ERDS20120500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