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2年9月的一个晚上,穆罕默德就带着他最好的朋友艾布·伯克尔——后面我们会讲到这个人——和在麦加皈依的100多伊斯兰教徒同行之下前往叶斯里卜,踏上了他们的征程。这个征程被称为徙志,徙志在阿拉伯语里叫希吉拉。这次行动非常重要,其实是在麦加遭到困境的穆罕默德的一个转机。阿拉伯世界为了纪念这一神圣的徙志,在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执政的时候,在公元639年颁布了一个法令,将徙志之年作为伊斯兰教的纪元元年。我们今天用的公元年历是以耶稣降生的圣诞之年为纪元元年的;伊斯兰教用的历法是另外一套历法,是伊斯兰教历法,他们以徙志的这一年,就是622年为纪元元年。我们今天来比较公元历和伊斯兰教历,除了元年纪年差别,还有重要的一点,公元历是太阳历(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伊斯兰历是纯粹阴历(以月相为准,每当新月出现时定为每月的第一日,12个月为一年)。
夜行登霄
在徙志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被称为“夜行”,是一次非常神奇的旅行。在一个漆黑的晚上,先知穆罕默德由天使哲布勒伊来带领,骑着一匹长着翅膀的白马离开麦加,途经西奈山和伯利恒,来到了耶路撒冷。然后在岩石圆顶上升到七重天,见到了阿丹(就是亚当)、易卜拉欣(就是亚伯拉罕)、穆萨(就是摩西)、尔撒(耶稣)这些古代先知,目睹了天堂和火狱,直至黎明时返回麦加。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记录。
这个地方特别重要。为什么耶路撒冷会成为三大宗教的圣地对犹太教来讲,因为这个升霄之地就是所罗门第一圣殿所兴建的地方,毫无疑问这是最重要的圣地。而因为升霄,它也成为伊斯兰教的神圣之地。同时,耶稣也是在这附近受难的,它也成为基督教的圣地。这个岩石圆顶,旁边就是阿克萨清真寺,它周围有我们所看到的哭墙(犹太第二圣殿的西墙)。所以,整个耶路撒冷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城市,是三大宗教的圣地。我在这里重点讲为什么它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就是因为先知穆罕默德在这个地方升霄。其实,升霄有一种很深的语义,就是意味着伊斯兰教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从受迫害到大规模的形成和传播,夜行升霄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组建乌玛和对异教的排斥
我下面讲一讲乌玛(ummah)的形成。阿拉伯语所称的乌玛,含有民族、族群的意思。
乌玛如何生活组成乌玛社会的,有五根支柱,这五根支柱被称为穆斯林五功。我们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念礼斋课朝”。
“念”,就是要念一句话“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句话在整个伊斯兰世界特别重要;如果一个普通人去皈依伊斯兰教,只要念这一句话就够了,没有什么其他仪式,就念这句话。他们的神学框架体系就是这个。
“礼”就是礼拜,每天五次礼拜。在那个时候是以耶路撒冷为礼拜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创教初期,先知穆罕默德和犹太教的关系是非常好的。第一,他的夜行是走到了耶路撒冷。第二,他的升霄是从耶路撒冷的岩石圆顶升到天空去的。所以在当时,穆斯林是以耶路撒冷为礼拜方向。
“斋”就是每年有一个斋月。
“课”就是缴纳天课,这个天课带有国家财政赋税的意义。
“朝”就是到麦加朝觐。伊斯兰教规定,每个人一生当中至少应该有一次去麦加朝觐,去麦加就是去刚才讲的天房。
从这个地方,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来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关系的一些变化。这个变化的核心就是从联合到排斥。开始的时候,伊斯兰教是联合犹太教的。徙志到麦地那以后,当地五个部落当中有三个是信奉犹太教的,那些犹太民族对穆罕默德非常友好。但是我们知道,犹太教徒是非常相信选民宗教,他们认为犹太民族才是上帝的选民,是和上帝立有契约的民族,所以其他民族是无法跟犹太教比较的。后来,在穆罕默德的麦地那后期,他们就开始鄙视穆罕默德,他们认为“穆罕默德连字都不认识,算什么先知”,甚至来诋毁他的启示。
在后来,麦地那发生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主要是消灭犹太人,对犹太人开战,把三个犹太人部落都赶走了。所以,从公元624年开始,整个穆斯林朝拜的方向就以麦加的克尔白替代了耶路撒冷,穆斯林朝拜的方向就发生了变化。
如果在信伊斯兰教国家的地方旅行,要留意一个现象,就是晚上你躺在床上的时候,看到天花板上会有一个绿色的箭头。开始我们不明白什么意思,以为就是逃生的指向;再一看,这个房间的房门背后还有一个逃生通道示意图。后来才知道,绿色的箭头就是礼拜的方向。你在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国家里,一定会发现:在房间的天花板上指明一个朝拜的方向,就是指明麦加在哪个地方。穆斯林每天五次朝拜,音乐声一响起来,他们马上就趴在地上要进行朝拜。有时候我们在机场托运行李,把行李搬到传送带上,真的很紧张。音乐一下响起来了,他们就什么都不顾,趴在地毯上开始礼拜。念、礼、斋、课、朝就构成了整个伊斯兰教的五功,其实也是整个乌玛生活的核心。
在公元632年,先知到麦地那做了一次朝觐,但是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朝觐,所以在《古兰经》当中称为“辞朝”。他朝觐以后不久,回到麦地那,在632年就去世了,在伊斯兰教当中称为“归真”,“真”就是指真主。归于真主的怀抱,叫做归真。穆罕默德就葬在麦地那一个非常有名的清真寺,叫“先知寺”,是非常壮观的。
本文为9月29日共识国际讲坛陈浩武先生讲座的文字整理稿。陈先生为长江证券创始人、文化学者。
陈浩武
古代人类文明的分期
我们知道,人类的文明就像剧场里的演员一样,是依次登场的。最古老的人类文明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些地方的文明,接下来是埃及文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称为文明的摇篮。
第二个阶段叫轴心文明。古中国、古印度、古犹太和古希腊的文明,我们称为轴心文明。轴心文明是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的600多年来形成的。这当然是人类文明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表示着人的觉醒和人的精神化。为什么我把它称为轴心文明因为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轴心带有一种驱动的意义,就像轮子的轴驱动这个轮子的滚动。把它说成是轴心文明,就意味着它有一种提携性、驱动性,是最核心的文明的状态,因为在几千年前那个时代所形成的文明一直到今天还真实地影响着我们。
再接下来我们可以称为古典文明。古典文明主要是指地中海文明,就是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再接下来就是中世纪文明。中世纪文明包括两个大块,一个叫拜占庭,一个就是阿拉伯。
伊斯兰文明出现之前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地理背景
萨珊王朝和拜占庭王朝一直处在尖锐的对立状态,所谓的尖锐对立就是他们之间长达四百年的征战。这两个帝国的征战,虽然互相消耗了实力,但同时死死封住了阿拉伯半岛的出口,所以阿拉伯要发展经济,要对外,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想,本来它的环境就极为恶劣,净是荒漠,没有水源,加上它又没有出口、没有经商通道,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状态。
在蛮荒时代、整个贾希利叶时代,信仰是多神教。在整个地中海区域当中最早出现的宗教是琐罗亚斯德教,虽然不是一神教,是二元宗教,但是出现得很早,出现在公元前800多年的时候。相距1500多年之后,到了公元7世纪,在阿拉伯世界,人们的生活还是那么一个状态。阿拉伯世界的多神教崇拜,除了崇拜那些动物、植物、石头、树以外,还崇拜欧萨、默那、拉特这三个女神——人们称之为阿拉伯三女神,所以阿拉伯人当时是多神教的崇拜。
伊斯兰文明的出现
首先出现了一个人物,叫做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是在公元570年出生的,他出生在麦加,麦加是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核心,相当于它的都城。在麦加这个城镇里有一个哈希姆氏族,属于古莱什部落,这个古莱什部落是属于阿拉伯半岛的贵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穆罕默德的祖父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掌管着整个麦加的唯一水源。在沙漠上,谁掌握了水源,谁就掌握了财富,谁就掌握了生命。麦加有一口唯一的泉水叫圣神泉,他的祖父阿卜杜勒就掌握这个泉水,由此可以想象阿卜杜勒在整个麦加的地位是极高的。
穆罕默德的父亲是穆塔里布的第十个儿子。穆塔里布曾经在克尔白做过一个许愿,他说如果我有十个儿子,我一定拿第十个儿子去给献祭。克尔白是一块石头,阿拉伯人称其为悬石,其实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陨石。今天的麦加是一个朝圣之地,朝圣之地有一个天房,天房里就放了克尔白。这是阿拉伯人很早时候的崇拜。当穆罕默德在公元570年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到他6岁的时候,他母亲也去世了。所以他就过继给他的伯父塔里布,由伯父来抚养。公元590年的时候,当时穆罕默德已经20岁,他就受雇于古莱什部落的一个富孀。就是富孀的丈夫已经死了,留下一个遗孀,但是这个遗孀有很多财产,她叫赫蒂彻。赫蒂彻比穆罕默德大很多,她就把穆罕默德雇来,做什么呢就是经商。因为当时麦加这个地方所出的特产香料,是由驼队运到叙利亚大马士革这个地方去销售,所以穆罕默德有这么一个经历,就是说他曾经赶着驼队往返于麦加和叙利亚之间,跟着驼队经商。到了公元595年的时候,穆罕默德25岁,他就和这个富孀结婚了,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
从公元610年一直到622年这12年中,先知穆罕默德就按照安拉的启示,在麦加以安拉的名义来传播神的启示,核心就是阐述要笃尊安拉的宗教信条,强调安拉是万物的本源,是唯一的、真实的、永恒的存在。所以《古兰经》第112章中这样说的:“你说:祂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祂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祂的匹敌。”所以,盖德尔之夜在整个伊斯兰创教过程当中是一个起点,非常重要,也被阿拉伯人称为“大能之夜”。所谓的大能之夜,就是称呼天使带着安拉的启示来告诉穆罕默德先知。
所以,犹太圣经里记录的这个故事是完全被阿拉伯人所接受的,只是他们把名字改了,把亚伯拉罕改成易卜拉欣,把以实玛利改成伊斯玛仪,发音上比较接近。这是一个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承认的故事,这点就决定了以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所以,穆罕默德在一开始不承认自己在创教,他说“我只是在恢复亚伯拉罕宗教”,就是这个意思。而且,他在开始时,非常鲜明地承认他所传播的这个宗教和犹太教、基督教有非常清晰的源流关系。他承认25位先知,而且这些先知大部分来自犹太教和基督教。比方说易卜拉欣就是亚伯拉罕,穆萨就是摩西,尔撒就是耶稣,苏莱曼就是所罗门,所指都是一样的。所以,《古兰经》里有这么一段话说:“我们崇拜的和你们崇拜的,是同一个神明,我们是归顺祂的”。这个很重要。
我们知道,人类世界到现在一共有三大一神教,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当然,基督教后来又分成了天主教和东正教,而天主教后来又分出了基督新教。不管怎么说,它们这些统统都属于一系的。这三大一神教统称为亚伯拉罕宗教。三大一神教在全世界现在有40亿信众,就是犹太教加上各种基督教,再加上伊斯兰教,总共的信众。而且,这三个宗教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别看现在打得一塌糊涂。基督教和犹太教打,打了多少年;现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打了多少年,但是它们有同一个源泉,它们就是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亚伯拉罕。
穆罕默德在创立一神教的时候,虽然承认有25位先知,而且承认这些先知很多都是犹太教的先知和基督教的先知,但是他提出一个概念叫“封印的先知”。为什么叫封印的先知呢他说,因为他负有教化全人类的神圣使命,所以他带来的是神的最新的启示。好比说,他认为犹太教的耶和华带来的是那个时代的启示,祂启示了犹太教。耶稣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他带来的是神在那个时候的启示,所以他创立了基督教。穆罕默德认为,他带来的是安拉最新的启示,所以他把自己封为“封印的先知”。
从公元610年开始,穆罕默德受到安拉的启示以后就公开传教,但是这种强调安拉的一神教崇拜和原来阿拉伯世界的多神崇拜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特别是伊斯兰教当中强调灵魂复活,强调末日审判这些内容,成为麦加的古莱什人抵制它的重要原因。这些麦加的古莱什人,特别是这些贵族根本无法接受穆罕默德是一个什么封印的先知,认为他就是一个骗子。因为他从小是一个孤儿,长大了跟别人去经商,后来“嫁给”了一个寡妇,“他怎么会成为一个封印的先知呢他就是一个伪先知,他就是借安拉的名义在编造谎言”。所以,从传播伊斯兰教开始,穆罕默德就受到麦加贵族的残酷迫害。特别是在公元619年,先知最重要的两位亲人去世:一位是他的妻子赫蒂彻,是第一个皈依了伊斯兰教的人,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穆斯林,因为穆罕默德是先知,她是作为第一个信封伊斯兰教的人;另一位是穆罕默德的伯父,就是他所寄养家庭的那位伯父也去世了。新产生的首领叫阿布·拉哈布,这个人虽然是穆罕默德的叔父,但是由于他对穆罕默德传播的伊斯兰教怀有敌意,所以他公开宣布不保护穆罕默德个人的生命安全。
伊斯兰政体从神权共和制到家族世袭制的转变
从阿拉伯的历史来看,先知离世以后,经过了三十年的四大哈里发时期,这就是公元632年到公元661年的时期。先知离世以后,肯定就留下了一个巨大问题,就是接班人的难题。为什么呢因为他离世的时候没有指定谁来接班,这就带来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已经封自己为封印的先知,在他之后,谁是他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用什么来称呼,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题目。这个接班人难题首先就表现在究竟是由迁士来产生接班人,还是由辅士来产生接班人先知一归真,产生的第一个冲突就是谁才有资格来担任先知的接班人。迁士认为:当然应该由迁士来担任接班人,因为我们是率先皈依伊斯兰教,我们和先知同出一族,我们和先知患难与共,由我们来继承先知的神圣事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辅士不这样认为,辅士认为:先知在麦加传教是屡遭迫害,只有徙志以后,来到我们麦地那,才得以发展,如果不是我们辅士接纳了先知,不是我们辅士接纳了迁士,伊斯兰教肯定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所以毫无疑问应该由我们辅士来继承。这就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经过辩论,迁士和辅士一致同意由艾布·伯克尔来担任先知的接班人。
用什么名号来命名这个接班人呢最后他们想了一个名字叫“哈里发”。我们知道,今天的迪拜,有一个最高的楼就叫哈里发大楼。哈里发就是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当然,艾布·伯克尔这个人有资格来担任接替先知的第一个继承人,因为他是在古莱什家族以外第一个皈依的。所有穆斯林中第一个皈依的是穆罕默德的太太赫里彻,那是先知家族以内的;在古莱什家族以外第一个皈依的是艾布·伯克尔,是先知的亲密战友。而且,艾布·伯克尔在先知活着的时候就承担了大部分工作,是坚定的信徒,同时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先知。他的女儿7岁的时候就许配给了先知,9岁就和先知结婚,是先知非常喜欢的一个妻子。
伊斯兰教分立为逊尼派和什叶派
我这里要讲一个故事叫卡尔巴拉惨案,是整个阿拉伯世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特别是,由此发端,伊斯兰教就公开分成了两大派别。
我们简单说什么叫逊尼派、什么叫什叶派。逊尼派的“逊尼”就是顺从的意思,跟着哈里发体制的这一派称为逊尼派。另外一派称为什叶派。什叶派在阿拉伯语的意思就是阿里党人,承认阿里的神性,承认阿里和穆罕默德先知是同一个家族,承认先知和哈里发的神性是来自先知的血缘,这一派被称为阿里党人(什叶派)。逊尼就是跟随正统的意思,什叶就是阿里党人。阿里党人他们信奉的是权力应该归于圣门,圣门就是先知的家族。以传统哈里发为正统的这一派就是逊尼派,而认为所有哈里发的神圣性、正当性应该来自穆罕默德先知的血缘的这一派就是什叶派。
这个地方我们稍微评价一下。我们知道,伊朗这个国家,巴列维时期是一个开放、亲西方的、市场经济的社会,到现在则成为一个专制、封闭的社会。你今天去德黑兰或者伊朗的其他地方,能够值得去参观的现代景观,基本都是在巴列维时代建设的项目。1979年伊斯兰革命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但是伊朗的人均GDP还没有达到巴列维时代的水平。今天的伊朗经济民生真的是非常糟糕,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阿拔斯王朝时期伊斯兰文明的发展
我们知道,在阿拔斯王朝发生了一场很重要的运动,大概在9-10世纪左右。这场翻译运动叫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译运动,我将来在其他地方会专门讲一场这个话题。对整个阿拉伯世界,我准备了三场演讲,第一场演讲是今天的“伊斯兰文明”,第二场演讲就讲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译运动,第三场就讲伊斯兰世界大征服运动。
百年翻译运动,我这里简单说一下,就是在阿拔斯王朝鼎盛时期,阿拉伯世界的文明从阿拉伯文明转向了波斯文明。什么意思呢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文明有三个背景。在开端时期,在阿拉伯半岛的时候,以及一开始向外征服的时候,这个文明肯定是阿拉伯文明的背景。后来,他们征服了波斯,征服了埃及,征服了叙利亚,这些地方是文明的摇篮,关联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他们也接近了地中海文明。所以,他们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这种影响和原来的阿拉伯文明相交融,产生了新的成果。特别是他们征服了波斯以后,波斯的文明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论是宗教上、学术思想上、治国理政上,文化文明上,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到阿拔斯王朝时期,波斯文明开始在阿拉伯世界占据主导地位。
阿拉伯世界在那个时代其实承担了文明的火炬手或者文明传递的火炬手的作用。为什么呢因为后来十字军东征打到阿拉伯世界以后,他们发现了这些重要的经典著作,于是人们把这些阿拉伯文的经典和科学著作带回到欧洲。其中有一个说法就是,文艺复兴其实就是这一过程的成果。为什么文艺复兴会发生在欧洲呢其实他们是借助了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保存的这些文明的经典,这些经典重新被带到了欧洲,反哺了欧洲,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在文艺复兴当中,人们要复兴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东西,其实大量来自伊斯兰世界、来自阿拉伯世界。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问题
说到这里,我再简单说一下什么叫伊斯兰的原教旨主义。我们知道,伊斯兰世界这些年不受待见,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中的一些极端者做了反人类、反文明、暴力、血腥的事情,其实这些极端者都属于伊斯兰的原教旨主义。什么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呢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宗教认同否定民族认同;二是以真主主权抗拒国家主权;三是以伊斯兰化取代世俗化。
所以,我们来理解伊斯兰文明,可能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角度,但是如果我们把土耳其作为一个例子来剖析一下,或者说我们把皇宫和清真寺这两个维度来作为观察伊斯兰世界的一个窗口,可以从中受到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