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作为中国某某某某某某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里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释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某某某某某某某某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8、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

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9、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

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进化论10、荀子说:“与合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表明()。

A.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C.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D.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11、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绪论部分一、单选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分数:1分)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标准答案是:B。

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分数:1分)A.与时俱进B.综合创新C.理论联系实际D.发展马克思主义标准答案是:C。

6、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分数:2分)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学说B.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标准答案是:C。

二、多选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分数:2分)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标准答案是:ACD。

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分数:2分)A.相对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折衷主义标准答案是:BC。

3、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的有(分数:2分)A.科学社会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标准答案是:AC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部分(第一章第一节)一、单选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数:1分)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标准答案是:C。

B、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C、提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D、提出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答案】B1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答案】C12、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答案】D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答案】D1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答案】D1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答案】B1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共产主义学说C.社会主义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A.阶级斗争理论B.剩余价值理论C.社会演进理论D.劳动价值理论4.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A.社会形态理论B.剩余价值理论C.阶级斗争理论D.生产力理论5.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阶级分析B.实证研究C.历史唯物主义D.综合分析二、简答题1.什么是劳动价值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请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5.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何启示?三、论述题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留白,供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A】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A】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阶级性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B】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A.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D】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复习题.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答案】C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答案】C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答案】D4、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答案】A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这句明言出自下列哪部著作:A.《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B.《论权威》C.《反杜林论》D.《共产党宣言》4.首先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的领袖人物是:A.列宁B.罗莎.卢森堡C.卡尔.李卜克内西D.马克思5.“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这段明言出自哪一个领袖人物的著作:A.马克思B.恩格斯C.威廉.李卜克内西D.列宁6.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A.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B.全体人民大联合C.工农联盟D.公民联盟7.中国社会主义的国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B.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8.中国社会主义的政体是:A.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9.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政治制度发展程度为标准10.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1.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普列汉诺夫D.列宁12.为了争取稳定国际环境,停止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在列宁的坚持下苏俄与哪个国家妥协性的《布列斯特合约》: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1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14.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之后,开始出现了(D)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是(D)A科学社会主义和认识论B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C辩证法和唯物史观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A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推翻资产阶级D实现社会民主3、世界观是(C)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和解释C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学说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是(D)A世界统一于物质B物质决定意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5、“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A】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A】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阶级性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B】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A.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D】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A】14.“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种观点A.深刻地揭示了联系的条件性,属于辩证法B.否认了不同事物及其性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是形而上学C.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D.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B】1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历史是客观的合规律的过程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16.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该诗启发我们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A】17.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扬弃”B.斗争的观点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C】18.“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C.和谐包含着矛盾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C】19.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看优点与缺点要分清主次。

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D】20.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C.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D】21.《孙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同是根据《孙子兵法》但却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22.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A.客观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具体分析法D.调查研究法【B】23.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也兢是说要注意火候。

这说明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坚持适度原则D.要重视量的积累【C】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苟子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A.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B.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C.不断发生量变的过程D.波浪式发展的过程【B】25.下列关于抽象与具体思维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有A.感性中的具体是人们认识和思维的起点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从抽象的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的具体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以具体为逻辑起点,通过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的运行过程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B】26.下列命题中反映规律客观性的有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A】27.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表明意识具有A.绝对性B.无限性C.创造性D.永恒性【C】29.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观点说明实践A.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30.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

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这表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3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一著名论断表明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D】33.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有A.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B.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意味着认识是被实践决定的被动的因素C.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D.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B】3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D】35.真理的一元性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决定的B.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的C.真理的多样性决定的D.真理的相对性决定的【B】3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主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37.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这表明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A】38.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子这一点。

”这表明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B】39.“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这表明A.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性真理走向相对性真理的过程B.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D】4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B】41.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普遍性C.辩证性D.主体能动性【A】42.“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B】43.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A】4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B.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C.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D.制约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C】4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的根本因素B.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状况的基本因素C.决定社会进化的速度的基本条件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D】46.“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THE END
1.列宁所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人只能通过列宁所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句话表明: A. 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 B. 真理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C. 真理是无条件的、无限的 D. 真理是不能把握和认识的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d614760636e4867a756295180b42e8f.html
2.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了 A.人类无法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B.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 C.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 D.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https://www.12tiku.com/newtiku/2/19998447.html
3.列宁指出:“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列宁指出:“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说明()。 A.真理不具有绝对性B.世界是不可知的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https://m.ppkao.com/wangke/daan/4562538e04de4b05af4fa8295dd6dabf
4.向毛泽东学习战略预见反对“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战略预见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程序,应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战略全局、最终目标为起点。必须先见林、后见树,甚至可以说,只要能先见林,即使看不清每一棵树,对于战略预见而言,也不一定会产生严重影响。这与一般人往往只看见或先看见树、http://www.kunlunce.com/jczc/mzdsx/2020-01-08/139442.html
5.[石树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托尔斯泰说:“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生活的明显变化正发生于其中。”美国哲学家詹姆斯讲:“哲学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它虽然不是烤面包,但作为道德的力量,却决定了一个人努力的方向。”遗憾的是,这些道理并不是全社会都能接受,一些人囿于短视、趋于功利、重硬https://www.yueyang.gov.cn/yyswdx/24389/24392/content_598256.html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海南大学版)超星尔雅学习通1、【单选题】列宁对物质的把握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C、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判断题】恩格斯将物质与“物质”概念区分开来。() 2.5马克思的物质观 1、【单选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 http://xuzhou.ehqc.cn/html/99_14.html
7.考研政治(一)马克思原理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实践仅限于时空的特点: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绝对性(绝对存在),相对性(速度极限,时空变化),有限性(具体的事物),无限性(所有的事物) 考点十一: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选择题考点)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https://blog.csdn.net/wangjunlei666/article/details/126823980
8.马哲简答题范文6篇(全文)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物质概念,这样就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与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 其二,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这就与客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客观唯心主义也说有一种客观实在,但这种客观存在但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知,如神,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lumf3g4.html
9.马克思1C、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D、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49.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于是这人非常后悔,说:“前头的六个饼子是多吃的,吃了一点没有用,我只吃这半个饼就饱了。如果早知如此,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啊!”这个人的错误在于没https://www.wjx.cn/vj/Yu9IwO7.aspx
10.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带不能丢掉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绝不能丢掉列宁主义 王伟光 2020年是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列宁诞辰150周年,纪念列宁最好的方式,就是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把握时代本质和俄国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的时代条件以及俄国的国情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答了马https://my.wust.edu.cn/info/1422/36601.htm
11.精华区文章阅读3.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就是说其他阶级的成员不能入党 正确选项:2 你的选项: 2 第27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1.为人民服务 2.集体主义 3.诚实守信 4.爱国守法 正确选项:2 你的选项: 2 第28题.1992年12月14日至18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计划会议。李鹏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了市场https://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2Fgroups%2Ftalk.faq%2FCampusLife%2FGraduate%2F8%2Fdangyuanzice%2FM.1105021806.L0
12.?练习题解读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运用即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理解运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运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http://siteapp.fzzk510.com/News_201804250934528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