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选择填空整理.docx

1、《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五刑,即(死流徒杖笞)。

2、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的法典是(开皇律)。

3、唐初立法指导思想是(礼刑并用法令简约宽仁慎罚)。

4.《永徽律疏》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

5、唐高祖武德四年,政局趋于稳定,根据唐初的社会情况,制定自己的法典,于武德七年完成,称为(武德律)。6、唐高宗时期最大的立法成就是长孙无忌等对《永徽律》注解,经皇帝批准,颁行天下的封建法典的代表(唐律疏议)。

7、唐玄宗开元时期由李林甫主持编定的(大唐六典)是中国封建时代最早的一部综合性行政法典。

8、唐宣宗时编的一部(大中刑律统类),把律、令、格、式混合编在一起,改变了自秦、汉以来律的传统体系。

9、唐朝法律的基本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

10、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是中央政府机关。

12.唐代的(致仕)制度,即现今的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70)岁。

13.“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人除犯(十恶)罪以外的死刑,皆可享受“议”的特权;该制度自魏入律,至唐进一步完善,此后历代相沿,直至《大清律例》。

14.官当是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和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刑罚。

15、“十恶”之首是(谋反)。

16、唐律规定亲属内部紊乱人伦的行为称(内乱)。

17、唐律规定了(同居有罪相为隐)原则,发展了汉律关于“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18、唐律对化外人案件的处理原则是:同类相犯者,依(本国法律)处断;异类相犯,依(唐律)处断。

19.唐官吏犯赃罪据《职制律》规定按犯罪情节不同,主要有(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监主受财枉法)三种情况。

20、唐《户婚律》规定,夫妻之间情义断绝为“(义绝)”,必须强制离婚。

21、唐律规定财产的继承一般为(诸子平分);宗祧继承的特点是(嫡长继承制)。

22、唐律的最后两篇(捕亡律)和(断狱律),是有关追捕逃犯和审判、执行方面的内容。

23、唐律的赋税立法主要有(租庸调法)和(两税法)。

24、唐律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允许其扣押债务人的财产抵债,叫“(牵掣)”。

25、隋唐以(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26、唐朝逢大案,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三司推事)。

27、在唐朝有重大冤屈者,可以(击登闻鼓)或(邀车驾)申诉。

28、唐朝在监察机关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以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29、唐《户婚律》规定不得为婚和不准结婚的几种情况,概括为“(违律为婚)”和“(婚娶违律)”。

30、唐代称遗失物为(阑遗物)。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开皇律》)

2、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式,编成(《大中刑律统类》)。

3、唐律关于户籍、赋役、土地、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在(《户婚》)律。

4、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法典是(《开皇律》)。

5、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三司推事)。

6、《开皇律》规定的笞刑分(五)等。

7、隋朝以(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

8、狭义上的唐律,指(《唐律疏议》)。

9、《永徽律疏》的篇目共(十二篇)。

10、《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名例律)。

11、《唐律疏议》的第十二篇的篇名为(断狱律)。

12、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

13、唐代官吏退休的年龄是(七十)。

14、在“十恶”中,将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称为(大不敬)。

15、唐宣宗时期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121)门。

16、“八议”中有“议宾”一项,指的是(前朝皇帝的后代)。

17、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减刑始于(《贞观律》)。

18、唐律中凡是不列入其他“分则”篇的犯罪,都归于(《杂律》)。

19、唐朝全国设十个监察区,监察区的名称叫(道)。

20、《开皇律》的篇章体例主要依据(《北齐律》)。

21、唐律中的五刑制度分为(二十)等。

22、根据唐律规定,图谋侵害皇帝的宫殿、宗庙、山陵的行为是(谋大逆)。

23、唐律规定,不同国家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相犯,处理的原则是适用(唐朝的法律)。

24、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大唐六典》)。

25、唐律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允许其扣押债务人的财产抵债,这叫做(牵掣)。

(三)多项选择题

1、唐朝从积极方面规定行为准则的法律形式有。B、令C、格D、式

2、唐朝中央司法机关包括。A、大理寺B、刑部D、御史台

3、唐律规定承审官如与当事人有(BCD)关系者,须回避。B、亲属C、师生D、仇隙

4、唐朝财政立法主要有。B、两税法C、租庸调法5、唐朝监察机关御史台下设。A、台院B、殿院C、察院

6、隋朝的主要立法有(ABCD)。A、新律B、开皇律C、大业律D、开皇令

7、唐律把盗罪分为(AB)。A、窃盗B、强盗

8、唐律除了规定八议特权以外,还规定了(ABCD)免官等法律特权。A、请B、减C、赎D、官当

9、唐律规定物权取得条件有(ABCD)。A、买卖B、继承C、埋藏物的发现D、孳息物的取得

10、唐朝规定告诉的形式有(ABCD)。A、自诉B、越诉C、直诉D、亲属代诉

11、《开皇律》最早确定封建制五刑,除死刑、流刑外,还包括(ABC)。A、徒刑B、杖刑C、笞刑

12、唐朝制定的主要法典有(ABCD)。A、《武德律》B、《贞观律律》C、《永徽律》D、《开元律》

13、《唐律疏议》的结构分为(ABCD)。A、律文B、疏议C、问答D、注

14、唐代官吏犯赃的种类有(ABC)。A、受财枉法B、受财不枉法C、监主受财枉法

15、唐律规定死刑的执行,京师和地方的复奏制度有(BD)。B、三复奏D、五复奏

16、唐朝考核官吏的标准在德方面有“四善”,其中有“德义有闻”,还有(BCD)。

B、清慎明著C、公平可称D、恪勤匪懈

17、唐宣宗时期的《大中刑律统类》把当时有关的法律形式编在一起的有(ABCD)。A、律B、令C、格D、式

18、唐律中有关司法程序的法律规定主要集中在(CD)律。C、斗讼D、断狱

19、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其中三省即(BCD)。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20、尚书省下设六部,除吏、户、礼外,还有(ACD)。A、兵部C、刑部D、工部《中国法制史》第九章练习题(一)填空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宋刑统》)。

2、在中国历史上,以刑律为主,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叫作“(刑律统类)”或“(刑统)”。

3、宋朝把日积月累的单行敕令,加以分类整理,删去重复矛盾之处,然后再颁布,使之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就是所谓的“(编敕)”。

4、宋朝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是“(编敕)”和“(以敕代律)”。

5、宋仁宗嘉祐中期,加重处罚犯罪,开始实行“(重地法)”法。

6、宋朝施行了一种刑罚,实际上是古代墨刑的复活,这种刑罚叫做(刺配之法)。

7、中国古代最残酷的生命刑是(凌迟)。

8、宋朝为了加强皇帝对司法权的直接控制而建立了(审刑院)。

9、忽必烈建元后,接受汉儒的建立,明确提出了法治指导思想,即“参照唐宋之制”,“(附会汉法)”。

10、元朝初期,中央审判机关是(大宗正府)。

1、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刑统)作为法律形式。

2、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断例)。

3、宋朝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对以后同类事件具有约束力,与敕、令并行,这种法律形式叫做(指挥)。

4、宋朝中央官署可依就某项法令作解释,所作的解释叫做(申明)。

5、宋朝中央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叫做(看祥)。

6、宋朝规定了一种法律,即在开封府诸县加重处罚犯罪,强化京畿地区的治安,这种法律叫做(重法地法)。

7、宋代初年出现了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是(红契)。

8、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宋朝)。

9、宋太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缓和阶级矛盾,取得民心,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减轻刑罚的(折杖法)。

10、宋太祖统治后以宽恕死罪为借口,为了赦免死罪者的死刑,而用其它刑代替,推行(刺配之法)。

11、《宋刑统》与《唐律疏议》的重大区别之处在于(《宋刑统》将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附于律文之后)。

12、宋朝用以制裁“口语狂悖致罪者”的刑罚是(凌迟)。

13、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司法权的控制,在皇宫内设置了一种司法机关,即(审刑院)。

14、元朝有一部法典,它不是元朝中央政府颁布的法典,而是当时地方政府所纂集的自元初至英宗至治二年五十余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的汇编。这部法典是(《元典章》)。

15、元朝地方上的司法审判权掌握在蒙古人手中,其长官为(达鲁花赤)。

1、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赦、令、格、式外,还有(ABCD)。A看详B断例C指挥D申明

2、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CD)。C编敕D以敕代律

3、宋朝为了加重对“盗贼”的处刑,先后实行了(AB)。A“重法地”法B“盗贼重法”

4、根据宋朝法律规定,典卖与一般卖的区别有(ABC)。A典卖是活卖,一般卖是绝卖B典卖可以收赎,一般卖不可以收赎C典价比卖价低得多

5、宋朝初年,意在减轻刑罚而收刑平政盛之功,制定了(BC)。B折杖法C刺配之法6、宋朝的法典编纂开始使用了“刑统”,即以刑律为主,在律文之后分载具有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

7、宋朝法律规定,地租采取两种分成方法,即(AD)。A对分制D四六分成

8、宋朝为了加强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采取了以下措施(ABCD)。A设立审刑院B限令各州十日一报囚账C在各路设立提点刑狱公事D派御史台的推勘官分赴各地审理重大案件

9、元律在婚姻缔结方面,不禁止(ABCD)。A良贱通婚B收继C同姓同婚D有妻更娶妻

10、元律以赤裸裸的形式宣布各族人民法律上的不平等,并按民族标准把人民划分为四等,即(ABCD)。

A蒙古人B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人)C汉人(原来金国统治下的汉人和契丹、女真人)D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地区的各族人民)《中国法制史》第十章练习题(一)填空题

1、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重典治乱世),(礼刑并用),(加强法制宣传)。

2、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天下政策的法律是(大诰)。

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大清律例)。

4、清朝惩罚异端思想,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形式是(文字狱)。

5、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制度称为(禁榷制度)。

6、明清时期,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7、明朝在司法制度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厂卫)干预司法。

8、明朝的根本性法典是(大明律)。

9、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有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案件的审判活动,叫做(热审)。

10、明朝专掌复核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大理寺)。

11、在明朝初期,认为“百姓财力具困,犹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毛,新在之树不可动其根”的人是(朱元璋)。

12《大明律》将唐律的篇目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隋唐以来沿袭已久的封建法律篇目,至此一变。

13、明《大诰》由(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御制大诰武臣)四篇组成。

14、明朝仿造《大唐六典》体例编制了具有行政法典性质的《大明会典》。

15、明朝统治者为严惩臣下结党在大明律中专设了(奸党)罪。

16、明朝的(盐法.茶法)规定了封建国家的盐、茶专卖制度,以确保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17、明朝统治者为适应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制定了(钱法.钞法)。

18、《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19、《大清会典》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而且是中国封建时代行政立法的总汇。

20、清代的充军分为(附近.近边.边远.极边.烟瘴)五种,所以又称“五军”。

21、正式将榷盐列入正律之发端,是(《大清律》)。

22、明朝的司法机关在中央主管审判的为(刑部),专掌复核的为(大理寺),监察机关为(都察院)。

23、在明朝,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超过历代,皇帝的亲军(锦衣卫)和宦官掌握的(东厂)、(西厂),也都握有广泛的司法权。

24、明清时期审判制度上的一个很大发展是出现了三种审判复核制度即(热审.秋审.朝审)。

25、清朝监察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在都察院内增设了(六科给事中)。

26、洪武十五年为扩大监察机关组织,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27、明朝历经三十余年制定的法典是(《大明律》)。

28、清人薛允升将明律的特点概括为““轻其轻者,重其重名”。

29、在清代以文字著述而被罗织罪名所构成的冤狱,叫(文字狱)。

30、清代死刑的知道划分为绞、斩立决和(绞.斩监侯)。

1、《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篇目改为七篇)。

2、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是(大明律)。

3、集封建行政法典之大成的法典是(大清会典)。

4、清朝中央司法机关专掌复核的是(大理寺)。

5、《大明律》最后完成(洪武三十年)。

6、朱元璋将重典治乱世的重点放在(重典治吏)。

7、明《大诰》共(四篇)。

8、朱元璋编制大诰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法制宣传)。

9、明朝制定的行政法典是(《大明会典》)。

10、《大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加重处罚,加重的等级为(二等)。

11、清朝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

12、充军最早创设于(明朝)。

13、汉唐以来,虽然盐禁法网日密,但正式将榷盐列入正律始于(《大明律》)。

14、在明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刑部)。

15、清朝每年复审刑部判决的或京师附近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的制度,叫(朝审)。

16、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有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案件的审判活动,叫做(热审)。

17、清朝创立的将罪犯发到边远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的刑罚为(发遣)。

18、明朝(都察院)是监督法律执行、维护封建吏治的最高监察机关。

19、六科给事中始创于(明)朝。

20、清代秋审对案情属实,但危害较小,可留待下一次秋审再作决定的案件一般为(缓决)。

1、明朝制定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如在明律中详列(ABCD)A、钞法B、钱法C、盐法D、茶法

2、清朝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有(ABCD)。A、《苗律》B、《蒙古律》C、《回疆则例》D、《西宁番子治罪条例》

3、清朝将明朝的会审制度发展为(BCD)三种。B、秋审C、朝审D、热审

4、明《大诰》偏重于打击(AB)。A、贪官B、豪强5、下列哪些犯罪,明律量刑比唐律为重(AB)。A、贼B、盗

6、以例断案是明朝的一个特点,明朝最主要的条例有(ABCD)。A、《钦定律诰条例》B、《问刑条例》C、《真犯杂犯死罪条例》D、《充军条例》

7、明《大诰》包括(ABCD)。A、《御制大诰》B、《御制大诰须编》C、《御制大诰三编》D、《御制大诰武臣》

8、清朝制定了一些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包括(ABCD)。A、《回疆则例》B、《苗律例》C、《蒙古律例》D、《西宁番自治罪条例》

9、明清法律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表现在(ABCD)。

A、推行“禁榷制度”,限制商业发展B、重征商税,压制私人商业的发展

C、加强对矿冶业的管禁,限制民间自由开矿D、奉行海禁政策,阻挠对外贸易

10、明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分别是(BCD)。B、大理寺C、刑部D、都察院

11、大三法司会审的成员包括(ABC)。A、都御史B、大理寺卿C、刑部尚书

12、明朝特有的特务司法审判机构是指(ABCD)。A、锦衣卫B、东厂C、西厂D、内行厂

13、清律规定,凡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应立即处决的,叫(AB)。A、斩立决B、绞立决

14、经过秋审或朝审的案件,分为(ABCD)。A、情实B、缓决C、可矜D、留养承祀

15、明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ABCD)。A、律B、大诰C、条例D、会典中国法制史第十一章练习题(一)填空题

1、清廷改革中央官制,御前会议确定按照“(五不议)”的原则进行。

2、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

3、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非法特权是(领事裁判权)

4、清末修订法律,确定了“(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修律方针。

5、清廷在大理院内设立(总检察厅)

,作为最高检察机关。

6、1908年清政府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共二十三条,内容包括(君上大权

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

7、清末新修订的刑法有两部,一部是(《大清现行刑律》),另一部为(《大清新刑律》)

8、清廷为“新政”需要,在立宪的同时对旧律进行修订,为此设立修订法律专门机关(修订法律馆)

9、清末成立的修订法律馆由当时刑部左侍郎(沈家本)主持。

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化的专门刑法典是(《大清新刑律》)

THE END
1.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A.《汤刑)B.《汤誓》C.《汤诰更多“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 A.《汤刑) B.《汤誓》 C.《汤诰》 D.《太甲训》”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法是()。 https://www.educity.cn/souti/4E9162C4.html
2.商汤打算讨伐夏桀,最开始和谁商量?The Benefits of Regular Exercise In recent years, many peop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need for physical fitness. Almost everywhere people turn, whether to a news stall or television, adhttps://www.shuashuati.com/ti/7abbc31faa444f7d98feb1d5ea44cd6f.html
3.夏桀时题目答案解析,夏桀时题目答案解析1夏代末年商汤征伐夏桀时发布的檄文是() A、《甘誓》 B、《书断》 C、《汤誓》 D、《胤征》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 圜土 B. 钧台 C. 夏台 D. 囹圄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 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5%A4%8F%E6%A1%80%E6%97%B6.html
4.电大复习资料小抄2016年12月份电大中国法制史网考题考试小抄汤刑时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它并非汤所作,而是商朝统治者为了追述他的祖先而以汤来命名。汤刑的内容亦不可考。但可知,它是因乱政而作,主要是关于如何镇压奴隶和平民反抗的规定。 (2)《汤誓》 《汤誓》是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 (3)《汤诰》 在《汤诰》里,商汤将夏王的罪恶和商朝的政治纲领宣告给老百姓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724/49136542.shtm
5.2020年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考试必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 考试小抄 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B《汤誓》炮烙之刑出现于 D商朝夏商时期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174063-1-1.html
6.6商汤灭夏猩猩故事汇酷狗音乐商汤这个人真好 他对秦兽都这样仁慈 我们应当真心拥护他 商汤 一切都准备好了 就发布了一个宣言 领兵讨伐下桀 夏桀听说商汤带兵来了 他命令赶快调动从属夏朝的昆吴国 为国故国三个小国家的军队来保卫下朝 商汤 早就料到这一招 他先派兵灭亡了韦国和故国 大军直逼夏朝的重要城市 名条 夏桀亲自带兵到明条营战 https://m3ws.kugou.com/kgmixsong/9bzvqm88.html
7.国家开放大学24秋《中国法律史》第一次平时作业[答案]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 选项: 《汤刑》 《汤誓》 《汤诰》 《太甲训》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炮烙之刑出现于 . 选项: 夏朝 西周 春秋 商朝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 选项: 大辟 斩 戮 凌迟 题目类型: 单选题 https://www.zy158.cn/m/view-67137.html
8.张良简介(张良的历史故事)汉王正在用餐,说:“子房到我面前来!有个客人为我策划了削弱楚国势力的计谋。”就把郦食其的话都告诉了他,说:“子房认为怎么样?”张良说:“是谁为陛下策划了这样的计谋?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借大王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划一下。”就说道:“从前商汤讨伐夏桀而把夏朝的http://www.okwx.com/news/show-56824.html
9.個人圖書館?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法律意即,如果狂妄放肆,违法乱纪,不服从国王的命令,就处以死刑,并灭绝其全家。 3.暂遇奸宄 盘庚迁殷之前所宣布的罪名。意即,诈伪、奸邪、犯法作乱者,处以死刑,灭绝其全家。 4.舍弃穑事 商汤讨伐夏桀时宣布的夏桀的罪状,意为不务正业,荒废了农事。 三、民事法律制度https://m.douban.com/note/69164784/
10.文白菜根谭.治道篇二法·术·势卷在线免费阅读张良因此提出八条不可以扶立六国后人为王的理由,他说道:“从前商汤讨伐夏桀,之所以把夏桀的后人封在杞地,是因为他预计能够制夏桀于死命。现在陛下能制项籍于死命吗?这是不可以的第一条;武王攻伐殷纣,马上用特殊的标志把商容的里门标示出来,以示对贤者的尊敬;又把箕子从囚徒队里放出来,整修比干的坟墓。现在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012545073040591907
11.资治通鉴通俗化翻译理解·卷十·汉纪二郦食其说:“过去商汤讨伐夏桀,把夏桀的后代分封在杞地;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把纣王的后代分封在宋地。这二位都是名垂千古的圣主。 后来秦国残暴不仁、大逆不道,吞并诸侯国,夷灭各国宗庙社稷,让他们无法在世间立足。 如果大王您能够立六国的后人为王,助他们复国,那么这些诸侯国中,上到国君大臣,下到人民群众,一定会https://www.jianshu.com/p/87b40275aeef
12.何以中国?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取代夏成为中原共主时,商汤讨伐夏桀的檄文,即历史上著名的《汤誓》,就提到了“天”。“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翻译一下:大家都过来听我说,不是我个人敢于兴兵作乱,是因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上天要他灭亡https://www.meipian.cn/56smss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