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走在市场竞争前列的中外银行不断加大金融科技的创新和投资力度,优化IT架构和数据治理,深度挖掘大数据技术价值,推进客户旅程数字化,持续优化客户卓越体验,加快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银行经营模式和竞争生态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国内外领先银行重视数字化转型规划和投入
(一)重视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国内外领先银行集团都相继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从金融科技创新、客户和用户体验、业务拓展渠道、数字金融生态圈建设等诸多方面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和发展目标。
(二)加大数字化转型的资源投入
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加大科技投资。2020年银行业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从上年的1732亿元增至2078亿元,预计2021年达到2500亿元,2022年突破3100亿元。
其中,2020年六大国有商业银行科技投入共956.86亿元,大多用在了人才、IT技术、数字化转型方面。招行信息科技投入119.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5%,资金主要投向系统运营、电子设备和软件采购、信息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信息科技咨询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除招行外,其他几家头部股份制银行的科技投入也达到50亿元-70亿元,占营收比例从2.9%到3.6%不等。
(三)采用“双速IT”数字化开发模式
国内外领先银行服务渠道更加多元化
近年来,客户与银行关系加速重塑,服务渠道更加多元化,虚拟服务渠道迅速发展,服务渠道数字化水平不断升级。
(一)加速服务渠道的数字化整合
(二)提升电子渠道端服务的客户满意度
(三)科学选择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服务模式
根据麦肯锡等公司分析,目前国际银行最受重视的新型渠道包括:银行服务网络与第三方构建的账单支付和管理平台、由银行客户自主发起和控制的跨行和跨地域支付体系、以区块链技术支持的银行间信息网络、互联网交易平台、人机整合联动的交易与咨询联动资管、财富管理系统与平台等等。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元宇宙技术开发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将更多地赋能商业银行网点,比如智能穿戴设备、数字化和虚拟化信用卡、智能化“超级柜台”等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到网点经营和金融服务领域,网点空间和网络布局将不断向智能化扩展,全球银行业将大量出现虚拟分支行。
(四)国际银行服务模式将更加多元化
有关银行专家预计,未来银行可能会形成完全数字化全能银行、银行主导的开放金融生态圈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营造者、服务于特定人群的金融细分领域市场的深耕者以及服务于特定地域和特定功能的专业化金融供应商等多种商业模式。智能移动银行将提供7×24小时实时全功能服务,银行经营管理组织体系将更加柔性化和跨界化,社区银行和虚拟银行和“互联网+普惠金融”将大行其道。区块链技术将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云计算为基础的风险监控系统将获得广泛应用,一些传统银行将转型为“科技创新生态金融系统”。持牌互联网金融公司不仅将争夺传统商业银行所有业务,还会开发更轻便、更高效并更满足新时代年轻客户群体需求的金融业务,在更多重要领域取代传统银行功能。
国内外领先银行产品和服务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
(一)金融创新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
近年来,领先商业银行按照“以客户为中心”原则,借助金融科技提升运营效率,为客户打造个性化、一体化卓越体验,并通过自身创新、投资或收购金融科技公司、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全方位合作等方式,加速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布局。比如,摩根大通致力于在四个领域为客户创造价值:即全方位多渠道的产品服务;隐私保护、交易护航、欺诈监测等安全服务;良好用户体验、低延时、高集成的便捷服务;智能、全面、灵活的理财个性化服务。另外,根据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目前全球52%的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有合作,37%的银行借力风投和私募基金布局金融科技战略。例如,巴克莱银行创建了“巴克莱孵化器”;桑坦德银行购买了美国金融科技平台Kabbage的服务,提升其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竞争力;苏格兰皇家银行收购了自由职业者财务管理软件公司。高盛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布局也一直走在同业前列。通过超前性布局,高盛银行既可以获得这些高科技公司价值快速成长的红利,也可以在对这些科技公司投资布局过程中,加深高盛银行对金融科技发展大趋势的前瞻性洞察,以便更好地利用科技为其金融业务服务。
(二)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
(三)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财富管理服务
在改进和聚焦核心业务流程的同时,领先银行还非常重视以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及交叉销售为重心,通过金融科技规划金融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全生命旅程的金融服务。全球个人财富的持续增长、财富保值增值和税务筹划、全球资产配置、财富传承需求的增加将推动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数字化家族办公室、数字化家族信托业务将大行其道。
国内外领先银行经营更加平台化、开放化
(一)加快金融服务的平台化转型
国际商业银行正在加速布局自身的生态圈,通过自创和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银行经营的平台化。比如,星展银行在2006年就提出“带动亚洲思维”(Living,BreathingAsia)的战略宗旨,扎根亚洲开展数字化转型。2014年,该银行就围绕“成为并肩谷歌、亚马逊等一流科技公司”的愿景,实施了“甘道夫计划”(Gandalf),加大布局新技术力度、推动创新文化演进。2018年,星展银行进一步提出了“生活随兴,星展随行”(Livemore,Bankless)的战略口号,承诺要进一步将银行服务化繁为简,为客户提供更美好的生活体验。2020年,星展银行集团又将数字化战略聚焦于三个支柱:即推进银行经营管理核心数字化,2020年该银行的99%App实现了云驱动;将银行嵌入客户旅程;像一个初创企业那样思考和行动。2020年,申请抵押贷款的客户中有四分之三是网上办理,2019年该数字为三分之一。
(二)领先银行大力推进开放银行发展
(三)解决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卡脖子”问题
银行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好战略与文化、运营模式重构、金融科技赋能、标准引领、数据中台驱动、开放银行、复合型人才队伍、数据治理、生态战略等问题,有效规避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陷阱。要突出“以用户为中心、以账户为中心、以交易为中心”构建智能金融基础设施;以生态系统布局智慧化金融服务和开放平台;以客户旅程建设敏捷金融能力中心。同时,要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下的“开放技术能力”“开放平台获客能力”以及“开放产品创新能力”提升生态服务能力,发挥数字金融新动能、新突破和新格局力量,构建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外领先银行积极参加推动数字货币创新
国内外先进银行走在数字货币开发和应用前列。
(一)自主开发数字货币
2019年年初,在全世界25家大银行等机构参与下,摩根大通银行公开发行了稳定币。2021年,该银行成立了一家具有单独公司性质的新数字货币部门,专门负责银行间的支付。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等日本大型银行以及东日本铁路公司等74家贸易公司、金融公司和运输公司拟在2022年联合推出数字货币。
(二)进行数据资产交易
随着客户对数据资产交易需求的上升,数字资产将成为全球金融系统和未来金融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旗集团等国际大行也在布局数字资产交易业务,这些银行都认为加密货币和数字货币将是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的一部分,比如美国银行正在为基金经理推出自己的加密货币托管服务。星展银行推出数字交易平台,为机构客户和合格投资者打造全面的数字资产代币化、交易和托管生态系统。
(三)协助央行开发数字货币
摩根大通银行与巴林中央银行和阿拉伯银行(BankABC)合作开展数字货币结算试点,试验通过美元从买方向供应商付款,再将资金转至或转出巴林央行。汇丰银行等八家公司入围法国央行数字货币试验计划。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正在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和其他两个组织合作,研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广泛使用。
(四)协助央行推广法定数字货币
我国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发行、试点走在世界前列。试点地区主要覆盖深圳、苏州等10个城市及冬奥会场景(北京、张家口),运营机构则包括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一家股份制银行、两家网络银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也从“吃、住、行、游、购、娱”,延伸到绿色低碳、政务服务及金融服务等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