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鼓励学校构建教师和人工智能协同的“双师课堂”试点教学教育中小学上海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上海方案》)的通知,鼓励并支持全市中小学(含中职校)、幼儿园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与体验,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和样态重塑,打造人工智能与上海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的新高地、新业态和新模式。

《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施要求(试行)》同时发布。

《上海方案》提出,到2026年,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教育高地、实验基地和重点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创新实践案例和经验,支持中小学与高校积极合作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并构建一体化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广泛推进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应用,以先进数智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学校治理水平。

《上海方案》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

实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建设行动。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四年级、初中七年级开设人工智能地方课程;高中阶段,在国家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课程实施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应用教育教学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高校、企业等外部资源,按照基础普及、进阶拓展、综合提升的分层框架,主动建设人工智能校本课程。鼓励中小学依托人工智能校外教育基地,研发基于真实情境的人工智能应用实践课程。打造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学习平台,逐步建设覆盖各学段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资源。

实施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行动。组织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建设与迭代包含教案、课件、作业等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策略、学习方法的高质量知识库,构建学科知识图谱、建设自适应学习平台和智能助教系统,鼓励中小学试用科研机构研发的综合性教育专用大模型,积极探索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成长。组织中小学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五育”的创新实践,鼓励教师普遍使用教育大模型并在教学环节和班级管理、家校互动、科学研究与研修等方面加强个性化智能应用。鼓励学校探索构建教师和人工智能协同的“双师课堂”试点,开展人机对话式学习、项目化探究学习、个别化自适应学习等应用,推进大规模因材施教并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

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能力提升和发展行动。分层次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工智能教育和智能化教学专题培训,多途径、多形式、高水平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支持各区、各校引入课堂教学智能诊断与评价工具,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育绩效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智能分析,为教师开展并改进教学与教研提供大数据精准支持。探索建设教师专业能力智能评价系统,动态采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学习活动数据,形成教师成长画像,构建“数字画像+精准培训+智能评价”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建设上海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化平台和专业化发展网络社群,激励教师共建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经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师个性化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加快人工智能优秀师资人才引育,设立跨校学习研究共同体,支持教师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攻关,提升教师创新实践能力。

开展人工智能改进优化教育教学评价行动。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积极构建多元主体、人机协同的教育评价模式,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进教育评价创新变革。伴随式采集课堂教学多模态大数据,基于图像分析、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开展学生学习成效智能分析与评价。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点攻关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生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评价,以及学生身心健康监测、分析和预警。探索大数据和智能导师支持下的学生增值评价,构建学生成长数字档案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开展学生人工智能整体素养提升行动。鼓励中小学融合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科技企业等各方优势与资源,依托人工智能校外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活动,加强人工智能知识学习与场景实践体验,切实增强人工智能教育意识与应用技能。搭建各类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交流展示平台,积极培育并宣传推广学生人工智能学习和实践成果,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认识。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专项竞技比赛项目品牌,组织本市学生广泛参与,促进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和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

实施人工智能教育重点应用场景建设行动。推进上海智慧教育平台、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学前教育“园园通”等综合性教育应用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增强人机互动功能。鼓励并支持中小学和幼儿园自建或与人工智能行业头部企业联合建设创新实验室、智慧学习空间、人工智能体验馆、实践教育场所等特色应用场景,为学生提供集课程资源、实验硬件、网络平台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教育场所。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施校园环境智能化改造,积极建设智慧学习、智能管理、智能科研、智能安防、智能服务等应用场景,赋能学校文化建设、办公管理、课后服务、体质健康、心理辅导、安全防控、校园生活、家校共育等领域,营造环境沉浸式、管理精细化、生活便捷化、服务个性化的校园人工智能应用生态。

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水平提升行动。加快对全市教育大数据的归集与整合,制定并完善数据标准与治理体系,加强综合开发与利用,形成可视化、可计算的教育数据资产,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决策系统,促进教育决策精准化和教育治理高效化。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与督导,为实施针对性的专项督导提供数据支撑,为学校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决策及发展趋势研判提供重要支撑。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基于人工智能优化管理流程、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定制服务、结合数据模型实现智能预判,不断提升学校综合治理水平。

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整体性试点与示范性应用行动。设立2个“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优化顶层设计和机制保障,整区实施人工智能普及性教育以及探索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师生发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多样化、大规模、常态化应用。指导并支持建设好教育部设置的6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遴选80所学校(中小学、幼儿园、中职校)设立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实施多元化场景建设与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实践案例,总结人工智能赋能学校创新变革的可行路径。组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学校联盟,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教研培训、展示交流等活动并推动场景共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构建并培育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联合体。

《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施要求(试行)》同时发布,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系统推进上海中小学(含中职校)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学校与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多方协同的教育共同体,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和评价方法,提升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THE END
1.福州高级中学《高中新课程“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策略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目标:先通过理论上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研究,探索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在理论依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主要原则,指导确定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之后通过课堂实践,让教师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探索教师如何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发现的导航者;学生如何通过自主探究、http://m.fzgjzx.cn/nd.jsp?groupId=0&id=507
2.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新型互动性教学课堂。通过将该教学理念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英语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得以显著提升。高校作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240902/440433b1c6774a41acdbca423ead8649/c.html
3.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张俊英 开通知网号 所谓“行动研究”,简言之,就是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干预或采取某一“行动”,然后观察其效果,以解决实际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庞继贤,1998)。行动研究与传统的教育研究有所区别。传统的教育研究通常是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假设验证和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271-1011018261.html
4.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摘要】:近些年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高校英语教学重要性日益显现。从目前我国诸多地区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中能看出,在英语教学中仍旧存在各类问题,诸如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较低、过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片面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等,导致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全面提升。在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选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丰富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XD201987115.htm
5.李翔:以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破解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困境2、改善教学环境满足多维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思政课教学有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之分。从硬件上来说,各类学校应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为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越的条件。尤其是注重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科互动的教学氛围,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难以比拟http://politics.hust.edu.cn/info/1029/5219.htm
6.多维互动体验式教学的构建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设计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以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这与重视创设情境和激发情感,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融会贯通的实践能力的体验式教学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以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融入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为基础,从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是体验式教学的切入点,以及体验式教学的本质强调亲历性两个方面论述https://www.yjbys.com/bylw/qitaleilunwen/152799.html
7.多维整合理论锋言风语731:化学概念理论课的“多维互动、交互反馈”对话式教学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新时代的教学必须是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新教学倡导项目化、对话式、探究型、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打通知识内容与生活世界的壁垒,借用真实情境的介入,促进知识的条件化与情境化,以实现高阶目标、高度投入的深度学习。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293680/article/details/112563133
8.创新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0篇)专家们认为:要以创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要有基本模式,模式规范教学。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根据不同课型构建一种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并用模式指导教学,避免品德课执教过程杂乱不实,突破思品教学的三背离,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 https://www.ruiwe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682876.html
9.互动教学模式通用12篇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https://yyxdh.xueshu.com/haowen/1970.html
10.创新教学总结15篇因为我们的每个学生,不管他表现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总是有积极向上的念头。所以,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方式进行。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的同时,遵守“活动-体验-表现”这一心理发展模式,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https://www.qunzou.com/xuexi/835649.html
11.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5篇课堂是一个大舞台,孩子们在其中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主动、我成功、我快乐”是孩子们内心的向往;教师起引领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我们多年的教学梦想,理想中的教学模式, 没想到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让我们的理想变为了现实!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892864.html
12.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整理13篇)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阶段,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和语文阅读等学科的教学中运用较多,而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则较少。 那么,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现互动式教学呢? 一、善于设疑激趣,引发多维互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互动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888618.html
13.互动探究教学模式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080807125511_161465.html
14.下列哪一项不是小学写作教学模式()。下列哪一项不是小学写作教学模式()。 A. 说写训练四条途径训练 B. 多维互动作文教学模式 C. 赏、仿、创 D. “自主探究”作文教学模式 题目标签:模式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975faa259c18452aa05ff2a96bec9ccc.html?fm=bdbdsd217a56864811e66b60da679bf9bcf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