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应用展示平台

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始建于1957年,原名为郑州纺织机械厂子弟中学。2000年学校移交金水区政府管理后,更名为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人,在职教师115人,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学校”、“中国啦啦操青少年集训基地”、“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学校”、“河南省创客示范学校”、“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德育先进单位”等荣誉。2020年11月学校被评为首批郑州市新优质初中。2021年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

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71中人探索实践,勇于创新,凝聚了自教育核心文化系统,持续引领学校自强向上发展。作为品质课程实验学校,基于学校“自教育”哲学,确定了“春暖花自开”的课程理念,构建出“1+X花自开”课程体系,包括语言类、逻辑类、科学类、社会类、艺术类、健康类六大类课程,涵盖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并形成了习法论道等14个1+x学科课程群。学校积极推进智慧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研究课题《APP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研究》的成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郑州市课题《APP技术促进初中数学复习课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即将进入结项阶段。《基于课前微课的翻转课堂研究》《利用APP分析在初中学生计算中的易错点及对策研究》在CN刊物教育文摘版发表。学校通过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两者相辅相成,不断为学校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花自开课程”结构示意图

一、“花自开课程”发展背景

“花自开课程”自2011年至今已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在第一阶段(2011年—2014年)主要集中设计规划完善“花自开课程”体系。基于“自教育”哲学,确定了“春暖花自开”的课程理念,培养“豁达、明智、简单、隽雅”的育人目标,构建“花自开”课程体系。设置六大类课程丰富的拓展课程和活动课程。规范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推行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和个性化备课。在第二阶段(2015年—2017年)主要侧重学案赋能,助力“花自开课程”课堂生长。建设突出学科素养的学科课程群,落实学科拓展课程,建立课程内部的联系和逻辑性。通过“说—上—评”的反复实践形成“自能课堂”基本模式、学科基本流程、课型基本环节、课例个性形态,形成“自能课堂”评价标准。建立以“记录,发现,表扬,欣赏”为核心的“四个一”学生素养提升工程。创新教研形式,开展主题式教研。在第三阶段(2018年—迄今)工作集中探索信息化和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智慧教育环境下,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智能平板教学落实“自能课堂”理念。突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加强“双创项目课程”等综合性课程的建设。

二、“花自开课程”发展当前阶段特征与解决问题

(一)“花自开课程”当前阶段特征

“花自开课程”经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发展已经初步形成课程体系,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发展迅猛,人工智能不断为人类社会赋能。智慧教育环境对“花自开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智慧教育环境为“花自开课程”体系带来精准、个性、协同、优化、思维、创造的方向的变革。智慧教育环境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人文性也丰富“花自开课程”其“自教育”哲学的内涵,促进师生在“花自开课程”体系下获得美好的教与学发展体验。

具体而言,智慧环境包括教育资源体系、改革技术创新应用的智慧环境、基于方法创新的智慧教学、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评估的变革。智慧教育环境下“花自开课程”体系构建上有更多纬度的拓展,课程内容向更突破学科壁垒发展。在授课环节上,师生移动终端等推动效能提升。在评估上以大数据为基础促进评价的科学性。在教师能力上对信息技术的素养以及智慧教育理念有更高要求。

(二)当前“花自开课程”解决问题

1.学校课程建设缺乏“生命力”

校本课程设置彼此割裂,缺乏不同学科之间的统整协调,缺乏项目式、整合式、探究式课程的开发,不能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在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创新课程以及打破学科壁垒的融合课程数量不多,质量不高。

2.学生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缺失“生长力”

学生没有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体,没有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定势,学生缺乏自觉学习、自我培养的意识,缺乏探究、创新精神。教师对课堂偏重宏观把控,往往课堂中个性化设计活动受课堂时空限制难以落地。师生之间没有形成更适切的“教学相长”合作关系,生生之间的对学、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仍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记录,不能全面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四个一”的学生素养提升工程难以真正实现。

3.教师缺乏教育信息化素养能力,“创新力”不足

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不足,对信息基础应用掌握不牢固,对智慧教育理念以及智慧教学方法理解不清晰,对智慧教育环境下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创新力不强。在学科知识、思想方法、教育信息化融合的课程化设计上,教师没有形成足够的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意识。同时,教师梯队信息化素养能力不均衡,教师的教研意识不足,教研活动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缺乏对真实课堂的实践研究和反思。

三、智慧教育环境下“花自开”课程构建原则

(一)“自教育”持续性及多维联动,多维互动性原则

基于“自教育”哲学是花自开课程的体系设计的源头,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共同承载育人功能。不同时期的特点,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是持续地迭代改进,为师生提供高效能、高质量、高使用体验的课程体系,就意味着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投入的项目,而非一次建设就可以一劳永逸。“自教育”哲学的是“花自开”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花自开”课程体系的建设永远没有完成性,只有进行时。“花自开”课程体系中课程包含学科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活动课程,满足学生课程需求,为学生发展提供适切的课程选择,共同承载育人功能,实现育人目标。自得学科、自能课堂、自信社团、自乐节日、自由之旅融合组成“花自开课程”结构体系,形成花圃式课程结构,助力每位学生拥有健全人格和顽强生命力。

(二)各类教学资源整合原则

利用智慧课堂提供的丰富资源体系,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丰富“花自开”课程体系,创新课程体系。通过获取多元化的课程资源,自主选择适切化的实现路径,构建包括语言类、逻辑类、科学类、社会类、艺术类、健康类六大类课程,涵盖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丰富习法论道等14个1+x学科课程群,学科课程群的建立让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统整学科课程资源。

(三)适用智慧环境与自能课堂融合原则

教育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融合是不可逆的趋势,利用智慧环境与”花自开”自能课堂融合是促进“花自开”课程体系自我迭代,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促进教师理解智慧教育,学习智慧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智慧教育与“花自开”课程的融合创新。适合适宜的利用智慧教育环境,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智慧教育优势,提升课堂效能。在信息技术上的使用不再是浅层性、点缀式的使用,而是与教育内容深度融合,与课堂设计联动交互。在融合中契合“花自开”课程的理念,启迪智慧,培育豁达、明智、简单、隽雅的创新人才。

智慧环境与自能课堂融合应用解决方案示意图

四、智慧教育环境下“花自开“课程的构建

(一)构建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核心的充满生长力的自能课堂有效形态

实施自能课堂“四个1”学生素养提升工程:所有课程(或活动),课前(或活动前)必有学生1分钟演讲(或主持),课后(或活动后)必有学生1分钟演讲(或总结);落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1分钟讲解(内容必须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可以是字、词、句、段、篇、章、故事,或是规律、概念、公理、符号、公式、图表、试题、动作、视频、作品,等等);课中必有一个限时练(内容必须与评价命题趋势一致的题目)。通过智慧课堂交互功能使每个学生机会均等,课堂记录,定期举行班级学生养素展评,学生的素养能力不断提升。

学科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情境导入——预习反馈——目标引领——整体感知——合作探究——释疑解难——师生小结——课堂巩固

(1)阅读课基本模式

情境导入——预习反馈——目标引领——悟读主旨——探究写法——释疑解难——师生小结——课堂巩固

(2)写作课基本模式

情境导入——目标引领——自我评价——师生点评——思维训练——师生小结——自主习作

(3)复习课基本模式

情境导入——目标引领——自主检测——释疑解难——梳理归纳——师生小结——课堂巩固

(4)试卷讲评课基本模式

目标引领——自能纠错——存疑求助——释疑解难——师生小结——课堂巩固

单学科深化应用模式:

(1)语言类学科:英语口语“读-练-评-赛”四步循环学习模式。

英语口语“读-练-评-赛”四步循环学习模式

【读】标准语言环境自主跟读。学生通过智慧课堂学习终端自主跟读,随时随地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终端终端提供同步课堂内容,英语电子课本,全课本实现即点即读,标准的朗读示范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参考,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课前预习环节,利用学习终端提前预习单词、句子、短文等,课后使用平板,进行自主练习,巩固口语提升。

【练】朗读作业练习。通过日常朗读作业练习,有针对性进行朗读、背诵、对话,智慧课堂从完整度、清晰度、流畅度多个维度打分,与班级平均分形成对比,快速找到薄弱点,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以学定教。

【评】早读口语评测。通过英语听说平台,发布随堂测试,学生通过朗读句子、短文、听后选择、听后判断,听后填空、复述等多种评测类型,检测听说能力,形成评测报告,找出班级及个人薄弱点,针对性训练。

【赛】校际口语大赛。通过不同形式的跟读、练习、测评,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校大力支持,给学生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学校每年组织英语听说大赛,让全校的同学们感受英语口语的魅力。第一届口语大赛已经圆满落幕,比赛采用人工+机器打分的模式,得分更合理有据可依。学生通过比赛展示自我,获得英语学习上的成就感,自信感,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逻辑类学科:数学基于大精准教学的“三阶三层”个性化学习模式

在逻辑类学科中,在智慧课堂的精准教学模式下,根据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以及数据应用层三个层次,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中做到“组织先学→课前诊断→学情备课→课堂精教→精准检测→个性辅导”迭代应用过程。具体实施:在课前阶段,让老师能够疑难归析,更为准确地备学情、备学材、备学法。课中阶段,在随堂作业数据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课后阶段,有针对性地测验、作业,以诊断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根据智学作业平台的作业数据,加强家校联系,准确地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情,并且能够通过作业平台精准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错题再练,及时查漏补缺,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2.练习的精准反馈。教师可以推送几道选择题让学生快速选择,几分钟后,学生们提交自己的答案,很快,根据智慧平台的及时反馈系统,生成全班同学正确率的柱状图。根据柱状图,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了一道道题目讲解,选择错误率比较高的几道题目重点讲解。这样既能随堂解决学生的薄弱点,解决学生产生的困惑,又节省了师生的精力,课堂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取得了较好的增效减负的效果。

(3)艺术类学科:智慧书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智慧书法练写课堂

通过智慧课堂的书法应用,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历史名家的经典碑帖和书法家的课程实录,在同学们观看过程中进行讲解和答疑,指点学生感受书法作品的特色和美感,随后指导同学们进行书法临摹和书写实践,在同学们书写的过程中逐一进行指导和纠正,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在教学中挖掘汉字中的思维智慧,让书法课堂有情有理。

(二)开展智慧网络云平台区-校教研活动

依托金水区智慧网络云平台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为老师交流智慧教育与“花自开”课程体系融合提供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教研全过程文本记录,并上传智慧网络云平台,将教研内容沉淀。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方式,请各地名师参与教研或以讲坛形式,全面展示优秀教师的理念方法,交流经验,避免学校闭门造车,促进教师眼界提升。

“互联网+教育”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五、智慧教育环境下“花自开”课程实践有效分析

(一)形成了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核心的充满生长力的自能课堂有效形态

历经十余年,不断课堂打磨、反思、积淀,形成了以提升、唤醒、引领为核心的自能课堂有效形态。“自能课堂”提倡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系统、有目的地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自能预习、自能阅读、自能拓展、自能思考,养成自能学习的习惯,不断培育学生自主精神与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力和思想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AI创新教育项目”课程群

科创类课程着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AI创新教育类课程着力发展学生项目创意能力和领导力。课程以中央电化教育馆编著的小初高人工智能教材为依托,通过AI体验、感知、理解、探究和创新,以案例式讲授、体验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们掌握人工智能知识的基本原理,具备人工智能产品开发的基本技能,对人工智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可以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在教学中,以班级小组组建项目小队,注重学生对作品的讲解和演示,在钻研和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让每个学生体验人工智能课程的同时,组建AI创新社团,组队参加全国,省市级赛事,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在2021-2022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AI天工造物项目初中组七七班郭一天,王怡然获得一等奖,七七班姚苇航、李明昊获得三等奖。

(二)探索了以博雅熏陶教风为核心的,具有创新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路径

1.形成校本教研七大实施路径。

聚焦“自能课堂”课改,我校构建出“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教师比赛、常规检查、展示交流、课题带动”校本教研七大实施路径。在日常磨课过程中达成学理共识,梳理“学教评自能学案”教学成果,挖掘上课教师优点,全力改进缺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全过程研究不同学科、年级、经历教师的实际特点和发展水平,探索出方式多样的助力成就名师的有效策略,发挥校级“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学科名师(或名班主任)和杰出教师、教育导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教育导师群、名师群(或名班主任群)工作室,规划学科教师发展目标标准,完善科学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引领成长出更多身边名师。开展“共话智慧教育,创新引领未来”为主旨的博雅讲坛,全面展示智慧教育环境下优秀教师的智慧理念,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心得,全力打造一支“博雅、熏陶”的教师团队。

2.形成智慧教育下自能课堂优秀教师的八个标准。

(三)形成了多样化的自能评价体系

全面树立起记录、发现、表扬、欣赏的评价理念,基于课标和学情的分层教学与达标,落实“必修+选学”的评价改革,通过大数据采集全场景数据,生成精准学生画像,用分层、多样、恰切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成果展评,激励学生持续努力学习,积极主动进步。在实施包括自主记录评价、团队记录评价和质量发展评价三部分的教师评价体系过程中,注重过程记录,教务处制定具体细致的作业检查方案,利用早读逐班进行作业检查,记录评比,定时反馈,阶段总结,并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对提升学生作业质量和教师批改效能,起到积极作用。学期中以学科为单位的优秀作业展评,促进了交流,树立了榜样。

智慧教育全场景数据采集图

六、结语

七、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03-30.

[2]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3]苏建祥,黄丽,彭国武.走向自能课堂[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6

THE END
1.福州高级中学《高中新课程“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策略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目标:先通过理论上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研究,探索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在理论依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主要原则,指导确定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之后通过课堂实践,让教师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探索教师如何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发现的导航者;学生如何通过自主探究、http://m.fzgjzx.cn/nd.jsp?groupId=0&id=507
2.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新型互动性教学课堂。通过将该教学理念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英语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得以显著提升。高校作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240902/440433b1c6774a41acdbca423ead8649/c.html
3.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张俊英 开通知网号 所谓“行动研究”,简言之,就是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干预或采取某一“行动”,然后观察其效果,以解决实际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庞继贤,1998)。行动研究与传统的教育研究有所区别。传统的教育研究通常是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假设验证和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271-1011018261.html
4.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摘要】:近些年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高校英语教学重要性日益显现。从目前我国诸多地区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中能看出,在英语教学中仍旧存在各类问题,诸如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较低、过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片面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等,导致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全面提升。在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选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丰富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XD201987115.htm
5.李翔:以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破解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困境2、改善教学环境满足多维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思政课教学有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之分。从硬件上来说,各类学校应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为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越的条件。尤其是注重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科互动的教学氛围,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难以比拟http://politics.hust.edu.cn/info/1029/5219.htm
6.多维互动体验式教学的构建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设计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以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这与重视创设情境和激发情感,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融会贯通的实践能力的体验式教学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以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融入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为基础,从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是体验式教学的切入点,以及体验式教学的本质强调亲历性两个方面论述https://www.yjbys.com/bylw/qitaleilunwen/152799.html
7.多维整合理论锋言风语731:化学概念理论课的“多维互动、交互反馈”对话式教学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新时代的教学必须是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新教学倡导项目化、对话式、探究型、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打通知识内容与生活世界的壁垒,借用真实情境的介入,促进知识的条件化与情境化,以实现高阶目标、高度投入的深度学习。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293680/article/details/112563133
8.创新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0篇)专家们认为:要以创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要有基本模式,模式规范教学。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根据不同课型构建一种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并用模式指导教学,避免品德课执教过程杂乱不实,突破思品教学的三背离,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 https://www.ruiwe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682876.html
9.互动教学模式通用12篇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https://yyxdh.xueshu.com/haowen/1970.html
10.创新教学总结15篇因为我们的每个学生,不管他表现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总是有积极向上的念头。所以,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方式进行。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的同时,遵守“活动-体验-表现”这一心理发展模式,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https://www.qunzou.com/xuexi/835649.html
11.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5篇课堂是一个大舞台,孩子们在其中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主动、我成功、我快乐”是孩子们内心的向往;教师起引领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我们多年的教学梦想,理想中的教学模式, 没想到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让我们的理想变为了现实!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892864.html
12.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整理13篇)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阶段,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和语文阅读等学科的教学中运用较多,而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则较少。 那么,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现互动式教学呢? 一、善于设疑激趣,引发多维互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互动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888618.html
13.互动探究教学模式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080807125511_161465.html
14.下列哪一项不是小学写作教学模式()。下列哪一项不是小学写作教学模式()。 A. 说写训练四条途径训练 B. 多维互动作文教学模式 C. 赏、仿、创 D. “自主探究”作文教学模式 题目标签:模式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975faa259c18452aa05ff2a96bec9ccc.html?fm=bdbdsd217a56864811e66b60da679bf9bcf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