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数字营销是否过时了呢?我认为并没有,只是需要因地制宜,需要变革。
下面我从数字营销的困局和出路两方面来分析。
提起数字营销,就必须讲搜索引擎,而提搜索引擎,当然必须讲百度。
上图一为07~13年百度及联盟的收入情况
所以数字营销的黄金时期,其实就是搜索引擎的黄金时期,也是百度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从07年到13年,以PC为主的互联网时代;然后是13年到15年,以APP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时期虽然独立APP冲击了百度的市场,但是影响并不大,直到腾讯力推公众号抢占内容注意力,头条及抖音等崛起,百度的流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搜索引擎的黄金时期过去了,整个数字营销的黄金时期也过去了。
跑了点题。继续上面的讲,通投的逻辑就跟投大媒一样,你要洗用户,要广撒网,对不对。当然百度不可能让你干的这么绝对,他有质量度这个东西,不能让你光展示不花钱,也不能让你卖汽车的展示给买衣服需求的人,这样用户体验也不好,但是折中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在百度的既有规则之下,抢流量。
所以早期的数字营销,关键在于什么?要想效果好,就得有牛逼的账户操作团队,还要有个有战略思维的人来管理这个团队,要去分析大盘的流量走向,要花少钱抢到好的关键词流量,还要做好上中下流量的搭配。
而后期我们常常讲的非常重要的营销卖点,注册流程优化,产品体验,UI视觉等,这时候不重要,很多公司就只需要账户操作团队,还有配套的电销团队,买量拿销售线索,电销成交收钱,简单粗暴十分高效。
后面随着行业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使用百度推广,所谓网络营销,数字营销,互联网推广,往往说的其实就是百度推广,当然,还有后面兴起的淘宝推广,跟百度推广一样的,关键词为主,一个是信息展示,一个是商品和店铺展示。
结局就是成本越来越高,像医疗行业出价到了单次点击999元,也就是点击一次999,作假也很厉害,行业恶性点击,搜索引擎自身的流量掺假,因为机器作假太容易了。
再之后是腾讯头条开始力推信息流,虽然同样也属于数字营销的部分,但不得不说,信息流的效果是不如搜索引擎的,或者说,今天信息流的效果,不如过去搜索引擎的效果,流量太泛了,用户太不精准了。当然,这跟行业特性有关,下面会重点讲。
总之,经历了PC互联网时代的辉煌后,数字营销已经开始逐步疲软,效果越来越差。
互联网的潮水已经褪去,真正跑出来的商业模式几乎没有,大部分都倒下了,没有倒下的诸如共享经济,知识经济,都举步维艰。
在创业高潮期,全民创业,我经历过那个时代。大家创业的思路,核心思想就是互联网思维,即入口思维,平台思维,我做个工具可以成为入口,我把某个行业的商品和服务都搬到平台上也是入口,我做个社区也是入口,我做个新闻APP也是入口,连开个店都要做个APP。
但实际上,入口也好,平台也好,都建立在两个基础;第一,你的有实力和方法弄到足够的用户且能留得住他们;第二,你得有好的商业变现能力。
第一点应该就放倒了绝大部分企业。
很多人做个BP,拿个几百上千万天使投资,开始做互联网+,先补贴搞一批用户,但是补贴一停,用户又走了,只能等待下一轮融资,拿不到就倒下了。O2O领域倒下的最多。
倒在第一点的企业,会认为是拿不到融资造成的,归结于中国整个风投市场正在收紧的大环境因素。
倒在第二点的企业,开始认为互联网思维本身有很多问题的,不是补贴搞一些用户就可以开始赚钱了,也不是有大量的用户留存就可以赚钱了。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数字营销的从业者,当然是在走下坡路。
所以也可以理解为,过去卖水的赚钱了,赚的是VC的钱,百度这些是大赢家。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说了。
下面说出路。
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更需要数字营销,尤其是新项目,它是企业市场扩展的关键手段,很多人会说成本太高了,需要线下,这种思维太过保守,连平安都在全面转型线上。
数字营销作为市场扩展的核心手段,就好比战场上的主动出击,而运营更像是防守,像是内部管理。对于企业而言,优化效率,改善运营,提升利润率必须做,但是没有前面的市场扩张,企业赚钱就无从所起。
只有一些用户频次很高,且用户规模非常大的企业,运营的价值才非常高。而对于大多传统企业,TOB中大型互联网企业,TOC中小互联网企业,都是数字营销更为重要,即便是像唯品会这样的大型TOV互联网企业,也是非常看重数字营销,具体情况我后面会提到。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今天数字营销的诸多困境下,数字营销的方式,数字营销的适应性,必须充分改变和因地制宜。
在早期的数字营销,最重要的是账户操作人员,即如何买到优秀的流量并吸引精准用户来点击,后端的转化反而其次了。
现在不一样,后端的转化必须要充分考虑。从落地页,流程设计,利益刺激,二次营销等层面进行营销分解,结合数据来提升数字营销的效率。
但显然这还不够,因为即使如此,成本依然很高。而且这些流量,很难二次利用,用户买一次就走了,我希望可以留住他。
所以第一个改变,数字营销要像用户增长转变,升级到用户增长的思维,即流量增长要转变为用户增长,但同时还是要考虑商业回报,即ROI,这是数字营销的核心,数字营销的关键是帮企业赚钱。
第二个转变是什么?数字营销要像数字化来转变。
在顶层考量上,还是用户在哪里,数字营销就在那里。
在技术层面,要实现产品数字化,利用应用程序来帮助产品做传播和承载,比如像喜茶的小程序,本身不是要靠这个赚钱,这个是帮她做数字营销的,是赋能;其次要有自己的客户管理平台,能把所有的用户数据沉淀在自己的后台里,然后再去做营销,做增长。
所以关键在于转变,数字营销依然有效。
前面我提到过搜索引擎的效果比信息流好,也提了关于互联网模式的一些问题,还提到过数字营销往往比运营创造的价值更大,里面的一些内在原因这里讲讲。
大家去看做数字营销的,什么公司偏多?数字营销里面有两个很关键的指标,一个是CAC,一个是LTV。一个是成本,一个是产出。
百度的大客户主要是金融,地产,医疗,教育,游戏等。其中医疗和教育占比很大,金融怎么说呢,灰色地带比较严重。不管哪一种,都有个特点,就是CAC很高,LTV也很高。
也就是说,暴利行业特别适合做数字营销,这些行业一般用户决策比较难,但往往只购买一次。这种决策特点决定了,泛流量的信息流,效果不会太好。
而往往只购买一次这个特点,又决定了运营往往效果不大,只要把用户拉来买一次就够了,后面复购往往也不考虑,尤其是传统的教育,医疗,地产等。
但即使如此,在同一个领域,不同的产品,转化率会相差很大。比如教育,不同的产品,投放出来的数据会相差很大,核心不在于流量的问题,也不在于后端转化率设计不到位,而是产品本身不适合数字营销,或者说这个产品的市场本身不成熟。
所以数字营销不是万能的,产品的市场本身至关重要,大多创新模式的产品和服务其实都是推不动的,没有经过验证,补贴也未必可以成功。
按理来说,淘宝的生态系统那么好,在淘宝上赚不到钱,去其他地方更难。但实际上忽略了一点,去淘宝之外的地方卖,可以避开淘宝的低价竞争,他们可以把定价定的更高,利润是淘宝的两三倍,但依然可以卖掉。当然,复购率就很低了,几乎没有。这也是数字营销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复购率越低的产品,越依赖于数字营销,而复购率高的产品,就更依赖于运营。
前面提到信息流的效果不如搜索引擎,但是客单价的电商产品,在信息流卖的非常好,原因在于信息流的流量成本低,用户覆盖面大,虽然转化率差,但是用户对于客单价的产品还是愿意尝试的。而搜索引擎的话,成本太高了,而且用户覆盖面小很多,客单价的产品就不太适合在搜索引擎推。
尽管数字营销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正因为获客的成本越来越大,市场宣传的难度越来越大,加上高留存,优秀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越来越罕见,使得数字营销的价值反而比运营更为重要,只是数字营销要开始转变,向用户增长转变,向全面数字化转变,同时要因地制宜,充分把握CAC和LTV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数字营销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