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营销这一行,一切都可以买卖,只要付得起代价。
100元,买下一次豆瓣有效评分。
2000元,买下一万粉知乎大V的一条答案。
这个行业有张几乎是共用的报价单,注明各个不同渠道的价格,猫眼、淘票票上的好评,又是另外一个价格。他们最终想买下的,是你看到某部电影时,联想到的口碑。这直接决定了观众愿不愿意走进电影院。
至于差评,又是更贵的价格。
1、一场事先张扬的约架
“你们谁认识二月鸟语这个傻X……我要揍他,明天回北京就揍。”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约架,虽然最终还是没打成。9月24日,导演大鹏发了一条宣战朋友圈。在这条朋友圈里,他指责二月鸟语在没看片的情况下,给《缝纫机乐队》打了一星差评。
但不久,二月鸟语在微博上反驳,说自己看过不止一遍,打一星也完全是自己的内心评价,不涉及利益。他还晒出了片方邀约看片的信息、自己看片的票根和购票码,要求大鹏公开道歉。近一个月过去了,大鹏依然没有任何进一步回应。
什么时候一个电影的好评差评这么重要了?
根据复旦经济学院研究员陈沁2015年在上海电影节的报告,周末上映的电影,豆瓣平均得分每高出一分,一家电影院的票房便会提升35万。
当然,早年间远不是这么一回事。
5年前,豆瓣评分低至4.7的《小时代》,票房达到了4.84亿。这年最著名的大烂片《富春山居图》,豆瓣评分更是低到2.9分。其营销公司无限自在的创始人朱玮杰回忆,他原本给片方的承诺是一个亿保底。但3天票房就冲到了1.47亿,最终的票房成绩达到3亿,超出预期。
当时,电影差不差,豆瓣评分有多低,跟票房没有多大关系。
《小时代》让全行业信奉上了大IP、小鲜肉,以及“宣发能力”。当时的营销,讲求的是音量大,先打知名度。
制定营销策略时候,朱玮杰将重心放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因为微博上的负面信息不会影响到他们,而刘德华、林志玲对这些人有更高的吸引力。
中国新影院大发展,但国产电影供应不足,也促进了烂片大卖。“三四线城市产生了大量五星级影院,观众有热情,影院有空当,没有道理不排个30%的占片率。第一天的高票房让影院有了信心,不可能第二天马上降到10%的排片。”星美影院的覃宏说。
那时,也没有太多人想去刷豆瓣分,豆瓣防作弊机制也还比较弱。
杨东估计,这应该拉高了一分左右。而一个有效评分的成本不过20元。
2、“自来水”的传说
那是烂片横行的两年,也是观众怒气不断累积的两年。到了2015年,《横冲直撞好莱坞》、《何以笙箫默》等电影已经引发骂声一片,而《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的上映,更将观众的怨气推向了爆发边缘,只等一个引爆点。
《大圣归来》成了点燃火药库的火星,也成了电影营销业内的秘密榜样。
因为《大圣归来》,“自来水”有了新的含义,指的是自发推荐这部电影的观众。在各个平台上,都能看到对《大圣归来》的好评,很多观众还看着票房数据,期待电影票房超过一亿,超过两亿,超过《栀子花开》,超过《小时代4》……
最终,这部电影收获了近10亿的票房,成为当年最大的票房黑马。
普通观众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好片对烂片的胜利,是普通观众口碑的彻底胜利。但真相是,就算是这样一部依靠口碑逆袭的片子,也少不了营销方的引导。
《大圣归来》因为经费不足,屡次调档,在确定暑期上映之后,却又迎面撞上了《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很容易成为炮灰,而经费不足,也让《大圣归来》没法像后来的《大鱼海棠》一样,走大片宣发的路径,而是通过互联网和口碑营销,获得最终的胜利。
上映之前,《大圣归来》一方面通过大规模点映,积攒口碑和先期热度,另一方面,也在二次元聚集的B站投放物料,在这之中,陈洁仪的MV最终在全网传播,完成了口碑积累。
片方和宣传方都制定了详细的宣传规划,包括物料投放、话题引导、传播平台选择等等。
比如最开始,电影主打情怀牌,以“西游”来吸引观众进电影院,因为这是在中国最为大众认可的文化符号。
随后,当电影口碑越来越好之后,宣传方又将话题引到和同档期其他电影的对比上,引导观众对烂片的不满,希望引发“报复性观影”。
同时,片方还做了口碑控制,避免口碑太高,最终引发反弹。
出品人路伟也承认:“我们建了几个自来水公司。我们把自来水进行了分离,哪些是自来水,哪些是纯净水。我们适当的时候提供一些料出来,看似无意之举,其实都是步步为营。”片方自己就写了100多篇软文,“大家看到的很多软文都是我们自己写的。”
豆瓣的创始人阿北,也是在这年,明显感受到了来自营销刷分的攻击。
一些电影公司曾经找到阿北,希望阿北能够在评分上网开一面,但阿北回答说,豆瓣后台没有修改分数的功能。
片方要高分,豆瓣求公正,豆瓣跟营销党展开一轮又一轮攻防战。
阿北在这年年底公开表态说,“水军的千军万马跳进来,让评分的湖面一点涟漪都不起的办法是有的,但对正常打分用户的感受可能只略有影响。”
如果你是豆瓣新用户,现在注册之前,有个严苛的用户协议。上面会提到,账号出售,甚至出借,都是违反协议的行为,而且如果你的账户六个月内不使用,就会被限制权限。
杨东现在自己已经不做刷分和刷短评的事情了,如果有人再找过来,一般杨东就建议他们去淘宝上找,“20块一条,能活三个小时吧”。
借助在线选座的便利,在去电影院之前,我们就决定好了看哪部电影。这个决定前的链条,从最初的个人感想式影评,很快发展成营销方的必争之地。
猫眼同样如此。猫眼内部人员对36氪介绍,有人会用肉鸡和撞库的方式,先盗号,再刷分,这类方式可能成功,但成本很高,“跟买一张电影票差不多钱”。
更合适的办法也是购买软文。尤其在猫眼上,专家评审团队的名单是公开的,而且大多是圈里的熟脸,营销方也会尽量打个招呼,确保自己的电影能拿到好评。
“不过不能太过火。”一家新媒体营销公司说,“通常就是顺便夸两句,不然被发现,很可能就直接给撤下来了。”
杨东对36氪估算,电影单单在公众号上的预算,便常常达到百万级别。“还不能只找电影号,还要针对不同的电影,去勾兑情感号、美食号……形成一个矩阵。”
总之,如今电影越来越重视“口碑营销”。
更准确地说,这是好口碑和坏口碑的赛跑。
“豆瓣评分不公正,捧外国电影,踩中国电影。”
7月15日,刘庆宇收到了一条指示。刘庆宇是知乎上小有名气的电影领域大V,这次《悟空传》的营销方找到他,希望他能写一篇回答,质疑豆瓣评分的公正性。这是扳回《悟空传》口碑、意图带动舆论节奏的一环。
这是《悟空转》上映第三天,豆瓣评分已经不足5.5分。
“两年写了二十几篇吧,有两篇还被推荐到日报上了。”刘庆宇对自己的技巧很得意。
但《悟空传》的活,却让刘庆宇有些难办。
电影质量如何,片方也有预估。先前《悟空传》本来打算组织全国路演,组织提前看片,但被监制黄建新阻止了。但对市场表现,他们依然乐观。他们知道电影没法在豆瓣上拿到高分,但这里面有明星,有特效,有大场面,还有一个大IP做支撑,对于电影最终的票房,还是自信满满。
那时候电影刚刚上映第二天,但因为影片前期的热度,豆瓣、知乎等平台早就开始了讨论,在每个平台上,几乎都是一面倒的差评,甚至后来原著作者今何在亲自在微博和豆瓣上发文支持电影,换来的也只是“今何在你变了”的批评。
“新丽那边的人看到知乎推送,点进去一看,全都是差评,当时就生气了,亲自指定了几个宣传方向。”刘庆宇说,在这些宣传方向里,有一条就是“怼豆瓣”。
但这时候为时已晚。
面对铺天盖地的差评,刘庆宇也不敢接这单了。原本谈好的几个写手,也因为不知道怎么夸而临时退出。
最佳时机已经消失。最终,这部原本被看好、是暑期档一号种子的电影,票房不足7亿。
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从去年的《长城》、《摆渡人》,再到如今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空天猎》,想要依靠卡司、档期和宣传来赚钱,已经越来越难了。
高分电影也越来越容易赚钱了,即使它看起来更“小众”。
最近一年以来,非好莱坞电影票房纪录接连被打破,《你的名字》刷新日本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纪录(5.76亿);《摔跤吧!爸爸》刷新印度电影票房纪录(12.99亿);《看不见的客人》刷新西班牙电影票房纪录(1.7亿)。正在上映的《天才枪手》也已经打破了泰国电影票房纪录。
而在这些电影里,评分最低的《天才枪手》,豆瓣也有8.4分。
观众对于内容的要求变高了,不仅是电影,电视剧、综艺都是如此。
好质量、好口碑、好卖座——这样的正向循环正在形成。
4、谁的胜利
这更多是普通人的胜利,是你和我的胜利。
因此,很少有公众号会在上映前,就放出差评,“你可以注意下,几乎有影响力的烂片,都是先有普通观众抱怨,之后这些大V才跟进的,要是他们不说话,或者还是夸电影,那么就是和人民群众做对了,以后谁还看他们的号?”
观众也越来越容易参与到电影的评价,他们的阵地是朋友圈,或者只是当面聊天时的几句评语。电影的好坏,不需要专业人士才分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