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心医院张锋泉团队:心尖上的舞者修心有术地市山东频道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刘晓燕通讯员赵梅

心,乃人之根本。心脏外科手术非常考验主刀医生的专业技术,不能出现丝毫差错,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此心外科手术被人称为在刀尖上跳舞的医者,在中心医院心外科,张锋泉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这种“刀尖在心脏上起舞”的场景中度过。这群在“心尖”上跳舞的医者,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以人为本,患者至上”;他们医心向党,用精湛的医技披荆斩棘;他们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为心脏病患者带来生命“心”希望。

心尖上的拆弹专家

与死神赛跑为生命护航

凌晨4点多,一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正在中心医院手术室中紧张进行,患者的升主动脉血管内膜被撕裂,血液进入内中膜及外膜之间,在手术台上明显能看到升主动脉撕裂处仅有薄薄的一层外膜,随时有可能破裂,是最为凶险的心脏外科疾病。经过6小时40分钟紧张惊险的手术,患者成功脱险,又一场技术、经验、体力与耐心的考验成功了。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作为心外科少有的急危重症之一,可谓是异常凶险、灾难性的疾病,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不定时炸弹”。“国内外权威的研究结果显示,未经手术治疗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起病时,死亡率约为50%,发病后每增加1小时,死亡率增加1%。”心外科主任张锋泉这样告诉记者。

“人工心脏”打通生命线

托起心衰患者“心”希望

71岁的刘阿姨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从北京转诊到济南中心医院心外科,转诊当天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源性休克,造成各个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严重的低血压,无尿等,充分评估后,张锋泉团队为她紧急实施了左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经过2个多月的恢复治疗,日前,刘阿姨已康复出院。据悉,这是医院实施的第12例人工心脏手术。记者了解到,从2022年1月15日,张锋泉团队自主完成了山东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到发稿前,第13例人工心脏患者也正在康复中。

副主任医师邵宝伟告诉记者,心衰是心脏疾病里的“癌症”,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患者会因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进而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从左心衰竭开始。

我国心衰患者超过1000万人,其中因终末期心衰而需要做心脏移植的患者每年约100万人。因心脏供体有限,全国具有心脏移植手术资质的医院每年手术量总共不过700例。在死亡的阴霾中,心衰患者常常感到绝望。99.9%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要想活命需要面对人工心脏手术的问题,“国内从2019年以后,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新选择,也是我们目前认为晚期心衰患者很好的替代方案。”张锋泉解释道。

而让患者能从危在旦夕到重获新生,不仅仅是要明确病因,选对医生,还要面临着高昂的仪器费用以及后续一系列康复保养等,但无论如何,用“人工心脏”为晚期心衰患者拼出一个“生”的希望,张锋泉主任也表示“我们要把人工心脏这个事业做下去!”

小切口大不同

微创小切口“搭桥”让患者重获“心”生

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锐意创新的突破精神,张锋泉在山东率先开展了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广泛应用于部分患者的“搭桥”手术以及广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脏矫治手术。明明可以开胸断骨、充分暴露心脏做的手术,他却要琢磨着根据不同疾病类型选择从腋下、胸壁的不同位置的小切口完成手术。“传统心脏手术需要胸部正中切口,劈开胸骨。创伤大,切口不容易隐藏”张锋泉表示,“小切口心脏手术是从胸壁、肋间路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切口隐蔽不容易发现。”从2017年至今,张锋泉运用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的方式,为山东省内、新疆、西藏、贵州等超过500名先心病患者实施免费治疗,孩子们经过手术全部重获健康,恢复正常生活。这一切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忘我钻研、数千次手术的反复锤炼。

在中国,每10万人配备心脏外科医师数仅为0.6人,其中能独立完成心脏手术的医生更少。由于心脏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张锋泉的天赋、悟性、勤奋和努力缺一不可。如果不是大量手术的积累,能够快、稳、准地下手,仅吻合直径不足2mm、只有一张白纸厚度的血管,就很难完成。

专注于心专业于行

打造爱与责任同在的医护“尖兵连”

对于患者来说,每一个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他们都是百分百,所以在心外科团队看来,每一台手术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康复护理都需要谨小慎微。术中,他们是“刀尖上的舞者”,密切配合;术后,他们24小时严密监护。从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到后期患者机能恢复,从患者入科接受治疗开始到术后长期随访……心外科团队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力求保证患者在治疗的每一步都能平稳安全。

心外科护士长张蓓告诉记者,“由于心外科病人年龄跨度大,手术复杂,病情危重,对护理方面的要求更高。”据了解,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外科监护病房(CICU)全天24小时实时监护心脏术后患者。作为心脏外科护理团队,她们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观察力、过硬的操作技能,对各种异常病情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和处理。在遇到危重患者时,护理团队每天参加医疗床旁交接班,甚至参与手术,让每个护理人员都了解患者疾病情况、身体状况、术前各脏器准备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各脏器恢复情况、营养状况,针对每一个患者做出精细护理计划、康复计划。

据了解,目前心脏外科护理团队共有护理人员18人,其中硕士1人,省级PICC专科护士1人,院级CRRT专科护士2人,是一支平均年龄30.1岁的朝气蓬勃的专业队伍。

科室积极深化围术期加速康复工作,倡导医护一体化学科协作,协同创新。“以张主任为首的专家们手术做得好,我们护理工作也要跟得上”张蓓笑着说,“让专业成为能力,让细节成为习惯”,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已成为每一个护理人员的座右铭。

医生不只是施救者,患者也不只是求救者,每台手术背后,是普通家庭简单又奢侈的幸福。心外科团队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用心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未来,他们还将继续肩负这份信任,以佑护之名,传递幸福。

【链接】

在奋进新征程中砥砺前行的心外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40多岁的张锋泉将人生大部分精力奉献给了护航百姓“心脏”的健康事业。按他的话说“对于一个外科医生,四十出头是黄金年龄,有精力、有体力,也有能力应对各种重症患者,我愿意在我最黄金的职业生涯里,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当然,正是团队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今天心外科团队所展现出的实力与担当。

科室开展的“经左前胸微创切口法洛四联症矫治”技术于2016年在美国第九十六届胸心外科协会年会(AATS)作了专题报告,得到了全世界胸心外科专家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赞誉,填补了世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治疗的空白。“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心脏瓣膜置换”“经左/右胸前外侧、右腋下微创切口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处于省内先进水平。目前心脏外科团队致力于人工心脏在临床中的应用,将为更多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THE END
1.金斯瑞助力张锋团队为基因编辑再添新工具日前,博德研究所张锋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题为“Fanzor is a eukaryotic programmable RNA-guided endonuclease”的突破性研究,为基因编辑增添了新的工具。该研究团队首次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了一种名为Fanzor蛋白的RNA引导的DNA切割酶,这种新型CRISPR样系统能够在重编程后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编辑。值得一提的是,相关https://www.genscript.com.cn/genscript-supports-ahang-feng-team-to-add-new-tools-for-gene-editing.html
2.里程碑!张锋团队首次在真核生物中发现CRISPR样系统,人类基因2023 年 6 月 28 日,博德研究所/哈佛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的张锋团队在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上以「加速预览」形式发表了相关研究Fanzor is a eukaryotic programmable RNA-guided endonuclease。该研究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了第一个可基因编辑的 RNA 引导系统。 http://hcanhua.cn/nd.jsp?id=1101
3.分子疗法新突破,张锋团队开发出全新mRNA递送平台分子疗法新突破,张锋团队开发出全新mRNA递送平台 RNA疗法被认为可以解决一切蛋白质层面的疾病。近日,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华人科学家、著名CRISPR技术先驱张锋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RNA递送平台,可向细胞提供分子疗法。这个名为SEND(选择性内源性衣壳化的细胞递送)的可编程系统能够封装和递送不同的RNAhttps://www.ahinfo.org.cn/content/detail/612ca07d7f8b9ace28db7520.html
4.基因科技第7周头条榜:华大基因中源协和张锋佰美基因……第7周头条:①华大基因汪建:基因科技从根本上解决出生缺陷问题;②中源协和拟收购傲锐基因;③红杉资本杨云霞:技术和团队是精准医疗投资关键;④佰美基因拟募资2220万元;⑤张锋团队继续持有CRISPR专利…… 从科研到产业应用和发展,亿欧每周六定期梳理基因科技行业的热点头条事件。 https://www.iyiou.com/news/2017021839522
5.曹雪涛院士发现增强干扰素效应新分子;呼应张锋,CRISPR开创者证实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9月,基因编辑大牛张锋也发现TnpB可能是CRISPR-Cas9/Cas12核酸酶的祖先,推测其也具备RNA引导的核酸酶活性。两项研究成果相互呼应,互为补充! 张锋团队有望发现多种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南医大沈洪兵院士揭示中国胃癌高发原因 | 3句话秒懂1篇论文 >>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08669527a07428460b76c596a362bf8b
6.怎么查自己有没有被起诉,被起诉了怎么办大诉张锋学博士律师团队律师5.0 综合评分 2315 服务人数 详细资料 广东-广州 擅长:婚姻家庭合同纠纷刑事辩护 备注: 接受全国咨询 大诉张锋学博士律师团队律师回复的咨询 2024-10-08 1 老婆出轨,我可以要求他净身出户吗 法律不行 2024-10-08 2 你好。被告强奸怎么办 你好 2024-10-07 3 您好,你这边代理https://www.66law.cn/case/28081418.aspx
7.小K播早报上交所拟修订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比亚迪张锋团队开发出全新mRNA递送平台 RNA疗法被认为可以解决一切蛋白质层面的疾病。近日,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华人科学家、著名CRISPR技术先驱张锋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RNA递送平台,可向细胞提供分子疗法。这个名为SEND(选择性内源性衣壳化的细胞递送)的可编程系统能够封装和递送不同的RNA药物,朝着更安全https://m.cls.cn/detail/817766
8.张锋传奇:39岁已成四院院士张锋院士最近,2022年 2 月28 日,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裁定来自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张锋团队拥有在真核细胞中使用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两位诺奖得主的 CVC 团队失去了该技术在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的专利优先权。 这场事关几十亿美元的纠纷持续了十年之久,终于在北美地区暂时尘埃落定。也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28312/article/details/123344040
9.行业热点三星手机新专利曝光触摸屏或将成为过去式Jennifer Doudna教授团队和张锋教授团队曾分别于2012年5月25日和2012年12月12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了CRISPR基因编辑专利申请,前者是全球首次报道可运用CRISPR-Cas9系统在体外进行DNA片段的切割,但无详尽的细胞实验进行验证;而张锋教授团队则是全球首次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真核细胞中得以实现。目前CRISPR基因编辑https://www.dequanlawfirm.com/page157?article_id=575
10.赢了专利,输了诺奖(华人科学家张锋)2020年9月10日,PTAB 裁定,来自MIT的张锋团队在其已获批的专利中,拥有优先在真核细胞系统中使用CRISPR技术的权力;而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病治疗和基因编辑疗法的运用中,包括人类细胞在内的真核系统,具备更加重要的价值。 这项基因编辑技术的革命性不仅仅是在科学研究的层面,它更是开启了基因编辑治疗的新篇章。作http://ipforefront.com/m_article_show.asp?id=334&BigClass=%E4%B8%93%E5%88%A9
11.Science:与张锋同一天!女神也上Science:CRISPR变身诊断工具,可Cas13a于2016年6月由张锋团队首次发现;3个月后,女神研究组就证实了该酶的“collateral cleavage”活性(Cas13a在切割了它的意向RNA目标后依然能够保持“活跃”,继续爆发性式地切割其他非目标RNA)可用于RNA检测。不多久(2017年4月),张锋团队也开发出了基于Cas13a的初级版SHERLOCK。两大阵营在这一研究方向的竞争可谓非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cfc613092997
12.CRISPR「专利世纪之战」最新进展:华人科学家张锋再占上风,博弈仍提起CRISPR 技术,我们可能会想到 2018 年饱受争议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打破钱学森记录的华人科学家张锋,当然,还有一场持续多年的专利战。 Science 当地时间 2020 年 9 月 11 日报道称,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atent Trial and Appeal Board,PTAB)裁定,美国布罗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张锋团队对其已获得的 CRISP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9/o8hi1PrR7uxRB1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