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临床论文范文

导语:在肿瘤临床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二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

在唾液腺肿瘤中的应用超声鉴别腺体内还是腺体外肿块的准确率达98%,能证实临床所怀疑的肿块。肿瘤组织比正常腺体组织回声低,是初步评估腮腺浅叶和颌下腺的理想工具。基于多普勒技术的高分辨超声提供了优异的软组织形态、多维信息和血流信息,因为便利且提供实时图像引导,是引导细针穿刺的最理想工具。但超声的用途仅限于表浅结构,局限性在于不能评价腮腺深部组织(被下颌骨遮挡)、咽后组织、小唾液腺病变、外周神经受累的病变、颅内病变和骨侵蚀,它往往是进一步影像检查的基础。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可提供组织学诊断和分级,帮助指导治疗,然而超声检查具有个体差异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93%和60%~75%,特异性不足最主要原因是取材不足造成的假阴性。

三CT和MRI在唾液腺肿瘤中的应用

四PET/CT在唾液腺肿瘤中的应用

PET/CT是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无创的检查手段,对许多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可早期发现。PET/CT检查可一次性全身成像,是一种很有力的显像模式,能够将贯穿全身的生物化学和病生理改变形象化体现。目前最常用的PET显像剂为18F-FDG,已广泛用于多种肿瘤包括头颈部肿瘤初始分期、复发检测以及治疗疗效评价。

1PET/CT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

1.1PET/CT诊断唾液腺肿瘤

1.2PET/CT影响肿瘤患者

临床诊疗研究证明PET/CT诊断唾液腺肿瘤具有74.4%的灵敏度和近100%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达到100%,阴性预测值为61.5%,识别出其他手段未发现的远处转移灶更敏感。在高度和中低度恶性肿瘤中PET/CT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ET/CT对于初始分期、发现颈淋巴结转移、治疗后监测很有意义,可以提示手术必要性以及手术切除范围。SUV可能对预测组织学分级有帮助,进而为手术计划提供有用的术前信息。然而和其他头颈部肿瘤比起来,SUV预测唾液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稍低。PET/CT的主要优势在于发现远处转移灶,对原发位置、复发可能性、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这些易改变患者治疗决策的方面提供更准确评估。临床中常见PET/CT发现患者远处转移从而将手术治疗改为放化疗,也有患者因颈部淋巴结无摄取而避免了原计划的颈淋巴结清扫术。PET/CT在发现疾病复发和远处转移方面具有相当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帮助指导临床治疗,决定患者适合接受根治疗法还是姑息疗法。

2PET/CT较CT的优势

有研究表明,PET/CT和单独CT相比较诊断准确性提高,尤其在肿瘤范围确定、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方面,在SUV较高的高度恶性肿瘤中更明显,但不代表它是发现肿瘤转移的惟一影像方法。PET/CT特异性较高,但灵敏度稍低,可能是因为唾液腺癌有FDG亲和力不一,导致小淋巴结或局部复发灶判定的假阴性。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于传统影像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提高到90%和94%,而CT是82%和85%,MRI是88%和79%。

3PET/CT较单独

PET的优势单独PET检测低度唾液腺癌,易发生假阴性,因为其FDG摄取值低于高度恶性肿瘤,不易与其他疾病区分。假阴性也易发生在直径小于5mm的小肿瘤中,PET显示和正常组织很类似。唾液腺炎症病变会造成摄取增高,导致假阳性。但传统CT有较好的解剖定位功能,也能识别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所以在诊断肿瘤方面将PET与CT或MR结合起来,能够消除单独PET的不足。PET/CT将诊断准确性提高,提供了功能和解剖两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比PET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不论PET还是CT,误差可能和固有显像模式有关,不论哪种影像手段都不能完全取代病理。

五总结

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年龄26~56岁,平均(34.5±3.4)岁,卵巢巧克力囊肿16例,畸胎瘤2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9例,卵巢冠状囊肿7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对照组中年龄25~55岁,平均(34.2±3.1)岁,卵巢巧克力囊肿15例,畸胎瘤26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7例,卵巢冠状囊肿7例,粘液性囊腺瘤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手术同意书和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2.入组标准

3.方法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1.1基础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肿瘤科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7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各8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3.52±4.86)岁,其中乳腺癌患者22例,肺癌患者49例,前列腺癌患者14例,宫颈癌患者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3.49±4.91)岁,其中乳腺癌患者24例,肺癌患者45例,前列腺癌患者15例,宫颈癌患者3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病例脱落。

1.2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患者均经细胞学或者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出现了骨转移,经X线、CT或者ECT等确诊为骨转移并经MRI或者活检确诊。中医诊断:患者证属气滞血瘀、肾气亏虚,患者以肢体疼痛、活动不利为临床症状,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质暗苔薄或者苔腻,脉沉或者脉弦涩。纳入患者符合上述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年龄在18~8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临床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排除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排除有精神病病史,排除双磷酸盐药物过敏患者,除外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1.4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帕米磷酸二钠9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20~30滴/分钟,同时给予患者氨酚羟考酮止痛。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重要逐瘀补肾止痛汤加减进行治疗,用方如下:生地黄30g、熟地黄30g、当归15g、骨碎补15g、补骨脂15g、桑寄生15g、杜仲15g、怀牛膝15g、威灵仙15g、苏木15g、透骨草15g、三七10g、五灵脂10g、蛇六谷15g、菟丝子15g、全蝎15g、蜈蚣1条。伴有痰湿患者加南星、半夏;气血亏虚患者加丹参;阳虚重患者加桂枝、附子;淤血内阻患者加桃仁、红花、丹参;疼痛加重患者加延胡索、徐长卿、罂粟壳、乌梢蛇。上述药物水煎服,每天1剂,煎取药液400mL,分两次早晚温服。

1.5观察指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疼痛评分降低为0分;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睡眠未受到影响,疼痛评分减少在1/2~3/4;稳定:治疗后患者疼痛有所减轻,仍有明显疼痛,疼痛评分减少低于1/2;进展:经治疗后患者疼痛加重,影响患者睡眠,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视为治疗有效,其他为无效。采用NSR疼痛强度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变化情况,以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无法忍受,让患者根据疼痛情况标出一点,对治疗前后疼痛进行比较。采用卡氏评分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钙浓度情况以及治疗期间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总量情况。

1.6统计学方法对患者治疗情况由专人进行整理、归纳并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采用SA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疼痛评分、卡氏评分、血钙浓度的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阿片类药物全程剂量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视为治疗有效,观察组有效75例,对照组有效72例。总有效率观察组86.21%,对照组71.2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χ2=5.8011,P=0.016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疼痛评分和卡氏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降低,卡氏评分提高,经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t=7.98,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卡氏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t=7.58,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服药期间阿片类药物用量和血钙浓度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阿片类药物全程剂量小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t=7.0889,P=0.000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钙浓度均降低,与前经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血钙浓度经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钙浓度对照组略高于观察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t=0.5172,P=0.6050>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经典铂类抗癌药物

经典的铂类抗癌药物多为顺式的Pt(II)配合物,自从1978年顺铂进入临床以来,这一类药物一直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药物之一。

1.1第一代铂族抗癌药物—顺铂(cisplatin)

顺铂为顺式—二氯二氨合铂(Ⅱ)(cis-dichlorodiammineplatinum(II))的俗称,其结构见chart1[2]。

它是最经典的无机铂类配合物,早在19世纪末就被化学家合成出来,但其抗癌作用则是在1965年才被美国生理学家Rosenberg偶然发现。顺铂表现出广谱高效的抗癌活性,现在临床采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中,有70-80%以顺铂为主药或有顺铂参与配伍,是治疗癌症的首选药物之一。但是,由于他水溶性小,使肿瘤细胞产生获得性耐药性,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包括肾毒性、耳毒性、神经毒性及肠道毒性。而且,PtCl2(NH3)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并实施静脉注射[3]。

1.2第二代铂抗癌物—卡铂(Carboplatin)

卡铂的化学名为:1,1-环丁而羧酸二氨合铂(II)(chart2),起作用机理与顺铂相似,但化学稳定性好,由于结构式中引入了亲水性的1,1-环丁二羧酸作为配体,溶解度比顺铂高16倍,因此肾毒性和引发的恶心呕吐均低于顺铂[3]。但是,卡铂的使用剂量比顺铂高很多,同样需要静脉注射,而且与顺铂有交叉耐药性(交叉度达90%)。

1.3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奥沙利铂(oxaliplatin)

奥沙利铂全称是草酸-(反式-L-1,2-环己二胺)合铂,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为8mg/mL,介于顺铂与卡铂之间。其结构式为chart3。作为第一个上市的二氨基环己烷(dach)为载铂配体的一类铂配合物,它不仅改善了顺铂及卡铂的毒副作用,而且扩大了它们的活性谱,对许多耐顺铂或卡铂的细胞株或瘤株具有活性。奥沙利铂活性与顺铂相似,其主要靶分子亦为DNA,也是与DNA形成加合物[4]。在一组小鼠白血

病模型中,其抗肿瘤活性优于顺铂,较顺铂有更强的DNA合成抑制作用[5]。

2.非经典铂类抗癌药物

以顺铂为模式的顺式Pt(II)类抗癌药物虽然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作用,但仍比免不了毒副作用和交叉抗药性等缺点。最近十几年,基于对肿瘤细胞对铂配合物耐药机理的深入了解,人们不再囿于顺铂、卡铂的经典模式,大胆设计出不同于原来构效关系的非经典药物具有代表性的如:具有具有不同抗癌机理的反式铂配合物,具有口服活性的Pt(IV)配合物JM216等[6]。

2.1反式Pt(II)配合物

顺铂的反式类似物transplatin即trans-[PtCl2(NH3)2]比顺铂的动力学活性强,更易失活,无抗癌活性。若用一个或两个空间位阻较大的胺代替氨,反式铂配合物的动力学活性降低,活性提高。用含N的平面杂环,如吡啶、N-甲基咪唑、噻唑、喹啉、异喹啉、苯并噻唑取代transplatin中的一个或两个NH3,细胞毒活性大大提高,且高于相应的顺式配合物[7]。亚砜取代NH3系列的配合物,活性大小依RR’SO的性质而定,如含有Me2SO和MeBzSO的配合物的细胞毒性已经与顺铂相近。Farrel发现亚砜取代氯的平面杂环反式铂配合物,水溶性大大提高[8]。用脂肪族的非平面杂环配体哌啶或哌嗪和芳香平面配体同时取代transplatin的氨,发现细胞毒活性极大提高[9]。

2.2Pt(IV)类配合物

Pt(II)类配合物化学性质活泼,稳定性较差,口服时在消化道发生降解,同时脂溶性低也影响药物的吸收,所以只能采取静脉注射给药。为此,具有脂溶性的四价铂配合物被认为是口服铂抗癌药的选择范围。

2.2.1JM216

JM216时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具有口服活性的铂类抗癌药物,也称赛特铂,英文名为Satraplatin[10],化学名为顺式-二氯-反式-二乙酸-顺式-氨环己氨铂(IV),结构式见chart4。

2.2.2反式Pt(IV)配合物

Kelland等发现反式混胺Pt(IV)配合物的抗癌活性一般要比其相应的Pt(II)配合物高。当其中RNH2中R为脂肪烃、脂环烃、芳烃或杂环化合物时,配合物显示较好的抗癌活性;而当RNH2中R为短脂肪链、吗啡、吡啶、喹啉等环时,配合物没有活性[13]。

JM335,即反,反,反二氯·二羟·氨·环己胺合铂(Ⅳ),对人卵巢癌细胞系母体及获得顺铂耐药的亚系,JM335和顺式类似物JM149,即顺,反,顺二氯·二羟·氨·环己胺合铂(Ⅳ)显示了不同的交叉耐药模式[14]。对于通过降低铂的累积而耐药的细胞体系,JM335和JM149都与顺铂无交叉耐药;对于通过促进铂DNA的修复和或提高对铂DNA加合物的耐受能力而耐药的细胞体系,JM335无交叉耐药性[15]。

3.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展望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为细胞毒性药物,所以常常出现毒副作用。提高抗癌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的最有效手段是靶向给药,即选择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把抗癌药送到肿瘤部位。用顺铂等有效的抗癌药物作为弹头,选择对肿瘤有高度选择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多糖作为载体,通过化学偶联组成生物导弹,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新思路,通过载体将顺铂等药物定向送到肿瘤部位,存在于癌细胞中的酶催化载体水解,释放出抗癌药物,这种将铂类抗癌药物与生物技术结合的新方法将大大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另外,结合我国的特点,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与铂结合,合成新的抗肿瘤药物也是一种新的思路。目前斑蝥的有效成分班蝥素用于治疗肝癌已取得很大的成功,斑蝥素水解后成斑蝥酸,是一种能与铂络合的配体,我国学者先后合成了一系列以斑蝥酸为配体的铂类配合物。这类配合物的水溶性好,毒性低,抗癌作用强,很可能成为我国一类创新的抗癌药.多核铂抗癌药[16]。铂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已有上千年历史纪录.其中有很多具有解毒和抗癌作用的成分,相信除了斑蝥酸以外,还有许多具有抗肿瘤活性或与铂结合后可以抗肿瘤的中药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把中药与铂结合寻找新药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策略。

参考文献

[1]任宏斌,魏红.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研究药学实践杂志,2001年第19卷第2期,P117-119.

[2]戚穗坚,陈琪,彭文烈,徐安龙.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I)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2月第39卷增刊(2),P96-100.

SubjectheadingsSubjectheadings;indexing

潘伯荣.医学论文主题词的选用.新消化病学杂志,1993;1(2):126

主题词是医学论文中代表主题内容最重要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从论文内容中抽出来,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叙词.叙词是规范化的主题词,是专门为标引或检索医学文献而设计的一种人工语言.在国际医学界,人们习惯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简称MeSH)收录的经过规范化的主题词,便于国际间互相检索,共享知识资源.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发表的温哥华格式明确提出,文稿在摘要下方应提供3~10个主题词或短语.要求使用MeSH中的词,如在MeSH中没有恰当的新词汇,则可直接用新词,即自由词.

1主题词的作用

我国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学术论文每篇选取3~8个主题词,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其主要用途如下.

1.1反映论文主题对读者而言,主题词可使读者对论文主要涉及的内容一目了然,以便确定此文是否需要阅读.另外,当读者需要更多地阅读有关该主题的论文时,可借助主题词从《医学索引》或其他检索类期刊中查找有关论文,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或满足工作或科研的需要.此外,还可利用主题词编制个人的读书文献卡片,以备今后检索用.

1.2编制论文索引对各类医学期刊,为便于读者利用,往往要在每年(通常为卷)之末编制主题词索引,利于查找所需文献.有关情报服务部门还可利用论文的主题词编制专题文献索引,供读者查找,如IndexMedicus,全国报刊索引、中国科技资料目录(医学)等.

1.3计算机文献库近代科技发展迅速,为方便文献检索,多采用电脑.为了使期刊论文进入数据库,所有论文均应提供主题词.例如,美国Medline光盘就收录全世界著名的医学期刊3000多种,其中包括我国的医学期刊35种.为了提高论文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论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词已成为当代医学期刊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将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2主题词的选定

3选用主题词举例

例1胃癌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c结合物的制备及其细胞毒特征.

主题词胃肿瘤;抗体,单克隆;丝裂霉素类;抗体-毒素合物

例2低功率毫米波对小鼠肝脏作用的实验研究

主题词微波;辐射损伤,实验性;线粒体;肝

例3原发性腹膜炎40例分析

主题词腹膜炎;细菌感染;诊断;治疗学

例4肝硬变患者血清锌、视黄醇结合蛋白和维生素a的含量

主题词锌;肝硬化;视黄醇结合蛋白;维生素a

例5直肠平滑肌瘤5例报告

主题词直肠肿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

例6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病理学观察

主题词幽门螺杆菌;胃炎,萎缩性;胃粘膜

例7亚砚咪唑的临床应用

主题词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

例8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探讨

主题词胰腺炎,急性;预后;治疗学

参考文献1潘伯荣,蔺崇甲,郭凌,等.实用医学论文写作手册.西安:天则出版社,1990:16-18

**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成立于20**年6月,在院党委、院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科室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努力,科室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技术力量不断增强,肿瘤的综合治疗水平处于市级先进行列,其中肿瘤全身热疗系统在整个鲁南地区唯一一台。年收治病人1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效益。科室主任张学军多次被县人事局、卫生局授予“全县优秀医务工作者”、“全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内三科连续两年被授予“先进科室”等荣誉称号。

一、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人才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科室成立之初就是高起点起步,设备配置先进,配有ET-SPACE全身热疗系统;6-MVX线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全自动多叶准直器、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等先进设备,从而具备综合治疗肿瘤的较高的手段。科室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除了先进设备外,还要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科室目前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任医师3名,主管护师5名,所有医师分别先后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三0一医院、西京医院进修学习,并与上述医院专家建立良好的学术关系,为业务的进一步提高和科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

科室内定期举行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科内每位主要技术人员均先准备不同的讲课题目,详细准备好讲课内容,然后在科内讲课,使科内医务人员共同提高,对疑难危重病人,鼓励大家查资料,然后科内讨论,这样使科内人员的技术基础比较牢固,解决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强对年轻医务人员的业务培养,高年资、业务强的医师一对一帮教年轻医师,使他们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科室内每一位医生包括年轻医生一对一带教实习医生和进修医生,一方面促进他(她)们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家的教学能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大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医学论文,两年来发表学术论文9篇,从而推动大家的科研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科室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治疗水平处于市级先进行列,收治病人不断增多,年收治各类肿瘤患者1000余人次,使病人足不出县就得到高水平的诊治和服务,特别是肿瘤全身热疗在我市是率先也是唯一开展的肿瘤治疗方法,截至目前共治疗62例肿瘤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效益,为广大肿瘤患者提高了另一种治疗希望,得到了医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三、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迅猛发展

科室主要技术人员先后在省、国家级著名医院进修,因此与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术联系,不定期邀请山东省肿瘤医院、齐鲁医院肿瘤中心及北京三0一医院的专家来该科教学、查房,使他们能够紧跟肿瘤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进一步了解上级医院的治疗水平,使我们的诊治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6月8日—9日,由中华放射学会热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等承办的第十届全国肿瘤热疗学术会议在北京肿瘤医院召开,我院内三科作为全国县级医院的唯一代表受邀出席,会上,科室刘新华护士长的学术论文《晚期肿瘤热疗患者全身热疗中临床护理的重要性—附53例报告》一文,作为本次会议的重点材料进行交流、研讨,受到与会人员和专家的高度称赞。

格林博士以113篇论文高达15,000次的引用率位居全球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五名科学家之列;其中有两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位列全球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前25位。他的研究工作涉及ISI基本科学指标(I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的多个领域,如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以及免疫学。在1991-2001年间,格林博士的实验室在ISI细胞凋亡领域位列论文总引用次数、总发表数和平均每篇论文引用次数第六位。2003年,他又获得了ISI”论文高引用率”的殊荣。

DouglasR.Green教授是生物谷癌症研究系列专访的第三位受访者,他对生物谷编辑谈及了其关于癌症研究的独特看法和他的科研经。

他与TakW.Mak教授一样,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迄今为止,格林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已发表SCI论文377篇,撰写著作或专题9本,发表其它综述、短评或编辑点评16篇,此外还曾获得专利4项。在他所发表的论文中,有近60篇被收录在NATURE、SCIENCE、CELL和PNAS等国际高水平研究期刊中。

当被问及如何建设一支高产和极富创新的团队的问题时,Green告诉生物谷编辑说,”首先,我会与我所挑选的人一样共同努力工作。你想要创新,必须知识面丰富,而多看文献可以做到这一点。”

他对年轻科研者的建议,让我们大吃一惊。“唯一要求是你使我们吃惊,告诉我们一些我们没想到的事情。虽然看起来很难,但这是我们选择作科研的初衷。当你想找出你研究的蛋白哪个基团被修饰,想一想你期望发现什么令人吃惊的现象。每个课题、试验系统和现象都是深入研究生物学的切入点,你需要想得更多,看得更远。”

关于癌症研究的对话——“让免疫系统去杀死肿瘤才是最关键的!”

生物谷-BIOONNEWS: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癌症治疗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DouglasR.Green:回答这个问题有很多种方式,而实际上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肿瘤细胞携带一些跟生长和转移有关的突变。但这个回答太简单了,因为许多正常细胞也带有一些突变。肿瘤细胞中各种突变的组合才是最关键的。

癌症治疗的最大难点是治疗本身不会杀死病人。任何人都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如把它放到水里或者用火炉烤),困难的是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伤害病人。这是我们一直面临的问题。现在看来,关键是不仅要杀死肿瘤细胞,而且要让免疫系统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物谷-BIOONNEWS:大多数化疗药物同时杀伤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如何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可以利用它们不同的凋亡机制么?

DouglasR.Green:我们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寻找杀死肿瘤细胞的新的办法。我们可以转向研究如何保护正常细胞免受这些治疗的伤害,这方面研究的很少,可能有一些希望。我们已经在骨髓移植中利用这个手段。

生物谷-BIOONNEWS:肿瘤细胞逃脱了免疫系统的监视。有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么?如何实现?

DouglasR.Green:我们知道这个在理论上可行,问题是如何做到。有两个手段已经被证实有效:骨髓移植引起的供体免疫细胞攻击白血病细胞;激活免疫反应(通过阻断CTLA4已经被批准,阻断PD1也很有希望)。

生物谷-BIOONNEWS:您如何看待近些年癌症研究的发展动态?

DouglasR.Green:作为一个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我对可能带来新的治疗手段的进展最感兴趣,如抑制Myc可以杀死许多种肿瘤而不影响动物;我们对细胞凋亡基本机制了解的加深及Bcl2家族对该过程的调控;深度测序方面的进展有助于对肿瘤进行细分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传统疗法有效的原因等。

生物谷-BIOONNEWS:癌症治疗的费用昂贵,给卫生部门带来很大压力,你对政府部门有什么建议么?

DouglasR.Green:当我们考虑癌症带来的社会负担时,花费很大;而当我们自己或者亲人患上癌症时,我们不会去考虑花费,花再多钱也值得,问题是治疗失败的话,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每例癌症治疗都会遇到的两面性问题。我们可以把癌症治疗当作水,我们需要它,但要适度。而这样做的话,公司会没有动力去研发新的疗法。解决的办法可以这样:我们限制癌症治疗的花费,但利用政府的资源进行临床研究。我不确定这个是否可行。所有的肿瘤学家都希望治愈癌症,而不去考虑经济效益。我们应当并且可以做到两者兼顾。

论文关键词:闭式胸膜活检,斜钩法,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

胸膜活检术是肺科临床诊断常用手段之一,对于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尤其是在疑为肿瘤性、结核性疾病鉴别诊断等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此进行了临床探讨。

1临床资料

1.2.活检方法本文采用改良的Cope针,该针在Cope针的基础上将活检针加粗,活检钩针的钩加深,外套管和针芯均制成斜面针,并且前端为钝头,于顶端5mm外锉成倒钩,这样既保证了取材时可获取较大的组织标本医学检验论文,取材成功率高又因为前端为钝头、可避免损伤肺组织,患者取端坐位,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于B超定位点沿肋骨上缘由皮肤进针用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胸膜,右手持活检针(外套管、穿刺针),从麻醉穿刺孔沿肋骨上缘进针,至有落空感后再进针约1~2mm,换用左手握住穿刺针外套管,拔出穿刺针芯,可见套管内有胸水流出。针对少数无胸水流出,但可闻及气体进入的气过水音的患者,迅速用左手大拇指指腹堵住外套管管口,防止大量气体进入,于外套管内插入活检针,于穿刺口3、6、9点位使外套管和活切针尽量斜贴近胸膜(斜角2O。~40。),使活切针切割面贴向壁胸膜,向外拔活切针,有阻力感,证明活切针已钩到胸膜,拔出活切针,左手大拇指堵住外套管管口,钩起胸膜组织,用福尔马林液固定送检,每个钟点位重复钩取1~3次。

送检42份病理标本,成功获取胸膜标本40份,余2份标本为横纹肌,穿刺成功获取胸膜标本率为95.2%(40/42)。40份胸膜病理标本中胸膜慢性炎症组织12份(40),胸膜慢性肉芽肿性炎13份(40),胸膜结核5份(40),癌性10份(40):其中腺癌7份(40)、转移性低分化癌3份(40)。并发症有少量气胸2例,胸片提示气胸肺压缩均小于20%,出现胸膜反应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均未经特殊处理自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影响胸膜活检阳性率主要由以下原因如下:(1)胸膜病变多局限于胸膜某一部位或呈局灶性分布,故穿刺针的型号可影响取材的准确性;(2)阻塞性炎症、淋巴管引流受阻也可引起胸腔积液,如不累及胸膜,便得不到阳性结果;(3)部分恶性肿瘤未累及胸膜,也难以获取病变组织;(4)钩取组织过小、盲目活检以及胸膜活检的次数均可影响活检的阳性率;(5)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病理科医师的诊断水平,亦是影响因素之一[10]。总之,胸膜活检作为一种特异性的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在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于有一定量游离胸水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1]

[1]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E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7-489,I279-1282.

[2]SokolowskiJW,BurgherLw,JonesFL,eta1.Guidelinesforthoracentesisandneedlebiopsyofthepleural[J].AmRevRespirDis,1989,140(1):257-258.

[3]解郑良,刘跃建,黄纪贵.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J].华西医学,2008,23(1);40.

[4]韩力群,李玉芳,厉为良,等.B超下胸膜活检术在胸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5):603-604.

[5]贾冲林.徐翠容.龚自力.60例胸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05.20(1):42.

[6]wilsherML.VealeAG,Medicalthoracoscopyinthediagnosisofunexplainedpleuraleffusion[J].Respirologr,1998,3(2):77-80.

[7]张敦华,胡福定.实用胸膜疾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8-71.

德宏州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目的探索抗肿瘤药物治疗脉管性疾病的有效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脉管性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抗肿瘤药物的观察组其治疗有效率为94.44%,运用一般切除性手术方法的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为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脉管性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有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脉管性疾病;药物治疗

[作者简介]潘滢(1973-),女,云南德宏芒人,本科,主管药剂师,主要从事药品管理和调剂方面工作。

脉管性疾病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为:其一,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即血管瘤(haemangioma);另一种形式为脉管畸形[1]。这种分类方式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叶,由美国学者waner和Suen共同提出,并沿用至今。目前,在临床上针对脉管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多达几十种,每一种药物的治疗疗效皆因药物自身药效的局限应用范围较窄,一般是只适用于某一类病症[2]。其中,抗肿瘤药物在脉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探究抗肿瘤药物治疗脉管性疾病的有效性,该研究对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该院接受脉管性疾病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80例脉管性疾病患者,其中男80例,女100例,年龄6个月~35岁,平均年龄(15±6.4)岁。180例患者中,先天性良性肿瘤46例,其中肝脏血管瘤20例,有4例患者对长春新碱有轻微过敏症状;血管畸形66例;脉管畸形68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抗肿瘤药物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部一般切除性方案。

1.2治疗方法

1.3疗效判定

判定抗肿瘤药物治疗脉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标准如下所示:①痊愈:患者恢复状况良好,复检肿瘤缩小95%以上;②显效:肿瘤缩小80%以上,治疗后无明显不适症状;③有效:肿瘤缩小50%以上,临床不适症状减轻;④无效:肿瘤缩小幅度不大或有扩散的趋势,各种病症均无显著变化。

1.4统计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9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潘凌霄等[8-9]人在“疾病严重程度对脉管性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分析”中表述:脉管性疾病的病情复杂多变,严重程度不一,因此需要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他们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全身激素疗法、同位素疗法和激光疗法都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应用。通过该文的研究结果可知,针对性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较高,疗效明显优于一般性手术治疗患者,与以往研究结论较为类似。此外,该研究发现,针对患者的个体化差异进行肿瘤药物的临床治疗的确有益于患者的康复,但是对于可以采取药物治疗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如果进一步进行其它方式治疗,则会给患者身体会带来极大负担,宏观而言,并不利于患者康复。

抗肿瘤药物应用于脉管性临床治疗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一般性手术方法的弊病也逐渐凸显出来,采用抗肿瘤药物应用于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是医学发展所需。当前,我国对于脉管性疾病的治疗措施较多,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着两种方式,临床治疗药物也已多达几十种,但国内对于各类药物和手术治疗疗效并没有系统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在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加强肿瘤药物个性化治疗方案的研究探索。

[1]高月明.抗肿瘤药物治疗脉管性疾病的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1-14.

[2]高月明.射频消融和抗肿瘤药物治疗体表脉管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疗效研究[D].北京:军医进修学院,2012.

[3]李金峰.靶向智能微凝胶抗肿瘤药物体系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2.

[4]盛华,张亚丽,王玲,等.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脉管性疾病[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6):875-876.

[5]赵怡芳.我国脉管性疾病研究十年回顾[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3):129-132.

[6]赵忠芳,霍然.脉管性疾病的分类、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22(11):684-687.

[7]赵怡芳.我国脉管性疾病研究十年回顾[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3):129-132.

[8]潘凌霄,叶财盛,郑文博,等.脉管性疾病新分类标准及临床特点[J].广东医学,2012,33(10):1495-1497.

[9]潘凌霄,叶财盛,黄勇波,等.疾病严重程度对脉管性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8):960-962.

(收稿日期:2014-06-16)

·编读往来·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THE END
1.一文盘点肺癌领域ADC,看看“魔法子弹”威力如何?ADC作为一种新兴抗肿瘤药物,虽然大多数尚未获批用于NSCLC和SCLC治疗,但针对HER2?Trop2?c-Met等重要靶点的临床数据都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更令人振奋的是,ADC与免疫、化疗和抗血管治疗等药物的联合治疗也已在诸多研究中展现出无限潜力,使得肺癌治疗朝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不断迈进。未来,期待随着更多研究结果https://zhuanlan.zhihu.com/p/12291576643
2.乳腺知识50问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疗、诱导化疗、初始化疗等,是指在手术前给予全身化疗药物的治疗。新辅助化疗并不是一种新的方法,而是指在全身化疗的时间上与辅助化疗不同。,其目的是想达到:不可手术的晚期乳腺癌,通过化疗缩小肿瘤,达到可手术的目的;还有就是使肿瘤缩小,再施可以保留乳房的根治手术。 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718295245.html
3.《癌症离我们还有多远》2、大体的治疗方法介绍 恶性肿瘤传统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三大模式,随着癌症治疗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方法逐渐应用到肿瘤治疗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手术:理论上,若是以手术完全移除肿瘤细胞,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并非总是如此简单,外科手术通常无法切除已经转移到其他部位的癌细胞。。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2212826/
4.科普知识4. 核医学SPECT能做哪些检查? 能了解心脏、肾脏、肝脏、胆囊、甲状腺等主要脏器的功能;能了解心肌、脑、肺等脏器的血流灌注;能了解和判定肿瘤的存在以及淋巴转移和骨转移等等一切有关脏器与组织的功能、血流和代谢。做不同的检查,了解的功能代谢目的不同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品种不同,种类非常多;而标记的放射性核素常常https://www.dzcch.com/show_news/show_news_450.html
5.走近核医学已为成恶性肿瘤诊断重要手段——人民政协网这是因为恶性肿瘤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代谢活性非常高,它是人体内的“强盗”,掠夺性地摄取患者体内的营养。葡萄糖是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多于其它正常组织。利用这一特性,在葡萄糖上标记上放射性核素作为显像剂,将此显像剂注入静脉内,其在体内循环的过程中恶性https://www.rmzxb.com.cn/c/2016-06-29/891375.shtml
6.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资料汇编第一条 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见附件)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https://cxcyxy.xhu.edu.cn/6a/ec/c3946a92908/page.htm
7.假阳性概率99%?实操指南:如何通过体检筛查癌症澎湃号·政务?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③受到室内外空气污染,包括长期接触二手烟、烹饪油烟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影响。 第3点是中美之间比较大的差异。和世界上别的国家不同,中国有大量不吸烟的人,尤其是女性得肺癌,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目前研究者认为这和各种室内外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589795
8.深度科普头疼恶心呕吐,警惕脑胶质瘤找上虽然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重要手段,但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会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化疗方案,需要选择作用机制不同及毒性不重叠的药物进行联合化疗,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五、关于脑胶质瘤有哪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2015年,全球脑胶质母细胞瘤适应性临床创新试验体系(GBM AGILE)的设想被提出,包括临床医师、科研人员、生物https://www.cdstm.cn/gallery/zhuanti/ptzt/202108/t20210818_1054233.html
9.2018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29)2.能应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等神经生理学技术中的1-2种,以及运动再学习技术、Mckenzie技术的基本方法。 3.能针对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中常见的躯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感知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言语障碍等进行基本的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或言语认知治疗。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6.htm
10.2020.5.15福建卫生招聘考试:药学专业知识每日一练4. 抗恶性肿瘤药物白消安的临床最佳适应症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多发性骨髓瘤 5. 主要作用在肾髓袢升支粗段的髓质部和皮质部的利尿药是: A.甘露醇 B.氢氯噻嗪 C.呋塞米 D.乙酰唑胺 https://fj.yixue99.com/2020/0515/16975.html
11.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精选6篇)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杨阳,刘宝瑞,钱晓萍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 南京 210008) 摘要:随着人类对癌症的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方面的认识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新的治疗理念,治疗方法不断被提出。在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基础上,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学最新的热门发展方向。新的分子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h2bzanv.html
12.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问题与解答核医学科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主要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和髓样癌。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生长规律有很大差异。 什么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TC)。大部分DTC进展缓慢https://www.ahswmu.cn/site/hyxk/detail/fbc716f3-09aa-24e7-6160-b765e443.html
13.门诊特种病专栏之二十三恶性肿瘤治疗选对药物是关键就医指南1.目前可以在门诊开具的抗肿瘤药物有哪些? 目前可以在肿瘤内科特病门诊开具的抗肿瘤药物主要有:口服的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有些注射剂型的高值抗肿瘤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来,极大地减轻了患者治疗肿瘤的经济负担,使用这些药品的肿瘤患者较前几年增加了很多,这些高值抗肿瘤药物也要求在门诊开药。除了抗肿瘤药物以外https://www.bxszxyy.com/Html/News/Articles/7255.html
14.靶向药吃了肿瘤自愈肿瘤的形态是怎样所以,我们攻克肿瘤癌症的具体方法是消瘤疗法基因治疗,克隆肿瘤癌症自然消失(自愈)的基因,然后利用基因治疗方法把恶性肿瘤自然消失(自愈)基因导人恶性肿瘤癌细胞使其消失(治愈)。 眼下我们唯一能做的最新综合治疗模式即使用小分子靶向药物康爱新生R素或联合其他传统治疗,提高患者自身抗癌免疫,实现高效无毒康复治疗。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303695.html
15.治疗血液性肿瘤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有哪些专家文章治疗血液性肿瘤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有哪些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1)利妥昔单抗注射液(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Mabthera)。美罗华是第一个通过FDA批准应用并于1997年上市的单抗。 适应证:该药主要用于复发或难治性低度恶性和滤泡性B细胞NHL、侵袭性NHL、弥漫型大B细胞https://m.bohe.cn/article/mip/61872.html
16.PEG化抗肿瘤药物的体内精准质谱分析方法研究PEG化抗肿瘤药物的体内精准质谱分析方法研究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尹磊周晓彤 顾景凯 开通知网号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小分子药物在抗肿瘤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多数小分子抗肿瘤药因为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循环半衰期短、组织分布不合理及不良反应大等特点而发展受限。聚乙二醇(PEG)是优良https://wap.cnki.net/touch/web/Conference/Article/YYWS201612002339.html
17.“生物导弹”——靶向治疗让癌症治疗更精准?!肿瘤靶向治疗,是针对癌位点设计治疗药物,进入体内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发生作用,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的治疗方法。靶向药物不会或较少波及正常细胞,所以靶向治疗又称为“生物导弹”,具有“稳、准、狠”的特点。有时也称作“分子靶向治疗”、“精准分子医疗”或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jY5Mjk4NQ==&mid=2247486293&idx=1&sn=44e202985b88a6a3e4655826bda039aa&chksm=ec7c3dc3db0bb4d5db5001536d2cf8fc4c3116d0cfbba2fcea95e2763b0aead04485a7d7a435&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