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OSD合并干燥综合征后治疗难度升级,从IL6信号通路出发实现“共病同治”症状免疫干燥症

对于NMOSD共病患者的治疗应抓住共同的关键致病因素。

引言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22岁。既往有干燥综合征病史,但未接受治疗。

2022年7月,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右侧肢体无力、麻木,伴右眼视力下降、右侧痛/温觉下降,合并呃逆、呕吐,就诊后检测AQP4抗体阳性,考虑NMOSD后予激素冲击治疗和利妥昔单抗(一种靶向CD20的B细胞耗竭剂)100+500mg静滴,出院后右眼视力基本恢复,右侧肢体麻木好转。

2023年2月,患者因“右下肢无力伴抽痛4月余”入院,伴头晕、耳鸣。查体示右下肢肌力5-级,余查体未见异常。检测血清AQP4抗体阳性(1:100),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A-SSA、A-SSB)异常。初步确诊NMOSD及干燥综合征。治疗上予醋酸泼尼松片10mg/天维持治疗,入院第4天起自觉右下肢无力较前好转。

图1眼眶MRI示:双侧视神经鞘稍增厚,两侧视神经可疑小片状稍高信号

2023年4月,患者入院接受第2次利妥昔单抗100mg+500mg静滴治疗。

2023年9月,患者因“后背瘙痒麻木2周加重伴双下肢乏力1周”入院。患者本次于感冒后出现后背肩胛下角以下瘙痒麻木,呈对称性,时有发作,随后出现双下肢麻木伴有疼痛,走路乏力。近期有尿频尿急、便秘加重、食欲不振,睡眠较差且体重下降。入院时查体发现Babinski征双侧阳性,入院第2天症状加重,双下肢肌力4级,后背部肩胛下角以下、前胸部乳头平面以下浅感觉异常。治疗上首先予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序贯减量,激素治疗后症状稍见好转但病程仍有起伏,故加用丙球蛋白冲击治疗(17.5g/天连续3天后加至20.0g连续2天),丙球加至20.0g冲击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双下肢肌力逐步恢复至正常。

图2颈胸椎MR3T直接增强扫描示:T1-3水平脊髓稍增粗伴低信号,较前新发,未见明显强化

2023年11月2日,患者为行第3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入院,此时仍有双下肢乏力。予利妥昔单抗100mg+500mg治疗2天。

2024年1月,患者因“呃逆、呕吐加重”入院。本次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呃逆、呕吐,右侧肋部及腹部瘙痒。入院后查体示计算力、记忆力减退。治疗上予以丙球蛋白20g冲击、连续5天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序贯减量。治疗过程中患者头痛、恶心呕吐较前稍好转,头晕及乏力症状反复。此外,患者出现鼻塞、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予以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

图3上:颈椎+胸椎MR3T平扫增强CT示:T2-3,T7-8水平脊髓轻度强化灶,结合病史,考虑NMOSD复发;下:头颅脱髓鞘MR3T(平扫+增强)扫描CT示:下丘脑区、三脑室周围对称片状高信号影,符合NMOSD颅内改变。右侧视神经轻度强化,未见明显增粗,考虑视神经炎改变

在缓解期维持治疗方面,考虑患者定期使用B细胞耗竭剂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仍有反复发作,遂换用IL-6受体拮抗剂萨特利珠单抗,2024年2月6日进行首次注射,此后患者再无呃逆、呕吐症状,计算力转为正常,饮食、睡眠均无异常,查体示伸舌偏右,咽反射减弱,悬雍垂居中。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减弱,右下肢膝腱反射减弱,双侧踝反射阴性,双侧浅感觉无异常,共济检查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

患者分别于首次注射2周后(2月22日)、4周后(3月8日)接受萨特利珠单抗第2次和第3次注射,后每4周一次,每次皮下注射120mg。第2次注射前复查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已降至正常水平,单核细胞计数有恢复正常趋势,CD19+B细胞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NK细胞百分比有恢复正常趋势,胸椎、颈椎及颅脑未见异常信号。第4次注射时患者维持视力、面部浅感觉、肌力正常。自启动萨特利珠单抗后患者未再复发,EDSS评分稳定在1分水平。

图4患者病程及EDSS变化

图5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指标监测结果

病例讨论

本病例描述了一例22岁NMOSD合并干燥综合征女性患者的诊治经过。NMOSD常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等,其中合并干燥综合征较为常见,预计共病率约为10%~20%,我国有单中心研究显示NMOSD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概率可高达32.6%[2,3]。

一项美国大型观察性队列研究显示,如NMOSD患者合并SS时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往往会由于无法控制疾病活动性而更快停用该药物并转换至其他治疗方案[4]。这与本例患者的治疗经过基本一致,该患者起病后分别于2022年8月、2023年4月、2023年11月接受3次利妥昔单抗静滴治疗,但仍有反复发作,患者在原有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症状与体征,影像学上也出现新发病灶。按照2023年公布的国际德尔菲共识以及今年更新的NEMOS建议,当NMOSD患者对某种疗法效果不佳时,换用相同机制的药物也可能治疗失败,此时应换用其他机制的药物[4,5]。

综上可知IL-6信号通路可能是NMOSD与SS中共同存在的致病因素,靶向IL-6信号通路或为治疗NMOSD合并SS的关键策略,此前也有病例报道显示了IL-6R抑制剂在难治性NMOSD合并SS患者中的良好疗效[12]。故本例患者对利妥昔单抗反应不佳时果断换用了萨特利珠单抗进行治疗。在萨特利珠单抗治疗期间患者未再复发,四肢肌力、感觉及视力保持正常,EDSS评分维持稳定并且呃逆、呕吐症状消失,饮食、睡眠等基本情况好转。

在安全性方面,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B细胞明显减少,丙球及激素冲击过程中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换用萨特利珠单抗后患者免疫细胞渐趋正常,未再出现感染,表明抗IL-6R疗法不仅能够有效预防NMOSD复发,还能纠正机体免疫失衡,使患者仍然保有正常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治疗期间的感染风险。

专家述评

因此为该例患者及时换用萨特利珠单抗治疗,转换治疗后患者未再复发,四肢肌力、感觉及视力保持正常,EDSS评分维持稳定并且呃逆、呕吐症状消失。随访过程中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已达正常水平,NK细胞有恢复正常的趋势,免疫紊乱被纠正且未再出现感染等安全性事件,并且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成功减量,后续将视患者病情变化继续减量激素至停用。这一病例提示对于反复发作且伴有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AQP4抗体阳性NMOSD患者,萨特利珠单抗的适用性可能更佳。

专家简介

黄琳医学博士

参考文献:

[1]HsuJL,ChengMY,SuJJ,etal.ImpactofcomorbiditiesonrelapsingratesofNeuromyelitisOpticaSpectrumDisorders:InsightsfromalongitudinalstudyinTaiwan.MultSclerRelatDisord.2024Jul;87:105683.

[2]AkaishiT,TakahashiT,FujiharaK,etal.ImpactofcomorbidSjogrensyndromeinanti-aquaporin-4antibody-positiveneuromyelitisopticaspectrumdisorders[J].JNeurol,2021,268(5):1938-1944.

[3]贾楠,景筠,李清晨,等.伴干燥综合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1):827-832.

[4]PaulF,MarignierR,PalaceJ,etal.InternationalDelphiConsensusontheManagementofAQP4-IgG+NMOSD:RecommendationsforEculizumab,Inebilizumab,andSatralizumab[J].NeurolNeuroimmunolNeuroinflamm,2023,10(4).

[5]KumpfelT,GiglhuberK,AktasO,etal.Updateo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neuromyelitisopticaspectrumdisorders(NMOSD)-revisedrecommendationsoftheNeuromyelitisOpticaStudyGroup(NEMOS).PartII:Attacktherapyandlong-termmanagement[J].JNeurol,2024,271(1):141-176.

[6]UzawaA,MoriM,AraiK,etal.Cytokineandchemokineprofilesinneuromyelitisoptica:significanceofinterleukin-6[J].MultScler,2010,16(12):1443-1452.

[7]UzawaA,MoriM,SawaiS,etal.Cerebrospinalfluidinterleukin-6and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levelsareincreasedduringinitialneuromyelitisopticaattacks[J].ClinChimActa,2013,421:181-183.

[8]BarrosPO,CassanoT,HyginoJ,etal.Predictionofdiseaseseverityinneuromyelitisopticabythelevelsofinterleukin(IL)-6producedduringremissionphase[J].ClinExpImmunol,2016,183(3):480-489.

[9]FujiharaK,BennettJL,deSezeJ,etal.Interleukin-6inneuromyelitisopticaspectrumdisorderpathophysiology[J].NeurolNeuroimmunolNeuroinflamm,2020,7(5).

[10]KawanamiT,SawakiT,SakaiT,etal.SkewedproductionofIL-6andTGFbetabyculturedsalivaryglandepithelialcellsfrompatientswithSjogren'ssyndrome[J].PLoSOne,2012,7(10):e45689.

[11]BaldiniC,FulvioG,LaRoccaG,etal.UpdateonthepathophysiologyandtreatmentofprimarySjgrensyndrome.NatRevRheumatol.2024Jul9.

[12]IshikawaY,HattoriK,IshikawaJ,etal.RefractorySjogren'ssyndromemyelopathysuccessfullytreatedwithsubcutaneoustocilizumab:Acasereport[J].Medicine(Baltimore),2019,98(27):e16285.

[13]MatsuokaT,ArakiM,LinY,etal.Long-termEffectsofIL-6ReceptorBlockadeTherapyonRegulatoryLymphocytesandNeutrophilsinNeuromyelitisOpticaSpectrumDisorder[J].NeurolNeuroimmunolNeuroinflamm,2024,11(1).

THE END
1.启光明”首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厚道学术交流会暨干眼中心“汇传承 启光明”为主题,分为:院士创新及院长前沿交流会、眼科专科内涵建设交流会、北大青年风采一eyetalk、生物标记物专题交流会、临床科学问题建设交流会等几大版块,邀请多位院士杰青、知名专家,围绕眼科常见多发疾病展开深入研讨和广泛交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Q0MjgzMw==&mid=2652002717&idx=2&sn=9de9761cb8dd935d9feae4d2c6a418d6&chksm=8a67931cd61bc1cf744de3f9650dd19ceddacb286c149c9440d3d372c73244b827422be4c799&scene=27
2.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标准与规范探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重要眼表疾病。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但其诊疗规范尚未建立,各级眼科医师对于干眼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临床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干眼临床工作,提高干眼诊治水平,https://m.renrendoc.com/paper/148126460.html
3.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发表者:张明亮 1373人已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收藏 举报 发表于:2016-04-02张明亮 主任医师 教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医生主页科普号去评价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4349544254.html
4.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眼科【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过度使用视频终端等,干眼的患病率日益升高,致病因素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临床对干眼诊疗展开了不懈的研究、探讨和总结。为了更好规范和推动干眼诊疗工作发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角膜病学组,继 2013年发布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基于最新临https://3g.dxy.cn/bbs/topic/51264231
5.每4人中就有1例,专家共识却停更11年?这群中国医生「吵」出近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角膜病学组联合发布了《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 年)》(下称《共识》)。距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在 2013 年发布《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在国内首次定义干眼以及规范相关诊疗,已经过去了 11 年。 https://i.ifeng.com/c/8fFmkxiul3S
6.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新版《专家共识》备受关注参天公司6月21日,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解读系列讲座(一)于线上正式举行。本次发表的“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定义与分类(2020年)”重构了干眼的定义和分类,更加聚焦于临床实际应用。 随着视频终端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干眼已成为影响视觉与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眼表疾病,发病率逐https://www.santen-china.com.cn/node/111
7.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干眼定义和分类(2020)干眼是目前影响视觉与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眼表疾病,既往曾有“办公室综合征”“角结膜干燥症”“干眼症”等不同名称。我国2013年在《中华眼科杂志》发表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简称2013年共识)中也将干眼确定为此类疾病的名称[2]。2013年共识自发表后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对于规范和推动我国干眼临床工https://m.chunyuyisheng.com/m/topic/511334/
8.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治疗2020.pdf为契合中国干眼临床诊疗发展的实际需求,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 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结合近年中国干眼临床治疗实践经验,形成进一步 共识意见,希望以此不断推动我国干眼治疗向综合化、个体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中华眼科杂志, 2020,56:907-913) 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8/8140031143004053.shtm
9.刘祖国教授牵头制定《2020年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13年,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刘祖国教授牵头制定我国第一个“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阐述干眼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类、检查诊断和治疗等,规范了我国干眼临床诊疗。近年来,随着干眼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对于干眼的认识在不断更新,新的诊疗技术也不断涌现,临床对于制定新版干眼诊疗专家共识的愿望https://news.xmu.edu.cn/info/1045/38727.htm
10.干眼炎症诊疗规范:2023欧洲专家共识解读指南&解读指南本文就该共识进行全面解读,旨在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诊断和治疗干眼的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眼病患者。 中文标题: 干眼炎症诊疗规范:2023欧洲专家共识解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4-01-30 简要介绍: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患者多数有疼痛的主诉,炎症是造成干眼眼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抗炎是干眼治疗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show_article.do?id=92d2c1c00356a901
11.又一份《专家共识》出炉!白内障患者福音来了医疗降专区对于此份共识的价值,姚克教授表示,科学知识是共享的,中国的眼科要走在国际前沿,除了需要不断在科研上进行突破,同时,也需要将科研成果以及先进的临床诊疗经验,共享给广大一线的医师,尤其是基层的医师队伍,实现先进诊疗经验、诊疗方法的下沉,这样才能真正惠及有需要的人民群众。 https://www.bioon.com/article/6783862.html
12.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定义分类与治疗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影响了许多人的视觉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对干眼的研究不断深入,专家们对其定义和分类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是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更新和完善的干眼定义和分类标准。 https://cont.jd.com/content/1008022454144270
13.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 《中华眼科杂志 》2024, 60(12): 968-976. 为了更好规范和推动干眼诊疗工作发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角膜病学组,继2013年发布《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基于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总结和凝练临床观点和认识,围绕干眼的临床诊https://www.medjournals.cn/index.do;jsessionid=FB302C42CE5E78434B356171252BFF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