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诊治专家共识(2021)》权威发布

2021年9月26日,《中国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诊治专家共识(2021)》线上发布会正式举行。作为我国首个聚焦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诊治的专家共识,该《共识》的制定汇集了国内众多角膜屈光领域的专家智慧,立足于临床实践,为我国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瞿佳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教授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屈光手术学组组长王雁教授,与《共识》执笔张丰菊教授、周行涛教授、和胡亮教授,以及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黄翊彬教授在发布会上,从学术方面和生活角度全面解读《共识》内核,参天公司医学事务部邵维良总监出席本次发布会。

近年来,近视眼的患病率不断增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2]。据估计,全球近视眼人数到2050年将达到47.58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9.8%[3]。近视也是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眼病之一,中国近视发病率呈现出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

作为近视眼的主要对策之一,我国每年有百万人接受角膜屈光手术,且手术量逐年递增,并呈现多元化、规范化的趋势。但是,对于常见的角膜屈光手术,如飞秒激光辅助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等,干眼仍是手术前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加快推进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诊治规范标准

就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诊断与治疗的难题,《共识》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给出了详尽的指导性意见:在术前,对存在干眼的患者进行干预处理,有效稳定泪膜,维持正常的眼表环境。在术中,通过合理设计手术方案,注重提升手术技巧,有利于角膜屈光手术后眼表的快速恢复。而在术后,需综合分析干眼的不同类型及严重程度,逐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组和屈光手术学组三方联合制定,期间历经多轮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并于2021年9月发表于《中华眼科杂志》。

《共识》为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的诊疗提供了规范化指导意见,促进了干眼临床诊治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对于提高角膜屈光围术期干眼诊治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共识》的发布和推广,是进一步提高我国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推进眼科医疗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共识》解析,专家提供指导意见

发布会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瞿佳教授表示:“人脑处理的信息中,80%来自于视觉,因此视觉质量对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视觉质量的追求也日益提高。患者不仅要求术后看得见,更要看的清晰、看的舒适、看的持久。该共识的发布,说明我国的角膜屈光专家,确实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以科学专业、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从专家共识的高度,对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的检查与诊断、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进行了全方面的指导,全面为老百姓的视觉质量保驾护航,保障老百姓享有普遍的眼健康、主动的眼健康的权利。”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瞿佳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吕帆教授

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黄翊彬教授

天津市眼科医院王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开展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随着手术设备与专家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的标准亦在不断提高。术前干眼不仅影响术前检查的精确性、影响手术方案的制定,更会影响手术的实施与效果。合理的管理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即使手术成功的保证,同时也是良好术后视觉质量的保证。《共识》的制定,本质上是为了减少手术潜在的并发症和/或副作用的发生,保障患者有一个长期稳定且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丰菊教授在采访中说道:“干眼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亚裔、女性、年龄等均是明确的干眼危险因素。此外,局部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也会影响结膜杯状细胞,导致黏蛋白分泌减少,造成干眼。某些系统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本身及治疗用药,均会累及眼部,导致或加重干眼。某些特定的人群也有特定的危险因素,如办公室人群,长期使用视频终端;或干燥、高海拔地区户外工作人群,长期面临比较恶劣的外部环境;再比如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滴眼液等。因此面对不同的患者,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综合评估患者干眼的危险因素,予以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在术前改善患者眼表条件,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术后帮助患者重建良好的视觉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教授表示:“与常规干眼相比,角膜屈光手术围术期的干眼特点有三个。一是患者干眼的程度相对而言比较轻,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自限性。部分患者属于术前无干眼,术后轻度干眼,这类患者随着术后治疗,往往可恢复。二是术后干眼的发生非常早,术后立刻发生,并可持续数月,因此在术前可针对干眼的病因,预防性的使用一些治疗干眼的药物。第三是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对术后干眼造成的眼部不适,尤其是对视觉质量特别敏感,因此治疗的重点也围绕着改善患者眼部不适,重建患者泪膜稳态,以提高患者视觉质量。”

参天公司助力《共识》解读及推广

作为国际眼科专业公司,参天公司对此次共识的撰写和发布工作,提供了积极支持。参天公司医学事务部总监邵维良表示,“参天一直以来致力于助推中国眼科生态发展,通过加强前沿学术合作,提升眼科诊疗标准化水平。我们将积极地为该《共识》解读及推广工作贡献力量,共同助力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的诊疗升级,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干眼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THE END
1.启光明”首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厚道学术交流会暨干眼中心“汇传承 启光明”为主题,分为:院士创新及院长前沿交流会、眼科专科内涵建设交流会、北大青年风采一eyetalk、生物标记物专题交流会、临床科学问题建设交流会等几大版块,邀请多位院士杰青、知名专家,围绕眼科常见多发疾病展开深入研讨和广泛交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Q0MjgzMw==&mid=2652002717&idx=2&sn=9de9761cb8dd935d9feae4d2c6a418d6&chksm=8a67931cd61bc1cf744de3f9650dd19ceddacb286c149c9440d3d372c73244b827422be4c799&scene=27
2.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标准与规范探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重要眼表疾病。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但其诊疗规范尚未建立,各级眼科医师对于干眼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临床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干眼临床工作,提高干眼诊治水平,https://m.renrendoc.com/paper/148126460.html
3.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发表者:张明亮 1373人已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收藏 举报 发表于:2016-04-02张明亮 主任医师 教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医生主页科普号去评价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4349544254.html
4.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眼科【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过度使用视频终端等,干眼的患病率日益升高,致病因素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临床对干眼诊疗展开了不懈的研究、探讨和总结。为了更好规范和推动干眼诊疗工作发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角膜病学组,继 2013年发布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基于最新临https://3g.dxy.cn/bbs/topic/51264231
5.每4人中就有1例,专家共识却停更11年?这群中国医生「吵」出近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角膜病学组联合发布了《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 年)》(下称《共识》)。距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在 2013 年发布《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在国内首次定义干眼以及规范相关诊疗,已经过去了 11 年。 https://i.ifeng.com/c/8fFmkxiul3S
6.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新版《专家共识》备受关注参天公司6月21日,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解读系列讲座(一)于线上正式举行。本次发表的“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定义与分类(2020年)”重构了干眼的定义和分类,更加聚焦于临床实际应用。 随着视频终端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干眼已成为影响视觉与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眼表疾病,发病率逐https://www.santen-china.com.cn/node/111
7.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干眼定义和分类(2020)干眼是目前影响视觉与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眼表疾病,既往曾有“办公室综合征”“角结膜干燥症”“干眼症”等不同名称。我国2013年在《中华眼科杂志》发表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简称2013年共识)中也将干眼确定为此类疾病的名称[2]。2013年共识自发表后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对于规范和推动我国干眼临床工https://m.chunyuyisheng.com/m/topic/511334/
8.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治疗2020.pdf为契合中国干眼临床诊疗发展的实际需求,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 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结合近年中国干眼临床治疗实践经验,形成进一步 共识意见,希望以此不断推动我国干眼治疗向综合化、个体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中华眼科杂志, 2020,56:907-913) 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8/8140031143004053.shtm
9.刘祖国教授牵头制定《2020年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13年,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刘祖国教授牵头制定我国第一个“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阐述干眼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类、检查诊断和治疗等,规范了我国干眼临床诊疗。近年来,随着干眼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对于干眼的认识在不断更新,新的诊疗技术也不断涌现,临床对于制定新版干眼诊疗专家共识的愿望https://news.xmu.edu.cn/info/1045/38727.htm
10.干眼炎症诊疗规范:2023欧洲专家共识解读指南&解读指南本文就该共识进行全面解读,旨在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诊断和治疗干眼的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眼病患者。 中文标题: 干眼炎症诊疗规范:2023欧洲专家共识解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4-01-30 简要介绍: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患者多数有疼痛的主诉,炎症是造成干眼眼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抗炎是干眼治疗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show_article.do?id=92d2c1c00356a901
11.又一份《专家共识》出炉!白内障患者福音来了医疗降专区对于此份共识的价值,姚克教授表示,科学知识是共享的,中国的眼科要走在国际前沿,除了需要不断在科研上进行突破,同时,也需要将科研成果以及先进的临床诊疗经验,共享给广大一线的医师,尤其是基层的医师队伍,实现先进诊疗经验、诊疗方法的下沉,这样才能真正惠及有需要的人民群众。 https://www.bioon.com/article/6783862.html
12.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定义分类与治疗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影响了许多人的视觉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对干眼的研究不断深入,专家们对其定义和分类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是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更新和完善的干眼定义和分类标准。 https://cont.jd.com/content/1008022454144270
13.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 《中华眼科杂志 》2024, 60(12): 968-976. 为了更好规范和推动干眼诊疗工作发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角膜病学组,继2013年发布《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基于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总结和凝练临床观点和认识,围绕干眼的临床诊https://www.medjournals.cn/index.do;jsessionid=FB302C42CE5E78434B356171252BFF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