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普外科疾病术后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内源性非类固醇类抗炎物质,尤其是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
PCT可被应用于检测细菌感染,判定炎症类别和严重程度,且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本文就PCT有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其他炎性指标的比较、PCT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的糖白。
PCT的半衰期为25~30小时,在体外稳定性很好。
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低(<0.1ng/ml),而成熟CT含量约6.3pg/ml。
研究显示PCT主要由甲状腺神经内分泌C细胞产生。
非感染情况下,PCT表达主要局限于甲状腺和肺脏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中。
细菌感染后可从除甲状腺外的全身多种脏器表达。
例如:慢性肾衰、吸入性烧伤、急性细菌感染、中风、败血症等患者血器组织。
其产生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产生:主要途径:通过微生物释放的毒素或脂多糖诱导;间接途通径:过由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参与的细胞介导的宿主反应诱导。
1.2引起PCT水平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出生时因对正常肠道菌群最初定植的宿主反应使体循环血液中PCT生理性增高,出生后1周内自然降低至健康成人水平。
健康个体中血浆PCT水平表达量非常低(<0.5ng/m1),在严重细菌感染以及败血症时升高,可达1000ng/ml。
2.PCT与其他炎性指标的比较目前临床常用的炎性反应指标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
但白细胞计数增加和红细胞沉降率可能存在非感染的原因。
如创伤、烧伤和肿瘤等。
这些常规的指标对于不明原因炎性反应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差异大。
2.1白细胞计数:用于诊断感染的特异性很低,微生物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以升高、降低或不变。
血白细胞计数还受多种感染外因素影响(如应激、发热、药物使用、肿瘤等),故其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
2.2ESR为临床上常用的监测项目之一,可作为许多感染和非感染疾病诊断的辅助参考指标,但无特异性且影响因素甚多。
2.3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
CRP在炎症开始数小时就升高,48小时即可达峰值,随着病变消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降至正常水平。
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在许多病例中,CRP的升高早于24h以上领先于复杂的病理学临床诊断。
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文献报导CRP测定灵敏度100%,特异性约52%。
急性胰腺炎通常在最初24h引起CRP升高。
如果入院时CRP大于110mg/L,可能是出血性胰腺炎(临床灵敏度88%,特异性94%)。
阑尾炎CRP临床灵敏度为68.2%,特异性为75.1%。
2.4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C-reactiveprotein,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
2.5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炎症早期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补体系统即可激活,故可预测炎症。
但补体增高无特异性,肿瘤患者补体亦可升高,而某些急性炎症或者传染病晚期则降低。
普外科患者术后早期可以有多种原因引起发热,但术后3天以后患者体温正常情况下会逐渐回归正常。
由于在术后早期(1~3)天,存在吸收热,所以很难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相区分。
术后4天或更久,特别是体温将至正常水平范围后再次出现发热的病人,判断起来的可靠性很高。
但是体温判断的方法也有明显的缺点:①滞后性;②不能区分发热原因;③对于对于不发热或者低热难以判定;④对于不发热的人无效。
3.2切口的红肿:切口出现红肿也是炎症作用的结果重要表现。
但是在术后早期,炎症过感染不重时,切口红肿的范围及程度很小,所以早期判断起来很难。
3.3切口的疼痛:切口处疼痛,也是炎症的表现,往往伴随切口红肿。
但是在术后早期,多种原因都可引起疼痛如:手术创伤、切口缝线反应、切口炎性刺激、患者疼痛阈值低、肥胖患者炎症在深部等等。
4.PCT的诊断及预测价值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
PCT不仅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个特异性指标,且可通过连续监测PCT水平来监测宿主感染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及判断预后[1]。
若在最初抗菌治疗的24h内PCT水平下降超过初始值的30%,则提示治疗恰当且感染得到控制。
如果PCT水平持续上升,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很弱,宿主的免疫能力需要加强[2,3],可能预示治疗失败[4]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因严重感染而死亡的患者中,感染第1天血清中PCT水平比存活者显著升高,而且在对PCT的系列监测中还发现,存活患者在感染第3天PCT水平下降,而最终死亡患者的PCT水平在感染3天升高。
5.结论与展望PCT作为临床新的炎性标志物,具有早期、特异、敏感的特性,优于传统的炎性标志物,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临床研究证明,PCT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
而且其具有对病情早期评估、预后评价及疗效观察的价值,临床上还可用于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经济学意义。
然而PCT不能代替详细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不能将其单独作为绝对的标准来决定是否存在感染及是否一定抗菌治疗,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后再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1]Kenzaka,OkayamaM,KurokiS,eta1.Useofasemiquantitativeprocalcitoninkitforevaluatingseverityandpredictingmortalityinpatientswithsepsis.IntJGenMed,2012,(5):483-488[2]HatzistilianouM,ReklitiA,Athanassiadoueta1.Procalcitoninasanearlymarkerofbacterialinfectioninneutropenicfebrilechildrenwith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InflammRes,2010,59(5):339-347[3]HatzistilianouM,RekleityA,AthanassiadouF,eta1.Serialprocalcitoninresponsesininfectionofchildrenwithsecondaryimmunodeficiency.ClinInvestMed,2007,30(2):E75E85[4]MatthaiouDK,NtaniG,KontogiorgiM,eta1.AnESICMsystematireviewandmeta—analysisofprocalcitoninguidedantibiotictherapyalgorithmsinadultcriticallyillpatients.IntensiveCareMed,2012,38(6):94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