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普外科疾病术后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降钙素原在普外科疾病术后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内源性非类固醇类抗炎物质,尤其是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

PCT可被应用于检测细菌感染,判定炎症类别和严重程度,且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本文就PCT有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其他炎性指标的比较、PCT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的糖白。

PCT的半衰期为25~30小时,在体外稳定性很好。

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低(<0.1ng/ml),而成熟CT含量约6.3pg/ml。

研究显示PCT主要由甲状腺神经内分泌C细胞产生。

非感染情况下,PCT表达主要局限于甲状腺和肺脏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中。

细菌感染后可从除甲状腺外的全身多种脏器表达。

例如:慢性肾衰、吸入性烧伤、急性细菌感染、中风、败血症等患者血器组织。

其产生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产生:主要途径:通过微生物释放的毒素或脂多糖诱导;间接途通径:过由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参与的细胞介导的宿主反应诱导。

1.2引起PCT水平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出生时因对正常肠道菌群最初定植的宿主反应使体循环血液中PCT生理性增高,出生后1周内自然降低至健康成人水平。

健康个体中血浆PCT水平表达量非常低(<0.5ng/m1),在严重细菌感染以及败血症时升高,可达1000ng/ml。

2.PCT与其他炎性指标的比较目前临床常用的炎性反应指标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

但白细胞计数增加和红细胞沉降率可能存在非感染的原因。

如创伤、烧伤和肿瘤等。

这些常规的指标对于不明原因炎性反应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差异大。

2.1白细胞计数:用于诊断感染的特异性很低,微生物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以升高、降低或不变。

血白细胞计数还受多种感染外因素影响(如应激、发热、药物使用、肿瘤等),故其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

2.2ESR为临床上常用的监测项目之一,可作为许多感染和非感染疾病诊断的辅助参考指标,但无特异性且影响因素甚多。

2.3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

CRP在炎症开始数小时就升高,48小时即可达峰值,随着病变消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降至正常水平。

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在许多病例中,CRP的升高早于24h以上领先于复杂的病理学临床诊断。

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文献报导CRP测定灵敏度100%,特异性约52%。

急性胰腺炎通常在最初24h引起CRP升高。

如果入院时CRP大于110mg/L,可能是出血性胰腺炎(临床灵敏度88%,特异性94%)。

阑尾炎CRP临床灵敏度为68.2%,特异性为75.1%。

2.4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C-reactiveprotein,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

2.5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炎症早期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补体系统即可激活,故可预测炎症。

但补体增高无特异性,肿瘤患者补体亦可升高,而某些急性炎症或者传染病晚期则降低。

普外科患者术后早期可以有多种原因引起发热,但术后3天以后患者体温正常情况下会逐渐回归正常。

由于在术后早期(1~3)天,存在吸收热,所以很难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相区分。

术后4天或更久,特别是体温将至正常水平范围后再次出现发热的病人,判断起来的可靠性很高。

但是体温判断的方法也有明显的缺点:①滞后性;②不能区分发热原因;③对于对于不发热或者低热难以判定;④对于不发热的人无效。

3.2切口的红肿:切口出现红肿也是炎症作用的结果重要表现。

但是在术后早期,炎症过感染不重时,切口红肿的范围及程度很小,所以早期判断起来很难。

3.3切口的疼痛:切口处疼痛,也是炎症的表现,往往伴随切口红肿。

但是在术后早期,多种原因都可引起疼痛如:手术创伤、切口缝线反应、切口炎性刺激、患者疼痛阈值低、肥胖患者炎症在深部等等。

4.PCT的诊断及预测价值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

PCT不仅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个特异性指标,且可通过连续监测PCT水平来监测宿主感染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及判断预后[1]。

若在最初抗菌治疗的24h内PCT水平下降超过初始值的30%,则提示治疗恰当且感染得到控制。

如果PCT水平持续上升,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很弱,宿主的免疫能力需要加强[2,3],可能预示治疗失败[4]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因严重感染而死亡的患者中,感染第1天血清中PCT水平比存活者显著升高,而且在对PCT的系列监测中还发现,存活患者在感染第3天PCT水平下降,而最终死亡患者的PCT水平在感染3天升高。

5.结论与展望PCT作为临床新的炎性标志物,具有早期、特异、敏感的特性,优于传统的炎性标志物,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临床研究证明,PCT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

而且其具有对病情早期评估、预后评价及疗效观察的价值,临床上还可用于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经济学意义。

然而PCT不能代替详细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不能将其单独作为绝对的标准来决定是否存在感染及是否一定抗菌治疗,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后再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1]Kenzaka,OkayamaM,KurokiS,eta1.Useofasemiquantitativeprocalcitoninkitforevaluatingseverityandpredictingmortalityinpatientswithsepsis.IntJGenMed,2012,(5):483-488[2]HatzistilianouM,ReklitiA,Athanassiadoueta1.Procalcitoninasanearlymarkerofbacterialinfectioninneutropenicfebrilechildrenwith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InflammRes,2010,59(5):339-347[3]HatzistilianouM,RekleityA,AthanassiadouF,eta1.Serialprocalcitoninresponsesininfectionofchildrenwithsecondaryimmunodeficiency.ClinInvestMed,2007,30(2):E75E85[4]MatthaiouDK,NtaniG,KontogiorgiM,eta1.AnESICMsystematireviewandmeta—analysisofprocalcitoninguidedantibiotictherapyalgorithmsinadultcriticallyillpatients.IntensiveCareMed,2012,38(6):940-949。

THE END
1.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pdf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pdf,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共识2021版已正式发布,强调CNSIs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原发性CNSIs在临床较少见,继发性CNSIS主要表现为脑脓肿,脑室炎及脑脓肿研究表明,脑脊液的细菌学培养阳性率不理想,并且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815/6224225142010212.shtm
2.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免疫,中国,胶质瘤,靶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8E99CG0556700B.html
3.4000余人参会,共话精神疾病外科治疗新技术此次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顶尖专家以及兄弟县市区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精神科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线上线下40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精神疾病外科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据统计,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其中重症患者约1800万人,许多患者尚未获得正规治疗。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精神疾病的外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42625830263476&wfr=spider&for=pc
4.(2021版)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https://www.meipian.cn/4z7i5mfx
5.脑室外引流——术后长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吗?7.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 2011 年版本. 8. 李飞飞,柴泽华. 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J]. 临床医药实践,2020,29(5):353-355. 9.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7).https://pediatr.dxy.cn/article/715946
6.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https://www.yxj.org.cn/detailPage?articleId=276200
7.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eurosurgic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NCNSIs)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和腰大池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A0NDEwMA==&mid=2651039259&idx=1&sn=523f87fe8089fb7bdce588ad531aced4&chksm=f10009d4fa2ed3a0ee2ab1f3dc1f6ff4554acee40dd15a108726b8e70228e1fbd1675914b2ee&scene=27
8.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近年在神经系统重症感染的患者中,耐药菌较为常见,这使得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时面临选择困难.有鉴于此,本文组织国内神经外科,神经重症,感染科及临床药学等多学科相关专家,在复习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编写了本共识,期待能提高这一严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共识采用 grade(grades of rrecommendation https://www.brainmed.com/info/detail?id=23624
9.《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发布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牵头制定的《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经70余位神经外科、神经重症、感染、药学等专家努力,于《中华神外杂志》2021年第1期发表, 期待这一共识能为神经内外科、神经重症、综合ICU、急诊、感染科等同道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高颅内感染病人的治愈率,值此共识出版之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9057459168.html
10.回眸2023丨叮!请签收这份独属于我们的“高光”时刻由神经外科重症专业组牵头,联合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编写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23”发表,代表了对这一疾病重症监护的临床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CHINA-INI 宣武医院颅底与脑肿瘤中心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通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医院)颅底与脑https://sk.xwhosp.com.cn/Html/News/Articles/10013082.html
11.第九届“首都十大降卫士”候选人公示十数年来,他躬身健康帮扶,多次带领专家团队深入青海、西藏、四川等地的高原牧区,开展包虫病清灭工作,义诊行程超10万公里,包虫病严重流行态势得到有效控制。 5.张力伟:在“手术禁区”创造奇迹 张力伟继承中国神经外科开拓者之一的王忠诚院士的志向,扛起颅底脑干肿瘤研究的大旗,成为“手术禁区”的挑战者。找到他的患者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xwfb/202312/t20231215_3501345.html
12.第八届“首都十大降卫士”候选人公示2003年非典,他坚守重症救治一线,被患者称为“铁人”;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刘景院团队冲锋在前;2014年非洲埃博拉疫情肆虐,刘景院团队负责北京的筛查工作,守卫国门;2016年,他带领团队成功救治中国首例黄热病和裂谷热病例;2020年1月19日,他和团队经过两个月的恶战创造生命奇迹——肺鼠疫患者康复出院,同一天,又收治了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21/1228/6698150.shtml
13.神经指南: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监护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为了降低LHI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撰写了《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监护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共识主要针对LHI的急性期诊治,共涵括LHI判断与MMI预判、基础生命支持与监护、部分颅骨切除减压治疗、低温治疗、系统并发症防治和预后评估6个部分,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222760/
14.2017中国十大医学进展/新闻人物候选展示—新闻—科学网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团队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团队等共同发现,一个氨基酸位点上的突变导致寨卡病毒的毒性显著增加。这种突变病毒在人神经前体细胞中表现出更强的感染能力,导致更为严重的细胞死亡,进而引发小头症。这项发现为今后寨卡病毒的病原监测和风险预测提供了重要靶标,对于寨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2/398160.shtm
15.重症/大面积脑梗死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将发病3小时内影像学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列为静脉溶栓禁忌证。《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建议脑梗死患者早期CT低密度影超过1/2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应考虑进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监护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和美国心脏学会https://ccdas.pmphai.com/jeesitede/appdisease/toPcDetail?knowledgeLibPrefix=disease&id=0001AA100000000EQ5N6
16.血糖降钙素原(精选十篇)本研究例数不算太多,如果进一步扩大样本量,HC发生时PCT对感染的诊断价值是否会有所提高,甚至能找到有意义的切点值,可以进一步研究,但该切点值显然应该明显高于P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所推荐的常见感染切点值(0.25 ng/ml)[2]。 本研究中,无感染的HHS和DKA两组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KA组患者PCT的升高趋势更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7c61uk.html
17.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研究平台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科重症7个亚专业,人才梯队合理,突出以“各种传导性耳聋的听骨链重建技术、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及前中颅底病变切除及功能重建修复、鼻内镜微创技术、小儿耳鼻咽喉疾病诊治技术、喉部肿物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及喉部显微缝合术、咽喉头颈肿瘤切除术后修复和重建技术、面神经减压及脑脊液鼻漏修补”等七大特色https://www.jnrmyy.com/xinxi/gongkai/2023/0706/8943.html
18.10特需诊疗在同仁医院工作期间完成国内首例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在国外著名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归国筹建了天坛医院血液内科,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影像科 MDT 合作,形成了以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为特色学科优势,对这一疑难重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建了天坛原创性的治疗方案,引领https://www.zbsdsrmyy.com/article/info/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