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浅谈互联网医疗(上)医药慢病微医医疗服务

从需求的角度:可囊括针对健康用户(亚健康)的产品及服务需求、针对非健康用户的产品及服务需求;

从供给的角度:与需求对应,供给侧可分为针对健康用户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预防管理、个性化评估检测、健康咨询、康复调理等);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管理、机构为医疗保障的健康养老服务;以及保健用品/食品服务产业、其他健康服务产业。针对非健康用户,可分为医疗服务、医药产业和医险三大模块。

2.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历史

篇幅原因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关键词在搜索引擎自行了解。

二、逻辑完整且美好的“理想”1.政策环境:监管细化+以评促建,配套逐渐落地

“积极全面推进”医疗信息化: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医疗领域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政府对医疗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适当推进”到“加快发展”再到“积极全面推进”的变化;

以评促建:《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远程协作,包括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手术等,成为智慧服务评级3和4级必选的评审项。

附其他监管政策:

2.需求增长:疫情常态化+人口老龄化,需求逐步增长

疫情常态化:新冠疫情以来,互联网医院业务量激增,一方面是直观的业务增长,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的线上问诊、开方行为,也是一次对居民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全面教育和心智建立;

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比上年增加99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伴随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提高,养老基建、慢病管理、长期健康管理的发展将迎来增长;

(艾瑞数据;国家统计局)

3.供给稀缺: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日益增长的需求难以满足

据《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中国三级医院数量为3275家,累计诊疗人次数为22.3亿人次,其余二级、一级及未定级亿元公诊疗16.5亿人次。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数量占比8.96%,门诊次数占比57.47%,住院次数占比55.81%;

10%不到的三甲医院承接超过50%的诊疗需求,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即是行业现状也是痛点。

4.商业逻辑:故事完整且“美好”

1)美好的商业模式

我们从各种PR、头部玩家的招股书、已上市公司的年报中都能找到他们对业务蓝图的描绘,为了方便理解,我将其抽象简化成下图的模型:用低门槛门诊、咨询吸引刚需的患者流量,再进而通过药品利差、健康类增值服务赚取利润,将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化引导为高频且长期的健康服务需求,持续与用户(患者)产生触点和变现。其中还有商业保险业务的参与,一方面是丰富服务提升保险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健康维护控制出险成本。

在这个模型里,用户(患者)获得了长久的健康,医院缓解了线下工作压力,商业公司赚到了钱,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2)市场热度居高不小

从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医疗元年)-2022年7月,市场投融资事件数量如下,正如上述所判断,资本对互联网医疗处于持续加码阶段。(投融资数量减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领域出现了头部玩家,投融资更集中,例如2022年超过10亿的融资就有2起:微医,普瑞眼科)

三、市场凛冽且骨感的“现实”

现在有这么一门生意:宏观支撑(政策支持),需求刚性且快速增长,痛点明显(供需不匹配),那一定能迅速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投资人踏破门槛的那种。结合上一部分的描述,似乎互联网医疗也是如此,可现实是这样吗?

1.头部玩家裁员“过冬”

去年年末,在一份流传甚广的《全员公开信》中,好大夫在线CEO王航宣告接下来将进行裁员和转型。有内部员工称,此次裁员涉及产研、销售、运营等所有岗位,裁员比例可能高达70%;

2021年,微医首次递交IPO招股书,与此同时宣布裁员,员工数量由4000削减至3000左右,并将原工资的20%转为绩效奖金,几乎等于降薪;

2021年末,累计融资超过10亿的健康管理头部企业妙健康,员工从最高点650裁撤至200+;

2022年,智云健康集团上市前后内部裁员,杭州产研大幅度裁员,知情朋友戏称:“现在才是真正的扁平化管理,都快直接向大老板汇报了。”

2.普遍的盈利困境

裁员固然有冲击上市时的资本操作考虑,但这些头部玩家的大规模裁员,背后是整个行业陷入盈利困境的缩影:

叮当快药:2018年至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1.03亿元、2.74亿元、9.20亿元、15.99亿元,亏损逐年递增,至今尚未盈利。

圆心科技:2021年10月交表,2018-2020年及截至2021年8月末,累计亏损达11.44亿元。

微医集团:2021年招股书显示,2018-2020财年分别亏损40.52亿、19.37亿和19.14亿,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近80亿。

智云健康:2022年7月上市,2019-2021年间,年内亏损分别为5.65亿元、28.97亿元与41.53亿元,累计亏损超76亿。22年7月初28.8的股价跌至今日(2023.02.28)的6.18元。

3.互联网医疗的终局是“卖药”?

近些年,在互联网医疗企业频频冲击IPO的招股书和上市后公布的财报中,不难发现,核心营收都在“电商”、“药房”或“在线商城”的收入上,不免让人嘀咕,似乎互联网医疗在“卖药”之外,并没有真正探索出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型。

目前行业主要有三类卖药场景:医药电商、健康与医疗服务、数字化营销;

其中,医药电商营收规模最大:

阿里健康:21财年实现首次年度盈利,年利润为3.43亿元,22财年由盈转亏,医药自营业务占比87%(179/205),医药电商增速减慢但扔占营收大头。

健康与医疗服务,场景优先,领域垂直,主要玩家有:

平安好医生(常备药和保健品,与其庞大的保险用户对应),思派健康(专注特药),智云健康(慢病领域,招股书显示,20年药店医疗用品供应占营收超过40%)。

互联网医疗的终局是“卖药”?本是一句从业者的无奈和自嘲,时至今日,业内人士这句打趣似乎慢慢照进了现实。

四、最后

下篇:鸿沟与东风——摘要:

参考资料: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国家卫健委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卫健委

步入深水区的互联网医疗,究竟在如何卖药?卖什么药?-动脉网

各公司(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微医等)公开的招股书、财报

本文由@gxxx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THE END
1.互联网医疗:重塑就医体验,解决医疗痛点澎湃号·湃客现代社会,健康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传统的医疗服务存在诸多问题,长期被社会所诟病。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制约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面对这些挑战,互联网医疗正在逐步解决医疗服务的痛点,重塑就医体验,为患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20844
2.学术卡片卢清君:解决“互联网+医疗”的瓶颈问题 实现技术创新,需要更好地将智能计算能力转化为符合临床需求的医疗科技。这就需要集成自然语义识别、语音识别、影像识别、数据挖掘等系列技术,引导信息化不断创新升级。信息“新基建”、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大数据深度挖掘与关联分析等技术具有巨大产业空间。 https://www.gmw.cn/xueshu/2020-12/11/content_34454968.htm
3.关于互联网+医疗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近年来,**市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持续推进 “互联网+医疗”,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是全力推进落实“**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监管平台”的部署实施,实现了市级医院、民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全接入。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76800
4.互联网加医疗什么意思(解析对医疗+互联网的认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个行业开始逐渐与信息化相结合,互联网医疗作为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为医院的各科室从业人员、管理人员、信息流通等带来了便利,也在不断提升医患就诊的便捷性、安全性。 目前从医院内部使用系统的角度来说,医院数字化系统主要包含(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存档于通讯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53555-1.html
5.医疗卫生新基建:补短板+科技带动全景号全景号1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历史遗留的突出短板 1.1 总量:人均资源不足,财政长期欠账1.2 结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型公立医院1.3 本次疫情充分暴露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相对薄弱的问题2 医疗卫生新基建:补短板+科技带动2.1 补短板:公共卫生建设2.2 科技带动2.2.1 医疗信息化:医疗产业的基础设施2.2.2 互联网医疗:本次疫情https://www.p5w.net/weyt/202005/t20200527_2405944.htm
6.“四朵云”支撑下,“互联网+医疗”天津模式究竟好在哪儿?截至目前,全市16个区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完成云药房和云服务上线运营,累计完成了549家社区站或村卫生室云平台系统安装。通过“四朵云”平台数字化赋能基层,解决“挂号难”“取药难”“上门难”问题。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卫生健康委借助“互联网+”优势,大力推进互联网咨询服务,减少群众就医交叉感染风险。https://www.tjzbsh.cn/h-nd-4873.html?groupId=5
7.互联网+智慧医疗:基于Python打造公益智慧医院项目之智能问答系统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120,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已有非常多的 AI 方法手段应用于医疗服务行业,进而让患者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 本文将从大数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784015
8.“互联网+医疗”能玩出什么?新华降在医生多点执业、互联网售药等多项政策利好的形势下,医药企业竞相发力互联网医疗,这块“蛋糕”真的那么好啃吗?它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 [点击详细]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电商 传统药企竞相加入电商战局 上海医药投资1亿布局处方药电商 网络售药乱象调查 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zt/special/hlwyl.htm
9.互联网医疗降情况9篇(全文)推动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医疗管理理念来说,随着多项医卫信息化政策的出台以及医改的不断深入,老龄化问题得到关注,促使医疗管理的理念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过渡,因而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bs61vb9.html
10.互联网医疗行业存在哪些问题?案例不知道这么形容互联网医疗的「热」是否贴切,但2016年的互联网医疗已然不是两年前那个才露尖尖角的模样。 在互联网医疗背景之下,首先,互联网+医疗,应该不做线下就要下线了;其次,在医院之外做互联网医疗会遇到数据与医院内不一致的问题等;最后,告诉你互联网医疗的七个坑,其中有一个就是C端消费行为是一个低频事件http://www.heleasy.com/Case/7055.html
11.医疗五个一政策是什么?医疗政策为总结推广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做法,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https://www.miaoshou.net/policy/NkyA30GVVmaJMdpo.html
12.尽管“互联网+医疗降”是大势所趋,但现阶段全面推广“共享护士尽管“互联网+医疗健康”是大势所趋,但现阶段全面推广“共享护士”也有问题。就算是正规护士,其专业素养和擅长领域也___,况且上门护理不比在医院病房,万一出现紧急情况也不好及时、有效地处置,容易引发医疗事故和相关纠纷,风险隐患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https://www.xiaomaigongkao.com/Mobile/Ques/view/id/35892.html
13.丁香医生市场需求文档在互联网医疗市场中站稳脚步通过PEST模型,从宏观角度分析市场问题: 2.3.2.1 政策(Politics)层面 互联网+医疗政策支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有所为:政策引导互联网+医疗行业与传统医疗服务之间实现更全面的对接和更深入的整合,改革传统医疗中的弊端;有所不为:政策对诊疗、诊后部分环节,如支付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而对诊前及诊疗、诊后部分具有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76958771&efid=38-aTimlyUFF9DMo9nD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