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你相信吗是你自己选择了悲伤和痛苦

虽然这是一本讲心理咨询的书,也涉及到了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因为整本书都是套用了《柳林风声》的故事情节,以蛤蟆先生和咨询师苍鹭的大量对话为主线,所以读起来就像在读童话,轻轻松松就入了心理咨询的大门。

刚好之前也在看《柳林风声》,于是在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时,看到河鼠、鼹鼠、老獾这些角色的出现,感觉格外亲切。角色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话方式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理解角色的内心感受又有了特别的作用。

书中记录了郁郁寡欢的蛤蟆去找苍鹭做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前后一共咨询了十次,描写了蛤蟆从“感觉很遭”到“感觉很好”的内心变化。

因为很好读,且能在可爱的童话故事里看到心理咨询的冰山一角,所以还挺值得在这方面感兴趣或对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有困惑的人读一读的。

书中的蛤蟆先生,一共咨询了十次,就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抑郁症患者长年咨询,也未必能收获想要的改变。

但如果,你读完这本书,也能和我一样,开启和自我的对话,有意识地对自我进行深挖,以及思考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又或者能明白这本书一直在向读者传达的主旨:

虽然,这本书也许并不能解答你所有的疑问和困惑,但我认为这本书,依然拥有阅读的意义。

能改变你的,只有自己

蛤蟆先生的不快乐来得有些突然。

原本那个喜欢什么就咋咋呼呼地扑上去的蛤蟆,在河鼠眼里成了“神色黯淡”、“毛衣上沾满了食物的油渍”、“裤子从腰上松松垮垮地垂落”的悲伤蛤蟆。

这些细节都在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蛤蟆的情绪很糟糕,它陷入了抑郁。

当朋友发现蛤蟆的变化后,做了许多努力,包括照料、规劝、鼓励,甚至“命令”他振作起来。但我们也会发现,对一个情绪已经生病的人来说,这些朋友们的“帮助”都起不到什么太大作用。

眼下,蛤蟆最需要的,就是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作为治疗。

蛤蟆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第一次会面,非常耐人寻味。

本来,蛤蟆以为,苍鹭也会像他的那些朋友一样“教育”他,等着他告诉自己“怎么做才能觉得好受一些”,但没想到,苍鹭把主场交给了蛤蟆。

他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让蛤蟆变被动为主动。

所以,当他听到是朋友们要求蛤蟆来接受咨询的时候,提了这样的问题:

“谁才是真正的来访者”?

苍鹭要让蛤蟆明白,必须是自己想要主动改变,才能真的有所变化。

“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

如果我们约定要合作,就需要拟一个合同,咨询结束时,我会把收据寄给你。你看,这并不是钱的问题。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这段话,有几个关于心理咨询很重要的点。

首先,来访者应该是自愿的,而不是为了取悦其他人而来。

其次,来咨询的人和咨询师是一种合作关系,是平等的,而并非是一个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寻求帮助的人,其实应该是个主动参与者,而非坐等受教的人。

仔细思考苍鹭的这句话,你就会明白,不仅仅是心理上的疗愈,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我们带着困惑去询问他人“我该怎么办”时,我们只不过是为了把肩头的责任抛给他人。

但很多事情,别人给不了你方法论,想要解惑还需要挖掘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

就像蛤蟆通过与苍鹭的第一次面谈,悟到的那样:“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

认识自己,从诚实面对内心感受开始

咨询师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受访者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都羞于向别人承认,“我的情绪很糟糕”。

就像苍鹭在第二次咨询时,问蛤蟆“你感觉怎么样”的时候,蛤蟆下意识地说“我很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意识呢?谈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许多画面。

比如小时候听到周围的长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要哭”;自己当了妈之后,这些曾经说着“不要哭”的长辈,又开始对我的孩子说“不要哭“。

原来,我们从小就被迫接受这样的教育,表露悲伤、愤怒这样不可控的情绪,是很不体面、很惹人烦的一件事。

而且,即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很少有人真正在乎对方的感受是怎样的。

大家更多的在乎“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至于“感受”,并不那么重要。

所以,我们便活成了善于隐藏自己内心的人。以至于,当咨询师真的想让你描述自己的当下感受时,你一时也弄不清楚自己有有什么感觉。

不过我想,情况到我们孩子这一代,也许会有所改进。毕竟,那么多的情绪绘本,都是在教孩子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

引导孩子从小开始学习与自己对话,其实是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里,为了让蛤蟆“认识自己的内心”,苍鹭咨询师用了一个心理学上比较常用的方法,那就是情绪温度计。

“假设我们有一个温度计,用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你感觉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你非常愉悦。”

蛤蟆在第二次咨询时,给自己打了1-2分,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多,他给自己的打分也在提高。

当然,情绪是流动的,这个分数也不是像“考试”一样必须要追求高分。它只是一个对内心感受的具象化,当你给自己打分的时候,让你有机会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三种状态

在蛤蟆的自述中,我们慢慢明白,它的“抑郁”,实际上是来自人际关系,来自于它身边的朋友与他相处的方式和对待它的态度。

蛤蟆在讲述这些细节的时候,内心产生许多痛苦的回忆,这其实也是一次面对内心的机会。

而苍鹭显然还想让蛤蟆在这些不愉快的回忆中,挖掘得更深一些。所以,它向蛤蟆引入了心理学的另一个概念,每个人都存在着三种状态:

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就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个孩子。并非是指像孩子一样幼稚,而是指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包括出生时最基本的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当我们在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中,就会激发我们这些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作出反应,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比如,蛤蟆身边的朋友老獾,总是以一副居高临下、绝对正确的姿态在教育蛤蟆。

他说蛤蟆“生性轻浮善变”,这让蛤蟆感觉非常糟糕,和小时候父亲批评他时他心里的自责、伤心和痛苦的感受非常相似。有着这样感受的蛤蟆,其实就是属于儿童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是指一个人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表现得非常挑剔、严厉,喜欢向对方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希望把自己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强加在对方身上。

就像蛤蟆在回忆自己的亲人时,想到爸爸和祖父总是对自己各种批评、不满那样,苍鹭把这样的父母自我状态归结为“挑剔型父母状态”。

那既然,人人都会有这三种状态,那像蛤蟆这样,并没有对别人表现出挑剔,而是习惯顺从的人,他们的“父母自我状态”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苍鹭的回答,带给了我一定的冲击。

原来,蛤蟆的父母自我状态,是通过对自己的挑剔和批评表现出来的。每当蛤蟆受到了像父母那样的人的批评教育时,他都会在内心谴责自己,判定自己有罪。

正如苍鹭所说:“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像蛤蟆这样的人,处在父母自我状态中时,会选择严厉地惩罚自己,甚至折磨自己,有时候这种自我审判和惩罚甚至会伴随自己一生,就像“判了无期徒刑”一样。

是不是听完苍鹭的描述,大家已经开始对号入座,在心里呐喊一万次“我到底该怎么办”了?

书中的蛤蟆也和你一样,有这样的疑惑。他向苍鹭求助,苍鹭并没有直接回答它,而是对它说:

“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问题依然回到了咨询第一天所聊到的,即便是专业的咨询人员,也只能是通过倾听和发问,帮助你打开了解自己、深挖自己的那扇门。

要如何对自己好一些,如何让自己更爱自己,也许是只能属于你的个人课题。

经过了几次咨询,蛤蟆的状态慢慢得到了一些改观,他觉得自己“更有力量了”。“有时那种熟悉的情绪还是会来,我会悲伤,会觉得自己没价值。但这种感觉不会占据整个心房。我似乎能把它赶到角落里,不再被它牵着鼻子走。”

这种状态,就是苍鹭所说的第三种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可以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可以让人不会被自己的情绪所淹没,能够计划、考虑、决定、行动,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合理行事。

“我们不会再被大脑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我们可以思考当下的状况,并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这个成人自我状态听上去很不错,那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只要丢掉前两种状态,让自己一直呆在成人自我状态里不就好了?

事实并非如此。苍鹭这样解释道: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不过,我们可以说的是,‘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

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是哪种,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

人们的痛苦都是自找的?

既然三种状态是共生的,当我们需要调整状态,让自己进入成人状态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

每个读者都像蛤蟆一样,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但苍鹭依然没法给出我们想要的确切答案:

“没人能强迫别人进入他们的‘成人状态’。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让你能自己找到答案。我会在这个过程中协助你,但只有你自己能做决定。”

果然,如荣格所说,“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的确,当我们处于父母或者儿童状态的时候,我们几乎不用思考,而是下意识地用惯性思维做着什么,或者说着什么,就像我们自己在扮演某个不真实的自己一样。

而进入成人状态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

书中,苍鹭的这句话点醒了我:

“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

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是你自己,在选择拥有什么样的感受。

说白了,你的痛苦和悲伤其实应该算是“自找的”,怨不得别人,成年人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我们都赞同说童年的经历、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会深刻影响我们日后的成长,包括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和别人。但我们依然不能任性地把一切都怪罪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上。

是你自己选择呆在儿童状态或者父母状态中,而不是用成人状态来理性行事。

换用心理学上的另一个概念,就是你和别人“共谋”了这场“自我伤害”,你们在一起玩一场人际沟通的“游戏”,最终你赢了游戏,却输了自己。

在书中,苍鹭也解释了这个有关“游戏”的概念。

当蛤蟆在和苍鹭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不愉快的交往时,当他提到认为朋友们都对他太不友好的时候,苍鹭一阵见血地打破了蛤蟆的抱怨:

“我认为你在玩一个叫做PLOM的游戏,意思就是‘可怜弱小的我’,你偷偷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

这场心理游戏的必然结果是让人产生负面情绪。

其实这个关于“游戏”的概念,是由沟通分析技术创始人艾瑞克·伯恩提出的。他写过一本书名叫《人间游戏》,专门阐释这个概念。

他认为,发起游戏的人,就像抛出鱼饵的人一样,等着鱼儿自己上钩。举个小例子,《人间游戏》中提到了一种游戏叫做“我可逮到你了”。好比你家娃在自己房间调皮捣蛋,把墙画得一团乱。你进屋之后,其实心里是知道是娃干的好事,但你偏要明知故问:“这是谁干的!”如果孩子撒谎了说“不知道”或者“弟弟干的”,你也许会带着一副洞察天机或者压抑愤怒的表情,继续追问孩子“妈妈不喜欢撒谎的孩子,要诚实”。

孩子如果继续撒谎嘴硬,就会引发妈妈更加激烈的质问和愤怒,场面就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

那如果孩子要是承认了自己撒谎,妈妈就刚好可以名正言顺的斥责孩子,带着一种“我可逮到你”了的心态,从本来可以理智询问的成人状态,转化成了挑剔的父母状态,然后用一种自带正义地愤怒感来“惩罚”孩子。

这其实,就是在玩心理游戏,妈妈抛出的鱼饵,是在引导孩子犯更大的错。如果孩子没有“上钩”,坦然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恳的道歉,这个游戏就玩不起来了。

关于心理游戏这个概念,在《人间游戏》这本书中有更加详尽的阐释,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去找来读一读。

人生坐标四象限,你在哪里?

在与蛤蟆的咨询过程中,苍鹭还提到了人生坐标这个概念。书中解释,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其实涉及到两个基础问题:

由这两个问题以及答案,会引发出如下的人生坐标:

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心理游戏”,其实也和这四个象限有关。

比如,“我不好,你好”,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

处在这个象限的人拥有着低自尊。他们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会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他们无法掌控人生,觉得焦虑、抑郁。

再比如,处在“我好,你不好”象限的人,通常都是“挑剔型父母自我状态”,总是喜欢教育、批评别人,高高在上,自认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喜欢对别人说“你真是让我失望”。

他们特别喜欢玩刚才我们提到的“可算逮到你”了那样的心理游戏。

那么理想境界,当然就是“我好,你也好”了。它更像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

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书中,苍鹭解释道:“‘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并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动态的。这不是像珠峰登顶那样,当你有一天发现自己处在这个象限的时候,大呼一声我到了,然后就松了一口气。

这更像是一个关乎一生的承诺,你觉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别人是好的,那就得靠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

也就是说,它需要你持续地付出努力,更为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关键时刻让自己进入成人自我状态,理性地计划并实施行动。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谓的“理智”,其实是要借助于“感性”才能开启的。

要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就要充分理解自我,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

“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

其实,通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之后,你就会发现,整本书都在围绕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这样的需求,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感受。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重视孩子在整个童年期的情绪管理问题。在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时,要先引导孩子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通过共情接纳自己的情绪。

与自己的情绪联结,是毕生的修行。

因为难,更因为值得。

在阅读这本小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在蛤蟆身上看到了自己,我也相信每个人都能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河鼠、老獾、鼹鼠,我们在他们身上看见自己的怯懦、恐惧,也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和改变。

当然,仅凭着这本小书,换不来脱胎换骨。挖掘自己、直面自己,一定要痛苦得多,艰难得多。

但我依然对书中,苍鹭在第一次见到蛤蟆时所说的那句话念念不忘:

THE END
1.“心里”不舒服不要去找“心里医生”秘?“心里”不舒服 不要去找“心理医生”了?♀? 喜怒哀乐不是大脑控制的 而是第二大脑控制着的 在我们的身体里,藏着一个神秘的“指挥官”,它虽然默默无闻,却掌控着我们大部分的情绪开关。 为什么生气会胃痛腹痛? 悲伤会食欲下降? https://www.meipian.cn/56ccdslp
2.老法师近期关于海贤老和尚的开示合集你找医生,佛就不管你了;你没有办法了,佛菩萨不管不行了 所以念老在末后,举《金刚经》上的话来说,如来灭后,这是释迦摩尼佛自己讲的,后五百岁,就是末法第一个五百年,有持戒修福者,真有,我们现在这个时期是末法第三个五百年。末法第一个五百年过去了,第二个五百年也过去了,一千年了,我们现在是第三个五百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604097.html
3.大三甲医生辞职去药企,亲述经历!医生转行如何拿百万年薪?假期多从大三甲心内科转行去了药企 有双休没夜班,工资高 心里反而更踏实了 近期,一名东北某三甲原心内科医生讲述了自己从医院离职,转行到北京大药企的亲身经历,揭开了医生转行的神秘面纱,给了同行们特别有益的参考,引起了特别强烈的共鸣,我们不得不在此讨论一下。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dd04e9852209
4.谜底是生活用品的谜语5、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蜡烛 6、倾盆大雨落下来,小小花儿手上开。(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雨伞 7、小白鸡,托长尾,走一步,啄一嘴。(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衣扣 8、小老头,背弯弯,打架专找铁碗碗?(打一生活用品) https://m.yuwenmi.com/miyu/395927.html
5.我想找个心里医生有问必答我想找个心里医生 性别:男 年龄:40患者信息:男 20岁 湖南 长沙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想死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给我指导一下 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没有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军 皮肤科 极速问诊 社区服务站 问题分析:您好,你这样的情况是有抑郁症的症状,抑郁症是https://3g.club.xywy.com/static/108/9623308.htm
6.想找个专业心理医生120降网问想找个专业的沁尿科医生 答嗯,那你检查过是尿路感染导致的吗 (上海411医院男科韩立仲医生 电话: 021-56969799) (17次对话)韩立仲医师 泌尿外科 主治医师 问心理心态失调想找杨文举医生解惑,调整好心态 答要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可以静静地听轻音乐,多叹气,可将心里的怨气发泄出来,过后你就会觉得心里舒https://m.120.net/question/list/search?keyword=%E6%83%B3%E6%89%BE%E4%B8%AA%E4%B8%93%E4%B8%9A%E5%BF%83%E7%90%86%E5%8C%BB%E7%94%9F
7.婚恋心理:一言不合就被甩的10个理由(图)对症下药:他们聚会时,你找你的姊妹淘 重视友情的男人,一般来说,都比较有信义,对爱的女人也一样会有始有终。不要过多的干预男人,不喜欢他们的聚会,可以不参加,但没有必要横加指责或者胡思乱想。男人都是爱面子,爱自由胜过一切。在他的兄弟们面前:第一,你不能和他唱反调(男人多少爱夸赞自己,只要不过分,你心https://ast.sina.cn/xinglian/xinli/2016-05-06/detail-ifxryhhh1690588.d.html
8.孩子说想找心理医生,她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二,遇到心里困境心里问题时,找专业的人士帮忙。 父母还可以做的是: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是该找心理咨询师,还是找心理医生?一般情况下,不是危机事件,找心理咨询师会更好。如果情况紧急,找心理医生。 去看心理求助之前,父母最好先能够给给自己家族做一个评估,先看看自己双方的家族史上是否有情绪方面有异常的https://www.jianshu.com/p/c58232150e63
9.7个躯体化案例分享:病症无奇不有,闵大夫悉心回答评论和劝诫?关于用药的详细建议和注意事项,欢迎大家参阅《抗焦虑抑郁药-应剂量足,时程长,勿随意停服,调药应找医生》 关于? ? 第一例:晒晒他的症状,看看有谁能超过他—54种啊!2010年5月11日下午,闵大夫在门诊遇到一位外地患者,男性,33岁,有其爱人陪同前来看病。有很多种身体的不适,因怕门诊忙,说不清楚,所以就诊前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173748.html
10.《急诊科医生》锥子保护局长被捅伤(1~43大结局)刘慧敏也一直担心江晓琪爬到自己头上来,就借着替一个病历被医务处打回来的实习医生讨公道的由头去找赵蕾打听急诊科室主任任命的事,询问院长是不是有提拔江晓琪的意思,赵蕾也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便入情入理地跟她分析了一番,称这样一来正好解决了没办法在她和何建一之间选择的难题。刘慧敏闻言一气之下便说要辞职,http://www.northnews.cn/p/1610709.html
11.瀚海剧社·莫凉·《天堂的张望》李露:别哭,我去找你,有什么事等我过去再说 【音效:挂电话】 (场景介绍:见面后,李雪和李露讲了关于张望的事情,两个准备去山里找他们) 李雪:表姐,你说,医生不就是救死扶伤吗,为什么,为什么没钱就看不了病,就要去等死吗 李露:那现在这对父女在医院吗?还是回去了? https://m.aipiaxi.com/article/91429/detail
12.出现了心理问题怎么办5.你还可以试着去做一些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千万不能因为心理难受,就选择呆在房间或者什么都不去做,这样只会加重你的心理负担,所以,越是难受,越要去做点事情,转移注意力,可以让你忘掉或者淡化心理的困扰。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6.找个知心朋友聊聊心理话,倾诉下自己的烦恼,把自己困惑和难受统https://www.yjbys.com/xinli/zixun/846041.html
13.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转眼间,在社区工作20 多个年头了。有人问她:“你这么风风火火的,不图名,不图利,图啥呀?”付秀秀笑而不答,但她心里明白,她是一名党员,就要对得起这个身份,对得起居民的信任。 02 给老人找个舒心的地方 天气渐冷,付秀秀放心不下社区养老中心的老人,下班前,她特意抽空来到老人身边,查看情况,叮嘱老人们添衣保暖https://www.mca.gov.cn/zt/n1124/n1213/c1662004999979990402/content.html
14.贵阳心理医生咨询在线咨询心理论坛女 你好!我最近很烦躁,请求帮助我。春节到现在有一个多月了,没上班,天天玩。心里想着去找工作去上班!可是一点都行动不起来?希望老师们能敲醒我奋斗起来。真的不想再颓废下去啦!传递正能量。?0个拥抱 ?32条评论 692次阅读 网友 贵阳心理医生咨询在线咨询 2024-12-16 18:51:51 咨询师王彩艳 您好 2016https://www.geilixinli.com/question/40627.html
15.离开学术界后,他们去了哪?“非升即走”之后离开学校后,我转行做了我自己认为更有踏实感的心理治疗。我现在是一名实习心理医生,暂时还没有收入,但我有学习的兴奋和好奇,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享受生活。 陈斯羽 某省属重点高校讲师-正在教育界找工作 其实流动对我来说,已经是常态。我最早做过几年记者,后来又去英国读了硕士,然后跟着我的导师到香港读博,做https://export.shobserver.com/toutiao/html/757233.html
16.2015年,67岁退休女医生,寻找47年前初恋,结局如何肖志林一边“献殷勤”,一边没话找话说。 他的热情和偏爱,拨动了张变兰内心的爱情之弦。 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拢,互生火花。 一个是治病救人的医生,一个保家卫国的军人。 他们,开始了一段爱情的双向奔赴。 在排练的休息时间,只要张变兰渴了,肖志林就第一时间奉上水杯;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25/08/79401564_1033027808.shtml
17.寻找身边的榜样——南阳市第四小学用家书致敬英雄看到妈妈这么辛苦,我读大三的表哥和读高三的表姐都主动去了医院,每天学习之余,不是在餐厅门口检测体温、控制人流,就是在择菜、包装餐食。外公外婆知道了,心疼的直掉泪,打电话劝二姨:“那可是传染病,别人躲都躲不及,你又不是医生,就不能请假?”可二姨却说:“俺们医院有最好的医生,医院才是最安全的地方。https://wap.01ny.cn/index.php?s=special&c=show&id=1868
18.上万字分析!6大方面完整分析「丁香医生」的产品设计一个优秀的产品如何设计,遵循什么原则,有什么策略,是否可以用一个设计公式来描述它,从而让我们全面、结构化的方式去研究学习。我是一个喜欢对产品临摹拆解,诊断分析的交互设计师。2022年,我决定按行业甄选优秀产品调研分析,定期输出产品分析报告,本次「丁香医生APPhttps://www.uisdc.com/dxy-product-design
19.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15篇(3)、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只有家长、医生、护士才能触摸他(她)的身体,如果陌生人要这么做,一定要尽快逃开。 (4)、教育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带班老师姓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情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337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