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流量的“网红医生”,带了多少“保健品”?科普直播

政府干预的出发点是纠正市场失灵!我国营养健康市场长期徘徊在失灵临界点两侧,因此严格监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之举!

01

“网红医生”带货保健品

流量背后的利益驱动

在“网红医生”的场景下,“保健品”的身影频繁出现。据了解,“保健品”带货能获得高额的返佣。

图源:新黄河·济南时报

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为了追逐流量,其行为严重变味。他们不再专注于真正的医疗健康科普,而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影响力,打着科普的幌子,为“保健品”进行不恰当的推广。这使得原本就形象不佳的保健品行业进一步被扭曲,行业的健康发展面临挑战。

02

MCN机构背后的“健康科普”乱象

然而,健康科普资源在网络上的易获取性,为“网红医生”的违规操作提供了便利。在产品推广方面,平台的认证审核标准不统一,一些MCN机构钻空子,借用资质让不具备专业能力的人进行所谓的“健康科普”并推广“保健品”。

图源:南方都市报

这些健康“伪科普”往往很难被认定为“谣言”,处罚很难起到震慑效果。“伪科普”乱象导致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关于营养健康不实信息,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行业正常的市场秩序。

03

多方举措规范行业发展构建健康的医疗直播环境

事实上,我国多部政策性文件专门对医生直播、“伪科普”带货的情形加以限制。

今年5月印发的《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规范直播带货,净化网络环境。加大对涉医网络直播带货、信息内容、传播秩序等的监管力度。

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五类突出问题,其中包括“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冒充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专业人员,开展不当营销。

行业的第三方协会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为构建健康的行业环境贡献力量。

9月19日,中国保健协会与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批准《直播电商食品类声称通则》团体标准项目正式立项,引领行业规范发展,在强化内容建设的同时,普及健康知识,提升主播素养,构建良好的直播电商生态体系。

整治“网红医生”流量病,规范行业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合作,久久为功,共同开启一个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行业新局面。

SHUZHENG

写在最后

营养健康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规范自身行为不仅是应对当下乱象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石。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构建健康的市场环境,行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为整体发展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让营养健康产业在满足民众健康需求的道路上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

参考资料:

新黄河:记者调查:跨界擦边做伪科普,一些“网红医生”为何热衷于两性话题?

新华视点:变味的“网红医生”:“流量病”如何治理?

南方都市报:“网红医生”伪科普生意经:以两性话题引流,直言争议出爆款

THE END
1.医生直播带货,风险知多少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提出,加强对医务人员利用职业身份参与医药广告的制作、发布或直播带货等变相发布广告行为的监管。由此可见,现阶段有关部门对医生直播带货总体是持谨慎态度的。 伦理性存在争议 出于职业特殊性,医生需要遵守特定的伦理准则,以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疗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166288
2.网红医生“伪科普”背后的流量生意:跨科擦边,发暗广推销药近年来,互联网医疗科普走红,越来越多的医生走进镜头传播知识,帮助公众提升对身体健康的科学认识。不过,随着MCN机构进场,一些博取流量的科普乱象出现,编造剧情、直播带货、认证不符、导流暗广、跨专业科普、擦边软色情……尽管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多次出台规范,平台监管日渐加强,但涉医的“伪科普”依然在互联网涌动。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790502
3.医生直播带货要“凉”了?界面新闻·JMedia医生直播带货要“凉”了? 文|青眼 长久以来,医生与化妆品行业有着紧密联系,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医生为化妆品品牌背书,甚至直接参与带货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不过,国家卫健委等9个部门近日联合发文严查医务人员直播带货,这表示,医生带货美妆也行不通了。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570781.html
4.医生直播带货被“叫停”前思后想,雅诺向公司提出想拿回自己账号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而公司提出,她的账号是公司资产而不是个人资产,因此不能返还账号和密码。交涉无果后,雅诺主动请假停播。“医生直播带货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如果我不小心售卖了假冒伪劣产品,涉诉成为失信人,那我以后就很难再找到工作了。”雅诺这样说。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82792285487421
5.华卫论策关于医师直播带货的法律问题再探讨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业态,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虽然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该新兴行业内部乱象丛生、鱼龙混杂,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根据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2019年调查报告显示,医师平台带货种类,儿科医生以儿科相关书籍为主,其他科室如:心血管、内科、妇科等以http://huaweilawyer.com/anli?article_id=671
6.九部委严查医疗机构人员直播带货,医疗大V们该如何转型?红星新闻消息,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近日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提出要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这意味着,不仅是医生,包括护士等所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不能在顶着三甲医院的认证直播时卖任何商品。 https://www.cqcb.com/gongsifengxiangbiao/2022-06-10/4915261_pc.html
7.?医务人员直播带货是一种危险的“创新”南方plus由此看来,将医务人员直播带货当作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内容加以禁止,可谓切中时弊。当患者发现为自己看病的医生是网上带货的大V时,诊室浓厚的商业味难免会冲淡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普通商品售假主要图财,药品、医疗器械等涉医商品售假会害命;直播镜头可能有意无意间暴露患者的隐私,让隐私跟随商品被贩卖……这些危害,都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6/09/c656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