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直播带货:馅饼还是陷阱?新京报专栏

近期,直播带货医生成了电商新风口。

对此,持反对态度的人认为,直播需要专人运营。医生只靠自己直播牵扯精力,会荒废临床诊疗的主业。然而如果选择与MCN机构签约则构成跨行业的多点执业,“一医二主”可能产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因此,一些医院会通过绩效考核、廉政纪律等不同方式对“网红医生”施加压力。

从个体角度看,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自身的“铁饭碗”有所顾忌,往往不敢代言“三无”伪劣产品。医生直播内容要以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为主线,公立机构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科普方面的公益直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作为新生事物,医生直播带货面临着诸多外部诱惑和争议。有的大V打起了中医“药食同源”的擦边球,自制“三无”药膏,承诺“美颜”“减肥”功能,传播未经医学共同体认证的“首创基础代谢减肥法”。受种种因素影响,医生直播带货行业优质内容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

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直播行业需要建立统一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与患者安全。如在合理用药的咨询与科普直播中,直播人决不能夹带私货,露出产品与品牌名称;在其他大健康用品方面,直播人决不能承诺临床疗效。有关医学会要尽快出台医学指南,为直播产品价值评估与呈现提供医学、科学依据;有关行业协会要尽快制定行业自律公约,配合网信办、卫健委、市场局等监管部门的执法。

同时,还需要规范有关职业资质认证工作,对于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部分过多过滥的职业资质进行清理,对已获得执业医师/护士/药师资质但不再从事诊疗活动的人员认证名称进行规范。不允许带货医务工作者使用代表整个医务工作者群体的形象标识如身着白大褂、悬挂听诊器。

此外,要按照“文责自负”“责权利对等”的原则,直播带货的医务工作者要与平台、商家签订法律协议,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承担连带责任,对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自担风险,避免个人问题外溢到整个白衣天使群体,恶化医患关系。

THE END
1.医生直播带货,风险知多少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提出,加强对医务人员利用职业身份参与医药广告的制作、发布或直播带货等变相发布广告行为的监管。由此可见,现阶段有关部门对医生直播带货总体是持谨慎态度的。 伦理性存在争议 出于职业特殊性,医生需要遵守特定的伦理准则,以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疗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166288
2.网红医生“伪科普”背后的流量生意:跨科擦边,发暗广推销药近年来,互联网医疗科普走红,越来越多的医生走进镜头传播知识,帮助公众提升对身体健康的科学认识。不过,随着MCN机构进场,一些博取流量的科普乱象出现,编造剧情、直播带货、认证不符、导流暗广、跨专业科普、擦边软色情……尽管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多次出台规范,平台监管日渐加强,但涉医的“伪科普”依然在互联网涌动。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790502
3.医生直播带货要“凉”了?界面新闻·JMedia医生直播带货要“凉”了? 文|青眼 长久以来,医生与化妆品行业有着紧密联系,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医生为化妆品品牌背书,甚至直接参与带货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不过,国家卫健委等9个部门近日联合发文严查医务人员直播带货,这表示,医生带货美妆也行不通了。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570781.html
4.医生直播带货被“叫停”前思后想,雅诺向公司提出想拿回自己账号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而公司提出,她的账号是公司资产而不是个人资产,因此不能返还账号和密码。交涉无果后,雅诺主动请假停播。“医生直播带货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如果我不小心售卖了假冒伪劣产品,涉诉成为失信人,那我以后就很难再找到工作了。”雅诺这样说。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82792285487421
5.华卫论策关于医师直播带货的法律问题再探讨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业态,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虽然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该新兴行业内部乱象丛生、鱼龙混杂,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根据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2019年调查报告显示,医师平台带货种类,儿科医生以儿科相关书籍为主,其他科室如:心血管、内科、妇科等以http://huaweilawyer.com/anli?article_id=671
6.九部委严查医疗机构人员直播带货,医疗大V们该如何转型?红星新闻消息,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近日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提出要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这意味着,不仅是医生,包括护士等所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不能在顶着三甲医院的认证直播时卖任何商品。 https://www.cqcb.com/gongsifengxiangbiao/2022-06-10/4915261_pc.html
7.?医务人员直播带货是一种危险的“创新”南方plus由此看来,将医务人员直播带货当作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内容加以禁止,可谓切中时弊。当患者发现为自己看病的医生是网上带货的大V时,诊室浓厚的商业味难免会冲淡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普通商品售假主要图财,药品、医疗器械等涉医商品售假会害命;直播镜头可能有意无意间暴露患者的隐私,让隐私跟随商品被贩卖……这些危害,都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6/09/c656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