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

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通用篇)一、总则第一条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部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为了确保手术室各项工作的高效、安全、有序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三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二、手术室基本要求第四条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第五条手术室应配备完善的设施和设备,满足手术需求。

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

第六条手术室应建立健全消毒灭菌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七条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三、手术室工作人员管理第八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均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证书。

第十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十一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应遵守保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维护医院形象。

第十三条手术室接诊时,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四条手术过程中,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密切配合,执行手术医生的指令,确保手术安全。

第十五条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应做好术后整理工作,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有序。

五、手术室感染管理第十六条手术室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七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第十八条手术室应定期对设施、设备、器械等进行细菌监测,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六、手术室安全管理第十九条手术室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通用25篇)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1一、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帽子、鞋,连续进行两台手术时,在一次手术后如口罩已湿透应更换。

外出时应更换外出鞋。

手术完毕,衣裤、口罩、帽子、鞋须放到指定地点。

二、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除参加手术及有关人员外,其他人一概不准入内。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面部、颈部、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

三、手术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可大声谈笑,禁止吸烟。

四、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禁止同时在一室内实施无菌及污染两种手术。

五、施行手术先由住院医生提交手术通知单,应于前一天上午10时前提交手术室。

如需特殊器械应预先注明。

六、急诊手术有值班医师通知手术室,同时送手术通知单,以免发生错误。

如急诊手术与常规手术安排发生冲突时,优先安排急诊手术。

八、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准备接受急诊手术,不得擅离。

急救药品、器材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以便立即取用。

一般药品、器材必须随时检查,及时修整、补充。

十、室内一切器械物品未经负责人许可,不得擅自外借。

十一、手术完毕,用过的器械物品应及时做清洁或消毒处理,然后放回指定地点。

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手术用过的一切器材,均应作特殊处理,手术间亦重新消毒后方可使用。

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2一、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离开手术室时,应更换外出衣及鞋子。

参加手术者应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

二、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

见习和参观者,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或鞋套)帽、衣服(或参观衣)及口罩,并应接受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动及出入。

第二条手术室内禁止携带手机、食品和饮料,严禁吸烟。

第三条手术室内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穿着符合卫生标准的工作服和手术帽,严禁穿戴饰品。

第四条手术室内所有医疗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确保手术环境的卫生安全。

第五条手术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喧哗和无关人员进入。

第六条手术室内必须严格执行手术流程,医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手术室内必须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清新,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八条手术室内所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如有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九条手术室内必须保持整洁,医护人员必须定期清理和消毒手术器械和设备。

第十条手术室内必须保持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以上规章制度为手术室内的基本管理规定,所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确保手术室内的安全和卫生。

手术室规章制度一、手术室的使用。

2.手术室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洁,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和安全。

二、手术室的人员管理。

2.手术室内严禁携带食品、饮料和其他杂物,保持手术室内的清洁和整洁。

3.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手术服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

三、手术室的设备管理。

1.手术室内的医疗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2.手术室内的医疗设备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和确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手术室内的医疗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禁止随意丢弃和处理。

四、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1.手术室内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急救设备,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2.手术室内必须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保持通道畅通,防止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手术室的纪律管理。

2.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准确和安全。

3.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操守,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处理。

门诊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一、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二、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

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

再做污染手术。

三、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

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

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四、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五、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

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减少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七、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八、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九、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十、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十一、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____个/m3。

门诊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二)一、中医科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

二、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

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三、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

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四、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五、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六、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手术室各种规章制度手术室作为医院中重要的医疗场所之一,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高效进行,各种规章制度必不可少。

本文将介绍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规章制度,包括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操作规范、卫生要求等。

一、安全管理1.人员进出管理:手术室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都要佩戴合适的工作服和鞋套,并进行严格的手术室进出登记。

外来人员需要经过特殊审批手续方可进入手术室。

2.设备维护管理:手术室内的各种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并配备备用设备以备紧急情况使用。

3.物品管理:手术室内的药品、器械等物品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卫生性。

药品应按规定摆放和分装,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更新。

二、操作规范1.术前准备: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检查患者的手术信息和病史等。

2.患者安全:手术室内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身份核对,确保手术对象的准确性。

手术前应检测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包括血压、心率等指标。

3.操作要求:手术室内各项操作都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消毒准备、手术过程的防护等。

手术室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术室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这些记录对于术后的审查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三、卫生要求1.洁净环境:手术室内必须保持洁净环境,禁止吸烟、进食、乱扔废弃物等行为,严禁在手术室内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2.消毒要求: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和器械容器等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其无菌。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消毒设备,并注意个人防护。

3.垃圾处理:手术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应当进行分类和妥善处理,保持手术室的整洁。

医疗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确保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化。

医院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1.工作纪律手术室内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包括按时上班和下班、保持工作场所整洁等。

2.个人卫生要求手术室内任何人员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并且佩戴适当的手术服和口罩。

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经过洗手,消毒手术服和鞋套。

3.防护设施使用手术室内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并使用个人防护设施,如手套、护目镜等。

4.手术前准备手术室内所有台面、设备以及手术器械都必须经过消毒和采取相应的堆放顺序。

手术室内的垃圾必须及时清理,确保操作区域清洁。

5.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室内所有手术必须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包括建立手术室过程指引、核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遵守无菌操作等。

6.不良事件上报手术室内任何不良事件都必须上报,如手术中出现意外、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及时上报可以使医院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急救措施手术室必须配备有完善的急救设施,包括急救箱、除颤器等,以保证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时能够迅速处置并保护患者的生命。

8.手术室清洁和消毒手术室必须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无菌性。

清洁和消毒必须按照相应的程序和标准进行,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9.器械、器材管理手术室必须对所有器械和器材进行管理,包括正确保养、检查状况、定期维修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器械和器材的可靠性。

10.规范手术室行为所有在手术室工作的人员都应该高度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禁止进行任何辱骂、诽谤或歧视行为。

同时,还需要维护手术室的秩序和安全。

医院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对于维护手术室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规章制度,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减少手术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同时,手术室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规章制度,以适应医疗技术和管理的发展变化。

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通用篇)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区域,是实施手术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工作秩序和安全,提高手术质量,特制定本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

一、手术室工作人员职责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2.负责手术室的清洁、消毒、通风等工作,保持手术室环境卫生。

3.协助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器械、药品、耗材的准备和摆放。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及时处理术中突发情况。

5.参与手术后的清理工作,包括器械清洗、消毒、归位,以及废弃物的处理。

6.负责手术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7.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患者隐私和手术信息。

二、手术室管理制度1.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规定,穿戴好防护服、口罩、帽子、鞋套等防护用品。

2.手术室实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定期对手术室进行空气、地面、物品表面的消毒。

3.手术室使用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室卫生。

4.手术室内的物品必须分类存放,整齐有序,便于取用。

5.手术室内的药品、耗材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有效期和质量。

6.手术室内的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7.手术室内的废弃物必须按照医院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严禁乱扔乱放。

三、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1.手术室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和急救设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急救培训。

2.手术室内的药品、耗材、设备必须放置在安全位置,防止跌落、损坏。

3.手术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

4.手术室内不得使用明火,严禁吸烟。

6.手术室内不得随意带入非手术人员,确需进入者,必须经过手术室负责人批准。

四、手术室纪律制度1.手术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闹。

2.手术室内不得使用手机、平板等通讯设备,如需使用,必须征得手术室负责人同意。

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一、手术室内严禁吸烟,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手术室。

二、手术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有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穿戴手术衣、帽、口罩和手套。

四、手术室内严格遵守手术流程,手术器械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和灭菌处理。

五、手术室内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检查,确保手术器械齐全、无遗漏。

六、手术室内严格执行手术废物分类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理。

七、手术室内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标准,避免交叉感染。

八、手术室内严格执行手术后清洁消毒制度,确保手术室环境卫生。

九、手术室内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标准,确保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

十、手术室内严格执行手术室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室人员健康状况。

以上规章制度为手术室内各项规定,违反规定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希望所有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确保手术室内安全和医疗质量。

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室管理制度13篇现如今,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术室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手术室管理制度1一、消毒供应室的各类人员必须经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消毒供应室布局合理,相对独立,邻近手术室和临床科室,便于收、送;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通风采风良好。

三、医院应按照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重复使用并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和供应。

四、医疗机构应根据其规模、任务、消毒供应种类及工作量,合理配备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

五、内部布局合理,分办公区域和工作区域。

工作区分去污染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划分明确,标志清楚,区域间设有实际屏障和物品通道,严格管理,实行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不昨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

六、天花板、墙壁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和消毒;墙角宜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

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

电源插座应采用嵌墙式防水安全型。

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每天对空气、物体表面等消毒2次,空气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9cm平皿)标准。

七、严格区分灭菌与未灭菌物品,定点放置。

对各类无菌包应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包括包装规范及包外标注等,发放前必须认真检查,过期重新灭菌。

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保持车辆清洁、干燥。

八、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灭菌。

特殊感染性疾病(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污染的器械应单独包装,明显标记,先经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朊毒体感染病人用后的器械按照WS310.2-20xx《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有关要求处置。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介绍度:介入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介绍度:介入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介绍度: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泛指以规定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1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划分明确,坚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置。

2.不一样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一样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着必需的防护用品,包含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到达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需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需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置。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马上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管,低于有效浓度马上更换。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2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室内坚持安静、乾净,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毒,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

3.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需消毒,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毒,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

4.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5.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31、专心实施消隔离制度,依照规定路线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篇一」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手术室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贴合功能流程。

2.进入手术室要换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换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气灭菌的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

4.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5.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8.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手术间尽量减少流动人员,减少手术间开关门的次数。

9.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景,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0.手术废弃物品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经过,不得逆行。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一天上班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毒处理后备用。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产房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

2.所有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换鞋。

2023年医院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目录:前言总则环境卫生管理医疗设备管理手术器械管理人员管理突发情况处理附件前言手术室是医院内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是医疗机构中进行手术和有创性操作的主要场所。

为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科学、高效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总则1.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手术室管理人员、外聘和挂靠人员等。

2.制度目的为加强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手术活动,提升手术室管理水平,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3.管理原则手术室管理实行全员参与、全面管理、质量优先、安全第一的原则。

环境卫生管理1.手术室清洁手术室内每天清洁两次,操作台和手术灯、手术台、手术器械和麻醉设备等必须保持清洁无菌。

定期召开内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和职业素养。

2.垃圾处理手术室内所有垃圾必须分类存放。

对于有感染性的废弃物,应按照有关卫生部门的规定进行收集和处理。

3.患者间隔手术室应按照标准规定设置患者间隔间。

手术室应当对患者进行审查,特别是对患者的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定要特别重视。

医疗设备管理1.设备保养手术室里各种医疗设备按《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进行日常、定期检查和保养。

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定期进行标准检测,做好技术档案。

2.通电检查每班前必须对各种设备进行通电检查,将设备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进行检查,看是否为闲杂音正常。

3.设备使用使用医疗设备,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操作。

未经专业人员操作,禁止试用或使用。

手术器械管理1.器械材质手术室用具、耗材等必须符合卫生部规定标准。

2.器械分类手术器械分为一次性和多次使用型。

一次性产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则进行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多次使用的手术器械应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标识。

3.器械清洁手术器械清洁环节必须做到无缝隙、无死角。

每个器械都必须在外表和内部进行清洗消毒。

手术室规章制度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操作室之一,直接关乎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为了保证手术室的安全和顺畅进行,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手术室规章制度:一、手术室管理制度1.手术室的使用必须在医院行政领导和手术科主任的许可下方可进行。

3.手术室设有门卫室,所有进出操作室的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交由特定人员登记。

4.手术室设有特定清洁人员负责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室的卫生。

5.手术室内部和外观的清洁和维护由机械和手工方法共同完成,设备清洁维护由专业维护人员负责。

6.手术室内应设有适当的灭火设备,以备紧急时使用。

7.手术室内应配备适用的一系列医疗设备,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检修、维护。

二、手术室工作制度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医师或医技人员资格,工作之前必须经过专业资格认证。

2.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卫生要求、穿戴干净整洁的手术衣,以及戴上手术帽、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实验室防护用品。

3.规范手术室人员职责,清楚明确各个工种的职责范围,做好各自的工作。

4.采用自由班制度,要求员工轮流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禁止在手术室吸烟、吃饭以及随意进入手术室内。

6.按照手术室工作程序,各人员分工执行任务,每个人都要保证工作严谨、认真。

7.对医疗用品不得私自挪用,不得将操作室中的医疗耗材带离室外,保证医疗用品使用安全。

9.对于药品的使用要规范、严谨,避免用错或混错,做到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10.手术结束后必须对仪器和设备进行清理和消毒处理,保证医疗设备使用效果。

三、手术室文明礼仪1.手术室内共用的物品,必须保持干净卫生,尽量减少污染物的出现。

2.手术室内不允许喧哗,严禁说闲话或私人谈论。

3.工作期间,不得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以免对工作带来干扰。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和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患者的安危以及医院的声誉。

一、手术室人员管理1、手术团队组成手术室的手术团队通常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手术室技师等。

每个成员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和分工,需要密切协作,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2、人员资质与培训所有进入手术室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并接受定期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新入职的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熟悉手术室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3、人员行为规范手术室工作人员应遵守严格的行为规范,包括着装整齐、佩戴口罩帽子、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

不得在手术室内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或从事与手术无关的活动。

二、手术室环境管理1、清洁与消毒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每天手术前后都要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手术台、器械等。

定期对手术室的空气进行监测和消毒,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2、温度与湿度控制手术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225℃,湿度控制在50%60%。

适宜的温湿度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舒适度,也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滋生和器械的锈蚀。

3、布局与设施管理手术室的布局应合理,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并有明显的标识。

手术室内的设施和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手术室物品管理1、手术器械管理手术器械应分类存放,定期进行清点、检查和维护。

锐利器械应特别注意防护,避免损伤。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后才能再次使用。

2、一次性物品管理一次性物品应按照规定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存放,使用前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

3、药品管理手术室内的药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晰,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它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

在手术室中,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严格的管理和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手术室管理1.人员管理手术室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他们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维护手术室秩序和正常工作秩序,必须对每位人员的入职流程、聘用条件、工作责任等进行具体规定。

2.设备管理手术室的设备是手术治疗的重要保障。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手术室应对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校验、使用培训等。

3.用品管理手术室耗材的管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但被忽视的问题。

不同的手术项目需要使用不同的耗材,若使用失效的耗材,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手术室应对耗材进行分类、统计、购买、储存以及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二、手术室规章制度在手术室中,每一个人员都有着相应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规定,这些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确保能够执行。

那么,手术室规章制度都有哪些呢?1.人员规定在手术室中,需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规定,明确工作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禁忌。

同时还需要规定入职流程、考核制度、奖惩规定等。

2.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是手术室的核心指标,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应制定严格的手术操作规范。

同时,医护人员应接受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手术室的医疗安全质量。

3.安全管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场所,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制定相应的拟合软件,对相应工作流程进行管控化管理,以确保每一次手术的安全性。

结语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的严格实施,不仅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安全,也是体现医院医疗管理的体制机制。

期望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和手术室人员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介入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工作场所,严谨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保障手术室工作的安全、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下面是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手术室管理原则1.严格遵守手术室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

2.高度重视手术室卫生,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整洁。

3.集中统一管理手术室工作,确保手术室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手术室人员管理1.手术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职业技能,持证上岗。

2.手术室人员应注意仪容仪表,穿戴合适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品。

3.手术室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

4.手术室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禁擅离岗位和私自调换工作任务。

6.手术室人员应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严禁泄露和滥用。

三、手术室设备管理1.手术室设备应定期检修和保养,确保正常运作。

2.手术室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不得私自修理或使用有缺陷的设备。

3.手术室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试运行,确保安全可靠。

5.手术室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维护。

四、手术室用品管理1.手术室用品应按照标准规格购买和分类储存。

2.手术室用品库存应进行定期清点和盘存,避免短缺或过多浪费。

3.手术室用品应保持干燥、无尘、无异味,并防止受污染。

4.手术室用品应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使用,避免过期和变质的物品。

五、手术室清洁与消毒管理1.手术室应保持常态化清洁,定期开展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

2.手术室清洁工作应遵循一次性原则,严禁多次使用同一清洁工具。

3.手术室清洁工作应遵守规范操作,注意消毒剂使用方法和浓度。

4.手术室清洁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培训和监督。

六、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1.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的各项规范。

2.手术室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手卫生和个人防护。

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对于手术室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手术室的职责和职能1.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手术操作环境和设备的工作场所。

2.手术室负责协调各科室的手术安排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及支持。

3.手术室必须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安全操作以及手术后的恢复和护理的质量。

2.手术室中的医护人员必须遵守岗位职责,不得在手术中擅自离开。

3.手术室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和合格的手术人员,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三、手术室设备和环境规定1.手术室必须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2.手术室的环境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和维护。

3.手术室的通风系统必须保持正常运作,并且经常检查和维护。

四、手术安全控制1.手术室必须建立和执行手术安全检查表,确保手术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2.手术室必须遵守手术刀具和消毒器材的使用规范,并进行定期检查。

3.手术室必须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室的洁净操作规范。

2.急诊手术必须确保手术室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包括器械、用药等。

3.急诊手术结束后必须及时做好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六、术中交接制度1.手术室必须建立术中交接制度,确保手术信息和病患情况的准确传递。

3.术中接班人员必须进行信息和手术器械的确认并记录在案。

七、术后处理和记录1.手术室必须进行术后处理和恢复护理,并相应记录病患情况和手术过程。

2.手术室必须建立完善的手术报告制度,包括手术过程、结果以及并发症等。

3.手术室必须保存和归档手术记录,便于管理和查询。

通过制定和执行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

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记录地点:医护办公室授课人员:刘再娥参加人员:第一节手术室的环境管理手术室是为了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的部门,不仅要求有科学合理的建筑位置和布局,先进齐全的仪器设备,还要有严格的无菌管理制度,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和高效性。

1.手术室的位置手术室应安排在医院内空气洁净处,一般位于建筑的较高层,靠近手术科室,方便接送病人,与监护室相邻。

2.手术室的布局手术清洁区附属房间包括:刷手间,无菌器械间,敷料间,仪器间,药品间,麻醉间等。

手术供应区附属房间包括:更衣间,更鞋及洗浴间等。

3.手术间的清洁和消毒为保障手术室的无菌操作环境,必须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隔离制度。

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应严格分开,若二者在同一手术间内连台,应先安排无菌手术。

日常的空气净化,消毒可以使用层流洁净系统,地面及室内物品可用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对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资料复印件集中保管,以便查询。

2.2.培训制度:新进仪器应请销售业务员介绍仪器性能、操作步骤、清洁消毒和保养方法,使人人熟悉。

2.3.设操作程序卡:每台仪器制作各自的操作程序卡,挂在仪器旁,随时提供使用操作提示。

2.5.消毒灭菌制度:根据仪器的消毒灭菌要求采用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如浸泡消毒、高压蒸汽灭菌和低温气体熏蒸灭菌等。

2.6.保管制度:由专人负责,护士长定期检查,定位放置,使用后立即放回固定位置或房间。

同时必须有防尘、防潮设施。

2.7.保养制度:使用后立即清洗,拆除的配件应及时安装,防止配件遗失。

检查仪器做到“三查”,即准备消毒灭菌前查,使用前查,清洁后查,发现问题及时请专业人员维修。

2.8.器械设备要每季度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汇报器械科。

2.9.器械管理人员在工作调动时要履行交接手续。

3、药品管理制度3.1.各类药品应根据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基数,以便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拿做自用。

3.2.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分别放置。

指定专人负责领取及保管,定时检查。

保证随时应用。

3.3.抢救药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并保持一定基数,定期检查,定序排列,定位存放,保证随时应用,随时登记。

定期更换到期药品。

3.4.毒性药品,麻醉药品应加锁保管,做好“五专”,严格交接登记。

3.5.随时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

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品标签不清或经涂改者均不得使用。

4.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管理制度4.1.手术室使用耗材由药械科统一招标,设备科购进。

4.2.领取物品时,必须输入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护士长审查签字后,方可领取。

并与设备科人员共同清点货物规格、型号、数量、质量等情况,准确无误后,双方在出库单上签名,并各保存一份。

4.3.耗材库房有专人管理,按有效期先后顺序及种类存放并核对、勤整理,保持库房整洁。

4.4.严格遵守一次性用品使用规定,严禁重复使用,严把回收关,严禁当作废品变卖。

4.5.尽力完善入库、请领、发放、登记程序。

根据当月手术量计划进货,防止积压而造成的失效和浪费。

4.6.当日使用的手术耗材,应及时登记并与收费单核对。

4.7.每月清点手术耗材库房,保证账目相符,做到收发有据。

第三节手术室组织及人员管理1.手术室的护士资质要求1.1具有一定护理工作经验的工作。

1.2了解常见手术的麻醉方法,常用的器械的作用及用法。

1.3经过上级组织的手术室的专职培训班。

1.4掌握手术室的仪器、物品的保养和消毒灭菌的方法。

1.5掌握各种区域的活动范围、流程。

1.6熟悉手术中的无菌技术规范。

2.手术室护士准入制度2.1经过正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脱产学习,并通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

2.2参加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

2.3新毕业护士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掌握感染手术器械的处理。

2.5熟悉手术室环境、布局及基本设备、物品的定位,特别是急救物品的定位和使用。

2.6熟练掌握手术时各项基本操作(包括展开无菌台、穿脱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洗手方法等)及专科手术的配合。

2.7掌握手术标本的固定、登记及固定液的配制;能客观、准确地填写护理记录单。

第四节手术室的护理文书1.护理文书概念及意义:1.1概念: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总称。

包括护理记录单、体温单、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临时医嘱单、病室护理交班报告。

1.2意义1.2.1护理文书是病人诊断、抢救、治疗、康复的重要依据。

1.2.1护理文书是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文件,是具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1.2.3护理文书是护患纠纷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佐证。

1.2.4护理文书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1.2.5护理文书是教学、科研的重要资料。

2.手术安全有关的手术专科护理文书手术室护理文书包括:手术安全核查单、手术风险评估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病人转运交接单等。

2.1手术安全核查单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室前,对手术患者身份及手术部位等信息进行术前最后确认和核对。

示例2.1.1麻醉实施前核查:“三确”病人资料,确定知情同意书签署,检查麻醉设备,建立静脉通道,查看既往用药史以及术前备血情况。

2.1.2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前核查:“三确”病人资料,手术、麻醉风险预警。

2.1.3离室前核查;“三确”病人资料,手术用药、输血核查,用物清点核查,标本处理(标本离体30分钟以内用甲醛浸泡),皮肤是否完整,各种管路以及患者去向。

2.2.1此表由术者、麻醉医生在术前一天核对完成评估(急诊手术在术前完成评估)并签字,由巡回护士在准备切皮肤前参与评估并签字。

2.2.2“随访”视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前由术者勾选。

2.3.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指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手术器械、敷料的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护理情况,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的清点核对、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签名等。

示例2.3.1记录内容真实及准确,记录逐项填写,不得提前记录(尤其是物品清点记录)。

2.3.2书中填塞物要记录完整、准确、有手术医师签名。

2.3.3手术物品清单有巡回护士填写正确无误,手术结束与巡回护士共同确认并签名(不得代签)。

2.3.4用斜线“/”将记录单空项填满,避免改动。

2.3.5发生断针等意外情况,术者拒绝查找或找不到,行床旁x线拍片,证体腔无异物,在患者离室前,巡回护士在特殊情况记录栏内注明事情经过,由术者签字并备案。

2.4.手术病人转运交接单是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对病人在术前术后交接时填写的单子。

包括对病人的术前准备情况,生命体征情况,皮肤情况,术前用药情况的交接,术后对病人生命体征情况,手术切口情况,各种管路情况,皮肤情况的交接,必须逐条进行交接。

4.修改要求4.1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出现错字应用。

4.2双线划在错字上,护士本人写错3个字以上要求重抄。

4.3修改时要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辩。

每页修改3处以上须重抄,重抄时应是原记录者重抄并签名。

第五节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组织科室成立由护士长与科室护理骨干组成的质控小组,负责科室整体质量的督导检查及改进。

2.质量控制制度2.1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分工细致,职责明确。

2.2每周根据质控工作的重点,对各项工作依据工作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每周六进行差错信息讲评和分析。

2.3每月召开质量分析会议1次,汇总检查情况,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反馈,同时提出整改措施。

2.4对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后,如确因责任心不强,思想不重视或屡教不改者严格控制。

2.5引用PDCA管理机制,实行持续质量改进,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对待每项工作。

3.质控小组的职责3.1负责手术室全方位护理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

制定年度质控工作计划。

按照计划及科室月质控工作重点,逐步逐项进行检查和落实。

3.2负责及时修订、完善、补充手术室质量控制检查标准。

3.3每周对所分管的项目定期不定期检查考核,做到及时汇总、分析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每月召开质控小组会议1次,分析评价护理工作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报检查结果。

3.4及时听取各手术科室的意见,每季度满意度调查1次。

对存在的问题或个人,实事求是进行评价和分析,与护士或手术医师共同协商解决,并将解决措施及时反馈给手术科室。

4.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4.1急救物品管理合格率100%。

4.2仪器使用完好率100%。

4.3器械准备合格率98%。

4.4手术间物品完好率98%4.5手术患者满意率95%。

4.6手术医生满意率95%。

4.7消毒隔离合格率95%。

4.8手术交接班准确率100%。

2.手术室设专人管理进出人员,未经许可不准擅自进手术室。

THE END
1.国际旅游岛商报数字报3. 切口护理:定期检查手术切口,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五、 挑战与展望 1. 挑战:术者中术后并发症因素的合理防范既需要专业护理人员本身具备更高度严格的护理责任心和相关专业知识。 2. 展望:随着生物医疗技术领域的深入发展,如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应用等,术前中的并发症事件的平均发生率或有望在短期内进一步http://paper.hndnews.com/html/2024-12/11/content_149519_1617859.htm
2.手术室冷知识:从术前准备到术后转运的门道医药卫生网当我们提及手术室,脑海中多会浮现出医生们紧张手术的画面,然而手术前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同样关乎生死、不容小觑。今天,就带你探秘从术前准备到术后转运的门道。 术前准备:全方位的精细打磨 术前准备工作仿若搭建高楼前夯实的地基,涉及患者、医护、环境多方层面。 http://adminc.yywsb.com/article/202412/2794172.html
3.等级复审复审应知应会第四十一期之法务篇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九、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多长时间内进行尸检? 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https://www.spph-sx.com/info/2511/48476.htm
4.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http://www.hbxxrmyy.com/yiyuanguanli/zhengcefagui/2024-08-12/902.html
5.病例书写基本规范8篇(全文)转科纪录:转出纪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完成(紧急情况除外);转入纪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 手术纪录:应由手术者于手术后24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受术者签名。 出院纪录、死亡纪录应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24小时内由经治医师完成。纪录死亡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4pg7tbr.html
6.灵璧县人民医院医疗核心制度(一)院内会诊包括院内常规会诊、院内大会诊及院内急会诊。 (二)凡遇下列情况,应及时申请会诊:疑难危重病例需要有关科室协助诊治;危急患者需要及时抢救;重大手术前因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需要提供协助;医疗纠纷需要分析判断;以专业基础性疾病收入院后经诊断有其他专业情况或存在合并症;家属或患者有会诊要求,需要http://www.lbxrmyy.com/kyjx/info.aspx?itemid=975
7.手术管理制度(通用12篇)7、手术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护士应清点台上每一件物品两遍,并准确记录。 8、手术室各种物品应定位放置,用后及时归还。手术室一切器械物品未经领导允许,一律不得外借,以确保手术所需,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9、手术室对手术病人要做好详细登记,按月统计,定期上报领导。 https://www.ruiwen.com/zhidu/5089826.html
8.给患者做术前准及交接手术病人时,应查对病人()C. 前加钞式、后加钞式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银行自助设备、自助银行的消防设施配置应符合消防管理的有关规定。加钞间、自助银行客户操作区应安装( )。 A. 应急照明灯 B. 电源插座 C. 灭火器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设置在车站、码头、市场等复杂环境的未与地面或墙体固定连接的银行自助设备,应安装( )https://www.shuashuati.com/ti/5851944d8326448680616fa0780fcadca3.html
9.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术前讨论制度——清徐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宣在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的当下,任何一项医疗制度的有效运行都必须有法律的保驾护航,内一科就《术前讨论制度》为主,查阅医疗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临床病例整理后,由张鑫大夫主持开展了学习讨论。 【基本要求】 1、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https://www.meipian.cn/2e38onw6
10.术前术后术者查房制度我院区制订了术前术后术者查房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术者查房:择期手术术者必须在手术前一天亲自查看患者,急诊手术术者手术前必须查看病人,查房内容包括:询问病人目前情况、查体、查看检查结果汇报情况,完善必要检查,制定术前准备方案,并把查房内容书写在病程记录中。术者要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https://wenku.baidu.com/view/602db68b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8.html
11.全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有创性检查治疗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http://www.huijing.org/zkgl/info/1004/1009.htm
12.金英杰医学教育答:一般甲状腺肿大分三度,轻度肿大:颈部看不到,但触诊可以摸到甲状腺;中度肿大:颈部可以看到肿大的甲状腺,而且触诊可以摸到肿大的轮廓,但甲状腺没有超过胸锁乳突肌的后缘;重度肿大:视诊和触诊都可以发现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超过了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2.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甲状腺触诊会有什么发现? https://www.jinyingjie.com/Home/Index/detail/id/39888.html
13.医疗核心制度(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50916110114_310661.html
14.背完拿下40分!临床执业医师技能实操部分考官提问手册汇总!病例分析是医师实践技能必考的内容,一般也会有100个病例由考生选择,病例分析中关键是:诊断、诊断依据和进一步检查。 一、戴无菌手套 1.如果手套带有滑石粉,手术开始前是否应先冲洗手套?为什么? 答:应当冲洗。因为滑石粉进入腹腔,可能刺激术野组织,加重炎症反应。 https://www.100vr.com/100vr/index/articlepage_detail?id=100501
15.术前怀疑或术中发现患者体内有手术遗留异物,取出的物品应由()共同A.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B.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 C.术中发现胰腺炎表现 D.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 E.术前发现胆总管结石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规定:术前术者及实施麻醉的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https://www.xilvedu.cn/fjkscnll.html
16.骨科病历书写管理制度5、手术病人的术前讨论应由住院医师于术前作详细记录。 6、手术病人的手术知情同意书应由主治医师于术前和患者及 家属作详细交流并记录、签名。 7、手术通知单由住院医师于手术前一天早晨交班前完成,由 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住院总送达手术室。 8、手术病人的手术记录应由术者或一助于术后24小时内完 成。一助https://m.66law.cn/contractmodel/2094796.aspx
17.2018级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大数据下医养结合的需要,具有现代医学影像理念,掌握本专业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及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面向各级医疗卫生保健行业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七、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8.htm
18.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75.腹股沟斜疝手术,术后7日拆线,切口轻度红肿,切口愈合应记录为( ) A.Ⅰ/甲 B.Ⅰ/乙 C.Ⅱ/甲 D.Ⅱ/乙 E.Ⅰ/丙 答案:B 解析:切口愈合情况记录:①清洁切口,用“I”代表,是指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等;②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https://chengkao.eol.cn/a/20171211112332.html
19.医疗核心制度试题(通用6篇)(3)病危、病重患者入院当日必须有上级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记录。节假日及双休日可由值班主治医师代查房。 (4)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v6qe5i9.html
20.医院规章制度得到医师许可者,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5)传染病患者一般禁止探视,特殊情况须经医师或护士长决定。 (6)进入传染病房须穿隔离衣,遇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 (7)胃肠道传染病员的便盆,遇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 (8)传染病房的地面和墙壁应注意消毒,病员出院或死亡后,病房和用具须作终末消毒(处理方法视病种https://www.liuxue86.com/a/5101041.html
21.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法律法规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8、门诊间会诊:由本专业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提出,由门诊管理部门负责,尽可能在当日完成(不含多种疾病多科治疗的患者)。 https://www.fjsfy.com/info/13135.j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