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犍陀罗佛教建筑和艺术

穆罕默德·阿什拉夫·汗(MuhammadAshrafKhan)

真纳大学亚洲文明塔克西拉研究所教授,获考古学硕士、犍陀罗研究博士学位,先后在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考古与博物馆事务部、真纳大学亚洲文明塔克西拉研究所任职,参与了巴基斯坦许多重大考古研究和发掘工作,著有多部关于犍陀罗艺术的著作。

萨迪德·阿里夫(SadeedArif)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古老的贸易之路。几个世纪以来,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至关重要。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陆路通道,将东亚、东南亚与东非、西亚和南欧贯通起来。在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以及后来的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国王时期,犍陀罗地区(即目前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地区)兴建了大量的佛塔和寺院。从这些佛教建筑中出土了许多石刻造像、灰泥造像、铜像、青铜像以及铜币、银币和金币,目前大部分陈列在巴基斯坦和国外的博物馆里。这些出土文物显示,犍陀罗艺术受到了来自中国、波斯、罗马和希腊等不同文明的影响。在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以及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国王时期,大乘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中国、日本和韩国。

公元前3世纪,佛教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支持下传遍古印度,并扩展至亚洲其他地区。公元前3世纪末期,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在该地区佛教传播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巴基斯坦拥有超过5000个佛教遗址,佛教艺术和建筑资源丰富。

犍陀罗是南亚的重要地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作为佛教中心,因此被称为“佛教圣地”。犍陀罗(Gandhara)这个词可以一分为二:“Gand”意为“香气”,“Hara”意为“土地”,犍陀罗即为“芬芳之乡”。广义的犍陀罗地区包括了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印度河下游谷地、塔克西拉山谷(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北部)和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实际的(即狭义上的)犍陀罗地区为一个三角形地带,东西长100公里,南北长70公里。然而,犍陀罗艺术突破了重重地理阻隔,向阿富汗东部、乌仗那、巴尔赫、斯瓦特山谷、布内尔、迪尔、巴焦耳和白沙瓦山谷等各地延伸,直至克什米尔。

贾乌利安寺院遗址,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塔克西拉

丝绸之路沿线的犍陀罗佛塔和寺院

考古人员在犍陀罗地区(特别是塔克西拉山谷)发掘出了许多属于公元前3世纪和公元5世纪的佛教圣地遗址,其中最早的一个是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建造的法王塔(Dharmarajikastupa,又译达磨拉吉卡窣堵波)。英国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关于该遗址的主佛塔建造在佛陀舍利之上的观点或许是正确的,阿育王很可能将佛陀舍利分配到此处并建塔,并且称其为dhato-garbhastupa(意即存放舍利的佛塔)。

考古人员在锡尔卡普市挖掘出了数个文化层叠加的建筑遗址。其中,在属于安息帝国时期(公元1世纪)最后阶段的层位中发掘出一座圆形小佛塔,设计精致,用浓厚的石膏绘饰出当时较为常见的茛苕叶纹,其功能似乎只是为了私人祷祝和礼佛。而另外一座佛寺位于凸起的基座上,前面有一个门廊,中间为一个长方形的中殿,后面是一个圆形后殿;整个佛寺被一条走廊通道所包围;由于这种形状,该佛寺被称为拱形庙。该层位除了上述佛教建筑之外,其庭院内还有双头鹰神殿遗迹,融合了西方古典、印度以及当地建筑的风格。

贵霜时期的佛塔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方形佛塔取代圆形佛塔开始流行;寺院中出现厨房,建筑多由半方石砌筑,寺院中有田地。佛教造像艺术此时突然出现了人格化形象,首次出现了雕刻的佛陀形象。佛陀形象在开始时表现为画面中的人物主角,即用高浮雕的形式在佛塔基座的壁柱之间展现佛陀的生平事迹。随后,独立式佛像将在下一阶段逐渐显现并充分发展。

稍后一个时期,佛塔建造出现另一个发展趋势。小佛塔取代了大佛塔成为主流,且主塔周围是还愿塔,此类布局结构主要见于莫赫拉莫拉杜(MohraMoradu)等建筑遗址。上述遗址中的小佛塔多为高浮雕装饰,在片岩或灰泥上雕成,描绘了许多佛像。在最后阶段(公元前4~5世纪),佛塔形状进一步改变,高塔取代了低塔成为更加普遍的样式。

在白匈奴入侵犍陀罗之后,佛教逐渐失去了它在贵霜王朝时代所拥有的王室赞助。由于佛教普及而一度式微的印度教,在此时获得了白匈奴的支持而再度复兴。佛教庙宇大量荒废,许多僧侣逃往山区(今巴基斯坦西北偏远地区)避难。在公元7世纪,玄奘来到犍陀罗,他认为此地曾经臣服于迦毕试国,但后来它已成为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的支流。虽然曾有许多寺院,但已成为废墟。在经历破坏之后,犍陀罗从未恢复。

在斯瓦特、布内尔、迪尔等地分布着许多佛教遗址,这些遗址保留了佛塔、寺院、精舍、居住点、洞穴、石刻和铭文。

据公元4世纪来到斯瓦特的法显记载,该地区约有600座寺院。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宋云在公元6世纪到达该地,在当地寺院里看到了近6000幅画像。玄奘于公元7世纪来到斯瓦特,在目睹了当地佛教衰败的景象后,他说:“夹苏婆伐窣堵河,旧有一千四百伽蓝,多已荒芜。昔僧徒一万八千,今渐减少。”即使在今天的斯瓦特,仍有超过400座佛塔和寺院遗址,占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僧侣们在山上建造了许多佛塔和寺院,其目的一是不影响山下的农业生产,二是免于战乱侵扰。他们在朝圣者经常沐浴的水泉旁建造了寺院。

辩才天女(Sarasvati)浮雕,拉合尔博物馆

悉达多诞生浮雕,卡拉奇国家博物馆

犍陀罗艺术与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大犍陀罗(即广义的犍陀罗地区,包括整个开普省、旁遮普北部和阿富汗东部)的佛教艺术受外来文化影响显著,有学者也因此认为犍陀罗艺术就是希腊或罗马艺术的产物。其他一些学者则认为犍陀罗艺术的概念源自本土,受到了印度、中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等地的相互作用,其影响真实可见,正如犍陀罗雕塑所示。

波斯的阿契美尼亚人在公元前6世纪到前4世纪统治着犍陀罗地区,随后到来的是公元前190至前90年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和印度-希腊人,这些外来文化深刻影响了当地的艺术和手工艺。此后,公元前90年至公元1世纪中叶抵达犍陀罗的斯基泰人和安息人为当地传统注入了新趋势。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5世纪,贵霜人在犍陀罗艺术和建筑领域进行了更多创新。迦腻色伽统治时期被认为是犍陀罗艺术的黄金时代。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外来统治者不仅在犍陀罗地区建立了政治统治,而且也塑造了该地区的文化价值观。

法王塔寺院遗址,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塔克西拉

犍陀罗的考古环境表明它发展出了一种混合了西方和亚洲文化的组合模式。这种复杂文化背景培养出的工匠创造了这种独特的佛教艺术。佛教艺术的详细主题包括佛教基本概念的象征性表达,例如佛塔崇拜、佛陀或菩萨造像等,一般都带有浓厚的当地特色。

也有一些考古学家不同意犍陀罗艺术完全源于希腊人或罗马人的影响,他们认为这种艺术借鉴了东西方思想并将两者合二为一,然后向四周扩展至印度、阿富汗、中亚、中国和远东地区。艺术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古印度的,它源于两者并将不同的元素与自身的形式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新的传统,即今天人们所知的犍陀罗艺术。

THE END
1.中国唐代文物展在巴黎火热举行为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一场名为“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的文物展正在法国首都巴黎火热举行,吸引大批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观众前去参观。 本次唐代文物展在位于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汇集中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机构的200多件精美文物,其中部分展品是首次在中国境外展出。https://item.btime.com/471m90cu1nb8niatiut38kbjqf2
2.聚焦时代之变,共话文博未来——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演讲回顾近十年来,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积极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连接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观众的桥梁。通过与多个国际知名机构合作,推出多个东西方文化交融对话展览。通过这些展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致力于构建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全球文明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尊重。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2447
3.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将重启首推东西方绘画艺术对话展18件包括多幅达·芬奇真迹的文艺复兴艺术珍品和18件上海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绘画传世名作将同场展出,同台对话。这是中国迄今为止阵容最强的达·芬奇真迹展,也是上海博物馆首次推出东西方绘画艺术对话原创大展。 展览开幕也宣告因文物搬迁闭馆一个多月后,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重新开放。除此次收费特展,馆内中国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31115/7ff4289e39424149b52e17aefc12b685.html
4.北京圆明园博物馆,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神北京圆明园博物馆,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神奇之地,等你来探索! 如何到达?坐地铁到圆明园站,就可以开始你的奇妙冒险啦! 游览线路:从南门进,顺着湖边的路一直向前,你会看到美丽的风景和厚重的历史气息。如果喜欢拍照的朋友,一定要去西洋楼区看看,这里有很多欧式建筑,是拍摄大片的好地方! 时间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8331426?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5.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之桥——访美国纳尔逊8月11日,人们在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参观。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位于美国中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博物馆收藏了数千件中国文物,被认为是西方最好的中国艺术收藏之一。多年来,博物馆在帮助当地民众拓展视野,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https://m.youth.cn/gqt/gqt/202209/t20220907_13981838.htm
6.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缩影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缩影,是青岛历史城区“红瓦、黄墙”视觉形象的典型代表,体现着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古典主义、巴洛克、洛可可等多种艺术风格。诚如梁思成所言,它是融合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https://www.jianshu.com/p/d62891ef4cdc
7.中国国家博物馆重大委托课题“大航海时代的东西方对话”结题评审4月14日,由我校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杨雨蕾教授主持的“大航海时代的东西方对话”课题结题评审暨策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会议,副馆长丁鹏勃主持会议。 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国强、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张西平、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万明、暨南大学特聘教授金国平、福建师范大学特聘https://rwsk.zju.edu.cn/2021/0420/c2075a2306777/page.htm
8.连接东西方的符号连接东西方的符号 Mathaf—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Mathaf, Arab Museum of Modern Art) 位于卡塔尔的多哈,名字起得可能有点怪,因为Mathaf在阿拉伯语中也是“博物馆”的意思。该博物馆旨在展现现代及当代阿拉伯世界的艺术成就,博物馆将 收藏超过一万件哈桑.本.穆罕默德.阿勒萨尼酋长(Hassan Bin Mohammed Al-Thani)的https://www.rologo.com/mathaf-arab-museum-of-modern-art.html
9.联通东西方的“门”——西洋门王府建筑 联通东西方的“门”——西洋门 中国最早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西洋建筑,至清代乾隆年间更是出现了以西洋建筑为主体的圆明园西洋楼群,但这些并非是纯粹的西方建筑风格而是中西合璧。17、18世纪,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国西洋建筑经过与本土文化融合后被重新演绎出来,具备了独特的风格特色,在这个时期最具代表https://www.pgm.org.cn/pgm/wfjz/201808/c0ade33830894af98cd3d7ec17727686.shtml
10.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作为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地,伊朗艺术融汇了不同族群的文化元素,影响了欧亚大陆的诸多国家和地区。本展览荟萃伊朗多家博物馆收藏的建筑、雕塑、陶瓷、玻璃、金属、书法、绘画等品类的216件文物,展现了古代波斯文明在交流互鉴之中留下的辉煌壮美的物质文化遗产。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11.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国外的金属制造品收藏具有13-20世纪的9000多由专业东西方镀银匠和珠宝匠制造的展览品。克里姆林宫的国王和宗主教的宝库组成收藏的核心,那是19世纪成立的博物馆最古老的一部分。 16-17世纪为莫斯科国王专门采购珍贵制造品,同时从国外有大量的大使赠品。这些使收藏加急地富起来。 https://www.kreml.ru/zh-CN/about-museums/museum-collection/zarubezhnyy-khudozhestvennyy-metall/
12.10个文博提案建议浙江文物工作将在11方面发力河南发现570座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文博界的代表委员聚焦文物工作重点难点,从文物保护、考古工作、博物馆改革发展、文物安全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助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保护第一 多角度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文物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如何更好地进行文物保护出实招,建良言。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Y4NjY2OTSD35dosHbOcw.html
13.匠心相通东西方文明交流源远流长新闻频道央视网消息:在参展的文物中,记者还发现了两件形制相似的展品。名字很有特色,都被称为“来通杯”,在伊朗及其周边地区均有大量出土。这件陶鸟形来通杯,出土于亚美尼亚比尼遗址,现藏于亚美尼亚历史博物馆,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乌拉尔图时期的陶器。它的上半部有红白黑三色相交的方格纹,不仅装饰了瓶身,还巧妙https://news.cctv.com/2019/05/22/ARTIGGHMF5hKJYaj51n6xugG1905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