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在即。正是在敦煌文博会的推动下,我省文化企业引进行业“顶流”技术和“新势力”理念,借助AI、AR等多媒体技术赋能文旅产业,为甘肃文化传承、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数字敦煌”新突破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数字敦煌”项目则是甘肃省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杰出代表。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字扫描、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数字敦煌”将莫高窟的洞窟、壁画和雕塑进行数字化保存,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
今年暑期,敦煌研究院创新推出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是敦煌游客的爆款体验项目。
据悉,“寻境敦煌”项目面对当下年轻大众文化体验需求更开放、更多元的特点,开创更为完整的旅游服务模式:“游前—通过线上互动了解知识、游中—沉浸式VR体验、游后—现场留念‘置身国宝洞窟’纪念视频”升级体验,为文博数字化、文旅行业创新开辟了又一全新场景。这也是敦煌研究院探索向大众普及敦煌文化的多元路径中,创新推出的多款“数字敦煌”产品中最受游客欢迎的一项。
除了敦煌莫高窟,甘肃对其他文化遗产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数字体验馆,利用虚拟技术让游客实现与古人的对话,感受甘肃厚重的历史。对完成三维数字采集的文物进行二次加工,推出数字藏品,实现了文物资源的市场化运作。
智慧文旅平台:提升目的地影响力
智慧文旅平台是甘肃省智慧文旅建设的重要成果。该平台整合了全省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省文旅厅科技信息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省创新网络宣传营销方式,除了全面整合“四大矩阵”媒体平台,还在活动中开展直播活动,让游客跟着视频、跟着镜头了解甘肃。
除此之外,我省还加快推进“一部手机游甘肃”平台市场化运营,已实现了重点景区景点语音讲解、线路规划、全景观看、线上打卡、分时预约、特产订购、数字阅读、数字展览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全程化多方位服务。同时,平台还利用AI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推荐,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不久前,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由甘肃省文旅厅申报的《文旅数据共享提升旅游目的地影响力》,敦煌研究院申报的《数据资源共享共创助力文物保护、艺术传承、文化推广》入选“文化旅游”领域典型案例。
数字化转型:文创产品的创新之路
兰州牛肉拉面是甘肃省的特色美食,也是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兰州牛肉拉面文创产业迎来新的机遇。
兰州市博物馆文创中心、甘肃嘉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将AR实物识别系统运用到牛肉拉面系列文物数字明信片文创产品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扫码进入识别系统,就能识别到兰州古代当地卖牛肉拉面的场景,屏幕上就会出现一段有关“牛肉面”的动态AR音视频展示,旋转手机镜头,还可以实现与古代牛肉面拉面师傅动态合影。
此外,一些文化企业还利用数字技术,开发了兰州牛肉拉面主题的动漫、游戏,通过多元化传播渠道,推广兰州牛肉拉面文化。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丰富了兰州牛肉拉面文化内涵,也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数字赋能,向“新”而行。在敦煌文博会的推动下,甘肃文化企业不断学习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旅产业。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甘肃文旅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