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金昌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金昌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金昌市博物馆向国家一级博物馆迈进、全面提升业务水平的关键五年。为明确金昌市博物馆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博物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金昌市博物馆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金昌市博物馆发展概况

(一)新馆建设及开馆工作

金昌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于2012年正式立项,同年办理了前期审批手续并完成招投标;2013年3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8月完成主体封顶;2017年9月,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5559.66m2,建筑面积23589m2,建筑控制高度24.9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东西长81.6米,南北长99.7米,结构为框架剪力墙。其中,一、二层为博物馆陈展区,地下层为设备用房和文物库房。2018年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了2018年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暨金昌市博物馆开馆仪式。

现举办基本陈列3个(《金昌古代文明展》《金昌民俗文化展》《金昌古生物化石展》),临时展厅5个,用以举办原创临展、引进省内外巡展,另设有探索天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博物馆商店、接待室、综合服务中心、总服务台等服务功能区,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览环境。

(二)免费开放工作

自2016年以来,金昌市博物馆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着“一切为观众服务,为一切观众服务”的宗旨,免费开放工作正常运行。一是周末、节假日均向社会开放,接待能力持续增强。二是积极与省内外博物馆联系,引进高质量临时展览,尤其是引进的甘肃省博物馆《从贵族礼器到世俗用具——甘肃丝绸之路青铜器特展》、《动“舞”陇原——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动物标本展》,天津博物馆《安和常乐——天津博物馆藏吉祥文物展》等重要展览,为博物馆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是青少年活动、社区文化促进、“流动展览”下基层等活动次数不断增加,另在新馆二楼设有1200平米的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发面提供了基础保障。我馆结合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及本土传统文化,精心策划一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博物馆里过大年”“我和我的祖国”“金博快车——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已成为我馆的品牌活动。

(三)安全保卫工作

博物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我们按照一级安防消防单位的要求,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每年年初与各部室签订《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及安全目标责任书》。将安全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覆盖到博物馆各个功能区,做到安全工作无死角。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馆内安全制度、消防制度、电梯制度、门禁制度、学习教育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是开展安全培训及演练活动。每年开展消防安全培训2次,电梯安全操作培训1次,消防演练1次,电梯操作演练1次。四是做好博物馆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换和保养。金昌市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库房搬迁、展厅布展等方面均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现阶段新馆安防、消防等设施设备均已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四)藏品保护研究工作

一是通过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金昌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据库信息平台已初步建立。二是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项目已完成实施并通过验收,极大的改善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三是社会流散文物征集工作有序开展,增加了馆藏文物数量和质量。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持续发展,金昌市博物馆现已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城市文明形象、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宣传阵地,先后被命名为第一批“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金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昌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以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依托,借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大力发展金昌市博物馆事业。实施博物馆规范化管理,力争到2025年,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形成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实现博物馆管理运行的现代化,建立运转协调、惠及全民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

(二)主要任务

1.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办好临时展览、馆际交流展览等活动。一是积极引进省内外高质量展览,丰富本馆展览内容,增加博物馆人气。二是依托本馆沙井文物资源优势举办展览,将巡展送到省内外兄弟博物馆,让国内外观众了解金昌,努力提高金昌知名度,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2.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博物馆品牌教育活动。借鉴省级博物馆先进经验、不断创新模式,办好《金博讲坛》,打造全省青少年教育品牌项目,夯实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使博物馆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强化“学术建馆”理念,办好馆刊,打造“沙井文化收藏重地、研究高地”。

(三)重点项目

1.金昌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

2.金昌市博物馆数字化设备购置项目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文物数字化信息采集基础上,在文物数字化利用、智慧导览以及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教育等领域大力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水平,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寓教于乐的公共文化服务,夯实“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晋升国家一级博物奠定坚实基础。

3.金昌市博物馆文旅综合体项目

金昌市博物馆文旅综合体项目位于博物馆三楼,总建筑面积3540平方米。具体包括四部分:专题陈列《物华天宝大美镍都——金昌自然资源展》装修布展,1350平方米;数字化专题陈列《永昌圣容寺与敦煌文化展》装修布展,670平方米;文物互动体验“金博数字体验园”新建,1230平方米;博物馆餐厅装修,270平方米。积极申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打造博物馆文旅综合体,为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奠定基础。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完善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完善权责明确、统筹有力的博物馆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各业务部门职责规范和人员配置,确保“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有序组织。

(二)人才保障

1.努力实现博物馆升格为副县级建制

申请增加编制,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继续教育、馆际交流、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壮大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领域和范围。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博物馆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岗位培训和人才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博物馆人才队伍。加强后备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的重点培养。结合博物馆项目,统筹安排、培养、使用人才,积极推动以科研项目培养人才发展,以人才促进科研项目推进的良性循环。

(三)经费保障

积极筹划多渠道资金的筹集。坚持国家在博物馆事业发展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保证博物馆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对博物馆的资金投入。同时,积极探索理事会制度下的文化基金会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博物馆事业。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做好项目审计工作。

(四)舆论保障

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博物馆开放氛围。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文化福利。更有效地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对博物馆重点展览、社会教育活动等的宣传。培育市民的博物馆意识,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THE END
1.甘肃省两项目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文物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集中示范推广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创新的最新成果,甘肃省博物馆“‘数字甘博’管理服务平台”、敦煌研究院“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双双入选创新示范优秀案例。 “数字甘博”管理服务平台。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9J915D05566S4R.html
2.数字甘博官方网站甘肃省博物馆“数字甘博”管理服务平台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 第四届甘肃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圆满落幕 吸睛又吸“金” 火爆文创的“出圈”密码是什么? 本馆新闻 更多 ?起猛了,甘肃文物里有“显眼包”出没! 10 /12 ?甘肃省博物馆举办2024年度“学术活动周” http://www.gansumuseum.com/home
3.甘肃省博物馆图书馆举办丰富活动庆国庆每日甘肃网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何佳睿)记者了解到,10月1日至7日,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市图书馆均正常开放,并通过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与广大观众读者一起欢度国庆。国庆假期,省博物馆将预约门票数量由原来每日1.2万张增加至1.4万张;同时,为满足没有预约到门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853183173963965&wfr=spider&for=pc
4.国际博物馆日丨来看展吗?文化饕餮的不朽与未来世界博物馆协会(ICOM)在去年发布的《博物馆、博物馆从业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近一半的博物馆表示在闭馆前便已经开展线上藏品展示以及使用社交媒体。 ▲图片来自《博物馆、博物馆从业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查报告:数字化活动的变化 在闭馆后,使用线上藏品展示、线上展览、直播等数字化服务的博物馆至少增https://zmt-m.hljtv.com/news_details.html?id=354705
5.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成功开启美国数字图书馆时代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将数字技术带入全球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中;1995年,欧美区域的多家博物馆已经开始着手开展数字化存储项目,进一步将数字技术的应用扩大化。 世界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也为我国博物馆数字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6.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招标采购网每天为您提供更新更全的甘肃省博物馆招标信息、采购项目、更多关于甘肃省博物馆招投标、中标公告、拟在建项目等信息尽在比地招标网。http://www.bidizhaobiao.com/bdzbjg/gssbwg213474
7.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最新招标采购信息,查看甘肃省博物馆历史招标采购记录、中标查询、拟在建项目、工程建设信息就在招标采购导航网!https://www.okcis.cn/see3852/
8.圆桌麦积山石窟保护:从基础研究到修复数字化展示张铭所长给予了我很多关于麦积山保护规划的思路。麦积山需要做更多的基础性研究,思索麦积山石窟与景观、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联系。这种基础性研究对未来的数字化展示与博物馆展览也具有重要意义。 岳永强所长讲述了麦积山石窟的修复与保护的故事,我们可以窥见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努力。他们奉献了巨大的时间https://new.qq.com/omn/20220325/20220325A09VAO00.html
9.这一年︱2019年博物馆展览:了不起,但还不够伟大私家历史澎湃新闻但与此同时,“博物馆里过大年”“国潮文创”“夜场常态化”“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社区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博物馆游学”“品牌合作展”“回归文物”等头条热词,几乎全面覆盖了包括博物馆形态、建设、文创、教育、展览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博物馆人正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支持下,卓有成效地发掘着博物馆横向意义上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418912
10.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与数字莫高窟——谈石窟遗址的数字技术实现基于数字化敦煌壁画和敦煌文物的产品开发,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在管理上一点很大的不足是我们对于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相对欠缺,各地各遗址单位没有自成体系的有独特个性的配套旅游宣传品、旅游纪念品,相当一部分产品全国各地都在卖,质量档次非常低,已经远不能满足高品位旅游的需求,也无法提升遗址管理面貌https://www.dpm.org.cn/study_detail/100202.html
11.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5月15日,第七届(2022年度)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评选结果揭晓。由敦煌研究院与武汉大学联合主办的“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荣获精品奖。展览共展出近百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30余件。展览整体从宏观背景到石窟壁画,从出土文物到背后的研究和保护历程,从场景实物到数字技术,全方位立体展示https://www.dha.ac.cn/info/1019/4794.htm
12.北京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亮相于中华第一街——长安街西延长线上,位于西城区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https://baike.sogou.com/v3829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