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3·9——2014·8)–国学网

生觉与化梦等情:《列子》生死观中的佛道关系(周大兴)从老庄看儒家的死生观及其问题(崔真德)

16:00-17:30主持人:周大兴儒家生死观研究(徐春林)台越民间教派生死观之比较──以一贯道与四恩孝义为例(锺云莺)

9月6日10:00-12:00主持人:锺彩钧NishitaniKeijiontheDeathPerspectiveonLife(GrahamParkes)日本武士的生死观──以有关《正气歌》的例子为中心(佐藤炼太郎)生死与虚无主义──从西谷启治谈起(廖钦彬)

2、林文月先生学术成就与薪传国际学术研讨会

14:00-15:05主持人:叶国良从中国子学传统重探《文心雕龙》(张蓓蓓)孔子的「君子五德」与孙子的「将之五德」比较硏究(朴泰德)荀子的音乐思想(陈昭瑛)

15:25-16:30主持人:陈昌明裴松之《三国志注》对三国史的解构与重组(王文进)由干宝《搜神记》略论灾异说之流变(黄启书)台湾遗民连雅堂先生的复仇观(李隆献)

16:30-17:35主持人:方瑜唐代渔父词与日本《经国集》十三首〈渔歌〉之比较(萧丽华)清代中叶诗歌之世界图像探析(廖肇亨)《红楼梦》与「六朝」(欧丽娟)

11:15-12:20主持人:齐益寿陶诗札记:家屋三帖(张淑香)谢灵运的出生与幼年考(李光哲)从谢朓诗谈中国风景诗的形塑(蔡瑜)

14:00-15:05主持人:王文兴林文月及其散文的「白马湖风韵」(陈星)爱台湾、巍巍立海中间──周蓝萍音乐作品中的台湾想象(沈冬)战争、现代性与五〇年代的文化政治──以妇联会「征衣运动」为例的探讨(梅家玲)

15:25-16:30主持人:郑毓瑜清季曾咏诗集之整理及其文献意义(林玫仪)梁启超的「常识」观:从「国民常识学会」的构想谈起(夏晓虹)论《铁凝日记──汉城的事》(李永求)

16:30-17:40【综合座谈】主持人:曾永义与谈人:林文月、齐邦媛、李充阳、金文京、柯庆明、何寄澎、王文进、陈昌明

3、第八届台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时空流转:文学景观、文化翻译与语言接触」

10:50-12:10【时光流转与地景变迁】主持人:许俊雅今日,女生当家:《霞飞之家》与《我就这样过了一生》的互文性和叙事策略(林镇山)讨论人:陈国球白景瑞与台湾地景(沈晓茵)讨论人:刘亮雅今昔对比的时光流转——阿盛《萍聚瓦窑沟》(黄雅莉)讨论人:余美玲

13:30-15:10【原住民族文化景观】主持人:简瑛瑛熟番书写中的平埔族社会像(詹素娟)讨论人:汪明辉原住民景观的变迁(巴清雄)讨论人:汪明辉竞逐中的开发与保育山林景观——在台湾殖民与解殖民时空脉络下(萧世晖)讨论人:黄智慧异己再现与文化翻译——以必麒麟的视角为例(陈芷凡)讨论人:梁一萍

15:30-17:10【空间流动与文本再现】主持人:邱贵芬流动的空间·帝国的玄关——台湾古典诗中的港都基隆(1895-1945)(李嘉瑜)讨论人:黄美娥再现与论述:台湾日治时期旅游叙事策略(林淑慧)讨论人:廖炳惠北台湾与庶民生活:20世纪初日本人歌谣采集的文学景观(陈龙廷)讨论人:垂水千惠「福尔摩斯」与「福尔摩莎」:柯南道尔、热带病学与帝国殖民(林秀玲)讨论人:黄美娥

10:40-12:20【多元文化与语言接触】主持人:李勤岸从台湾原、闽、客、华(国)语的互借词探讨当代汉语词汇的融合(姚荣松)讨论人:黄美金台湾歌仔册的语言吸纳类型与解读(臧汀生)讨论人:李勤岸宜兰克里奥尔的词系动统(简月真)讨论人:齐莉莎台中华语初探——从几个声调特征看起(许慧如)讨论人:姚荣松

15:30-16:50【圆桌论坛】主题:台湾文学史料与研究方法主持人:林镇山引言人:Prof.Dirlik、廖炳惠、陈国球、项洁、垂水千惠

9月7日(周六)地点:长荣大学第一教学大楼二楼T102019:00-10:00【专题演讲】主持人:庄万寿主讲人:施懿琳

10:20-12:00【族群文化与文本叙写】主持人:庄惠惇客家乡新社台地产业景观的变迁(温振华)讨论人:戴宝村台南白河地区的客家人(郑瑞明)讨论人:戴文锋殖民政府的「第一客」──1897年总督府初次客家调查与日治时期客家认识的关联性(许世融)讨论人:韦烟灶日治时期新竹州客籍移民聚落社会的建立:以美浓南隆农场为例(王和安)讨论人:戴文锋

13:30-15:10【语用研究与文化景观】主持人:温振华由语言接触看台湾客家话的语借词(邱湘云)讨论人:范文芳台湾客家影像叙事之族群文化与跨界想象(1970S-1980S)(黄仪冠)讨论人:陈万益台湾花东地区客家文学论析(王幼华)讨论人:陈万益赛夏族客话使用状况研究——以南庄乡东河村为例(范瑞玲)讨论人:范文芳

15:30-17:10【族群接触与语言变迁】主持人:郑瑞明平埔族之文化受殖轨迹:以三首凯达格兰族歌谣之著录、译介为例(杨克隆)讨论人:温振华台湾排湾族住居文化空间景观变迁研究(郭东雄)讨论人:徐明福「蕃语讲习」——日本时代理蕃警察的台湾原住民语言训练(石丸雅邦)讨论人:郑瑞明耻辱、生命政治耻辱与白色恐怖证言(黄涵榆)讨论人:庄万寿

4、「东亚近代化与台湾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

13:00-15:00主持人:林呈蓉演剧与政治:简国贤的戏梦人生(欧素瑛)与谈人:石婉舜日本における「近代の超克论」のアジア的反射——台湾の场合(张修慎)与谈人:黄锦容日清「戦后経営」と台湾——明治31年の「台政刷新」と地方制度改正をめぐって(黄美惠)与谈人:林珠雪

15:20-17:00主持人:李明仁台湾におけるYMCA运动と民族自决主义:1920年代から1940年代を中心に(高井へラー由纪)与谈人:翁佳音台南府城における宗教団体と台湾の近代——火王爷会を中心に(都通宪三朗)与谈人:戴文锋翻译:林春吟

9月7日9:45-11:45主持人:吴密察台湾日本统治时代における:理蕃政策下の殖产政策(石丸雅邦)与谈人:郑安晞日治时期工业化与人力资本形成——以「台北工业学校」与「台南工业学校」为主(刘怡伶)与谈人:郑丽玲台湾总督府工业研究所(1939-1945)的成立及发展(许进发)与谈人:林兰芳

13:00-14:30主持人:陈仪深台湾の経済発展段阶と工业化类型(朝元照雄)与谈人:高淑媛日本与台湾水产业近代化及其承续(蔡升璋)与谈人:江旭本

14:50-16:20主持人:张炎宪东亚之台湾近代化的信仰发展——龙船竞漕话题(黄丽云)与谈人:戴宝村现代台湾における「烈士」の変容——高雄市忠烈祠「入祀」报道の分析(赤江达也)与谈人:蔡锦堂

5、近代物质文化研究——第一届历史与文物学术研讨会

10:00-12:00【台湾近代物质文化研究与诠释】主持人:杨式昭日治以后台湾陶瓷晚盘纹饰变迁初探(陈静宽)对谈人:卢泰康台湾南部庙宇收藏的传世陶瓷香炉供器(卢泰康)对谈人:李建纬台湾寺庙所见「宣德炉」年代与工艺试析(李建纬)对谈人:卢泰康台湾现存贞节牌坊之形制与图像分析(施云萍)对谈人:李建纬

13:00-15:00【艺术史与文化史】主持人:吕理政东方情调:JohannGregoriusHoroldt(1696-1775)与迈森瓷厂的中国风瓶绘设计(余琼宜)对谈人:于礼本文化记忆的物质与空间基础:以首都国族记忆空间营造文中心的探讨(潘宗亿)对谈人:苏信恩从1905年「保甲」徽章制度看日治初期的政治社会(谢仕渊)对谈人:张隆志再现或视觉?——堆塑罐之研究回顾与讨论(李博扬)对谈人:李建纬

【物质文化遗产与近代史的对话】主持人:张鸿铭阴山汪古与景教遗存的考古学观察(魏坚)对谈人:齐东方焚香与清供——明清炉瓶盒香具之应用(刘静敏)对谈人:简荣聪

【综合座谈】主持人:魏坚

6、「他者与亚美文学」学术研讨会

10:50-12:10主持人:黄心雅(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论文(1):经济、生命、与情感:王瀚《风水大师》中的亚美他者与扮演发表人:陈淑卿(中兴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论文(2):侦察中国城:艾德林《你被逮捕了》中的他者再现发表人:梁一萍(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

13:30-14:50主持人:张琼惠(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兼系主任)论文(3):他者.诗作.自由:以哈金的《自由生活》为例发表人:单德兴(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论文(4):「美国给我的最好的东西」:《落地》的他者记忆与创造性乡愁发表人:陈重仁(台湾大学外文系助理教授)

15:10-17:10主持人:何文敬(逢甲大学外文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论文(5):翻译他者:亚美文学在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发表人:郭英剑(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院长)论文(6):卜娄杉的曼格斯马纳村:从《老爸的笑声》重探「他者化」的美学与政治发表人:傅士珍(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论文(7):亚/美文学的他者──李昌来的《悬空》发表人:吴慧娟(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9月28日9:10-10:30主持人:庄坤良(逢甲大学外文系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论文(8):两代华裔美国行者:从汤亭亭的《猴行者》到林韬的《台北》发表人:冯品佳(交通大学外文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合聘研究员)论文(9):母亲的声音:领养的个人叙事发表人:陈福仁(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10:50-12:10主持人: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论文(10):重新检视华美文学中的文化民族主义发表人:赵文书(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英语系主任)论文(11):他者还是英雄?──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发表人:刘葵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13:30-14:50主持人:李秀娟(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论文(12):名字里的陌生人:《同名之人》中的亚美他者发表人:苏榕(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副教授)论文(13):亲密的陌生人:亚美文学中的留学生发表人:王智明(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副研究员)

15:10-17:10主持人:刘纪雯(辅仁大学英文系副教授)论文(14):黄哲伦《中式英文》中的语言和文化的翻译发表人:姜翠芬(政治大学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论文(15):《难言之隐》:临界想象与亚美「哥德」叙事发表人:李翠玉(高雄师范大学英语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论文(16):亚美文学与星马英语语系文学中的「他者」发表人:熊婷惠(中山大学外文系博士候选人)

7、二十年来台湾区域史研究回顾暨2013年林本源基金会年会

8、2013年「摆接义冢大墓公文化资产学术研讨会」

9、西湖溪流域客家村落史与文化资产研讨会

本研讨会已公布入选论文日治时代苗栗地区的铁路建设与区域发展(沈欣洁)苗栗西湖地区石母信仰研究(杨明璋)西湖溪下游地域社会之形成与变迁(邱晓燕)苗栗三叉河金华生三十二股之发展与经营(赖国诚)

缴交全文:2013年9月2日(星期一)会议日期:2013年10月5至6日(周六至周日)

10、2013年南台湾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参、时程一、征(邀)稿截稿日期:2013年9月30日。(※请缴交全文)二、征稿论文接受通知日期:2013年10月4日。三、研讨会报名截止日期:2013年10月11日。四、研讨会举办日期:2013年10月17日~18日(星期四~五),共两天。

伍、稿件投递处

82151高雄市路竹区中山路1821号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馆

11、台湾的天空--2013年「航空与社会」学术研讨会

二.地点:空军航空技术学院,(巨轮校区)高雄市冈山区巨轮路1号。

三.主办单位:空军航空技术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国立成功大学博物馆。

四.论文形式:8,000~10,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中英文稿件皆可。

六.题目及摘要截止日期:2013年7月15日。

七.摘要审查结果通知:2013年7月22日。

八.全文缴交:摘要审查通过者于2013年9月20日前上传全文电子文件。

十.投稿须知、论文格式、交通方式、住宿信息:请查阅大会网页。

12、第2届「性别研究与社会革新研讨会」

二、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子题)1.性别与情感教育2.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3.性别、医疗与科技4.同志运动的理论、政治与在地实践

三、时程规划1.摘要截稿:2013年8月22日2.摘要审查结果通知:2013年8月30日3.在线报名系统开始:2013年9月18日4.论文缴交全文/大专生创作实践奖作品缴交:2013年10月1日5.在线报名截止:2013年10月3日6.报名录取名单公布:2013年10月8日前7.第二届「性别研究与社会革新研讨会」举办日期:2013年10月18日~19日

2.「大专生性别创作与实践奖」不须摘要投稿,然请于2013年10月1日前完成计划作品并缴交至筹备委员会。

其余参加办法,请见网页之附件说明。

13、第六届中国文哲国际学术研讨会

二、指导单位:教育部、国立台北大学研究发展处

三、主办单位:国立台北大学中国文学系

四、会议日期:2013年10月19、20日(周六、周日)

五、会议地点:国立台北大学民生校区信息大楼三楼国际会议厅暨二楼研讨室

六、会议目的:(一)提供国内外大专校院、文教单位之专家学者,发表研究论文之机会,以学术成果回馈社会国家。(二)落实本校「提升各领域教学暨研究表现,成为国内该领域领先发展系所」之校务发展愿景。(三)实践本系「传统与现代之衔接,人文与科技之结合,本土与国际之会通,理论与实际之贯通」之发展重点。(四)弘扬本校「追求真理,服务人群」之大学精神,共襄校庆盛会。

七、会议主题:经世与致用

九、会议征文:(一)作者资历:教育部核定「讲师」证书以上者。

(二)论文:1.内容:未曾发表之学术研究为限。

2.提要:(1).截稿:已于2013年5月1日截止。(2).提交:赐寄电子文件至本系。(2).审稿:2013年6月1日前,电邮函覆作者。

3.主文:(1).撰者:论文「提要」审核通过者。(2).编辑:微软(Microsoft)文书软件(word2007以上版本)。(3).截稿:2013年9月10日。(4).提交:惠寄纸本(A4打印纸直式横印)、word檔、PDF檔等至本系。

4.字数:两万字以内为原则。

14、台湾近代战争史第三届研讨会

终战,国民党军接管台湾,趁机补充兵员,推估至少1万5千以上台湾青年开赴中国投入战争,劫后返乡者恐不及十分之ㄧ。另约3千人被俘或投降编为共军,随后投入韩战,终滞留中国5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厉批斗整肃。其它约计一万人战死,集坑乱葬,至今埋骨异域荒野,无人收尸,渺无香火。这烽火10年,关键未来百年,架构往后数十年社会基础和普遍战争记忆。但对于这段关键战争年代的叙述、论述、研究、检讨、创作…,却离奇稀少。因此我们续办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冀望填补历史缺页,更期待研究关键10年战争,有助于台湾的现在和未来。

征稿主题欢迎从各种角度切入主题:「台湾近代战争史」(1941~1949)

15、台湾哲学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

一、征稿原则及对象:(一)学术论文1.须为本会个人会员。2.已取得博士学位或于学术机构内担任专职,并愿意成为本会会员者。

(二)分组论文计划(paneldiscussion)符合前述资格且有分组构想者,请提出计划说明书,简述分组主题、召集人、参与成员及预计发表的各篇论文摘要。

(三)研究生论文就读于国内外大学已立案之大学硕、博士班之研究生,但不限哲学系。惟论文应具哲学性,并获指导教授之推荐。(请指导教授于纸本大纲上签名,以表示愿意支持该论文之完成。)

16、第九届两岸三地四校南北论坛之《理性差异与文化再造》两岸学术研讨会

11:00-12:15主持人:王庆节OnAnalyticity:TheinspirationfromKurtGdel(郝兆宽)TheSeparationintoLawsofNatureandLawsofRight–Montesquieu’sEnlightenment(RainerSchfer)

13:30-15:15主持人:张汝伦从「原初理性」生成「原初语言」来谈文化的再造——从海德格的讨论出发来看(汪文圣)海德格论作为逻辑理性的思想在西方形而上学中统治地位的建立(王庆节)「依乎天理」——从「物质性」概念探讨科技理性(张国贤)

15:30-17:50主持人:林远泽讲题待定(韩水法)讲题待定(刘国英)讲题待定(杨国荣)讲题待定(林镇国)

9:00-10:45主持人:韩水法感受、理性与良知:论毛斯之迷(畲碧平)康德的纯粹理性(刘创馥)阿佩尔重构人类行动理性之尝试——兼论阿佩尔和哈贝马斯交往理性概念的差异(罗雅玲)

13:30-15:15主持人:王中江从勾股定理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证明看中西理性差异(周程)荀子成圣之道中「心」与「情」所扮演的角色(王华)直通与曲行:中西理性之辩(卢杰雄)

15:30-17:50主持人:待邀请讲题待定(蔡铮云)讲题待定(张汝伦)讲题待定(吴启超)讲题待定(王中江)

17、第四届古文字与古代史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兼以纪念董作宾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将于11月23日(六)下午2:00举行「董作宾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另举办「凿破鸿蒙」纪念特展,欢迎踊跃参观。包含:1.甲骨主题展2.董作宾书法、档案展

※本研讨会议程将于10月份公布于官网。

18、图书、知识建构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二个子题是「中国与周边地区」,探讨中国图书与古代四邻的接触。我们采用「周边地区」一词,目的是不想将讨论范围限定在传统所谓「四夷」与中国的关系上。它可以越过古来疆界,将触角延伸到中国传统根本未曾触及的地区,不一定限于东亚的汉字文化圈内。甚至我们可以反向思考,由外向内,试论上述这跨国越洲的地区或国家如何因图书而认识中国,甚至是因图书而在中国促成另类的知识,产生文化上的正向或反向交流。如此形成的知识建构与传播,不限时代,可以由汉字对汉字,或汉字对任何一种或超过一种以上的外文促成。

宗教的变迁,一向也是知识建构与传播的要角。佛教东流,广义的基督教入华,或中国本土儒、道两教的向外发展等等历史或教义事件,常与汉字图籍有关,因此规划以「宗教典籍之传播」做为第三子题。这其中也包括宗教与非宗教的知识会遇,以及因此而形成的全新文本文化。既然牵涉到传播,不论是文字(如笔译、笔谈等)与非文字(如口宣或口译等)的途径,只要形成的知识系以典籍的形式出现,都是本研讨会关心的议题。

最后一个子题是「出版与(非)物质文化」。在这个子题中,「出版」和「物质文化」可以单项或同时讨论,甚至包括「非物质文化」的议题,只要其所论对象最后达致的知识仍用「中文」,仍以「图书」的形式建构出来即可。因此,这场讨论的对象可以从书本印制、市场销售,一路延伸到图书互译、演说及阅读习尚等各种物质或非物质文化之中。论文的论述范畴,也可以「铺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专题演讲】讲题待定(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宗教典籍之传播】承继与新诠:《古新圣经》的解经之道(郑海娟,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博士后)18~19世纪西方的《道德经》翻译初探(潘凤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副教授)日本禅宗寺院之宋明伽蓝神(二阶堂善弘,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

【出版与(非)物质文化】明代的帝国想象与出版业(何予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助理教授)EarlyEditionsandPrintingsofYangzhouhuafanglu(扬州画舫录)(LucieOlivová(包捷),捷克帕拉斯基(Palacky)大学亚洲学系副教授)BookSpaceandCollectiveMemory:ReadingThePeachBlossomFan(XiaoqiaoLing(凌筱峤),East&SoutheastAsian,ArizonaStateUniversity,AssistantProfessor

19、2013「交流与跨界:海洋、环境、与台湾的文化景观」国际研讨会

台湾四面环海,隔着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遥遥相对,岛上地形丰富,从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到平原丘陵不一而足。台湾自17世纪起即为东西航海贸易的重要据点,频繁的人口移入移出与随之而来的多元文化在此生根茁壮,成为台湾文化社会的一大特色;其地理、历史、社群、文化等皆有可观,为社会学、历史学、环境研究、政经研究、殖民主义等不同学科领域提供丰富深蕴的研究史料与课题。

本次国际研讨会论文可以中文或英文发表,唯有意投稿者须提供中英对照摘要一份,于10月31日前提交。完整论文截稿期限则为2013年11月15日。

二、投稿须知及截稿日期:1.本次会议由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UCSB)台湾研究中心与本所合办,因此特别提供本所同学参加研究生论坛,同学可参考上述说明,就台湾文学与文化中的海洋书写、环境书写以及由此而形构的文化景观等议题,自订主题撰写论文。

2.本所博、硕士班在学之研究生,符合下列资格且有意投稿者请就会议主题撰写中文论文全文(10000-15000字)、中英对照之摘要(500字)与关键词(5个),投稿甄选。

(1)本年度未曾获得国科会、文学院或本所甄选推荐或补助出国者。

(2)101学年度曾在台政、台清、台厦及其它国内会议发表论文者优先考虑。

3.投稿截止日期:9月10日之前,请缴交报名表、中文论文纲要(3000字以上)或全文、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4.预定9月20日公布录取名单,录取者须在11月15日之前缴交论文全文,并提前在10月1日之前向文学院、国科会或其它单位送件申请研究生出国开会经费补助(详细规定请自行确认)。

三、名额、费用及其它说明:1.名额:1-3名

2.录取者须先向国科会、文学院或其它单位申请出国经费补助;本次研讨会大会将提供与会人士会期间所有膳食与住宿(12/5起至12/8止)。未通过上述经费补助者,以及其余参访费用由本所视情况酌予补助(详洽赵咏萱助教或黄婉华专任助理)。

4.录取者一年内须主动参与协助本所其它活动。

四、投稿方式:请下载附件报名表并填妥所需数据,于9月10日之前以电子邮件寄至本所信箱ntugitl@ntu.edu.tw,主旨注明:投稿2013USBC台湾研究研讨会。

五、如有未尽事宜或变更者,由本所另行公告通知。

20、2013经学与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

二、主办单位: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

三、地点:台中市国光路250号国立中兴大学综合教学大楼八楼

四、日期:2013年12月6日(周五)

七、论文截稿日期:2013年9月30日

九、论文字数:以一万五千字内为宜。

十、征稿对象为研究机构及大学院校教师(含博士班学生)

※附注:如来稿过多,无法安排在会中宣读,则由本会柬择,事非得已,敬请曲宥。

21、2014「亚太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会

◎投稿之电子文件(标准WORD)请寄至下列电子信箱:国立中山大学亚太所林佩霓E-mail:zool93@staff.nsysu.edu.tw

三、时程与地点论文摘要截稿:2013年10月15日(星期二)摘要审查通知: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论文缴交截止:2014年1月30日(星期四)研讨会举办日期:2014年3月14日及15日(星期五、六)研讨会举办地点: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高雄市鼓山区莲海路70号)主办单位:国立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合办单位: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国立中山大学逸仙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国立中山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22、2013年台湾考古学年会

「2013年度台湾考古工作会报暨宋文熏教授九十华诞秩寿筹备委员会执行小组」召集人陈玛玲主任敬启执行小组陈有贝副教授陈伯桢助理教授江芝华助理教授(兼联络人)

23、「中国哲学中的心与自然」国际学术研讨会

2.地点:东海大学。

3.主办单位:东海大学哲学系。

4.语言:中文/英文。

5.论文题目及摘要须于2013年8月15日前以电邮寄至:g931513@thu.edu.tw。

6.会议筹备委员会于2013年8月31日前决定可接受发表的论文。论文发表人于2013年9月10日前提交一份简历及著作目录。

7.会议论文于2014年3月30日前提交。

24、第十八届台湾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重要时程:论文摘要截止:2013年9月15日论文接受通知:2013年9月20日论文全文截稿:2014年4月20日论文发表日期:2014年5月24-25日

25、2014「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征求论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会(HSTCC)拟于2014年8月11-13日联合主办「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学界同仁知识交流的平台。我们欢迎近代史研究各领域具原创性研究的论文前来投稿。我们接受有主题之一组论文(panel)或个别论文的投稿,论文撰写与大会使用的语言为中文或英文。

THE END
1.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思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博物馆学译丛“译丛”主题涉及博物馆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关于博物馆学理论基础的,也有关于策展实践的;既有关于展览设计的,也有关于文物保护的;既有关于博物馆运维管理、藏品保护的,也有关于博物馆数字化、公共教育等领域研究成果的,同时凸显博物馆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译丛”兼顾当代博物馆学发展的规范性、https://www.chnmuseum.cn/yj/kydt/202403/t20240322_266161.shtml
2.博物致知习言道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致知】习言道|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4/0518/c1001-40238527.html
3.博物馆进化论:从聚焦“藏品”到聚焦“观众”在采访的最后,方晓琪表示:“好的博物馆‘公共教育’应在满足基础性知识普及与可持续性教育需求的情况下,拓展多样化、通俗易懂、启发性强的互动型教育活动。好的博物馆公共教育可以使观众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仅能了解某项具体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探索未知,进而增强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5183080585992.html
4.张昱博物馆建构国家认同的角色定位和实现路径2022年8月,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布拉格大会上通过了博物馆的新定义,强调了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具体执行维度,涉及“可及性” “包容性”“多样性”“可持续性” “社区” “参与” “反思”等关键点,回应了时代变革的新需求。由于博物馆具备实物性、科学性、体验性、系统性和自主性等资源优势,其社会服务https://wxs.sass.org.cn/2024/0902/c6913a573036/page.htm
5.贵州博物馆概况(二)鸟居龙藏的中国西南调查对近代中国民族建构的影响 鸟居龙藏的中国西南调查不仅在中国人类学学术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他的这次调查也共时性地影响了当时正在兴起的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也就是说,他对中国西南进行人类学调查时间,正好和中国知识分子掀起的“排满兴汉”的民族主义运动重叠在一起。这时期,以https://www.gzmuseum.com/gbjt/202204/254.html
6.后现代主义方式12篇(全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在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科技与信息化迅速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开始从工业经济步入知识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呈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新特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特点,说明它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它正处在向更加高级的社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4c1ugm5u.html
7.旅行文化与知识建构:以王韬(182897)为例.ppt都在现代游记中得到了真实而准确的反映…。」 旅行、文化与知识建构:以王韬(1828-97)为例 演讲纲要 一、前言 (一)旅行 (二)中国的游记 1. 中国近代(《随录?巴黎胜概》,页61) ──大英博物馆 院建于一千七百五十三年,其地广袤数百亩,构屋千楹,高敞巩固,铁作间架,铅代陶瓦,砖石为壁,皆以防火患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2/0517/1909139.shtm
8.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18001857)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1800-1857),大英博物馆,英帝国,文化霸权,文化空间,民族性,大英博物馆是英国第一座国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博物馆。19世纪上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并完成,英国凭借优越的政治民主https://wap.cnki.net/lunwen-1011126379.html
9.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暨2016年度(第十届23.道德选择与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危机 作者:张夫伟(鲁东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年4月 商务印书馆 2014年11月 推荐单位:山东大学 26.萧梁政治制度考论稿 作者:杨恩玉(山东社会科学院) 48.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维度建构与培育机制——基于集团内部资本配置的视角 作者:徐鹏(山东财经大学) 徐向艺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60918/Articel06002MT.htm
10.术CAADesignWeek2021分论坛:实践的设计批评回顾包括美学、哲学的文化意义,对建构“设计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设计类的策展不断深耕内容,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陈之佛特展”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办的“新文化运动与设计启蒙展”的设计文化与叙事,都包含着了设计批评方面的价值。从“民艺地生活——中国民艺研究展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DYwMDI2NjaDuYFnsXawcw.html
11.深度奇文:软绵绵的音乐,恰恰是权力斗争的一把利器【导读】现代社会,人们处于一个由各种隐蔽权力构成的世界中,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或显性的、隐性的支配力量无处不在。本文发问:作为社会文化产物,像音乐这样的艺术形式,只是单纯的审美活动,还是隐含政治意义、体现某种社会政治关系? 事实上,在全球社会中,音乐表现着权力,权力建构着音乐。本文聚焦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与权https://i.ifeng.com/c/8RefQfY4z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