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朱可学)广大老干部拥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对关心下一代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湖北省宜城市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和广大老干部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独特优势,助力广大青少年茁壮成长、健康成人、走向成才。宜城市关工委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被列入第一批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试点单位。
深化主题教育,打牢青少年成长的思想根基
按照党的二十大“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总体要求,宜城市通过深化各类主题教育,打牢青少年成长成人成才的思想根基。
一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组织“五老理论宣讲团”进机关、到学校、下乡村、入商圈巡回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牢理想信念。利用宜城境内丰富的红色资源,抓住重要时机,组织老干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在体验式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深化思想品德教育。通过组织老干部下乡村、进社区举办“传家风·晒家训”道德讲堂,引导学生在面向“德”行崇拜礼中感受传统民族道德的力量,帮助家长树立好家规、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培植好家教、建设好家庭;组织老少携手开展“情暖重阳·孝润童心”敬老活动,引导青少年弘扬优良传统美德;通过组织老干部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用高尚的道德精神激励青少年。组织老干部进学校开展“培根铸魂育新人·启智润心担使命”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彰显新时代青年教师德高为范、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的担当。
四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五老法治宣讲团”进校园巡回法治宣讲、到基地亲历法治体验、用平台开展法治熏陶,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有声有色。
抓实活动引导,构建青少年成长的实践载体
按照党的二十大“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的总体要求,宜城市通过抓实活动引导,构建青少年成长成人成才的实践载体。
二是抓实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把每月1日定为“公益活动日”,定期组织“一老一少”走进城乡福利院、光荣院、社区开展义诊义剪、维护秩序、爱护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既让“五老”收获了光荣之感、快乐之情,又让青少年增强了奉献社会的服务意识,涌现出宜城光彩商圈“五老红管家”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三是抓实劳动实践活动。通过不定期组织老干部带领学生“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劳动创造美好·实践促进成长”“劳动勤于手·美德践与行”“我是小小劳动者”等主题劳动实践和“我是眼科小小医生”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四是抓实基地创建活动。通过资源整合、平台聚合、内容融合,在全市打造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校外活动、产业育人等青少年教育关爱实践基地12类34个,其中创建襄阳市级教育关爱实践基地4个。通过组织“五老科技服务团”7名专家分别担任3个产业育人示范基地技术顾问,打造出一批符合新时代特点、在本地有实际成效的特色品牌。
实施温馨关爱,解决青少年成长的急难愁盼
按照党的二十大“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的总体要求,宜城市通过实施“五老”关爱工程,有效解决青少年成长成人成才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实施经济困境的在校学生完成学业关爱行动。通过组织“五老关爱帮扶团”对接教育部门对符合条件的7737名贫困学生进行精准资助,对接襄阳市缘善汇助学中心对78名特困学生“一对一”结对资助,对接各类社会组织对534名临时或突发困境的学生实行临时救助,确保孩子们的基本生活有着落。
二是实施涉案困扰的未成年人改过从善关爱行动。对接市检察院发动“五老”和爱心志愿者结对22名涉案但免于起诉的困惑未成年人,实行“暖心陪伴·守护成长”观护帮教,助力他们改过从善,其中2022年5名观护帮教对象考取了大学。
三是实施未婚困恼的大龄青年幸福脱单关爱行动。对未婚困恼的大龄青年,通过动员“五老”当好“月下老人”、联合有关部门搭建联谊平台,先后举办“青春有约·最美遇见”“邂逅军绿·缘起金秋”等青年联谊活动16场,为近千名未婚青年搭建“鹊桥”,促成多名单身青年成功牵手。
四是实施就业困难的有志青年提技赋能关爱行动。利用湖北楚大鸭业公司、宜城福临家政烹饪培训公司等产业育人示范基地,组织“五老科技服务团”专家对缺技少能就业困难的有志青年开展葛根种植、麻鸭养殖、电商营运和葛粉、面点、蛋品、板鸭等加工技术培训,带动500多名青年凭借所学技能走上就业创业兴业新岗。
加强安全保护,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按照党的二十大“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的总体要求,宜城市通过加强安全保护,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成人成才的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心理呵护。联合有关部门发动“五老”、爱心志愿者“一对一”结对成为1250名孤贫、留守少儿的“爱心爷爷”“爱心奶奶”和“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为让心理困惑的孩子生活有助、心理有依、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组织“五老心理健康辅导团”,专设“张怡五老心理工作室”,进学校、下乡村、入社区实施心理困境少年儿童“育心工程”,为心理困惑孩子点亮希望之灯。
二是加强平安守护。携手有关部门组织“五老”走进校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演练、观看展板等方式,向中小学生科普防溺水、防火灾、防触电、防地震、防交通事故、防近视、防电信诈骗、防烧烫伤、防邪教、防毒品等安全知识;通过发动“五老”极力倡导、鼎力相助、倾力参与,推动各地织密暑期青少年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守护网。
三是加强爱心管护。联袂有关部门组织退休教师等志愿者助力全市11个镇(街道)开办各种暑期“志愿托管班”“寒假学堂”,为城乡留守儿童、“双职工”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安全自护、心理关爱等服务,对孩子们加强安全管护。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下一代、教育青少年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宜城市将进一步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更好地发挥好各级关工委和广大老干部的独特作用,用实干谱写新时代关心下一代事业绚丽篇章,以实绩向新中国诞辰75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