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3篇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1.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3.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

积累朱熹的诗《春日》。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2.学生自由说。

3.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4.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4.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6.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1.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2.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3.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

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①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三、日积月累

(一)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春日》。

(2)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出示:“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2.出示:“无边光景一时新”。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3.出示:“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意。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出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朱熹【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4.通过阅读“例句”,学会介绍事物时,运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5.理解并背诵《春日》,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能理解背诵《春日》。

2.学会运用“一是……二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教学准备:

2.教师准备《春光美》音频,微课《春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春光美》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呢?

二、交流平台,学习方法。

1.回顾这一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学习《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回顾课文,如:带着“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2.谁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3.学习《竹节人》,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读书时,同学们应该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材料。

三、词句段运用,学习习作。

生活中总有美好的瞬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怎样留住这些瞬间,定格这份精彩呢?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思考:

1.你喜欢哪个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情景,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第一个片段,作者抓住“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气氛。

(2)第二个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4个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观战人入迷的情景。

(3)第三个片段,作者通过“上前、后退、叽里咕噜、闪着异样的光、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吁了口气”等关键词,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比喻修辞,巧用“……”“——”,写出罗丹塑像时的认真态度和入迷的的情景。

2.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类似的情景,运用所学方法,来写一写吧!推荐优秀的片段,投影仪展示,欣赏佳作。

3.习作中对某种事物进行说明时,为了语言条理清楚,你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呢?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总结:介绍说明事物时,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可以使语言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四、小试牛刀,举一反三。

1.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使自己当选呢?

我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理由:一是我爱好体育运动,跑步是我的强项;二是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我有责任感;三是我能带领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具有集体荣誉感……

2.假如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让妈妈同意你的请求呢?

亲爱的妈妈,踢足球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强;二是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使骨骼更坚固粗壮;三是能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

五、日积月累,理解背诵。

1.播放微课《春日》在欣赏春光美的同时,理解背诵古诗。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这其实是一首哲理诗。

3.小组竞赛,背诵古诗《春日》。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2.布置作业:把本节课自己喜欢的片段,整理到阅读笔记本上,多读几遍,学会多积累、巧运用。【篇三】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1.通过交流,懂得阅读时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从而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阅读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句段,体会其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试着自己写一写。

3.试着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种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感受分条列举法的好处,学习用有条理性的表达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想法。

4.学习古诗《春日》,感受春日的生机,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把人物入迷的样子描写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阅读本单元课文时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交流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采用的阅读策略。

2.读一读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语段,分析其中的描写方法,并学会仿写。

2.学习描写人物入迷的样子的方法。

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阅读任务及采用的阅读方法。

(1)就《竹节人》一课展开交流。

(2)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展开交流。

生2:我对火星特别感兴趣,想知道“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所以阅读时我重点阅读了关于火星的段落,而对其他内容没有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就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也得到了我了解的知识。

(3)就《故宫博物院》一课展开交流。

2.教师总结阅读方法。

3.以所学课文为阅读材料,再次进行阅读任务及阅读方法的训练。

(1)确定阅读材料,出示阅读目的。

过渡:在前面两个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中篇幅较长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翻到那一课,再根据下面提供的几个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找准阅读重点,看看大家是否能快速而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材料:《开国大典》一文。

①阅读任务一:我想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升国旗的场景。

②阅读任务二:我想通过阅读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③阅读任务三:我对阅兵式比较感兴趣。

(2)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目的,分组交流,汇报阅读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1)

1.结合学生生活,引出“入迷”的例子。

过渡:刚才上课之前,我在窗外观察了一下同学们的状态。我发现,有些同学在入神地看书,有些同学在热烈地讨论问题,还有些同学在静静地发呆……大家能有令自己入迷的事情,这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当大家专注于某件事时必定能从中得到一种专注的快乐。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写一写“入迷”。

2.出示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词语,学生朗读。

全神贯注、凝神专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乐在其中

走火入魔、废寝忘食、如痴如醉、孜孜不倦、神魂颠倒、欲罢不能

3.学生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自然过渡到对词句段运用的学习。

明确:这些词语都描写了人入迷、专注的样子或程度。

4.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语段,体会这些句子是如何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

(1)出示语段一,学生交流。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提示:注意句中的动作描写。“摆”显出阵势大;“攒着”表示大家聚拢在一起,可见其专注;“跺”“拍”写出了同学们观战时的投入与激动。

(2)出示语段二,学生交流。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

提示:“伸长脖子”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了后面的同学往前张望的样子,非常形象而且有画面感。

①动作描写: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轻轻地吁了口气。

②神态描写: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微笑。

小结:人物入迷是一种状态,表现这种状态的直观的方式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如“全神贯注”“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痴痴地看着”。但是只通过神态描写就显得太单薄了。我们要抓住人物入迷时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去完善。课本上的三个例句的共同点就是把神态和动作结合起来写,非常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入迷的状态。

5.学生仿写类似情景,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写得好的语段。

(1)播放一段“着迷”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用三到五句话描写人物入迷的状态。

(2)想一想:班上的同学都是什么迷?书迷?体育迷?手工迷?画画迷?你一定能找出那么一两位对某件事情着迷的人。试着回忆一下类似的情景,写一写你的同学。

6.请几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语段,在班上评一评、议一议。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就阅读任务与阅读方法的关联展开了交流,大家是不是都学会了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呢?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这种阅读策略,让自己的阅读变得更高效。另外,我们还进行了片段仿写。对某件事入迷的感觉真好,能把那种入迷的状态生动地描述下来也是件有趣的事情。当然,要想写好小片段,既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也要掌握技巧。我们今天就学习了把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结合起来的小技巧,大家以后在写人记事的习作中也要学会运用。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再找一些描写人物入迷的样子的语段,读一读,再仿写。

(2)在以后的阅读中可学会做阅读笔记,首先明确的就是自己的阅读目的。

第二课时

1.学会用类似“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感受分条列举法的好处。

2.学习古诗《春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春日美景图,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1.学会用分条列举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并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感受诗歌的文字美和哲思美。

一、词句段运用(2)

1.读课本上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教师:这段话摘自《宇宙生命之谜》,告诉了我们天体上存在生命至少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没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以这四个条件为基础,科学家们便一一排除了不可能具有生命的众多天体。大家读一读,觉得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运用这种分条列举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非常简洁、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2.师生交流其他类似的表达方式,并给出简洁的例子。

(3)首先,其次,再次,后: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置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音节乐感很强。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语句中有节律地重复出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结合课本给出的话题,讨论“说话”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1)竞选班级体育委员

明确:因为是竞选班干部,所以给出的理由要有说服力,要从自身的能力、品质、决心等方面来说。表述时语言要简洁,要抓住重点,不要太细碎。

(2)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

明确:因为是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请求,且对象是妈妈,所以请求时语气要柔和,要有理有据,还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谈,因为妈妈同意自己放学后踢足球的前提肯定是不能耽误功课。

4.自由发言,运用分条列举的表达方式来陈述理由或表达请求。

示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竞选的职务是体育委员。竞选这个职务,我有几个优势:一是我热爱运动,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协调能力。运动使我更健康,更开朗,也使我有了超越梦想、挑战自我的顽强意志。二是我有一定的经验。目前我还担任着咱们班的体育委员。经过锻炼,我积累了经验,也熟悉了这项工作。三是我有很强的集体责任感。我从心里热爱咱们班,咱们班胜利时我和大家一起欢呼雀跃,咱们班失败时我也会暗自伤心。四是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各方面努力提高、完善自我,也用实际行动和全班同学一起为咱们班的体育活动争得了荣誉。

同学们,请信任我、支持我,投我一票,谢谢大家!

二、日积月累

1.玩“飞花令”小游戏,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中老师比较喜欢的一个环节是“飞花令”。规则就是主持人说出一个字,然后选手们轮流说出含有这个字的诗词,说得多者获胜。这既考了选手们的诗词储备,也考了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轮流回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厉害。今天游戏的关键字是“春”,游戏现在开始!

预设:含“春”字的古诗词比较多,学生也学习了不少古诗词,再加上课外积累,此游戏应该能顺利开展。

含“春”字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2.研读诗句,感悟诗情。

(1)出示诗歌《春日》,学生自读。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含有“春”字的诗句,真是“春”意盎然啊!现在我们就来学一首描写春日的诗,看看诗人笔下的春日又是怎样的一种美景吧!

(2)借助字典扫除障碍,读通诗句。教师出示课件,简介作者,理解难理解的字。

①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等。

②词语释义。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等闲]平常,轻易。

[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3)朗读理解,相互交流。

①自读感悟,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小组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相互质疑问难。

③班级交流,质疑解难。(课件出示思考题,师生互动)

A.你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描绘春天郊游时的感受,赞美春的生机和美好。)

B.读“万紫千红总是春”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只要能体现出春景都可以。)

C.你感受到作者游春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愉悦、轻松。如“胜日”“无边”“新”。)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是南宋诗人,从来没有去过北方,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期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的“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的空间极其广大,这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指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在诗中其实是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由此看来,这首诗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写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预设:这是对这首诗的另一种理解。对于宋朝的历史,教师不必深讲,只让学生明确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而南宋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几次北伐想收复北方皆无功而返。北宋灭亡于1127年,而朱熹生于1130年,同时根据考证,他一生未曾去过北方。所以,这首诗可以结合他理学家的身份,从哲理的角度去思考,但不度解读。只告诉学生诗歌的解读角度可以有多种,单纯从字面含义解读是一种,结合作者的生活时代及背景解读也有必要。

(5)想象画面,带着作者的感受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师生合作等形式朗读。)

(6)背诵古诗。

3.拓展延伸,丰富积累。搜集朱熹的其他名句、名篇。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澄明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鉴赏]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

THE END
1.国庆假期游记故宫博物院一国庆假期游记 故宫博物院 一感悟自然影像 浙江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周传雄做梦也没想到,四年前的老歌被音痴唱火了,周深听懵了 猛男音乐 2026跟贴 打开APP 亿万富翁追女记 #邹北业 #乔伊林 #恋爱先生 #恋爱 #相亲 #情感 #女性 #女性成长 #大白 白话频道 537跟贴 打开APP 女护士野外遇害,警方束手https://m.163.com/v/video/VUI75QB63.html
2.故宫博物院讲解视频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搜索“故宫博物院讲解视频”搜索结果页面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故宫博物院讲解视频”相关视频的搜索和在线观看服务。http://client.so.pps.tv/so/q_%E6%95%85%E5%AE%AB%E5%8D%9A%E7%89%A9%E9%99%A2%E8%AE%B2%E8%A7%A3%E8%A7%86%E9%A2%91_ctg__t_0_page_3_p_1_qc_0_rd__site_iqiyi_m_1_bitrate_7
3.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2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的结构特点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2、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详略有致的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习本文简明平实的语言,体会文章运用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https://www.ruiwen.com/doc/77539878.html
4.故宫博物院景点讲解十篇他向全院团员青年提出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竭诚服务故宫、服务社会、服务祖国,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完成各项工作等四点希望。团委还邀请故宫博物院历届团委书记(依次为第一届团委书记赵怀才、第三届团委书记王吉、第四届团委书记张理萌、第五届团委书记https://www.wendangwuyou.com/fw/135156.html
5.北京故宫博物院12篇(全文)针对故宫面临的困境, 北京市政协召开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完善的建议案》, 建议将故宫博物院“宫”与“院”分离, 以缓解宫廷展现和文物旧藏展现的矛盾。该建议案还建议包括故宫在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可以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和环境容量, 设置合理的游客承载量, 超出承载量就不再售票;同时可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2gwghhj.html
6.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3、 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二)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https://www.yuwenmi.com/jiaoan/banianji/3550224.html
7.精彩“云”课美术博物馆学概论/范迪安冯雪·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6.北京故宫博物院数字化藏品 http://img.dpm.org.cn/Public/static/CCP/ 7.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数字化藏品 https://www.vam.ac.uk/collections?type=featured 8.乌菲奇画廊数字化藏品 https://www.uffizi.it/en/artworks 9.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数字化藏品精选 https://www.cafa.edu.cn/st/2020/90120415.htm
8.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汇总智慧树知到创新创业基础心理降答案汇总近日北京大学智慧树共享课程还是很受大家喜欢的,不过在学习之后需要完成见面课和章节测试的,很多小伙伴不清楚答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走进故宫,互联网与营销创新章节等测试答案的汇总,一起来看看。 智慧树知到互联网与营销创新章节测试答案 https://www.qqtn.com/article/article_319268_1.html
9.语文教案《故宫博物院》(通用10篇)语文教案《故宫博物院》 篇2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https://www.unjs.com/jiaoan/qita/20210107180115_2937783.html
10.学习中国航天精神做有担当的故宫人——故宫博物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中国航天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之魂,加快推进“四个故宫”建设,6月7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党委机关走进北京航天城,开展“学习中国航天精神 做有担当的故宫人”党史学习教育主https://www.mct.gov.cn/preview/special/9579/9584/202107/t20210702_926163.htm
11.11故宫博物院2021* 故宫博物院 * 11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四则材料各讲了哪些内容?材料一:故宫主体建筑材料二:有关太和门的故事材料三: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部分内容材料四: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初读课文矗立 额枋 蟠龙 雍正 后妃 肃穆水榭 南庑 双奎 正月 雕镂 真伪 金https://www.zxxk.com/soft/30170261.html
12.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精选范文三篇3、回顾说明文相关学问。 (二)实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依据的巡游路途,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依次、结构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相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精确运用,找准的立足点。 4、学会介绍困难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https://www.mayiwenku.com/p-53255950.html
13.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直属单位篇故宫博物院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故宫博物院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保障正常开放服务和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盛况,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https://www.cacta.cn/dsj/HTML/20221026144740.html
14.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通用6篇)篇2: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 昆明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古春燕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总结说明对象的特征。 2、欣赏语言,学习如何紧紧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3、品味语言,感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语言,学习如何紧紧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5651176.html
15.央视视频:习近平夫妇陪同特朗普夫妇参观故宫博物院2017-11-08 19:14:0007:130https://v.ifeng.com/c/016a2160-6fe3-4ab7-8586-1a31242f6b3b
16.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1.回顾这一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学习《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回顾课文,如:带着“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2.谁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11220112150_1533655.html
17.故宫动态/故宫博物院青少网站该学习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党办、大家办、开门办”, 29 2020.04 故宫博物院自5月1日起有序开放公告 根据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故宫博物院自2020年5月1日起有序开放,实行预约、错峰、限流参观。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疫情防控期间开放时间 8:30—17:00(16:00 停止入院) 周 23 2020.01 故宫https://young.dpm.org.cn/news/8
18.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优秀(通用12篇)《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运用空间顺序进行写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凭空想象很难再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影像;建筑群宏伟壮丽、精美的艺术感和统一的布局对学生来说只是抽象的概念。鉴于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主要用以下整合突破:https://www.jy135.com/jiaoxuefansi/111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