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新闻频道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题:“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

新华社记者杨湛菲

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开年引发购买热潮,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火爆从夏天延续到冬天,苏州博物馆“蟹黄黄”玩偶近来吸睛无数……2024年,“文博热”依旧如火如荼,“爆款文创”成为最新“流量密码”。

文创产品持续“破圈升级”背后,是博物馆不断拓宽边界的探索,是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更是文化产业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

博物馆功能再拓展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教育等核心功能的重要拓展。在文创产品的推动下,博物馆逐渐摆脱“高冷厚重”的形象,成为“接地气”且“爆款频出”的场域。

有不少网友热衷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收集、制作的博物馆文创冰箱贴展板,引发热议。他们将文物冰箱贴按历史年代分门别类排列,令人耳目一新。

“拥有它们就好像真的把博物馆‘搬’回家了。”一名网友感叹。

把“马踏飞燕”玩偶捧在手心,把青铜器的精美纹饰“背”在肩上,把千古名画“穿”在身上……历史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遥不可及的记忆,而是生活中随时可触摸的存在。

不少游客表示,因这枚冰箱贴而知道了何为“藻井”,并对文物本身产生了强烈好奇,从“在逛博物馆的时候顺便看看文创”,逐渐变成“为了买到心仪的文创产品而参观博物馆”。文创商店实实在在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

分析“凤冠冰箱贴”走红的原因,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认为,首先IP要有一定知名度,其次设计要符合当下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工艺要足够精美,做出和现有产品不一样的东西,做到时代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相统一。

文创产品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现代表达,是博物馆基于馆藏文物开展多元阐释使命的体现。有价值的文创产品不仅能够折射出沧桑历史和文化变迁,更能反映当今时代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推陈出新会“整活”

年轻人为何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如此“上头”?植根于文化沃土,生发于创意设计,是文创产品源源不断的“破圈”动力。

“给我来对大闸蟹,要一公一母,个头大的、肥的!”

“好嘞,这两只不错,来看一下秤,足斤足两,没问题的话就给您用绳子绑好了。”

水产市场的场景在苏州博物馆上演。无独有偶,甘肃省博物馆的“麻辣烫”、陕西文创产品“绒馍馍”等,也因为“过家家”表演式的打包模拟游戏“火出圈”。

博物馆文创产品一直关照年轻人的兴趣点。“文博场馆通过打造全感官、全流程、互动性的新消费场景,吸引游客深度参与,激发他们在特定场景中的特定情绪,进而形成难忘的个体化情感体验与记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说。

手机扫描一下金属“凤冠冰箱贴”,就能实现佩戴虚拟凤冠拍照,为自己“加冕”;故宫出版社联合游戏连锁品牌推出系列互动解谜书,让读者在抽丝剥茧中收获历史知识;更有“考古盲盒”等“半成品”,提供考古工作体验同时留下一丝悬念……

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走进博物馆,当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复刻”文物,文创产品给予消费者诚意十足的仿真体验,让人们拥有更多维度的文化感知。

年轻人对文创产品的热情,也成为文化传播的助力。博物馆文创产品正成为他们表达自我、寻找认同、结识朋友的社交方式。

“95后”小悦收藏有几百件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藏品”来交流,“藏家”们渐渐形成了同好圈子。“我们最看重文创产品对文物的还原度和工艺精良度。”她认为,借文创产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联系,收获的满足感是长久而充实的。

文化消费添活力

“博物馆门票0元,买文创花了200多。”

一句“你无法空着手走出一家博物馆”的戏言,逐渐变成现实。随着文创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文博经济”蓬勃发展。

上海博物馆暑期推出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文创销售额截至11月底已突破1.4亿元;三星堆博物馆前10个月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近百家博物馆参加天猫“双11”活动,开售首日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0%……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精美“走心”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契合了这种需求。

河南博物院探索将博物馆文创产业带入乡村。“考古盲盒”的生产基地就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下龙村,随着产品销量增加,生产线不断扩充员工,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

专家指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走红,彰显了我国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但要想让“爆款文创”走向“长红”,还应做好规范化。

THE END
1.敦煌研究院举办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线上活动精彩纷呈 创新博物馆表现力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敦煌研究院继续发挥数字化传播优势,积极参与抖音推出的云端博物馆系列活动,打造敦煌研究院“抖音云端博物馆第一屏”;并在抖音平台发布视频,带领网友线上看展、普及文博知识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近”与走“进”博物馆。在微信端,敦煌研究院与新华社积极https://www.dha.ac.cn/info/1019/1128.htm
2.黄埔有故事之魏峻由他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尼罗河畔的回响:古埃及文明特展》《纳新:广东省博物馆新增藏品选粹(丙申卷)》等多部图书先后与广大读者见面,这些图书既是学术体系的梳理勾勒,也是中外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宣讲。 《尼罗河畔的回响:古埃及文明特展》书写了在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的哺育下,埃及大地上孕育了古老而灿烂https://www.gzhplib.cn/hpstorydetail.html?Id=145
3.博物馆品牌形象传播实战分享馆产品,缺乏对博物馆自身品牌形象的设计与传播。 然而,迈入新时代的博物馆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期”,为在博物馆竞争中避免“千馆一面”,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博物馆在打造品牌形象传播产品上涌现了不少经典案例,“国博专列”便是其中之一。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E2NjM4MTWDz5tnr4akcw.html
4.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2023年学术活动概览2023年4月6日上午,2023年浙江省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智库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举行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主题的沙龙活动。29家联盟单位负责人、丛书编委、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活动,浙江省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联盟首席专家、联盟牵头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https://ias.zjnu.edu.cn/2024/0102/c6186a456889/page.htm
5.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1. 做好创新文化发掘整理,推动创新文化研究与传播 2. 加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促进科创成就数字化展示 3. 推动文化和旅游休闲融合集聚,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2. 持续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打造完善一流服务体系 3. 扎实推进广州“博物馆之城”建设,彰显广州历史文化 4. 繁荣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https://www.gz.gov.cn/zwgk/ghjh/fzgh/ssw/content/mpost_7845329.html
6.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学家精神传播路径探索有学者认为,科技场馆的科普工作存在过度强调科学要素而忽略人文精神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学与人文要素的传播断层[10]。 四、科学家精神传播路径探索 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特色和展览内容,充分发挥本馆藏品、展品、设施、空间等资源优势,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开展系列科学教育活动。如图1所示,路径设计为:重视挖掘本馆https://www.ccc.org.cn/art/2024/9/11/art_52_226168.html
7.博物馆展览的阐释与叙事:背景路径与方法由此,我们看到,博物馆化拓展的进程为博物馆的使命、功能、技术与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连带引发了组织机构、建筑与设施条件、伦理等的一系列变化。 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影响最直接的是展览建设。一方面,由于收藏动机主要是服务于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大量为认知而收藏的物品,其传播的途径、给观众带来的满意度与传统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851.html
8.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同时,国内学者结合智慧博物馆的实践运营,从不同维度进行现状研究,将演绎博物馆学与新技术时代背景相结合,提出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公众的体验感受度,并以虚拟复原为例,通过操作设备的辅助,参观者与展览物品的“交互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数字敦煌”线上博物馆 以3D全景展示10个朝代、30个洞窟 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9.从博物馆语音导览系统发展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智慧导览系统建设2014年,金沙开始建设智慧导览系统,建成后的导览系统包含微信导览、基于定位推送的导览应用程序和导览终端机、后台管理系统和团队讲解服务系统等,以期形成线上线下参观相结合,不同群体可自由选择的导览服务体系,从而提升公众的参观感受和知识可获得性,让公众与博物馆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36
10.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脉络与路径探索产业资讯此外,法国文化部既设立“法国文化遗产开放平台”(POP,la plateforme ouverte du patrimoine),面向公众开放并提供法国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和服务,又设立“法国文化数据平台”(data.culture.gouv.fr),免费向公众提供档案、遗产、图书、阅读、博物馆、演出、电影、艺术、音乐、建筑等公共文化信息。无论是参与公共数据开放http://www.ordoswh.com/article/Info/index/id-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