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文网陈功的“文明四阶段模型”的影响古代社会原始社会蛮荒

“文明”是中文对英语civilization的译词。它源于拉丁语的civis(市民)和civitas(城市),原意是城邦组成的社会,后引申为先进复杂、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在18-19世纪,文明作为新生概念与“野蛮”一词相对。文明指有语言文字、政治组织、艺术哲学、文化习俗、科技发展等具有现代性特征的高级社会,而野蛮则是没有上述元素、原始蛮荒的社会。在当时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被理解为具有从初级变成高级的演变过程,即从混沌野蛮状态开始,不断推进到文明的境界。

“文明四阶段模型”是中国智库学者陈功先生最早在2020年提出并定义的,他认为,世界各国的文明程度,以文明的现代性为标准比较起来,存在有明显边界意义的、有差别的、有不同特征的四个差异化的阶段,分别可以用蛮荒、启蒙、发展、稳定来表征和定义,谓之“文明四阶段模”。

西方和日本的学者根据自己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解读,划分了文明的不同阶段。

1869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掌中万国一览》一书中将世界各国分为混沌、蛮野、未开化、开化的四个层次。福泽认为,欧美各国,因为其科技及制度的进步,属于开化的先进国家,而中国和土耳其等,相对落后,是未开化的国家。六年后,他在《文明论概略》中提到,人类发展的方向,遵循“野蛮→半开化→文明”的顺序。

类似地,美国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他1877年出版的著作《古代社会》里提到,人类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从野蛮上升到文明,这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蒙昧期、野蛮期和文明期。他认为,层出不穷的发明与发现是不同时期顺序相承的标志。

摩尔根的理论引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兴趣,二人都对《古代社会》进行了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根据摩尔根的学说,将历史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上世纪30年代,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根据对古罗马帝国的研究提出,世界上很多文明都从混沌状态开始,经过间歇期,由统一的宗教延续,最后受外族迁徙影响而结束,而后新的文明产生,循环上述的阶段。

时至今日,有关文明阶段的划分新说仍然在涌现,因为众多学者均认识到,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都可以归结到文明的水平层次和差异化方面。

事实上,文明发展的阶段基本就遵循着这样的演变过程:从起源于蛮荒,经历启蒙阶段,继续发展,推进到稳定阶段。

文明四阶段模型中的蛮荒阶段很好理解,就是指在文明发展初级阶段的原始社会。在蛮荒的文明中,人类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野兽野果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这样的社会,适者生存,与大自然搏斗的力量十分重要。坦桑尼亚的哈扎部落,是当今世界仅存不多的原始社会之一。哈扎人没有文字,没有尊卑等级。部落里的男子拥有的唯一财产就是用于打猎的弓箭。当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哈扎部落也面临外部更发达的文明冲击。坦桑尼亚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逐渐缩小了哈扎人的领土范围。由于没有土地拥有权的概念,他们不能保护自己的资源。

当文字出现、制度形成、生产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时,社会就摆脱蛮荒状态,上升到启蒙阶段。这样的社会或许有繁荣的文学传统、灿烂文化,以及一定的农业技艺、科学成就,但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看,它还有许多社会问题亟需解决。例如,高速发展下,城市化带动经济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道德危机。人们还需启蒙,社会有进步的空间。这样的文明多见于当下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在后面会详细解释。

俄罗斯是典型的文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从沙皇时代开始,俄罗斯就拼命参与欧洲事务,希望成为欧洲的主要成员。深受西方影响的彼得大帝,推行改革,在军事、宗教、制度、经济和文化上向欧洲靠拢,目的就是将“野蛮”的沙俄改变成像英法等国一样的文明国家。但是,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之后,俄罗斯与普鲁士和奥地利的联盟破裂,欧洲各国开始排斥俄罗斯。直到今天,西方联盟与俄罗斯都处在对抗模式。不过,俄罗斯的努力是有进展的。俄罗斯有以普希金、托尔斯泰为代表的文学,也有门捷列夫、巴普洛夫等人实现的科学成就。俄罗斯不是蛮荒,也无需再启蒙,但它也到不了现代文明的高水平。

稳定阶段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表现出明显而结构稳定的现代性。“老欧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欧洲国家社会的特点,政治、民族、社群和利益关系,经历时代浪潮的洗礼和巨大的制度变迁,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改变。这反映的是欧洲内在的稳定的结构。这并不是说一个文明在达到稳定后就不需要改革。稳定是有效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激烈的改革或许会将国家推向深渊。利比亚和阿富汗近年来都有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没有稳定的国家结构支撑。反观英国,自《1832年改革法案》通过以来,议会制度不断产生改革,但社会没有发生动乱,文明得以延续。这就是稳定的意义。

由此建立的“文明四阶段模型”不仅简化历史上一些理论中对于文明过于繁琐的探讨,也弥补了那些过于简单的模型忽略的重要因素。例如,福泽谕吉和摩尔根都提到文明就是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但达到现代文明的高水平,还有从发展到稳定的过程。每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稳定,但它的历史和文化含义则不易为人所知。

THE END
1.浅谈"参与式文化"的概念变迁下载在线阅读 导出 收藏 分享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技术赋权,在这种背景下,"参与式文化"日益受到关注.但作为一个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且分析基础为电视时代的学术概念,"参与式文化"面对网络化社会存在解释力不足的缺憾,并因此面临着解构的危机.本文拟通过相关文献和个人经验观察,对"参与式文化"的概念作一番梳理https://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xwyjdk201802045
2.24云南大学民族学考研611考试大纲发布!注意查看二、参与式发展的核心理念和PRA方法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4云南大学民族学考研611考试大纲发布!注意查看】的有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考研资讯,请登录考试网站查询。 另外小编为2024考研的小伙伴们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惊喜就在下方,点击蓝色卡片即可获取哦~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14471.html
3.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的决定4.近400年来中国西部社会变迁与生态环境 昆明学院 徐波 5.外资进入速度与节奏对我国内资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 钟昌标 黄远浙 6.制造业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 郑季良 7.中国区域文化产业研究 云南大学 李炎 胡洪斌 https://www.yn.gov.cn/zwgk/zcwj/yzf/201605/t20160518_143023.html
4.周大鸣2005年:周大鸣著:《凤凰村的变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待出。 周大鸣著:《渴望生存:农民工流动的人类学考察》,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周大鸣、秦红增著:《中国文化精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待出) 周大鸣著:《人类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待出) 周大鸣、秦红增著:《参与式社会https://baike.sogou.com/v539870.htm
5.对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考察——双柏县图书馆我不仅在文章中展开了对包括我的亲属在内的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研究,甚至也研究了我自己。我不仅在生活中随时对凉山彝族婚姻文化变迁进行参与式观察,而且我也在本文中每一段落参与彝族人的角色,把自己问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记录的、经历的有关婚姻方面的人和事统统联在一起串成此文。我在文章中成了一个双重http://sbtsg.org.cn/apifile_read.aspx?appid=67&id=5541&info=web
6.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研究通过论述参与式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本文指出,参与式文化是一种基于Web2.0等新媒介平台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介文化,是以Web2.0等为平台,以全体网民为主体,以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为主要形式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参与式文化并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1065747.nh.html
7.社会科学报:《剖析“饭圈”:何以从“文化”演变为“乱象参与式文化有层次之分,需要理性和优化的引导和培育。追星、粉丝、饭圈是最低层次的文化参与,参与方式简单,参与能力和门槛要求低。因此,参与式文化引导和培育的中长期战略是基于公民媒介素养建设而不断优化文化生态,提升社会文化创造力。当前政策和社会教育需要引导粉丝走出简单膜拜、抱团娱乐的心理和文化浮层,自我培养真正http://www.dyzx.sdnu.edu.cn/info/1003/5462.htm
8.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9.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是传播学媒介分析经典著作,2012年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的20周年纪念版。 内容简介 《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反对将粉丝看做愚昧、盲目的“文化白痴”,而是将电视粉丝看作是在节目方式上的主动的消费者、熟练的参与者,是从借来的材料中建构自己文化的游猎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2123062
10.当生活的城走向消费的城:由定海桥提篮桥梅龙镇谈上海城市变迁界面文化:定海桥的变迁、居民的需求,回应了刚才所说的时间的堆叠感。可以展开讲讲吗? 陈蔚镇:今年年初工作室在杨浦滨江的西白林寺社区做了几次参与式规划工作坊,感受到居民真实的愿景是如此多元,具有如此多情景协商的可能性。时间感本质上是集体记忆,所以破败或腐朽的房子可以摧毁,建筑可以没有石库门的符号,只要留存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472470.html
11.乡村传播阅读计划:《乡村传播网络与共同体重建》文化多元主义路径:强调社会主体参与性质,“主体间性” 3.乡村传播研究 --国内乡村传播的主要议题: 参与式传播与参与式影像实践:强调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独特价值,村民参与的过程是“赋权”的过程; 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信息传播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传播媒介在乡村中的使用现状,将发展传播学理论在乡村的移植验证,推https://www.douban.com/note/855958063/
12.当我们谈论社交网站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澎湃号·湃客9. 《从参与式文化到参与式疲劳:公众的问题》 Porlezza C. From participatory culture toparticipatory fatigue: The problem with the public. Social Media + Society,2019, 5(3): 2056305119856684. 10. 《漫游方法:一种研究APP的路径》 Light, B., Burgess, J.,& Duguay, S. (2018). The walkthrough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079675
13.西部计划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0篇)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很多, 如自然环境的变迁、新事物的发现、文化接触、文化传播或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征服并强迫被征服民族者接受外来文化等都可能导致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的形式, 纵的可包括一个文化结构接着另一个文化结构变化的文化进化;横的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之间的互化和文化迁移”[1]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kos4tm7.html
14.腾讯万字干货!值得用研掌握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其实,田野调查并不是方法本身,而是在田野中运用各种社会调研方法、收集文化资料、洞察人类行为的过程。(除田野调查外,人类学研究的资料收集还有背景分析、主位与客位研究、大传统与小传统研究等方法路线,本文暂不展开。) 常用的田野调查方法有: 观察/参与式观察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25806086&efid=Y8u4VHgZFlzr4lP5Uf6s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