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博物馆拆除了“围墙”,格局也就打开了TOPYS创意内容平台

当今天提到博物馆的时候,你想到的是气势恢弘的建筑还是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作为一个将历史和现在连接起来的奇妙空间,博物馆仿佛离今年的年轻人还是有些距离。就拿故宫来说,在2012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改革之前,那一方「一物一历史」的空间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多是庄重与威严,丝毫渗透不到日常生活中去。

当然,博物馆的成功运营绝非易事,其中藏品管理、商业化模式、开发节奏等,才是真正的考验。今天不是要探讨和比较哪些博物馆更优质,而是想一起再次「云游」那些让你愿意挪出宝贵放假时光去参观游览的博物馆,它们都藏着哪些特色和巧思?那些璀璨的文化如何以更加创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能转化为吸引人的文化消费内核,从而支撑起博物馆的良性运营?我们想逛的博物馆,到底长什么样?

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大师乔治·布朗·古德(GeorgeBrownGoode)曾说:「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是启蒙民众之重要机关」我想如果说「丰容」是动物园设计规划的重要根据,是为了给游览者呈现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那么博物馆同样有着类似使命。作为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静默的物品表现出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何沉浸式体验到的不再是「文本上的生活方式」,是博物馆规划的核心。而这个灵感,或许可以从历史上最古老的户外博物馆中获得。

在占地面积不大的瑞典,可以说遍布着星罗棋布的博物馆与艺术馆,其中就有世界上第一家户外博物馆——斯堪森博物馆(Skansen),该展馆诞生于19世纪末的斯德哥尔摩,由瑞典民俗研究者亚瑟·哈兹里乌斯成立。与其他中规中矩的展馆相比,这个博物馆因其“原生态”而备受瞩目。博物馆占地约30万平米,拥有150间被哈兹里乌斯在北欧游览历时买回来的房屋。据馆方介绍,该博物馆只有3间房屋是复制品,其他均为迁移复原的原本建筑。从北部萨米人居住的小屋到南部的斯科纳花园,可以说几乎是100%还原了北欧19世纪城镇的完整样式(哈兹里乌斯当初就是因为害怕瑞典民间文化消失而进行的筹款旅行)。进入博物馆内,游客可以看到城镇中的银匠、手工匠、面包师等穿着传统服饰示范传统工。城镇内还有多种斯堪的纳维亚野生动物,说是真实“穿越”也不为过。

而每到夏季,瑞典所有重要节日如国庆、音乐会、舞会等都会以传统形式在此庆祝,而博物馆也有了别样的叙事方式——沉浸式体验。那些看似离居民很遥远的历史故事和枯燥乏味的讲解,就以这么鲜活的形式走入了人们的寻常生活中,成为亲子游和探索城镇的最好方式。

当然,这样生动又创新的博物馆形式,也使得斯堪森博物馆成了博物馆范本,后来被瑞典各地区效仿并曾掀起过一阵狂潮。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位于瑞典斯科纳的维京博物馆(TheMuseumofFoteviken),每年的五六月份,维京文化爱好者们都会聚集在“维京村”,体验维京时代的节庆、战争与日常生活。

后来大概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这种以民俗为基础的露天博物馆还逐渐拓展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成为展现地域文化的最好方式。

时至今日,去斯堪森博物馆参观已经成为了游客到访瑞典的必打卡项目,并且由于其展览项目提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极大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这也促进了露天博物馆所在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据数据显示,斯堪森博物馆开馆两年时,观众流量就达到了50万人次,而其所在地斯德哥尔摩当时的人口不过30万,对当地旅游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就其内部形式来说,本身就作为展览一部分的手工作坊也同时出售手工艺品,观众在游览中对其产生的情感共鸣,使得这种周边的故事性被放大,且有了情感记忆,购买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此外,有些露天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购买形式也十分特别,如在斯特布里奇博物馆,就有一个大型的历史商店,让游客能体验19世纪30年代的购物方式。

不得不说,露天博物馆的展览形式确实让博物馆不再是那个遥远又冰冷的展览空间。它首先是一个旅行目的地,其次用其文化内核延续支撑起其存在的必要性,最后用场景达成与消费者的共鸣和情感记忆,用商业反哺了自身生态。

我想真正能给全球的乡村建设起到积极启示意义的,要数日本山形县朝日町生态博物馆。朝日町位于山形县中部,该地区以山地为主,而且老龄化十分严重,因此不需要进行建设和展馆维护的“在地展示生态博物馆”成了最佳解决之道。在这里,整个城市都是展示空间,而每一位居民,也成了策展人。

卫星设施则是指在地展示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场所,而当地居民也与政府一起,参与了整个资源的发掘活动。游客进入其中可看到山形县特有的自然景观、古城遗址、古墓以及寺庙、交通运输、农林渔牧业、教育设施、传统手工业等。几乎一处不落地将整个城镇的历史以及现在进行了展示,而游客也能置身其中沉浸式感受到历史与自然的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创立朝日町生态博物馆之初时,政府就已经很明确该博物馆的建立是为振兴当地经济,因此很多资源的发掘并不是以游客为导向,而是以对当地经济有利为导向而选,因此当地居民也参与了展示区的规划与特有生态的挖掘。

而在博物馆运营上,也形成了妙趣横生的讲解模式。就拿现在几乎所有博物馆都有的线上导览来说,基本等同于线上地图而已,还别说产品交互做得十分不友好。然而在这里,除了线下已规划出21条成熟的游览路径,当地居民还会在网站上针对自己所熟知的区域进行个人视角的描绘与讲解,你或许能看到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也或许能感受到当地居民对这片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从而加深了对该地人文关系的理解。

目前朝日町博物馆的运营费用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而由此带动的旅游收入扣减运营开销后,略有结余。虽然这并不足以让该地经济有多么蓬勃的发展,但由于其范围覆盖了整个朝日町,因此其建设也不得不被纳入当地政府的城乡规划中,由此实现的基础设施的改进,对居民来说不已经是很大的帮助了吗?

在30多年的发展中,朝日町生态博物馆不仅振兴了自身经济,也为日本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成了官民合力进行城乡建设的典范。

历史文化从来都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与灵魂所在,也是决定城市是否有魅力的关键点。如果你无法抗拒柏林这个城市,那么建立在柏林市中心的柏林博物馆岛绝对功不可没。这座博物馆岛建立于18世纪末,由老博物馆、新博物馆、国家画廊、博德博物馆、帕加玛博物馆组成,可以说已经成了柏林的文化身份符号。

五组建筑以天桥相连,而柱廊与花园的设计,又使得他们浑然一体,体现了城市中心的景观和历史文化。在建馆之初,政府就力图塑造一个以文化艺术和科学教育为核心功能的中央景观,因此对建筑群采取的是“补全式”修复的方法,也就是说,那些经历过战争洗礼和自然风蚀留下的肌理,既不会被模仿填补,也不会被废除,但是幸存的部件会被修缮,建筑的体量也会被补全。

而在岛内,规划师也试图引入全新的元素如考古长廊、岛上景观空间等;而在岛外,则开辟了考古庭院,并用一条对角线道路将洪堡大学、城市图书馆等文化场所串联了起来。这样新旧结合的方式,带来的是对历史的重温与保护,同时也对老城改造给出了积极启示。

而在藏品上,博物馆不仅展示了欧洲及中东的文化艺术收藏,还特意开辟空间为亚洲、非洲、大洋洲的文化艺术提供容身之所。置身其中感受到的博物馆的神圣不再是来自恢弘的建筑和举世无双的藏品,而是政治权利彻底为文化与科学让路,这样一份包容性,也使得博物馆岛不仅是为柏林人建立的,也是为世界各地的游客建立的,更是为自身的文化发展所建立的,具有十分长远的可持续意义。

如今,这个博物馆岛也因其优美的环境和历史文化感,成了柏林最具活力的市中心,无数酒店、住宅、康乐设施、水族馆等都围绕此地而建,形成了新老建筑与文化彼此包裹着共同生长的奇妙图景。

似乎从博物馆建成的那一刻起,其使命从来都只有一个,就是向公众进行知识的普及与艺术的教育。然而我想博物馆教育观众的方法从来不止一种,先有“博物”,后有“馆”,而“博”从来不在于藏品的数量,更在于有多深远的程度能影响到观众的思想,能以多丰富的视角与方式给观者提供特别的体验。

THE END
1.元宇宙线上展览馆:数字时代的未来展示方式!数字经济传统展览馆由于空间限制,难以展示大规模的展品。而元宇宙线上展览馆则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将展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观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自由移动、观赏,不受物理空间限制。 3. 交互性与参与感强 元宇宙线上展览馆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为观众提供与展品互动的机会。观众可以通过手势、触摸等操作与展品进行互动,甚至可以参https://www.zilian9.com/963667.html
2.文化中国行这届年轻人爱逛博物馆,国博35岁以下观众超六成2024年,国家博物馆共主办或参与进出境展览10个,其中入境展览6个,出境展览4个,项目数量为近年之最。 黑底红画的化妆盒、金链网头饰、青铜勇士小雕像……在“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中,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希腊的世界。玫瑰、莎草等香料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引领人们探寻古希腊人的生活风貌。在这https://news.cri.cn/20241207/49c041bc-5613-d2b7-54dc-975a315f628b.html
3.参与感强沉浸式体验的国际间谍博物馆「国际间谍博物馆」#华盛顿 #沉浸式体验 #做任务 在华盛顿,之前并不太了解的博物馆,国际间谍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非常有趣,代入感很强!也是纽约不太多见的需要购票进入的博物馆。进门之后,自己选择一个间谍扮演卡片,到专门的机器上显示出你扮演的间谍的姓名、出生地点、要去哪里执行任务和职业、暗语等,接下来一边看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70846678?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4.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上海市政协十四厉震林、于雪梅、于秀芬、金江波、刘新宇、赵丽佳、陈海波、祝学军、谷好好、洪清华、杨蓉、林丽平等市政协常委和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界别代表分别发言,提出了推动人才产业双聚集、做强做优博物馆教育功能、加强城市文化资源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艺术、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等意见建议。https://www.shszx.gov.cn/shzx/zxyw/content/b7828899-4ab5-4913-bbd9-c983d121651b.html
5.党政展厅设计汉沙集团数字展馆展馆设计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党政展厅设计 汉沙集团是全国性的智慧展厅服务商提供数字展馆,展馆设计,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党建展厅设计等创意展示一体化服务https://www.cqhansa.net/article/type/20-1.html
6.基于具身认知的镇江博物馆AR导览界面设计研究博物馆 AR 导览的界面设计需要让用户感觉到有趣,新鲜,有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4.3. 具身认知在情境层面与博物馆 AR 导览界面设计的关联 认知是具身的,而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3].在情境层面,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 在博物馆的浏览过程中,人们接触到的环境除了博物馆本身,还有人机交互所产生的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Download.aspx?paperID=78301
7.博物馆构建范文7篇(全文)硬件设施中的博物馆建筑是城市中的重要公共建筑之一,是一个国家和地方的文化象征,博物馆本身独特的格调和风貌,在加上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博物馆建筑就能起到既能满足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又达到了丰富城市景观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对公众的吸引力也就越强。软件设施指博物馆的讲解。为了弥补文字说明的不足,通过讲解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782gmut.html
8.博物馆讲解员年终工作总结(精选15篇)博物馆讲解员年终工作总结 2 一、加强内部管理,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今年年初,为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改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方面,我们对全景区实施了制度化管理,推行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定https://www.yjbys.com/zongjie/nianzhongzongjie/841881.html
9.罗攀丨博物馆中的凝视:与人类学家一起观展澎湃号·湃客展览的目标,与其说是对现代性、对主体客体二分的批判,毋宁言其为一场集体实验,一场更重视过程而非观点本身的展览。无论如何,可批判的意识形态、有待讨论的观念、无法确知的观众行为、令人兴奋的当下议题……展览的开放性和高度的参与感,让博物馆不再是与过去联结的异乡,也让展览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吸引力。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34327
10.资讯博展联盟浙江省中小博物馆运营管理培训班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即将开展“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博强省”建设要求,剖析全省中小博物馆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与痛点问题,有效应对开放服务的安全风险,努力使全省博物馆“热”的均衡,学会定https://www.518bwg.com/xnews/
11.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IP的开发与建设趋势博物馆ip传承与焕新拓展文化体验:博物馆IP的开发与建设需要拓展文化体验,通过组织主题活动、工作坊、导览服务等,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同时,结合当地文化和民俗特色,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 加强合作与交流:博物馆IP的开发与建设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文化机构、企业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106920/article/details/135494026
12.数字文创博物馆案例分析沉浸感强: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故宫的文化魅力,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 互动性高:多种互动项目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保持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和记忆度。 案例二:大英博物馆虚拟展览 概述 大英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将馆内的珍贵藏品和展览以虚拟展览的形式展示给全球观众,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https://www.lllmark.com/zixun/1i5namhj8ntmu.html
13.2024与此同时,互动性也是博物馆旅游的一大亮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博物馆纷纷引入VR、AR等高新技术,为游客打造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甚至有机会与虚拟角色进行互动,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博物馆旅游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同样不容忽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7/8116064050007000.shtm
14.武汉的这些博物馆你都带孩子去过几个呢?感受: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是一个高校类的博物馆,里面收入了许许多多的矿石、矿物标本,恐龙骨架的模型有好几个,还有一个超大的磁悬浮地球仪,馆内还有几个可以参与互动的游乐项目,比如骑霸王龙、恐龙下蛋等,而给臭小子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和我一起坐的模拟地震的房子,让他对地震的知识记得各位清楚。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7798620_1046643719.html
15.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0篇)参观过程中,除了静静观赏,我们还积极参与了博物馆内设置的互动环节。比如,在“古代生活体验区”,我们尝试亲手制作拓片,感受古代文字记录的魅力;在“科技创新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亲身体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战役,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https://www.jy135.com/shehuishijian/1636279.html
16.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云教育功能——中国青年网不断提升云展览的视觉效果和观众体验感,博物馆还应在技术平台的改进上持续努力,确保高清影像和虚拟导览的质量与稳定性。同时,增加互动体验的设计和内容,如充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生动地呈现文物,增强参观者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从而更好地吸引青少年参与。 博物馆是重要的“第二课堂”。依托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开发特色教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txs.youth.cn/xw/202407/t20240710_15370686.htm
17.“博物馆热”催化创新长在自然中的博物馆正在筹划华西都市报观众最希望在自然博物馆看到什么、体验什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张章(化名)告诉记者:“如果能在标本、化石等静态展品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沉浸式互动,那大家的体验感、参与感会更强。” 年仅5岁的王玥琪有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把恐龙等古生物“搬”到大自然中:“我想在水流很急的大河里划一艘小https://e.thecover.cn/wapepaper/html/20210908/160008.html
18.博物馆新体验(精选六篇)把曾经集体展示变为个人展示, 争取让每个观众都能看到、感知到, 用来提高观众的参与体验感。 4 影响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因素 4.1 受教育程度与关注程度 博物馆参观体验, 首先需要观众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作为支持, 或是博物馆在展示设计初期就要考虑, 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明相关文物的历史背景信息, 方便观众了解;其次观众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fw2qd8.html
19.TheMuseum无法忘怀的希腊雅典新卫城博物馆李可染画院在卫城博物馆中,我们甚至能看到刻着帕台农建造过程中的花销清单的碑石,2500 年前的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监察其中的每个细节。正是因为强烈的参与感和责任感,雅典的公民才有了贡献最大的热情和智慧的理由,帕台农的极高的建筑水准和后来难以企及的精细程度正缘于此。http://www.likeranhy.com/Content_Detail.asp?Column_ID=57&C_ID=480
20.全书要点梳理博物馆观众体验模型理论及其实践(博物馆观众)书评身份是即时的、灵活多变且适应性强的。大我(I)身份——与自身联系紧密、根深蒂固的身份(例如性别、国际、民族、信仰)小我(i)身份——对特定时刻和情况下的需求和现实的反应的情境身份(例如姨妈生日时的好亲戚身份)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观众前往博物馆时,都希望能够满足他们一个或更多的身份相关动机;其中的大多数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18565/
21.[新美术馆学系列讲座之十四]从统一到错位——艺术博物馆空间“陈列的自治”,并尝试增加公众在陈列参观中的参与感,比如美国迪亚贝肯艺术博物馆为其收藏的大地艺术和极简艺术作品提供了尽可能大型和互不干涉的空间,德国杜塞尔多夫的K21国际当代艺术博物馆于2013年起在馆内顶层增加了阿根廷艺术家托马斯·萨拉切诺的互动装置作品……这些回应举措也反映了当代艺术博物馆趋于“公共空间”https://artmuseum.gzarts.edu.cn/info/1164/1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