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沪上高校博物馆超多精彩,为校园美好生活助力!

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近期,沪上高校依托校园博物馆这座文化“富矿”,充分挖掘文博育人价值,开展一系列特展和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更好地在文化浸润中汲取丰厚滋养,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和小育一起来看!

复旦大学

展览名称:复旦大学博物馆“御街行——考古发现中的南宋临安”特展

上海交通大学

展览名称:合子记——陈国桢藏中国古代瓷盒展暨陈国桢捐赠古代陶瓷展

展览特色:该展览是交大博物馆成立以来,首个完全自主策划并实施的古代文物类特展,也是首度尝试与非国有博物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联合办展。展览策划秉承“精、特、美、雅”的理念,共展出陈国桢先生珍藏的188件/组古代瓷盒精品和他捐赠给交大博物馆的30余件越窑青瓷,全景式解读“中国盒子”和“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配合展览,交大博物馆还将陆续推出展览图录、系列教育活动及多样化的线上资源,进一步提升展览的可及性。

同济大学

展览名称:无止十年·与祖国同行——无止桥公益纪实展

华东师范大学

展览名称:强国图志—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

展览特色:展览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文教、卫生、体育等多角度阐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排除万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出的作品紧扣新时代新思想,通过谋篇布局回顾历史,充分阐释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同时体验到宣传画中充满昂扬向上、真挚热烈的艺术力量。

东华大学

展览名称:童衣寄心——近代儿童传统服饰展

展览特色:中国传统儿童服饰是我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儿童服饰的研究,可以窥见不同历史阶段儿童的日常生活特征。本次展览主要遴选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儿童传统服饰120余件,包含童袍、童褂、坎肩、童裤、童鞋、肚兜和围涎等。儿童服饰是服饰中有特色的一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受到百姓的重视和珍爱,通过本次展览,不但展现了五彩斑斓的儿童服饰之美,也是中国传统家庭养育观在儿童服饰上淋漓尽致的体现。

上海外国语大学

展览名称:甲骨文专题展

展览特色:今年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隆重推出甲骨文专题展览及系列活动,旨在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展览名称:语博之夏花漾年华

展览特色:今年,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将通过“语博之夏花漾年华”暨“博物馆奇妙夜”展览,继续带领师生感受语言魅力、领略博物馆风貌,带来具有鲜明语言特色、沉浸式体验与广泛参与感的系列活动,共同寻找博物馆为人类美好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上海财经大学

展览名称:枪杆子与钱袋子——馆藏红色票据专题展

展览名称:跃然纸上——馆藏纸质藏品特展

展览特色:展览以“纸牍”“纸韵”“纸源”为线索,以纸说史、以纸为证,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一张张纸所承载的传统文脉、所成就的艺术文化价值。

上海理工大学

展览名称: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艺术设计展

展览特色:在本次展览中,可以体会工匠之心,感知机械和秩序中蕴含艺术与美学。展品设计有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完成,融入了“十二生肖”、“敦煌飞天”、“草船借箭”、“鲤鱼跃龙门”、“凿壁借光”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链条、齿轮等机械制造原理使得静态的中华优秀传统故事动起来,在美育中凸显中华文化。

上海海事大学

展览名称:上海海事大学极地科考展

展览特色:“上海海事大学极地科考展”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充分展现学校为极地科考提供航行保障、参与极区能源开发和极地船舶建造、推动解决长年制约我国重大战略工程用关键材料问题,在极地航行海员强制培训等方面贡献智慧。

上海音乐学院

活动名称:中国非遗音乐传播新路径——音乐影像志在中国

活动特色:追溯音乐在民族志电影中的出现,早在电影发明之初就已经开始。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举办一场专题讲座,聚焦“中国非遗音乐传播新路径”,讲述音乐影像志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影像资料从作为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辅助手段至今,逐步形成具有独立表达与风格的音乐影像志。如何拍摄制作且通过影像志作品的主题对象非遗音乐传播至大众群体,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上海体育学院

展览名称: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弓·弩·箭”专题展

上海海洋大学

展览名称: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上海临港新片区鸟类掠影展

展览特色:鸟类是我们地球家园里的重要成员,也是湿地生态质量的重要标志。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东亚候鸟迁徙带的中段。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条件,上海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此次展览,展示上海临港新片区湿地鸟类的美丽与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丰富校园生活。

上海中医药大学

活动名称:日练八段锦,健康乐生活

上海师范大学

展览名称:格物致知——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珍藏集萃展

展览特色:展览图文并茂地再现珍稀藏品背后所蕴含的蕴含的中国传统艺术悠久且延绵不绝的传承与技艺、浓厚的人文情怀以及丰富的历史故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展览名称:东风西渐——中国瓷器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

展览特色: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首展“东风西渐——中国瓷器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三百件自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等国远渡重洋而来的欧洲瓷器精品,以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出口瓷器,多角度展现“器行天下”的魅力。本展览还原自十八世纪以来,欧洲对中国瓷器进口、定制、融合及创新的“东风西渐”历史,通过观展激起大家对中华民族价值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展览名称:传承劳模精神做最美奋斗者

展览特色: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培养出了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等130余位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劳模文化传统和劳模育人资源。本次展览依托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资源,用一幅幅图片,通过三大板块——学校历史传承、劳模精神育人、全国第一家省级劳模学院等,全方位展示了劳模精神在育人过程中的代代相传,用劳模精神激励青年学子、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展览名称:打开你的盲盒——人体解剖艺术展

展览特色:近日,“打开你的盲盒——人体解剖艺术展”在复旦大学人体科学馆开幕。现场展品采用医学与艺术结合的新形式,旨在将原本“高冷”的人体解剖学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述出来。此次艺术展共有23幅作品入围展示,装置组作品2组,其中包括5幅复旦青年学生的原创画作。

THE END
1.元宇宙线上展览馆:数字时代的未来展示方式!数字经济传统展览馆由于空间限制,难以展示大规模的展品。而元宇宙线上展览馆则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将展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观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自由移动、观赏,不受物理空间限制。 3. 交互性与参与感强 元宇宙线上展览馆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为观众提供与展品互动的机会。观众可以通过手势、触摸等操作与展品进行互动,甚至可以参https://www.zilian9.com/963667.html
2.文化中国行这届年轻人爱逛博物馆,国博35岁以下观众超六成2024年,国家博物馆共主办或参与进出境展览10个,其中入境展览6个,出境展览4个,项目数量为近年之最。 黑底红画的化妆盒、金链网头饰、青铜勇士小雕像……在“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中,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希腊的世界。玫瑰、莎草等香料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引领人们探寻古希腊人的生活风貌。在这https://news.cri.cn/20241207/49c041bc-5613-d2b7-54dc-975a315f628b.html
3.参与感强沉浸式体验的国际间谍博物馆「国际间谍博物馆」#华盛顿 #沉浸式体验 #做任务 在华盛顿,之前并不太了解的博物馆,国际间谍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非常有趣,代入感很强!也是纽约不太多见的需要购票进入的博物馆。进门之后,自己选择一个间谍扮演卡片,到专门的机器上显示出你扮演的间谍的姓名、出生地点、要去哪里执行任务和职业、暗语等,接下来一边看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70846678?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4.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上海市政协十四厉震林、于雪梅、于秀芬、金江波、刘新宇、赵丽佳、陈海波、祝学军、谷好好、洪清华、杨蓉、林丽平等市政协常委和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界别代表分别发言,提出了推动人才产业双聚集、做强做优博物馆教育功能、加强城市文化资源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艺术、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等意见建议。https://www.shszx.gov.cn/shzx/zxyw/content/b7828899-4ab5-4913-bbd9-c983d121651b.html
5.党政展厅设计汉沙集团数字展馆展馆设计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党政展厅设计 汉沙集团是全国性的智慧展厅服务商提供数字展馆,展馆设计,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党建展厅设计等创意展示一体化服务https://www.cqhansa.net/article/type/20-1.html
6.基于具身认知的镇江博物馆AR导览界面设计研究博物馆 AR 导览的界面设计需要让用户感觉到有趣,新鲜,有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4.3. 具身认知在情境层面与博物馆 AR 导览界面设计的关联 认知是具身的,而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3].在情境层面,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 在博物馆的浏览过程中,人们接触到的环境除了博物馆本身,还有人机交互所产生的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Download.aspx?paperID=78301
7.博物馆构建范文7篇(全文)硬件设施中的博物馆建筑是城市中的重要公共建筑之一,是一个国家和地方的文化象征,博物馆本身独特的格调和风貌,在加上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博物馆建筑就能起到既能满足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又达到了丰富城市景观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对公众的吸引力也就越强。软件设施指博物馆的讲解。为了弥补文字说明的不足,通过讲解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782gmut.html
8.博物馆讲解员年终工作总结(精选15篇)博物馆讲解员年终工作总结 2 一、加强内部管理,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今年年初,为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改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方面,我们对全景区实施了制度化管理,推行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定https://www.yjbys.com/zongjie/nianzhongzongjie/841881.html
9.罗攀丨博物馆中的凝视:与人类学家一起观展澎湃号·湃客展览的目标,与其说是对现代性、对主体客体二分的批判,毋宁言其为一场集体实验,一场更重视过程而非观点本身的展览。无论如何,可批判的意识形态、有待讨论的观念、无法确知的观众行为、令人兴奋的当下议题……展览的开放性和高度的参与感,让博物馆不再是与过去联结的异乡,也让展览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吸引力。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34327
10.资讯博展联盟浙江省中小博物馆运营管理培训班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即将开展“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博强省”建设要求,剖析全省中小博物馆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与痛点问题,有效应对开放服务的安全风险,努力使全省博物馆“热”的均衡,学会定https://www.518bwg.com/xnews/
11.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IP的开发与建设趋势博物馆ip传承与焕新拓展文化体验:博物馆IP的开发与建设需要拓展文化体验,通过组织主题活动、工作坊、导览服务等,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同时,结合当地文化和民俗特色,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 加强合作与交流:博物馆IP的开发与建设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文化机构、企业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106920/article/details/135494026
12.数字文创博物馆案例分析沉浸感强: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故宫的文化魅力,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 互动性高:多种互动项目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保持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和记忆度。 案例二:大英博物馆虚拟展览 概述 大英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将馆内的珍贵藏品和展览以虚拟展览的形式展示给全球观众,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https://www.lllmark.com/zixun/1i5namhj8ntmu.html
13.2024与此同时,互动性也是博物馆旅游的一大亮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博物馆纷纷引入VR、AR等高新技术,为游客打造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甚至有机会与虚拟角色进行互动,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博物馆旅游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同样不容忽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7/8116064050007000.shtm
14.武汉的这些博物馆你都带孩子去过几个呢?感受: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是一个高校类的博物馆,里面收入了许许多多的矿石、矿物标本,恐龙骨架的模型有好几个,还有一个超大的磁悬浮地球仪,馆内还有几个可以参与互动的游乐项目,比如骑霸王龙、恐龙下蛋等,而给臭小子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和我一起坐的模拟地震的房子,让他对地震的知识记得各位清楚。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7798620_1046643719.html
15.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0篇)参观过程中,除了静静观赏,我们还积极参与了博物馆内设置的互动环节。比如,在“古代生活体验区”,我们尝试亲手制作拓片,感受古代文字记录的魅力;在“科技创新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亲身体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战役,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https://www.jy135.com/shehuishijian/1636279.html
16.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云教育功能——中国青年网不断提升云展览的视觉效果和观众体验感,博物馆还应在技术平台的改进上持续努力,确保高清影像和虚拟导览的质量与稳定性。同时,增加互动体验的设计和内容,如充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生动地呈现文物,增强参观者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从而更好地吸引青少年参与。 博物馆是重要的“第二课堂”。依托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开发特色教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txs.youth.cn/xw/202407/t20240710_15370686.htm
17.“博物馆热”催化创新长在自然中的博物馆正在筹划华西都市报观众最希望在自然博物馆看到什么、体验什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张章(化名)告诉记者:“如果能在标本、化石等静态展品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沉浸式互动,那大家的体验感、参与感会更强。” 年仅5岁的王玥琪有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把恐龙等古生物“搬”到大自然中:“我想在水流很急的大河里划一艘小https://e.thecover.cn/wapepaper/html/20210908/160008.html
18.博物馆新体验(精选六篇)把曾经集体展示变为个人展示, 争取让每个观众都能看到、感知到, 用来提高观众的参与体验感。 4 影响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因素 4.1 受教育程度与关注程度 博物馆参观体验, 首先需要观众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作为支持, 或是博物馆在展示设计初期就要考虑, 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明相关文物的历史背景信息, 方便观众了解;其次观众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fw2qd8.html
19.TheMuseum无法忘怀的希腊雅典新卫城博物馆李可染画院在卫城博物馆中,我们甚至能看到刻着帕台农建造过程中的花销清单的碑石,2500 年前的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监察其中的每个细节。正是因为强烈的参与感和责任感,雅典的公民才有了贡献最大的热情和智慧的理由,帕台农的极高的建筑水准和后来难以企及的精细程度正缘于此。http://www.likeranhy.com/Content_Detail.asp?Column_ID=57&C_ID=480
20.全书要点梳理博物馆观众体验模型理论及其实践(博物馆观众)书评身份是即时的、灵活多变且适应性强的。大我(I)身份——与自身联系紧密、根深蒂固的身份(例如性别、国际、民族、信仰)小我(i)身份——对特定时刻和情况下的需求和现实的反应的情境身份(例如姨妈生日时的好亲戚身份)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观众前往博物馆时,都希望能够满足他们一个或更多的身份相关动机;其中的大多数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18565/
21.[新美术馆学系列讲座之十四]从统一到错位——艺术博物馆空间“陈列的自治”,并尝试增加公众在陈列参观中的参与感,比如美国迪亚贝肯艺术博物馆为其收藏的大地艺术和极简艺术作品提供了尽可能大型和互不干涉的空间,德国杜塞尔多夫的K21国际当代艺术博物馆于2013年起在馆内顶层增加了阿根廷艺术家托马斯·萨拉切诺的互动装置作品……这些回应举措也反映了当代艺术博物馆趋于“公共空间”https://artmuseum.gzarts.edu.cn/info/1164/1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