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说到,新汽车联盟重组后,两冲程发动机的各种弊端,以及战后集团财产损失的阴影依然持续。汽车联盟在被奔驰收购后,也急于甩掉这个烫手山芋。不过对于奥迪来说,风雨之后的彩虹莫过于此时大众这个“接盘侠”的出现。
上集回顾:
自从AutoUnion建立之后,已有部分车型不再使用原先的Logo,而是今天的四环Logo与原有品牌并用。然而,品牌的统一也成为了大势所趋,但到底使用四个品牌其中的哪一个,还一直存在争议。奔驰害怕产生新的竞争对手,出售时保留了霍希品牌,直到本世纪初才还给奥迪。漫步者也涉及汽车以外的业务,品牌使用权也有争议。DKW的两冲程发动机与廉价形象也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而奥迪作为霍希先生创造的第二家汽车公司,也算是嫡系。奥迪旗下车型虽不及霍希那样能比肩迈巴赫这样的超豪华级别,但还是有实力与奔驰宝马掰一掰手腕。毕竟战后的宝马混的也并不好,也得靠廉价小车去维持企业的生存。因此使用奥迪品牌,并作为大众旗下高端的分支,看起来也算是非常务实的选择。
就这样,汽车联盟整合后以四个圈作为品牌的全新logo,不再内嵌AutoUnion标识,仅以单独以奥迪品牌打天下。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进入AutoUnion过渡时代的车型
1937AutoUnionTypeC
这里的TypeC可不是什么安卓的接口,而是一台时速可达400km/h的速度机器。它采用了6.0L的V16引擎,最大功率560马力,与今天的布加迪威龙几乎有着相似的表现,只是这里并未公布其加速数据。这款车在1937年的Avus赛道的一次比赛中首次亮相,同年在法兰克福到达姆施塔特的高速公路上,时速超过了400km/h,在民用公路上打破了当时的多项速度记录。而这台展出的车型则是1999年复原了1937年的版本。
1939AutoUnionGrand-Prix-RennwagenTypeD
在1938年的赛季,当时国际GrandPrix的新规则将引擎排量限制在3.0L,AutoUnion的工程师基于费迪南德·保时捷的16缸发动机,为此研发了这款12缸的TypeD赛车,最大功率485马力,最高时速330km/h。其引擎为中置,采用了扭杆式悬挂。而这台“银箭”赛车生产了三台,展出的这台车在二战后作为战争赔偿离开了德国,后来被美国的汽车收藏家所发现,在1992年运送到英国进行修复。
1938AutoUnionTypC/D
这款车型将TypeC的6.0V16引擎与TypeD的底盘相结合,按照GrandPrix赛事的规则,仅能用于1938年后的山路比赛,其最大功率520马力,最高时速250km/h。而此时12缸的TypeD车型增加了机械增压,也开始用于GrandPrix赛事。同样是因为二战,几乎AutoUnion所有的赛车,都作为战争赔偿而运送到了德国之外。而这款展示的车型于1995年交还德国,是AutoUnion传奇的银箭系列唯一按照原始状态所保留的。
1957AutoUnion1000S
这是第一款正式采用纯四环标识的车型,其设计风格与技术同DKW3=6相似,但已经看不到任何DKW标识,然而两冲程发动机依然暴露了它的基因。这款车型最初采用了44马力的0.9L三缸两冲程发动机,而这款1000S扩充至1.0L,动力提升到50马力,最高时速135km/h。并且弧形玻璃也是当时工业加工的一项进步。这款车型一共生产了46601台。
1958AutoUnion1000SP
1000SP在战后并不算一款成功车型,它的制造数量并不大,Coupe5000台,roadster敞篷1640台,但它绝对是最吸引眼球的。事实上是它的设计风格是美式汽车,参照了福特雷鸟。AU1000SP在1957年法兰克福车展首次亮相,敞篷版本发布于1961年,车身在斯图加特制造,最终的装配在英戈尔施塔特。它依然是1.0L三缸两冲程,最大功率55马力,最高时速140公里。
1965Audi72
奥迪72是DKWF102的继任者,最初仅是将名字更换为了奥迪,后来改为了方灯的造型。它采用了1.7L四缸四冲程发动机,终于彻彻底底的告别了三缸/两缸两冲程这套落后的玩意儿。发动机的压缩比为1:11.2,最大功率72马力,整车的动力输出十分高效,最高时速148km/h,综合油耗可达10.5L,驱动形式为前驱。而这款车型成为了奥迪新一代车型的基础,设计语言也很接近我们小时候所见的奥迪100。
1969Audi100
奥迪100最初是在奥迪被大众收购之初,背着大众做的秘密研发,是一款级别更高的中大型轿车,我们小时候所见的长春一汽产奥迪100则是它的第二代产品,也是今天A6的鼻祖。这款车型采用了非常时尚前沿的科技,尤其是减重的效果十分明显,既保证了性能,也有着近似于小型车的燃油经济性。它采用了1.76L的动力,最大功率80马力,最高时速156km/h,百公里12L的油耗在当时是小型车普遍的成绩。这代奥迪100的总产量为827474台。
1972Audi80
奥迪80作为1973年的年度车,因其前沿的科技,相对于当时的竞品车型可以说出类拔萃,也可以看做今天奥迪A4的鼻祖。这是第一款量产的采用负转向主销偏距的车型,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制动过程的跑偏,大大的改善了制动的指向性以及整车的安全性。动力方采用了1.3L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55马力,最高时速145km/h,采用了顶置凸轮轴与气门。这样的发动机结构后续也普遍应用于大众集团内部的其它车型。奥迪80的总产量为1003619台。
1974Audi50LS
奥迪50发布于1974年,成为了能源危机时代的概念车款。它的尺寸很小,燃油经济性很高,价格也很美丽,尾门设计也显得十分的特立独行。而这款车型也影响到了大众母公司的很多车型,1975年发布的第一代大众polo,与奥迪50也几乎完全相同。
1967NSURo80
失败的转子引擎,被奥迪收购的命运
说到转子发动机,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马自达。然而对于NSU来说,汪克尔将转子引擎引入这个品牌,更是一部血泪史。NSURo80在1967年的法兰克福车展首次亮相,其采用了1.0L的双转子发动机,经过奥迪的改进,它的故障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最大功率115马力,最高时速176km/h,在当时的民用车里性能十分出色。整车的操控性,驾驶的平顺性,以及优雅时尚的外观,在当时广受好评,也成为了1968年的年度车。但还是因转子耐久度的先天劣势,最终拖垮了NSU使其被大众收购后并入奥迪。在1977年停产之时,这款车型仅生产了37398台,成为了NSU这个品牌的绝唱。
当然这款车型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后门完全置于后轮眉之前,其超长的轴距,类似于今天迈巴赫S这样的超豪华车结构设计,只是视觉协调程度看起来有些奇怪。
1980Audi80Tourenwagen-Europameister
在AutoUnion赛车部门在1964年关闭之后,奥迪汽车的赛事几乎由私人承包。在1978年圈速赛仍为私人经营。1979年奥迪80GTE,参加了欧洲房车冠军赛,让奥迪正式重回赛场。这款车型采用了直列四缸1.6L引擎,最大功率194马力,最高时速230km/h。
1980Audiquattro
Audiquattro作为世界上第一款全时四驱的乘用轿车,它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在北欧做冰雪测试的工程师发现为军方所生产的四驱越野车在冰面上比轿车跑得快。工程师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皮耶希,于是萌生了将四驱系统装在轿车上的想法。结果,当时的试验车使用夏季轮胎在冰雪路面爬上了坡度为23%的阿尔卑斯山口,随后以奥迪80为基础的Audiquattro被推向市场,参加了WRC等拉力赛,直接干掉了当时的蓝旗亚等劲旅。
Audiquattro采用了2.2L五缸加四驱的黄金搭配,最大功率200马力,极速222km/h。它带领了奥迪在勒芒赛车上13次夺冠。而在WRC上的表现因太过于惊艳,犹如游戏中的外挂,结果国际汽联直接禁用了quattro在拉力赛上使用。然而在民用车市场,quattro四驱也几乎成为了奥迪的代名词,逐步的在100、80系列中广泛采用。有了强大的技术背书,奥迪品牌的实力也有了大幅提升。
1982Audi100
第三代的奥迪100是我们儿时的记忆,作为首款在中国投产的豪华汽车,也让奥迪品牌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而在它诞生的1982年,因为采用了很多当时最新的技术,仅0.3的风阻系数打破了当时四门saloon豪华轿车的记录。而且在当时也采用了最新的制造工艺,同时在主被动安全、车身强度质量方面,在当时都十分先进。这台展出的车型产于1983年,采用了2.2L直列五缸引擎,最大功率136马力,极速可达200km/h。而奥迪100一共生产了110万台。
1983AudiSportquattro
这款车型算是德国当时公路上动力最强的车型,车身由玻璃钢与碳纤维材质构成。而对于当时奥迪的工程师来说,他们最头疼的问题是如何在公路行驶与纯粹的运动之间找到平衡。AudiSportquattro正是以这种概念所研发的一款车型,但作为实验性的车型,也仅生产了214台。它采用了2.2L直列五缸涡轮增压引擎,双顶置凸轮轴与每缸四气门的布局,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技术,最大功率306马力。
1987AudiSportquattroS1PikesPeak
PikesPeak派克峰位于北美科罗纳多州,海拔4301米,1916年便开始有了汽车的登山赛事,赛道19.99km,弯角多达156个。而奥迪为了拓展美国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加入了这一比赛,从82年到87年连续6年夺得冠军。而这台1987年的奥迪sportQuattroS1PikesPeak,专为爬山比赛打造,夸张的前“大铲子”与大尾翼,都是参赛车型的显著特征,如张牙舞爪的怪兽。
而这款S1车型,整个车架全部经过重新设计,车身中心得到极大的降低,同时达到了前轴与后轴各50%的完美重量分布。这款车型采用2.1L的直列五缸全铝发动机,加上了涡轮增压,最大功率达到了598马力,1987年WalterRohrl驾驶这辆赛车赢得了冠军,以10分47秒85的成绩,首次打破了11分钟的记录。
1989Audi90quattroIMSA-GTO
奥迪于1989年第一次进入美国IMSA系列的GTO组别比赛,IMSA(国际汽车运动协会)赛事是美国与加拿大三个最重要的汽车大奖赛之一。平均200-500公里的赛程距离,主要测试车辆的耐力。奥迪车手HansJoachimStuck驾驶这部赛车赢得了全部13场比赛中的7个冠军。
而这款奥迪90quattroIMSA-GTO赛车采用五缸发动机,排量依然是2.2升,但是在奥迪赛车部门工程师的调教下,其功率却高达惊人的720马力,最高速度超过300km/h。如此优异的动力表现让奥迪90quattroIMSA-GTO成为奥迪赛车史乃至世界赛车史上的一款经典车型。
1991AudiV8quattroDTM
奥迪V8quattroDTM是德国房车冠军赛参赛车型,车手依然是著名的HansJoachimStuck。
就在第一款奥迪A8问世之前的1988年,奥迪在巴黎国际车展上推出了当时最豪华车型——AudiV8。该车是A8车型的前身,1990年至1991年间的德国房车锦标赛上奥迪V8大展风采,连续获得了两届总冠军。
这款车型采用了第三代quattro四驱系统,3.6V8引擎,最大功率462马力,最高时速300km/h,总共生产了12台。
1990AudiS2Coupe
这款S2车型于1990年亮相于巴黎车展,它的命名方式继承于在各项汽车赛事中大放异彩的S1,同样采用了奥迪引以为傲的全时四驱。它基于当时的奥迪80打造,车型可以作为A4系列的鼻祖,而S则成为了奥迪高性能运动系列的命名方式。S2同样采用了2.2L的直列五缸20气门涡轮增压引擎,可以说是S1车型的民用版本。其最初的最大功率为220马力,1992年增加到230马力,百公里加速6.1s。在奥迪全面采用了以A开头的命名方式后,它的性能系列则替换为S开头,便有了后来的S3、S4、S6、S8。
而不久之后,奥迪又推出了顶级的性能系列,在这款2.2L涡轮增压发动机上重新调校,其最大功率达到了315马力,百公里加速达到了4.8s,就是这款RS2。当时RS2由保时捷代工生产,其下方还增加了保时捷徽章,产量更加稀少,仅有旅行版和少量四门版。
1993AudiSpaceFrame第一代奥迪A8的雏形
这款概念车简称ASF,是奥迪第一款以全铝作为车身框架,在汽车领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这款车最终几乎按照原型进行量产,取代之前的奥迪V8,而命名为A8,作为新一代旗舰,也就有了之后A6、A4的命名。
概念车型采用了4.8LW12引擎,最大功率354马力,峰值扭矩480N·m。而这款发动机的12缸采用了3个一组,四列排列呈W状,这样的发动机排布方式世界上仅奥迪与大众拥有。第一代A8的全铝车身有超过40项专利,比传统钢制车身框架轻40%。但出于安全考虑,某些区域要比传统钢制结构厚了1.8倍,但总体还是减重了110kg。
1995AudiTTRoadsterShowcar
奥迪TT由当时奥迪年轻的团队设计,软顶车型采用了帆布材质,同样提供了硬顶车型。动力采用了四缸1.8T,每缸五气门,最大功率210马力,250N·m。采用了18寸轮毂,以及运动座椅,以及球形档杆。Coupe车型采用2+2座设计,而Roadster敞篷车型原本的后排座椅部分,只能用来装下折蓬机构。
2016AudiR18RP62016Servus
在2015赛季的勒芒耐力赛中,奥迪的表现并不是太理想,风头几乎都被保时捷抢走,此时的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一台性能不俗的赛车。新AudiR18便应运而生。R18搭载4.0升V6柴油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是混合动力的输出功率超过总功率的50%。在储能系统上,新车将之前4MJ的飞轮储能改为了6MJ锂电池储能。
这款赛车的最大功率514马力,峰值扭矩850N·m,总重875kg。它在勒芒耐力赛中,一共跑了372圈,而得到了第三名。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出,新AudiR18在空气动力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鼻锥、尾翼端板等都做出了改变。
以下是奥迪历年参加过车展的概念车,其中很多对我而言印象都十分的深刻。不过我还是挑几款能够找到资料的车型进行一下简要的介绍。
1991AvusQuattro概念车
奥迪这款AvusQuattro概念车,在我的高中时代,曾经展出于北京东方新天地的奥迪品味车苑,因此印象极其深刻。它以柏林的一条赛道命名,其重点展示了W12发动机以及高强度铝结构车身,仅1.5mm厚且未喷漆的车身,亮光闪闪彰显了奥迪当时在车身工艺超前的技术实力。而整车重量仅有1250kg,其6.0LW12动力最大功率502马力,3秒破百,极速达到了334km/h。而这台车亮相时,有超过10位富豪愿意出1200万美元购买,可惜最终并没有量产。但其实,很多人都认为它是布加迪威龙的前身。
2001AudiAvantissimoConcept
世界上唯一一款D级旅行车,如果量产,恐怕真的没有任何的市场,不过也成为了第二代A8的雏形。它采用了4.2LV8的双涡轮增压引擎,最大功率430马力,峰值扭矩600N·m,匹配6速自动变速箱以及quattro全轮驱动。
2009Audie-tronConcept
2010AudiquattroConcept
回溯奥迪的百年,经历了多次的破产、重组、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石油危机……其实它的命运比当时的宝沃还要惨,只是每逢危急关头总被幸运所眷顾。其实,奥迪最初的原始积累靠的还是DKW品牌,而前驱在当时也是值得炫耀的先进技术,毕竟在当时没有更多的电子辅助安全系统,它大大的提升了操控的安全性,增大了车内的空间。而正当“无后驱,不豪华”之风盛行之时,奥迪的quattro四驱在性能表现上的所向披靡与绝无仅有,也来得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