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40年,中国人英语为什么还这么差?

“我是中国人,不爱学外语,外语不及格,说明我爱国。”

这句原本没什么营养和逻辑,只因朗朗上口而被几代国人熟知的顺口溜,实际上隐约描述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这个民族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连续近四十年将英语学习列为少儿乃至青年头等大事的背后,却是效率的极端低下与黑洞般的浪费。

深究其理,我们不难发现,在种种外部条件的共同制约下,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恐怕是全球最不适合学英语的一群人了。

疯狂英语

中国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高考。高考是课程设置、攻读方向、资源匹配的终极指挥棒。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英语在高考及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图为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现场

如此旺盛的需求,自然激发了一个庞大的英语培训市场。

1982年《FollowMe》(跟我学)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外国原版的电视教育节目第一次进入中国,点燃了城市居民学英语的热潮,由此《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疯狂英语》、《走遍美国》等一系列英语教材及学习方法纷纷涌现。

十年后,“中国合伙人”创办了新东方,并成长为中国教育在纽交所上市的第一股。

比较近期的两个数据是,据品途智库预测,2018年中国在线英语市场规模将达到571亿元人民币,年均超20%的增速也使得这个未来千亿级市场指日可待。

此外,据亿欧智库预测,少儿英语在线培训市场,2018年增长率达19.6%,2022年付费总额将接近800亿。

别忘了,这些千亿级的市场红利,都来自中国家长们在焦虑甚至恐慌下的一次次“交学费”。

广种薄收

整整十五年前,时任政协委员、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现行的英语教育体系是把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还是已经沦为万金油式的人造知识、智力测验?是促进人才成长的利器,还是束缚人才的框框?”

类似的提问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这种对英语学习狂热氛围的反思,往往伴随着同样的观点——

“现行英语教育效果与其投入是不相称的”。

这种质疑可不止是“Chiglish”、“哑巴英语”那么简单和抽象,多个权威数据表明,历经四十年投入与训练,中国人的英语水准在全世界依然处于下游水平。

先看雅思成绩。

据2017年雅思官方数据,在全球抽样的40个典型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考生的A类考试(学术类)成绩,只排在第34位,而在雅思G类(培训类)考试中,中国大陆考生只排在第35位,基本属于“吊车尾”。

如果按考生母语分,2017年母语为中文的雅思考生,也只排在40种典型语言中的并列第35位。

图为北京国际教育留学巡回展上,学生在雅思托福培训展台咨询

再看托福成绩。

据官方数据,在2017年托福考试中,中国大陆考生的成绩只排在全球169个国家中的第并列第111位。

如果按考生母语分,2017年母语为中文的考生,也只排在115种语言中的第并列76位。

而据某著名国际英语培训机构的《2018全球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

中国民众的英语水平属于“低熟练度”一级,位列全球88个国家中的第47位。且中国的英语熟练度指标较去年下降了0.51。

虽然在这几个榜单中,排在中国后边的国家还有不少,甚至还有挺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比如富得流油的中东石油国们。但是这些国家大多和中国同属非英语国家,其中有不少是离全球化较远的边缘型国家,甚至还有些国家因为政治因素对英语本就不待见。

如果抛去非英语国家中的边缘型国家(如中亚的“斯坦”,南美的“比亚瑞拉”)、本就不爱学英语的中东北非国家后,可以说中国基本上就是全世界英语水平最差的那一档了。

更何况,整个中国社会为了学英语还花费了那么多成本,综合计算下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学英语的效率之低堪称举世罕见。

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的三大根本原因

2005年,时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的陈丹青愤然辞职,理由是绘画资质优异的学生因英语考试不过关而无法录取。

“就是教育体制,非常简单,学会外语对一个艺术家来讲,跟交流毫无关系,哑巴都能交流,这完全是对艺术无知。”

他说。

陈的愤怒不无道理,但这背后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的第一大根本原因——

在中国,真实的英语水平与熟练度,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决定你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准,甚至在不少情况下几乎毫无关联。

不仅是清华美术博士生不用说英语,医生、律师这种在各个社会都属于金领的精英行业,无论是入门门槛还是在实际

工作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考验真正的英语水平。

至于每年的“国考”行业,中国的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铁饭碗”工作,离英语就更是遥远。

英语,对于中国“社会人”而言,只是一个参与选拔的门槛和拿过证书就可以忘记的技能。

在真正的职业生涯中,英文早就丢在了九霄云外。

反过来说,中国雅思成绩最高的地区,恰恰是上海和苏州,这种“外向型经济”比较明显,“跨国类”“金融类”行业较发达的地区。

只有当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与英文运用时(注意是实际运用,不是可以用技巧改进的考试成绩),人们才真正有动力去学好英语,而不止是停留在应付上。

在其它很多的非英语国家或地区中,即便英文不是母语,但如果你想混得出人头地,就必须有良好的英文水平。

比如以英文为官方和高等语言的新加坡、政令文以英文为准,上庭辩护多用英文的香港、需要靠英文换得个人及家庭命运完全改变的印度……这些地区对提升英文水平的执着与狠劲,恐怕是中国人难以想象的。

到了高中升大学的会考时,作文卷近一步魔鬼化为议论文,题目几乎都是“战争是否可以是正义的?”这种水准。这种少年时就被迫进行的思辨训练,其实已经锻炼出了很高端的英文能力,并为接下来进一步运用在工作中(写诉状、咨询、建议、合同等)打下了良好基础。

而在中国人一直瞧不起的“口语咖喱味儿”的印度,87%的学校用英语授课,高等学府几乎全部采用英语教学,中央政府机构中英语的使用率为70%,本土印地语仅为7%,全国文官考试也使用英语。甚至于大多数的书籍都是用英语写的,使用传统语言的作者正在被边缘化。

也就是说,如果你英语不好,连书都没得读。

图为在印度课堂英文授课

在印度,流利的英语是精英圈层最起码的标配,而中国的各种“高净值人群”、“二代”们,根本不必熟练使用英语也能出人头地。

更不必提,因为这种“社会是否真正运用英语”的差别,导致中国社会的英语环境非常稀少,学生们只有在课堂或“英语角”之类的地方才能接触,无论回家还是出门几乎没任何英语环境,很难大量高频地使用。

给中国人学英语添堵的第二大阻力是,中文和英文在发音、语法、表达习惯等方面差距巨大。

比如,中国人在发一些母语里没有的音时,发的不是很好,包括英语里的清辅音、咬舌音、后鼻音,如单词开头的v声、“th”等。

再比如,中国人在掌握一些中文不存在的语法概念时(如时态),接触不同语序时,都会遇到困难。中文是定状前

置,而英语是定状后置,这就导致很多中国人看到这种语序很头疼,出现了所谓的长难句。

更根本的,还在于中英语言背后所反映的思辨、表达习惯之巨大差异。

李光耀曾感叹,要想把中英文都学成母语的程度几乎不可能,其原因就在于中文重意、英语重理等明显差别。

为什么欧洲国家的年轻人,时常能够同时使用几国语言?

这与印欧语系内部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分不开(印欧语系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拉丁语等)。而其它三大语系(汉藏、闪含、阿尔泰)的英语水平均比较一般。拥有同样高度复杂和独特语言体系的日本,吃了和中国类似的亏,在全球英语水平也属于靠后位置。

第三大原因,则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缺乏合理的英语学习方式。

在雅思考试成绩中,中国大陆考生在写作、口语两个方面(即英语输出技能)的表现均明显低于听力和阅读(英语输入技能)。这与全球考生的平均表现有较大出入,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学英语的方法不当。

根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中国大陆雅思考生学术表现白皮书》分析,无论在雅思高分(7分以上),还是低分(5分以下)的考生群体中,他们均表示在口语训练方面,课外培训均比中学课堂更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指导价值。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中学课堂的口语训练相对缺乏。

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把英语作为一个语言沟通技能来教、学、练,而是作为一门“知识”来强行灌输、令学生死记硬背各种语法规则和生词。这就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如同学了几十年游泳的知识和技巧,把各种游泳动作背得滚瓜烂熟,但却基本没怎么下水实践过。还以为等基础打好了,下水就不慌了,说不定还能让人惊艳一把呢……

这三点,共同造成了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的现实:

说白了,这样的环境,根本不适合学英语。

路在何方?

由于上世纪末开始推行的“素质教育”概念,使得很多国人觉得教育不应当功利化,而是以培养兴趣为主。

然而我们已经知道,学英语如果没有功利驱动作为底层保证,是难有用持久动力的。其实教育功利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没有清晰可行的教育策略,所导致的效率低下和成本浪费。

这种功利目的不应只是应付各类考试,更应该为受教育者今后的职业及人生前途而筹划。

虽然在中国成为金领、达官显贵不一定对英语水平有什么要求。但据南开大学刘泉的研究,在我国普通劳动者阶层中,外语熟练个体的工资,相对于不熟练者要高出近70%。

而且,出国留学甚至移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家庭纳入人生决策范畴。这时候,一份7分的雅思考卷,可能会为家庭节省上百万甚至更多的出国资金。

比如,去年11月的TOEFLJunior考试中,北京的11岁小朋友Lucas取得了820分高分(满分900分)。由于父母很早就打算送孩子出国读书,所以四年前就给Lucas报了在线英语培训平台VIPKID的外教一对一课程。这种颇具“功利性”的学习动机,自然也获得了丰厚回报——

在Vericant面试(申请美国学校所需的独立第三方测试)的SEE环节(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获得了4.0的优异成绩,在美申请访校期间,Lucas优秀的英语水平和出众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美国校方的高度评价。

此外,正因为中英语言体系及思维方式差别过大,学习英语就更应该从小做起。但由于国内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和缺乏,以及“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危机感,这个理念时常被扭曲。

VIPKID的英语教育专家卢根这样解释到:

图为在线教育平台VIPKID的线上班主任

最后,则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在目前学校公立教育还无法迅速改变的当下,只能依靠课后培训来提供的课堂无法提供的价值。

还有一些记单词方法,比如词根词缀等等,这是错误的学习方法,用希腊神话记单词记那么三五个,用谐音法记单词

记那么三五十个,这些方法并不通用,没有普遍意义。

而语言学习的真谛,还是在真实语言环境下不断的模仿,通过重复和趣味性学习可以消除压力,让学生真正专注于与语言的联系。

比如上文所述的VIPKID学员Lucas,其母亲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第一堂课,孩子调皮在屋子里面跑,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时总是玩自己袖子,老师是个加拿大60多岁的老师,她非常耐心,很客气地用孩子听得懂的话说:‘Lucas你能不能不要再玩袖子啦?’并很快就引导孩子进入了英语的世界,就像有魔法一样。”

图为VIPKID线上课堂截图

Lucas的父亲对此更有体会:

“我深刻意识到,学语言,一定要选择母语教师,他们教给你语言之外的东西,是非母语老师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只选北美外教,有些文化层面的东西只有他们能够提供。留学的时候,这一点至关重要,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是北美学校更看重的。”

这种沉浸真实语言环境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反例中得到证明。

香港原本一直以英文为唯一法定语言,全香港的英文水平在亚洲也算较高水平。

这样的后果,自然就是十年内香港学生的英语质素显著下降,香港整体英语水平也急速跌落,甚至于一年后退13位,几乎是唯一退步的亚洲地区。

最终,在政策成效不如人意之下,2009年香港政府对母语教学政策做出“微调”,由学校“自行决定”教学语言,“母语教学”面临名存实亡的尴尬局面。但香港的英语水平,至今也没恢复到其高峰期水平。

最后再重复一下本文主旨,中国人不适合学英语,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和方法问题。

又到一年开学季,是时候解决这些老问题了。

特别策划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中国人学中文有什么意义作为一种必要的特色,中国人是不得不品味古文的魅力,古文和诗歌也是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和背诵的材料。不过就像中国人学英语总喜欢翻成中文理解一样,学习古文的时候也总是考虑其现代文的解释,而缺少了体会古文本身的语感。不过也确实会有那种写得一手文绉绉的文言文的学生,但就像自己写小说的学生一样,这看起来并不是语https://www.jianshu.com/p/a42ecffce998
2.海外华人孩子学习汉语方法导读对于我们中文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方法有哪些呢?对于汉语学习方法是关键,那汉语学习又有哪些方法呢? 对于我们中文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方法有哪些呢?对于汉语学习方法是关键,那汉语学习又有哪些方法呢? 一,多看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很多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就是看电影和电视剧,相对应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也https://www.baijiao.org/school/shanghaizaoanhanyu/news/8691.html
3.中国汉语比英语好么中国人学什么语都不难。从发音上来讲,中国人的舌头很灵活,可以发出其它语言的任何音,模仿起来没有https://iask.sina.com.cn/b/15570862.html
4.全球非中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3000多万人的翻译是:GlobalaShpr asked me whether it will affect the port of destination to take delivery. Shpr问我它是否将影响口岸的位置采取交付。[translate] a全球非中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3000多万人 The global non-Chinese studies Chinese the population to reach more than 3000 ten thousand people[translate]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2902595
5.在上海,有一群热爱中文的外国青年:学中文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认识刚搬来上海不久的墨西哥女孩isabel avila学习中文的目的,是想和丈夫一起更加便利地享受在上海的生活。benjamin是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的副总裁,主要负责中国区域,他认为,学习中文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中国人打交道的方式。法国女孩clarisse le guernic热衷中国古建筑,她通过学习中文拓宽了这一领域的知识范围,并通过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6856596952320672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