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假冒注册商标罪律师史晓东:假冒注册商标罪如何无罪辩护?史晓东律师律师文集

一、对于假冒注册商标罪进行辩护的时候,首先应从犯罪对象的角度入手。假冒注册商标罪所侵犯的法益是对商标的管理秩序,直接犯罪对象是对商标所有权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侵犯他人的商标,可以分成三种情况:1、是侵犯他人,在同类商品上的注册商标;2、是侵犯他人在不同类商品上的注册商标;3、是侵犯他人在同类商品上的未注册商标。只有侵犯注册商标,才能构成犯罪,而侵犯未注册商标,即使是受到保护的驰名商标,也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律师在对涉嫌该罪的犯罪嫌疑人提供辩护时,可以从商标是否注册的问题入手,为被告人假冒注册商标罪作无罪辩护;同时,即使被告人侵犯了他人的已注册商标,还可以从是否是在同类商品上进行使用为切入点,进行无罪辩护。

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辩护律师提供辩护时,应当注意将受害人所注册的商品种类和被告人所实际生产经营的商品种类进行比较,特别要核实受害人所持有的商标注册证上所规定的范围和内容。很多时候,属于同一个大类的不同商品,在工商管理的角度上,并不认为是同一种商品。律师可以从国家工商管理局所发布的商标注册用品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中对商品的分类进行了解。

三、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辩护律师一定要注意,受害人所注册的商品种类和生产的商品种类是否一致。如果受害人所注册的商标所对应的商品种类是甲,但其实际生产的商品却是乙,而被告人在其所生产的乙商品上使用了受害人的注册商标的,其并没有侵犯受害人注册商标所保护的专用权,受害人在乙商品上并不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商标专用权,此时,辩护律师可以为被告人做无罪辩护。

四、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辩护律师应当比较被告人和被害人所使用的商标,是否是相同的商标。根据司法解释的相应规定,如果字体、字母、数字、颜色、行距等商标的构成因素在视觉上基本没有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就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商标;但是如果两者之间存有足够的差别,足以让公众对两者之间明确区分的,则不是相同的商标,不构成犯罪。

五、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辩护律师需要查询注册商标的期限是否过期,如果注册商标已过有效期限之后,被告人才开始生产相应的商品的,不构成对注册商标的侵权,辩护律师可以做无罪辩护。

THE END
1.假冒律师构成犯罪吗?假冒律师构成犯罪吗 1、冒充律师是违法行为。2、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3、律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 假冒标识多少构成犯罪 冒用商标标识,若非法所得超https://m.64365.com/tuwen/597434.aspx
2.口头冒充律师会不会犯法,法律有哪些规定口头冒充律师一般不会犯法。仅口头冒充律师,不代理案件,不骗取他人钱财的不会犯法。但是若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会受到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的行政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六条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https://v.66law.cn/wenda/1622995.aspx
3.假冒律师是什么罪假冒律师是什么罪 2小时前 假冒律师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来说,这种行为可能触犯的法律条款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下: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并未直接规定"假冒律师罪",但假冒律师的行为可能触犯招摇撞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507283957396428819.html
4.如此全能的“律师”竟是冒牌货为方便出庭解决各种法律纠纷,公司特意找了有律师执业证书的专业人士担任法务,结果在工作中意外发现此人家世显赫、背景深厚,不仅可以出庭应诉,还可以帮助公司解决许多法律纠纷之外的问题。本以为是捡到了宝,岂料这个律师的年龄、身份证、学历证书、律师执业证书都是伪造的…… https://m.gmw.cn/2024-07/23/content_1303799329.htm
5.防入坑找律师不想被坑,要知道的黑幕律师的套路假律师六大骗术,找律师绝对要警惕这些情况 ? 全国律师推荐 之前写了那么多,老是在给大家建议方法教大家如何找靠谱的律师,不过还没有为大家总结不靠谱律师的情况,所以今天就为大家揭秘律师的骗术,大家全部都要警惕呢 · 1、含糊其词,假冒律师 · 黑律师不会主动承认自己不是律师,更不会去向你解释其中的区别,但https://www.meipian.cn/4yphz3rw
6.抓住那个假冒的“律师事务所”—新京报而这类假冒的法律咨询公司在互联网平台上并不鲜见。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有部分法律咨询公司盗用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名号招揽业务,而其从业人员并不受《律师法》的约束;还有公司利用低价引流、虚假承诺、超出规定范围招揽法律业务。 2024年7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提交给平台的企业认证材料被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案件,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24065466168718.html
7.北京海庆律师事务所北京海庆律师事务所-网红知假卖假被判刑3年赔32万,网红,侵权,法律,假冒商品,知假卖假,海庆律师事务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NJ1MKP055697I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