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在法院有熟人夫妻俩假冒律师作案18起诈骗14.8万东北网黑龙江

东北网4月16日电近日,在哈站和哈东站小旅店内冒充律师诈骗被害人14.8万元现金的嫌疑人孙福礼夫妻被检察机关依法批捕,哈尔滨南岗警方就此破获系列诈骗案件18起。

2006年9月13日,南岗公安分局站前治安大队接到群众报警:有人自称律师在哈站附近小旅店专门骗取外地来哈打官司人员的钱财。接到报警后,民警们立即开展调查,经过连续多日的走访,线索逐渐扩大,案情日渐明朗。原来,有一伙人专门在哈东站、哈站附近小旅店等候外地来哈打官司人员,故意上前套近乎,在没有身份证、户口和律师证的情况下,骗取了18名被害人的大量财物。

由于被害人多数来自外地,所以民警经过了近3个月的调查取证,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于12月9日正式立案侦查。

今年1月24日,侦查员获知,一冒充律师的男子在哈东站附近出现,民警们迅速出击,在哈东站附近一小旅店内将犯罪嫌疑人孙福礼抓获。经审讯,该人今年56岁,1978年在佳木斯四风山农场作过农工,来哈30年始终是流动无业人员,没有户口。站前治安大队民警李明斌先后10余次与佳木斯警方取得联系,在佳木斯市公安局的大力协助下,于2月14日帮助嫌疑人在佳木斯进行落户,保证了依法正常对其起诉。

经审讯获知,其利用自己貌似憨厚的长相,经常在火车站附近主动与前来打官司的被害人搭讪,他自称认识省高院某领导交情很深,或自称是某领导的弟弟,从2004年开始,先后骗取18名被害人14万8千元现金。

2004年5月,嫩江某医院的中医大夫张某因为住宅动迁与拆迁部门发生纠纷,欲到省人大进行反映情况。孙福礼获知情况后,立即找到张某,自称在哈市各省级机关熟人众多,如此事交由他办,很快就能得到圆满处理。张某欲与其签个协议,孙福礼拒绝,自称自己很有实力,打不好官司从来不接案子,而且会将所有经费全部退还,在张某欲察看其律师证时,孙福礼称证件正在省里检验,一个多月以后才能拿回来。并自称很快将在哈市开一个律师事务所,当场就收取了2000元的活动经费。

此后,他又陆续从张某手中拿取了近5万余元的好处费,张某多次询问办事结果,孙福礼手机换号不予答复。

THE END
1.假冒律师构成犯罪吗?假冒律师构成犯罪吗 1、冒充律师是违法行为。2、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3、律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 假冒标识多少构成犯罪 冒用商标标识,若非法所得超https://m.64365.com/tuwen/597434.aspx
2.口头冒充律师会不会犯法,法律有哪些规定口头冒充律师一般不会犯法。仅口头冒充律师,不代理案件,不骗取他人钱财的不会犯法。但是若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会受到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的行政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六条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https://v.66law.cn/wenda/1622995.aspx
3.假冒律师是什么罪假冒律师是什么罪 2小时前 假冒律师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来说,这种行为可能触犯的法律条款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下: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并未直接规定"假冒律师罪",但假冒律师的行为可能触犯招摇撞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507283957396428819.html
4.如此全能的“律师”竟是冒牌货为方便出庭解决各种法律纠纷,公司特意找了有律师执业证书的专业人士担任法务,结果在工作中意外发现此人家世显赫、背景深厚,不仅可以出庭应诉,还可以帮助公司解决许多法律纠纷之外的问题。本以为是捡到了宝,岂料这个律师的年龄、身份证、学历证书、律师执业证书都是伪造的…… https://m.gmw.cn/2024-07/23/content_1303799329.htm
5.防入坑找律师不想被坑,要知道的黑幕律师的套路假律师六大骗术,找律师绝对要警惕这些情况 ? 全国律师推荐 之前写了那么多,老是在给大家建议方法教大家如何找靠谱的律师,不过还没有为大家总结不靠谱律师的情况,所以今天就为大家揭秘律师的骗术,大家全部都要警惕呢 · 1、含糊其词,假冒律师 · 黑律师不会主动承认自己不是律师,更不会去向你解释其中的区别,但https://www.meipian.cn/4yphz3rw
6.抓住那个假冒的“律师事务所”—新京报而这类假冒的法律咨询公司在互联网平台上并不鲜见。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有部分法律咨询公司盗用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名号招揽业务,而其从业人员并不受《律师法》的约束;还有公司利用低价引流、虚假承诺、超出规定范围招揽法律业务。 2024年7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提交给平台的企业认证材料被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案件,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24065466168718.html
7.北京海庆律师事务所北京海庆律师事务所-网红知假卖假被判刑3年赔32万,网红,侵权,法律,假冒商品,知假卖假,海庆律师事务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NJ1MKP055697I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