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套路都一样,为何一些外企偏对我国《网络安全法》格外不安?

这几天,又是美国大选又是“双十一”,有件大事差点被你错过。

光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做什么的了:旨在保护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它有必要吗?它太必要了!

先看看咱们的网络安全环境:据美联社报道,前任中国国新办主任蔡名照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披露,中国是遭受网络犯罪攻击最严重的一个国家。仅2013年1月至8月,就有超过2万中国网站遭到黑客攻击,800多万服务器受到境外的僵尸和木马程序控制。2014年,大约2.4亿的中国消费者,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经济损失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一些境内外黑客组织发动的互联网攻击行动,至少影响我国境内超过万台电脑。

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安全法》应运而生。

经过两年多的讨论和全社会征求意见后,2016年11月7日,该法终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高票通过。这部法律,宣誓了国家网络主权,建立了网络安全基本规则,形成了数据信息流动规则,厘清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衍生了数据权等新型人格权。无疑,这是一部面向网络时代的“安全伞”,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国家安全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但是,有些人“不高兴”了。其实,他们一直“不高兴”。比如,一些在华外企。

就在今年8月,在《网络安全法》呼之欲出的当口,美国商会等46家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国际企业团体联名致函,认为该法增加了贸易壁垒,强烈要求依据国际贸易法规修正新网络安全法。据说,这次抗议,可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有《网络安全法》,中国就不开放了?对此指责,长安君的第一反应是:又是套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开放”这一战略国策从没变过。未来的互联网+产业革命,更让整个世界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能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分离。个别外企简单地认为,中国建立一套互联网安全规则,就是放弃“开放”,这逻辑不是真的傻白甜,就是别有用心,你相信哪个?

说到底,同任何事情一样,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安全性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网络技术越是发展,就越需要安全保障,新旧产业越是融合,就越需要安全意识。”

对小伙伴而言,网络安全,是实实在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国家亦然:比如,《网络安全法》要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基础设施强化保护,这关系到国计民生,容不得半点差池,有错吗?

还有,一些在华外企如果是傻白甜就算了,装“白莲花”是几个意思呢?

《网络安全法》不是中国的专利,西方国家早就有了类似条文。比如,在基础设施保护方面,美国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正式发布《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行政令,该国研究报告指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不仅面临物理上的破坏,还面临着新型虚拟世界威胁。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的美国政府,在著名的爱国者法案中指出“关键基础设施对美国极为重要,其失效或破坏都会造成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中的一种或几种负面影响”。随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发布了《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框架》,从大数据、情报、应用隔离、物联网安全、软件安全定义等多层次,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相对美国政府而言,我国已经“慢”了一步,此次《网络安全法》适时弥补了空白。所以,你说我们不开放,我们还说这是“与国际接轨”呢!

话又说回来,美国的那些法案已经实施多年,包括欧美在内的外企都是知晓并严格遵守的,那么,为何到了中国出台《网络安全法》的时候,就事情一大堆呢?

其次,个别在华外企不能再“享受”立法空白的红利了,心里不舒服。大数据时代并非是忽视用户权益的时代,“大数据”不是侵害用户信息权的抗辩词。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法律对大数据、个人信息、隐私和隐私权没有作出具体界限,很多外企利用网络优势,肆意侵害我国用户数据权信息,有的把它们作为商品或知识产权,流转到境外。个别外企甚至“挂羊头卖狗肉”,肆意在华窃取信息。《网络安全法》一出台,这些人估计懵逼了,个别外企“店大欺人”将成为历史,这些外企感到“不安”,很正常,继续“不安”去吧。

最后,一些在华外企的不安,也源自长期以来的傲慢心态。开放经济不是“随便经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国民和安全而进行的立法活动,不应成为被他人指责的理由。

几年前,当欧盟法院对谷歌做出“被遗忘权”判决时,美国国内各大媒体也都报道说,不要将这个判决“当做一回事”,然而,判决就是判决,谷歌随后改变的隐私政策,也逐渐适应了这一判决要旨。虽然,这让谷歌承受了一定的人力成本,不过,对保护欧盟个人的信息权利,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理,《网络安全法》刚刚出台,一些在华外企的不理解和不安,与当年的“安全港”协议、欧盟判例影响类似,都需要外企自己去理解、去调整。

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正在开启。

长安君相信,面对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大网民数量、网络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面对一个正走在世界互联网产业变革最前沿的中国,面对一个法治化和全面开放的中国,那些不理解的在华外企,最终会选择一条路:

THE END
1.江小涓:新中国对外开放70年——国情改革及全球化【编者按】2019年12月20日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第45讲在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开讲。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江小涓就“新中国对外开放70年——国情、改革及全球化”主题发表演讲。讲坛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https://www.iccs.tsinghua.edu.cn/announce_info/512.html
2.近11亿人!你是其中之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天(29日)发布了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上半年,我国互联网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互联网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E5NzMxNg==&mid=2651893895&idx=1&sn=7258bdab1fe2558633afa254f967fff0&chksm=f3481316fe1da7553a6ca0f7a939354c72681f9960acc8d0a856c2207d37b3adcffc8408af36&scene=27
3.知乎在中国网络的地位是如何发展这么快的?这时的知乎无疑是封闭的,但是知乎并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封闭,它在制造孔洞,在未开放注册的早期,知乎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57976/answer/47288316
4.美国是世界网络中心,如果美国切断服务器,我国网络会瘫痪吗在03年的时候,美国动用这这种根服务器,让伊拉克停止了域名的解析让伊拉克的人无法访问网络。那如果美国把中国的网络断开我国的网络会瘫痪吗?答案肯定是不会了。 美国断开网络对于中国来说是不会有多大的影响的,只是不能访问国外的网站罢了。中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镜像全球的根服务器,就是将根服务器上的东西复制到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381970
5.互联网专条的是与非——多角度评议《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这一阶段,中国网络普及率整体较低,互联网从“门户入口”开始转向“搜索入口”。在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搜索引擎的比例达到了62.7%。搜索引擎掌控流量的主要入口,并引发了一些列不正当竞争案例。典型的是赤裸裸地通过软件干扰争夺装机量和广告位的行为。例如在百度诉“3721网络实名”阻止“百度搜霸”下载案中,为了https://www.tisi.org/4689
6.2021年中国网络与数字法治领域十大事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这一年我国网络与数字法治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行动持续发力,成绩可圈可点。 由网络空间治理与数字经济(长三角)研究基地、中国行为法学会网络与数字法治研究院和中国通信学会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法律委员会发起,联合中国网络与数据安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2-01/01/content_14373156.html
7.中国移动研究院SDN项目经理王瑞雪: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网络规划和王瑞雪: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王瑞雪,主要负责公有云、私有云组网建设,分享一下我们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经验。 中国移动在网络转型的时候提出来了NovoNet的想法,希望资源能灵活调度、网络灵活调整、业务可以开放的未来网络架构,所以我们提出来了NovoNet愿景。我们实际上是通过WNFV/SDN实现的,建立全网的http://www.caict.ac.cn/pphd/zb/2018ODCS/17/3/201810/t20181016_187068.htm
8.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网央视网(www.cctv.com)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是以视频为特色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是央视的融合传播平台,是拥有全牌照业务资质的大型互联网文化企业。秉承“融合创新、一体发展”的理念,以新闻为龙头,以视频为重点,以用户为中心,建成“一网一端多平台多渠道”融媒体https://www.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