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更高水平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如何?如何深化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12月2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多个平行研讨会和专题论坛,不少议题设置均在深入探讨如何共享中国对外开放的巨大机遇。
机遇1:高水平对外开放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的支持
“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高水平开放也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国创会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王晓鸣认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紧密融为一体,通过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既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也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的支持。
国创会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王晓鸣
“发展是开放的产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认为,我们在看到对等开放之外,还要看到单边开放。在他看来,英美现代化是单边开放的结果,他表示,高校人才、企业和金融三大系统的开放就是美国成功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正因为美国在这些领域的单边开放,美国吸引了世界上最好的机会,最高端的技术。”因此他指出,我国更高水平的开放需要更大规模的再开放。
在郑永年看来,中国是最大的单一市场,不能单纯依赖“替代战略”,而应该积极进行单边开放。“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自己创新做技术,要积极推动制度性开放,而不光是政策的开放。”
机遇2:“一带一路”
拓展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等新增长点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气候变化、人口激增、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地缘政治等叠加下,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变乱交织”的局面。如何应对当今复杂国际形势,深化务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赵磊认为,要拓展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新的增长点。
“‘一带一路’需要有吸引力的产品供给,古丝绸之路卖出的是丝绸、茶叶、瓷器,现在这‘老三样’已变成了两类‘新三样’。”赵磊指出,今天的“一带一路”新鲜供给的第一类产品是高铁、核电、航天产品,第二类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电子、太阳能电池。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秘书长毕开春认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正在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制度完善提供新的创新驱动力,随之而来的是经贸合作持续拓展、人民交流深度推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秘书长毕开春
机遇3:全球发展倡议
世界各国寻求共同发展的意愿与能力在上升
“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合作成果。”在“全球发展倡议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专题研讨会上,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在研讨会现场呼吁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发展倡议”中,携手继续推动全球发展与合作。
“‘全球发展倡议’在帮助我们国家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方面,意义重大。”瓦努阿图前总理伊什梅尔·卡尔萨考表示,全球气候变化下,瓦努阿图正面临生死攸关的威胁。瓦努阿图是个岛国,也被称为最受气候变化威胁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部分居民面临离开家园,流离失所的情况。
瓦努阿图前总理伊什梅尔·卡尔萨考
“中国是我们重要的援助国之一,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帮助瓦努阿图解决了生存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发展伙伴。”伊什梅尔·卡尔萨考在演讲中表示。
如何理解“全球发展倡议”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曹文炼提出,两者是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的关系,也是发展、延续和包容支持的关系。在研讨会现场,曹文炼还对“全球发展倡议”的理念与解决的问题进行阐释。
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曹文炼
“‘读懂中国’是一项宏大命题,发展是重要视角。”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党组成员、副署长赵峰涛表示,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并肩奋斗。
赵峰涛表示,世界各国寻求共同发展的意愿与能力在上升,“全球发展倡议”应运而生。在倡议框架下,中方金融机构提供了100亿美元的专项资金;高质量共建全球发展项目库,汇集了突破200个项目,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悉,在推广减贫经验方面,中国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了6000多个民生项目,有效提升了当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数十个国家建成运行,减贫示范合作项目让贫困农村走上了致富之路。在推进智力减贫方面,中国注重授人以渔,特别是聚焦职业教育的“鲁班工坊”,在多个国家培养了大批新型工匠。
“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的热土,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很多外国企业都计划增加在中国的投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唐睿思认为,中国备受外国企业青睐,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在疫情过后迅速回升,表现出旺盛的活力。另一方面,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机遇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能让外国投资者从中受益,让他们享受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此外,中国还持续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提升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水平。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唐睿思
以广州为例,唐睿思表示,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活跃,这些年,他来到广州的次数也在增加。“广州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他表示,这些年,广州在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出台了很多便利化的投资政策,这些措施都让外资企业印象深刻。
会场传真: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为广州日报点赞
他表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特别重要的是要‘智者善听、智者会说’,要以事实为基座、情感来加持,还要用价值来点亮‘一带一路’这十年来中国所做的事情,让大家能理解、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在“一带一路”十年再出发的当下,董关鹏认为,中国企业特别需要在国际传播上有很好的文字和内容,既要把事情做好,也要把内容提炼好、梳理好。“宏大叙事很美好,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普通人的故事。”挖掘、讲好普通人的故事,实现传播的“在地化”才能让大家共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杨朝露、何道岚、肖欢欢、武威、赵方圆、许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