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可以抱怨监管,唯独蚂蚁不应该

再过几天,阿里巴巴的"兄弟"——蚂蚁集团,就要上市了。

还未上市就估值翻番的蚂蚁,让马云也惊呼感叹:

"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上市,在纽约以外定价,这是第一次,在五年前甚至三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但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马云昨天在外滩金融峰会一不小心的"畅所欲言",给本就炽热的资本市场又添了一把柴。

在这场不经意的非正式发言里,马云金句频出,给即将上市的蚂蚁集团带足了"高帽子",句句都点到了投资者的心坎里:

现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

马云称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

创新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一代人要有所担当;

不能因为P2P把整个互联网金融都否定;

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

不是欧美的就是先进的,要考虑和未来接轨;

谈蚂蚁金服:史上最大规模IPO,在纽约之外定价"这是第一次";

新冠疫情影响远超当下讨论的技术问题,其影响力不亚于二战;

数字货币会重新定义货币,就像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

不得不服。在几大科技巨头里面,阿里系在资本市场上是玩得最溜的,投资者关系上也是把控的最好的。

应读者强烈要求,今天来聊点基本面。

图:蚂蚁的最主要收入早已不是"支付"

支付宝--浑身都是肉的国民App

有一句俗语:"猪肉摸一下,满手都是油"。用它来形容支付宝再合适不过了。

蚂蚁真正的增长引擎在哪儿?

目前的支付宝已经和诞生之初大不一样,最开始支付宝只是一个纯粹的支付担保工具,现在已集齐了贷款/理财/保险/外卖/出行/电影票/团购等7颗龙珠。

图:蚂蚁招股书上对支付宝的描述

这让人不禁想问,蚂蚁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

在一般人眼中:蚂蚁就是支付宝,提供支付服务,赚取手续费收益。

但在买方机构眼中,前一个视角想的太少,后一个视角又想的太多。

老百姓最好理解的支付业务,毛利和增速都并不高;而卖方分析师研报里的那些概念故事,离钱又是在太远了。

而对于蚂蚁来说,现在最主要的增长引擎,既不是来自支付(的手续费),也不是帮助用户"赚钱"(的服务费),而是给用户借钱(的利息差)。

虽然马爸爸经常"吐槽"银行,但自己赚着钱还是很香的。

1.微贷——蚂蚁的增长引擎

先说明一下,下面的文字看起来会有点绕口。

但这并非我故意为之,也不是因为内容太难大家才读不懂,而是阿里/蚂蚁的业务名称都采用一些很高大上的辞藻,读起来有点绕口。出于严谨起见,我并没有在文中替换他们,依然用的是招股书中的业务板块名称。

蚂蚁的商业模式遵循着"引流-变现-赋能"的发展逻辑:高频的数字支付板块用于引流,低频的数字金融板块用于变现,而底层的中后台板块则是用于场景赋能。

图:蚂蚁集团能力体系

蚂蚁集团的增长引擎的切换,也遵循这个发展逻辑。

2019年,蚂蚁集团正式进入"变现"阶段。数字金融板块的收入超过了数字支付板块,成为了蚂蚁的主要增长引擎,见下图。

而在占了蚂蚁一半以上营收的数字金融中,微贷业务又贡献了其一半以上的收入。

图:数字金融下的三大板块收入

也就是说,在蚂蚁集团中,仅金融板块旗下的微贷一项业务,就超过了整个支付板块的营收,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最主要的增长引擎。

微贷业务,顾名思义,是为消费者和小微经营者提供的小额贷款服务。

蚂蚁在招股书上写道,由于(传统的)"金融体系中的线下渠道可能无法触达用户,客户洞察相对有限,因而无法充分服务这些需求"。

图:蚂蚁的过会问询材料

而阿里则通过互联网为客户创造消费环境,随后让作为兄弟公司的蚂蚁来服务客户的资金需求。

蚂蚁用高频但低毛利的支付服务来积累用户,然后在业务环境中,引入了低频但高毛利的微贷服务,来收割利润。

熟悉银行业的朋友很清楚,国内银行中,其实有7成以上的收入来自于贷款利息。

我国银行的增长引擎不是来自于支付或交易(的手续费),也不是帮助用户理财(的服务费),而是来自于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净息差)。

实际上,蚂蚁微贷也是如此。

蚂蚁虽然名义上不放贷,但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还是为客户提供了贷款产品。

蚂蚁在招股书中写道,"蚂蚁促成的信贷余额中,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进行实际放款或已证券化的比例合计约为98%。"这部分信贷余额又叫「助贷业务」余额。

而蚂蚁2%的「自营贷款业务」主要是为之前没有服务过的群体提供贷款,用少量自有资金来探索用户群体特征,来探索如何降低新贷款群体的不良率。

等到蚂蚁将贷款不良率控制住后,就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为这部分新群体提供贷款。而这部分贷款也就从「自营贷款业务」余额、变成了第三方的「助贷业务」余额。

「助贷业务」收取的技术服务费,就等同于银行赚到的净息差。目前,蚂蚁的技术服务费率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水平(2%)大体近似。

(不过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净息差水平有所下降)

从上面我们可知,蚂蚁微贷赚的钱和银行一样,都是来自于贷款业务中的"净息差"。

但为什么微贷龙头是蚂蚁、而不是个人业务做的比较好的招商银行呢?

这就要从为什么银行不想发放小额贷款开始说起。

网易有个纪实文学栏目——《人间》,里面讲述了各行各业的人间百态,其中几期和小企业贷款有关

文中的"我"是一位刚转入上海某银行的信贷管理部门的新人,主要负责对信贷员(业务员)拉到的贷款项目进行风控尽调。

图:截自网易人间<我们银行,早就不做大额小企业贷款了>

在银行借贷过程中,光交通费用就可能上百,仅调研成本就一次上千都很正常。

如果客户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那这笔业务的利润可能连尽调审查的成本都填不上。

在“嫌贫爱富”的银行面前,小企业很难借到小额贷款。

而如果小企业想从银行里借到大钱,那就更难了,即便应政策要求专门成立了小微企业部。

在银行实践中,很多借到钱的小微企业都是大企业的附属/关联公司,大公司为他们提供担保(无论是显形的还是隐形的),而小公司把钱用于大公司的业务。

若小企业想自己从银行借钱,那就得拿出足够的抵押资产。

对于银行的这个"坏毛病",马云昨天的批评还是很一针见血的:"现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

那么,银行喜欢什么抵押物呢?银以地为天,当然是地产

图:网易人间<小企业贷款,让银行如临大敌>

此外,小企业很难从银行里借到钱,不仅是规模小或者是抵押物,还因银行中的每个经手人都天然的恐惧风险。

对于银行的这个基因缺陷,马云昨天的批评还是很一针见血的:"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在银行一线,如果信贷员遇到企业贷款逾期,那么他只能选择低薪待岗、清收逾期,或者永远离开银行这个圈子。

正因如此,一个银行人越是理性,越是会贯彻"看不懂的业务我不做,摸不透的抵押我不收"。

那对银行人来说,什么资产他们既摸得透、又看得懂呢?

那当然是有政府背书、价值又高又稳定的房产喽。

毕竟,现在连黄金质押都有掺假的风险了,如下图。

由于业务员的一次失误,就可能砸掉自己的饭碗、赔光家底,所以他们只愿服务有"资质"的客户。

那么,哪一类客户最有资质呢?见下图,不多言了。

而现在蚂蚁的微贷业务能够蓬勃发展,说明小企业/消费者一直都有着强烈的小额贷款需求,只是过去银行没能满足这个需求。

"我听过很多的银行讲,我们要给中小型企业贷款,我听了5年了,但是有多少银行真正脚踏实地在做呢?很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马云在2008年的豪言

在当时,大家都没有太把马云这句话当回事,觉得马云又开始吹牛了。不仅如此,甚至当时很多金融大咖都在嘲笑马云,觉得一纸命令就能打败支付宝,完全不是银行的对手。

只是不曾想,12年过去之后,不仅马云的豪言早就实现了,甚至蚂蚁科技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市值超过工商银行。

只是,当时的蚂蚁还很小,就算只和"宇宙行"1对1battle,也不可能改变银行。

"打不过就加入",当时还叫支付宝的蚂蚁希望和银行合作,让平台上的中小商家获得贷款。

蚂蚁基于自己对平台商户的了解,将优质的、有贷款需求的客户推荐给了合作银行,同时还提出用联合贷款的方式降低单笔贷款的违约风险。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蚂蚁认为有"资质"的商户企业中,只有那最不缺钱的2%获得了贷款。

这就是说,只要银行人还按照传统的贷款模式,即使从高成本的线下改成了低成本的线上,仍就依然只会给最不缺钱的企业发放贷款。

和银行的合作没有成效,于是蚂蚁只能提枪上马。自己先去闯出一片天,然后再来带银行一起玩。

不熟悉真实的银行一线业务的朋友,建议看一遍以下对话(节选):

"在解决问题时,很多时候人们会陷入传统误区里。持续创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打破既得利益。"

——蚂蚁副总裁陈亮

(他在2017年《胡润百富榜》还引出过一次风波,被传比阿里CEO逍遥子还富14个亿。)

蚂蚁在"革命"上早有先例,它让中国提早进入了"无现金"社会,让小偷劫匪成功"失业"。

而在微贷行业中,蚂蚁也在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改造贷款尽调。以"借呗"为例,只用点击"确认借款",一笔贷款交易就自动完成了。

蚂蚁通过贷款环节的数字化,将单笔的借贷成本压低到个位数(相比起银行的动则上千元),让微贷业务变得有利可图。

在"节流"之后,蚂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开源",让更多的用户能够贷款、想要贷款。

银行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时,需要"足额的住宅"做抵押,这是因为他们只懂房产、也只信房产。

而蚂蚁为客户放贷时,只需要订单截图、资金流水等数据就可申请,这是因为他们了解电商生意。

图:《蚂蚁金服:从支付宝到新金融生态圈》

通过对电商业务(现在是新零售)的了解,蚂蚁将阿里生态的所有用户都变成了微贷业务的潜在客户。

不良率是违约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它体现着一家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如果不良率过高,大量的贷款资金成为无法收回的坏账,那再大的净息差也收不回成本。

而蚂蚁背靠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数据和算法储备可能是全国最强,对贷款违约率的估算也更准确。

不但如此,阿里还经常提供贷款优惠,鼓励客户使用蚂蚁的贷款产品。(比如上图中的"10天无息贷款"优惠)。这是因为,客户使用微贷业务越多,其积累的数据也就越充足、算法的进化也更完善,蚂蚁的风险控制能力也随之越来越强。

图:几大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水平变化

蚂蚁通过"开源-节流-降损"三板斧,证明了其微贷业务的赚钱能力。

毕竟,想要挣大钱,先得有充足的"弹药"。

想起以前有个段子:

某金融机构高管,在例会上问在座的员工:"公司什么资产最值钱?"

有人抢答:"21世纪当然是人才最值钱"

高管笑道:"你们也太看得起自己了,最值钱的是我们的牌照!"

这位高管所言不虚,银行之所以能在贷款业务中赚的盆满钵满,正是因为他们能合法地以低利息获得居民储蓄(大部分来自居民),然后再将大部分储蓄以高利息给贷出去(大部分流向国企)。

政府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十分严格,民间基本没法成立银行,即使是又红又专的阿里巴巴也不例外。

转机出现在2014年,银监会放开了设立民营银行的口子,阿里开始了网商银行的筹建工作。

但银监会毕竟带着"银"字,对非银的新玩家十分审慎,给阿里留下了两道紧箍咒:1).最高持股比例不能超过30%;2).网上开户只能办理二类账户,即不能为客户提供大额储蓄业务。

图:银发【2016】302号

看到这,也更能理解昨天马云在会上对监管的吐槽:"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

作为巨头的阿里都是如此了,其他民营微贷公司的待遇更是好不到哪去,只能通过各类金融"创新"来解决资金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金融"创新",大多都沦为收割中产家庭财富的"天雷滚滚"。

那对于资金难题,阿里是怎么解决的呢?

对于风控得力的金服(FinTech)龙头来说,将资产证券化、折价换成现金流是常用的方法。

蚂蚁在2015年获批发行了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不用再找银行借钱,而是可直接将贷款打包、卖给金融机构换取现金。

蚂蚁的微贷客户违约率低(不良率≤2%),蚂蚁以一定折价出售,金融机构很愿意购买。于是,蚂蚁在那几年通过发售大量的ABS,解决了资金端紧缺的问题。

但是,2017年之后,银监会为例控制小贷公司的杠杆水平,宣布将ABS并入表内。受此影响,ABS的发行规模也被迫下降,变相弱化了蚂蚁的放贷能力。

图:蚂蚁ABS存量规模

政策的变化推动了蚂蚁的转型。

于是,蚂蚁同年在北京宣布,"未来会只做Tech(科技),支持金融机构去做好Fin(金融)"。

自此,蚂蚁通过贷款撮合服务(前面提到的「助贷业务」),让金融机构直接给用户放贷,而非自营。这样就既不用担心监管上的规模限制,也不用担心资金的杠杆风险与成本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蚂蚁的确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公司。马爸爸坚持只让TMT分析师、拒绝金融分析师来跟进蚂蚁也是有道理的。

相比起蚂蚁,其他小贷公司没有阿里生态的消费场景、也没有阿里大数据的风控能力。这些小贷公司不了解客户,更没法了解他们的真实借贷目的。

金融机构当然也不会接盘这类高风险贷款,于是这些小贷公司只能另辟蹊径,从那些愿意承担高风险、贪图高收益的渠道拿钱。比如说,以P2P理财平台的形式找不明真相的散户借钱。

然后,这些P2P平台再将高昂的借贷成本转移到客户身上。

图:仅供说明,无特别含义。

为了盈利,风控能力越弱的公司,贷款产品的利率反而越高。很多小贷公司必须依靠36%的贷款利率才能维持业务运转,甚至还不惜用上"砍头贷"等高利贷工具。

(注:网捷贷和闪电贷是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针对个人用户提供的借贷产品)

实际上,他们就是披着"互联网金融公司"皮的高利贷公司,玩着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

他提到:"金融不能自娱自乐,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然就是泡沫。"

前面讲到了,政府为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多次对微贷业务进行了政策指导。

当时,各大小贷公司热衷于用高额收益从居民手中"借钱",然后再放贷给学生、炒房客甚至是赌徒。(在网易「人间」里搜"贷款",里面有很多赌狗故事)

而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主,很多并没能在微贷热潮中借到钱。

而某些受益于微贷政策的企业主,却又把银行贷款拿出去放高利贷、搞投机。(今年市场上就有很多流言,说有客户拿到银行的优惠贷款后,转身就去大城市预定了好几套住宅。)

结果,很多本是为了帮助实体行业的小微贷款,要么是被挪作他用、要么是被小贷公司玩成了高利贷,催生了大量的金融风险。

于是,微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来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天雷滚滚",2017年底,国家开始暂停发放网络小微贷款金融牌照,实行只出不进。

图:截止2017年的P2P问题平台数量

在重拳之下,2018年之后,小贷公司的数量逐年减少。

在小贷公司的数量逐年减少之时,小贷业务的利润率正在提高。

近几年,国内利率不断下行,而部分小贷公司由于风控薄弱或是涉黑背景,仍顶格采用固定的最高利率。这使得互联网小贷和正常商业贷款的利差越来越大。

利差越大,高利贷的超额收益也就越高。在利益面前,一些赌徒式的小贷公司不但铤而走险,进一步加剧了民间借贷纠纷。

于是,国家再次出手,近期调整了民间借贷的司法保护上限,将其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PR)挂钩,"腰斩"了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从36%降到了15.4%)。

在利差缩减了之后,那些缺乏风控能力、没有融资渠道的小贷公司/P2P平台日子就更难过了。

但是,这对蚂蚁这类风控能力强、融资成本低的巨头来说却是极大利好。

腾讯的深网团队曾对民间借贷机构的成本进行了拆解,值得一看。

图:<拆解民间借贷利率成本:此前为何居高不下?>

虽然中小银行拥有牌照带来的资金成本优势,但是他们的获客成本和不良率过高,整体成本在16%以上,已经超过了国家当前15.4%的利率上限。

而没有资金优势的互联网助贷平台的情况则还要更糟,即使他们按36%的利率上限放贷出去,最终利润空间还不到2%。而且,一旦不良率出现波动,这部分利润还需要吐出来。

根据《IT时报》的统计,如果以目前15.4%的利率上限计算,大部分互金平台都无法盈利。

不过,这轮政策调整对蚂蚁集团的影响不大。

一是蚂蚁的微贷业务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助贷的形式,蚂蚁的自营贷款只占约2%。

清除劣币的供给侧改革,对蚂蚁这样的行业巨头来说,实际上是个重大利好。

路子越"野"的公司,在这轮金融供给侧改革中,越难以活下来。

那些玩"击鼓传花"游戏的互金平台,由于缺乏获客渠道和风控能力,必须将资金成本和流量费用转嫁到新客户身上。盈亏看命,自身对于成本的管控能力几乎没有。

但即使获客成本再高,这些野路子的小贷公司也得硬着头皮上。因为一旦新客户消失,资金链就会断裂。

之前就有媒体爆料,一些小贷公司甚至要花50元才能买到一次点击。

图:《50元一个点击?现金贷行业陷流量恶战》

在供给侧改革之后,小贷公司必须优化成本,才能维持平台的运营。但是,随着获取新客户越来越难,大部分小贷公司终将会慢慢被市场清洗出去,要么被迫转型或是回归地下。

而正规军的蚂蚁,依靠成熟的风控能力、资金渠道以及通过阿里系积累的数据能力和获客场景,不仅不会被供给侧改革拖累,反而还会因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而获利,成为A股少有的"会飞的大象"。

这句话放在微贷行业也是同理。

前几年混乱的微贷市场仿佛是个线上版的高利贷市场,是一个多输的竞争格局。

而自蚂蚁发力微贷之后,不仅提高了新零售客户的获贷能力,还降低了非银贷款的实际利率,形成了一个多赢格局。

更重要的是,蚂蚁在方便客户的同时,其盈利能力也不逊于守着金饭碗的银行贷款业务,硬是将银行当初看不上的小贷业务改造成了数字金融时代的"印钞机"。

在这轮供给侧改革之后,微贷市场上大概率将只会剩下几个巨头玩家,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高。

而蚂蚁,作为市场份额和业务能力最强的微贷龙头,还将在其「增长飞轮」的带动下,坐上火箭继续飞奔。

但在成功的盛誉之后,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吐槽蚂蚁的声音,有投资大佬私下表示:

"这些年中国给了支付宝足够创新的机会,理念上很宽容,世界上也突出,脱离于央行之外的资金流,美国都没这么开明。现在做大了要高估值上市了,反过来怼监管。这几年监管不仅没有制止支付宝,还把它的对手都干掉了,所以谁都可以抱怨监管,唯独蚂蚁不可以。"

蚂蚁,不只是对监管束缚的挑战,还有对消费伦理的挑战。

蚂蚁营收的快速增长也离不开其蓬勃发展的消费贷,和年轻人超前的消费观。这股潮流也是蚂蚁在一直推动的。之前只是号召大家剁手买买买,现在升级成了让大家借钱买买买。

让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在刚毕业甚至是还没毕业就背上一屁股贷款,真的有利于社会么?

每一张海报下方都写着:"花呗,5亿用户的快乐生活"。但这种眼前的快乐,真能带来长期的满足么?

图:每一张蚂蚁海报上的"快乐生活",都让我很不快乐…

在蚂蚁这类公司和我们这类投资人的助推下,在让“5亿用户过上快乐生活”的同时,下面这条段子或也将成为现实。

THE END
1.多维度视角下的审视,中国禁止推特的原因解析研发驱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各国因国情不同,对于社交媒体的管理政策也存在差异,中国禁止推特(Twitter)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审视中国禁止推特的原因及其背后的考量。 推特在中国的发展背景 https://www.027haotong.com/post/1619.html
2.事情彻底闹大!中方突然抓到“叛徒”,中国态度异常坚定:不买了!中方突然抓到“叛徒”,中国态度异常坚定:不买了! 据和讯网报道,近日,美国政府宣布新一轮对华出口限制措施,140 余家中企被加入贸易限制清单,涉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多种半导体产品。12 月 3 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行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接连发布声明,坚决反对。中国http://5g.shangdea168.com/post/12956.html
3.腾讯到处搞垄断,为什么国家不出手?刚刷到一个黑华为的,现在又刷到一个黑腾讯的,我实在有点好奇,为什么黑一个做实业的华为有很多流量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1462861/answer/49607591096
4.主题中国被禁的隐藏在网络屏蔽后的故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了我们获取知识、表达想法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且多元化的国家中,网络空间并非完全自由。存在着一系列被禁止或严格限制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与政治敏感性、社会价值观念相对应。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政治敏感性的问题。2019年6月,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一些国际新闻https://www.dhhtort.com/ye-shi-qu-wen/605497.html
5.科学网—关于“算力热”,要强调4个“不”“前段时间我在新疆克拉玛依参加会议,某运营商负责人听完我的发言后很惊讶,他说第一次知道算力原来是不可流动的。”在近期于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算力大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决定将他长期以来观察到的、人们关于算力的认识误区总结并分享出来。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4/12/382404.shtm
6.中国接入互联网二十年盘点网吧在中国的兴盛及衰落而在十几年前,在个人电脑还很稀缺的年代,很多人接触互联网都是从网吧开始——聊天有聊天室、OICQ(后改名QQ),游戏有红警、星际、FIFA,灌水有BBS。网吧红火了至少十年。随着4G时代的来临,单个用户可以获得每秒100M的传输速度——这是20年前全中国带宽的1600倍,互联网的重心也在向移动端转移。网吧也毫无例外地开始https://www.guancha.cn/Science/2014_04_20_223564.shtml
7.张宏良:天作孽,犹可存,自作孽,不可活!大批判作者:张宏良2022-12-22来源:民族复兴网 卡塔尔世界杯8万多人聚集在一个体育馆内,疯狂呼喊,互相拥抱,唾沫星子满天飞,无一人戴口罩;阿根廷夺冠后万人空巷,全国老百姓聚集在首都狂欢,也没有一人戴口罩……可是他们都没有出现全国阳性。唯独中国老百姓待在家里不敢出门,却几乎一个城市接连一个城市地整http://www.hmszqq.com/ArticleShow4.asp?ArticleID=10291&menu2=%B4%F3%C5%FA%C5%D0&title=%D5%C5%BA%EA%C1%BC%A3%BA%CC%EC%D7%F7%C4%F5%A3%AC%D3%CC%BF%C9%B4%E6%A3%AC%D7%D4%D7%F7%C4%F5%A3%AC%B2%BB%BF%C9%BB%EE%A3%A1
8.第一卷第一期《通知》鼓励儿童专科医院牵头组成儿科联盟,并积极推动“互联网++儿童医疗”,健全完善儿童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在线咨询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区域间儿科医疗服务资源共享发展。“儿科联盟就是以一所医疗机构的儿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科技术力量,形成跨区域协作、补位发展模式,在医疗、科研、技术推广、人才培https://lib.lchospital.cn/qitafuwu/liaoyineican-guanlilei/2017nian/2018-07-01/731.html
9.腾讯“共享”引领互联网平台开放新时代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前不久曾言:“创业者的成功85%要靠运气。”如何在成功路上更容易一点?雷军的答案是:“哪怕是一头猪,站在风口,风大都可以把它吹起来。要找到吹得起猪的风口,顺势而为!” 在当今中国,年轻人已经错过了一夜暴富的中国经济转轨期,眼下正席卷整个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大潮,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个草根https://www.51cto.com/article/306974.html
10.中国医生,14年的“多点执业”有什么变了?——顶端新闻但根据《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规定,“医生如果在主执业机构以外的其他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根据该互联网医院所在地多机构执业相关要求进行执业注册或备案”。 尽管医生流向互联网医疗,院方支持的另一面,又“不敢放开太猛”。访谈中的一位医生称,“医院会担心一些医生会走偏,把医院的一些病号往院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4729475
11.太平洋电脑网黄昏下的婚恋网站 敢不敢来次自我革命? 资讯 | 手机变身地震报警器 Evernote蓝牙触控笔 深度 | 从乔布斯币看果粉心态 智能电视进客厅尚远 深度 | 色情边缘的视频聊天室 4G时代需重视的问题 深度 | 国庆网购须防钓鱼 互联网将催生12306 App 小米360再度互掐 科技助力健康生活 神舟手机价秒小米 论坛 https://www.pconline.com.cn/pconline_history/201310/20131004.html
12.2023年05月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公开招考工作人员笔试高频试题报业更多是生产信息 ,出版业主要集中生产知识和智慧,生产信息的必然先于生产知识和智 慧的受到互联网冲击。其实原先不少报纸有在知识层面生产的传统,但 近年来,报纸的这一特色日益褪色。如果报纸不能从知识层面生产信息 ,只是在海量信息层面做文章,竞争不过新媒体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报业竞争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19/8120027060005102.shtm
13.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D. 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图的类型,本题是表格;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选出对表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仔细阅读表格,根据选项一一对照分析,得出答案。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282618_926426637.html
14.中学生社会实践(实用31篇)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也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这是他们的权利,学校和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但是中学生正处于成长之中,他们上网弊远远大于利,特别是不健康上网给中学生带来了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给予关心、引导和教育,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http://m.yueduku.com/fanwen/shehuishijianbaogao/715/715133.html
15.4G免费体验,中国移动意欲何为?4G来临,随着网络和终端的成熟,流量经营全面进入G时代,或许已经指日可待,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需要着眼的是应该是高速的无线宽带对用户预期和行为的影响:如果中移动玩流量经营的同时,用户还在掐算着流量过日子的话,显然是理想照不进现实。而对移动互联网格局的变化,则可能给自己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创造新的机遇。https://m.tmtpost.com/75073.html
16.灿星的下部综艺爆款在哪儿李建中也表达了忧虑:“我也和田总聊过,现在互联网视频崛起非常快,从人才、团队、制作的角度慢慢在影响我们。我是做传统媒体出身,纸媒曾经也有呼风唤雨的时候,但是仅仅十年的时间,我们就感受到市场的无情。另外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你就要找新的现象级的节目。真正现象级节目是可以改变行业格局的,它不多,可能https://ent.sina.cn/original/2017-03-08/detail-ifychhus0060306.d.html
17.万师傅说实话,聚集了众多资本、科技、人才力量的便利店,真的该去了解下沙县小吃,是如何带领那些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懂什么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小吃游击队,如何走遍全国的。没有资本去像今天帮助便利店一样去把它们“武装到牙齿”。但是,在沙县小吃面前,很多今天看来骄傲的数字,都只是过渡状态。 便利店要想称霸城市的街头https://www.wanshifu.com/zhishi/tag/tag4854
18.言论自由范文11篇(全文)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网络言论自由作为言论自由的特殊形式,网络这一工具使其具有了传统意义上的言论自由所不具备的作用或者功能(或者说传统意义上的言论自由虽然有此功能作用,但是网络言论自由能将这一功能或作用发挥第更好)。比如,网络的虚拟性以及传播迅速性等特点使得言论的影响范围不易控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vg21j8t.html
19.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很多可怜的妻子像刘女性一样,抱有对丈夫改邪归正的幻想。也出于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心,并没有离开那个对自己家暴的男人,相信了他们的认错。不成想,下一次拳头打过来,只会越来越密集。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敏曾在写《中国女性反家庭暴力报告》的时候,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给家暴妇女支持小组打电话求助的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20.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精选十篇)学校可以组织一批有教学经验的专任老师, 编写财务管理案例库。案例库的编写, 可以参考他人的成果, 为我所用;也可以下企业调研, 直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另外, 教师编写的案例, 最好联系中国当前现实, 解决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宜舍近求远。 (三) 加大教学投入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amcz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