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端化的时代,智慧校园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以赋能教学改革和校园治理能力提升为目标,按照“硬件建设是基础,服务教学是方向,数智治理是关键,师生素养是保障”的信息化建设理念,打造“云上山科”数字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学校的数字化转型。
完善顶层设计,理顺工作机制
“实现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从服务部门向服务师生个体转变,从‘简单的线下复制到线上’向‘以师生为本的业务重构再造’转变,是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全方位革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张振东向记者介绍道。
学院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统筹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形成领导小组决策、信息化推进办统筹、各部门落实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体系。出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2—2025)》,研制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信息化与学院各项业务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学院在各部门设立信息管理员,形成信息员管理梯队,有效推进各部门信息化业务建设和应用。
优化资源组合,助推专业数字化改造
“‘云上山科’教与学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工具,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备课、授课、布置作业和进行评价。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信息工程系翟凯丽老师说。依托“云上山科”,学院突破职业教育难题,赋能未来工匠培养。
学校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对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将专业数字化升级确定为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引导各专业升级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重构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数字化课程和教学资源,创设“职场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环境,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有效推动了课堂革命。
实训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实施了实训场所的数字化改造,建成了智能制造综合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和纺织服装工业4.0数字化车间。这些数字化实训场所将线上平台与线下教学环境深度融合,形成混合式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校就能体验实际生产环境,帮助学生克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教育的适应性和时效性。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骨干专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智慧工地”平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学习任务,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数字项目管理平台,在学校建立“云工地”,施工现场通过5G数字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实时将企业先进技术元素、工艺元素、资源元素和科学管理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实时全面感知现场施工技术和工艺及“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强化数智赋能,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资源节约和平安校园方面的应用,建设了节能监管平台,通过自动控制实现节能减耗,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后勤管理服务科学性便捷性;建立智能安防联动平台,结合监控中心“车辆黑名单”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校园安全管理预见性、精准性;加强资产可视化系统建设,通过展现各部门、各资产负责人之间复杂的资产数据关系,推动国有资产直观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学校申报的《智慧校园综合能源管理提升项目》《基于智慧评测系统的体育素养评价改革实践探索》入选省教育厅无感知数据采集示范项目申报。
根据《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学校制定了校本数据标准,并通过“建中台、搭平台、通堵点”的策略,利用RPA机器人等多种先进技术,有效消除了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建成校园数据分析决策与预警体系,使学校的办学能力螺旋式持续性改进,提升了学校的现代化治理水平。这一举措不仅为学校管理层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也为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目前,学校数字化转型仍在不断推进中。学校实现了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学校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获评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首批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推进数字治理、智慧教育,推进校园管理革新,赋能产教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