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模式范例6篇

传统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该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以及“动机”理论。下面我们分别作以介绍:

所谓“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顾名思义,就是认为学习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学习具体知识点,而是通过学习获得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关联的认识。其关键是要把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与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实质性联系。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先向学生介绍与其原有认知结构相联系的、概括性和包括性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所谓“动机”理论,则是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动机不仅可以影响学习的意义,而且还会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效果。

信息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是主动地获取知识,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教学模式不同

对于信息化教学,该模式的主要因素除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之外、还有教和学的支撑平台。在该模式中,教学方法很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以及认知基础灵活选择教学内容,然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件,或者设计开发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将其到公开的教学平台中心,学生上网进入该中心,注册登陆,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BBS或者e-Mail等通讯工具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且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相互提问,还可以用BBS和e-Mail向教师提问。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大量教学资料用以备课,并为课程资源库添加各种多媒体素材资源,学生可以进入课程资源库查阅资料,进行学习。

(三)管理体制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是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所以它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痕迹。无论是教学计划、经费预算都是由国家统一编制和下达,其教学任务、学费标准、专业设置等都由国家统一管理,然后由各个学校组织完成。

信息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教”与“学”以及管理体制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对于“教”的人――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常用技术,并对网络功能也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科体系的发展有一定的把握[2]。其次,国家对信息化教学是完全开放的,所以一切具体工作,像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市场调研都由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四)社会影响不同

信息化教学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步影响着教育发展方向,这给那些名气度一般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知道,学校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生源的竞争,那么,今后的发展形势可能就变成哪个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办得好,哪个学校的生源就多。所以,很多有名望的学校要注意了,如果他们仍旧不重视信息化教学发展,继续完全沿用传统机制,忽略课件建设,软硬件发展跟不上,那么,面临他们的可能就是被社会逐渐淘汰。

二、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分析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已经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它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所以,信息化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一)传统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传统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主导作用;第二,教师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教学理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色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很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师生在课堂上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那么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作用,这是信息化教学难以实现的。

传统教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首先,由于在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其次,由于教学活动受教学大纲的严格限制,所以学生的学习内容不能扩展,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这样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最后,教学仅侧重于知识结论,不注重教学过程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信息化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其次,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有利于因材施教;再者,信息化教学以信息技术、互联网为支持平台,其间汇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发生彻底改变,冲破了传统以书本为中心的限制,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最后,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根据互联网无地域、无时空限制的优点,开展远程教育,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优势互补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之间并不是前后取代关系,而是相互弥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两种教学方式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以“情感”为基础的人性化教学观

“关爱学生”、“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情感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它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循循教导,又包括学生的尊师重道。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以“情感”为交流基础的人性化、和谐化的教学环境,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4]。

2.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要实现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互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改变与更新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武装其头脑,要不然结果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我们知道,信息化教学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但是不管怎样整合,都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传统教学。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尺度,要科学合理进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实事求是、正确评价传统教学及其理论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新兴的信息化教学理论,我们也不要盲目崇拜,应该客观、公正地研究分析,吸收其所长,摒弃其所短;总之,我们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衡量标准,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相互比较,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质整合。

3.避免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

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应该将信息化教学模式看成是一种帮助其增加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能力的辅助工具,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教师绝不能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更不能用信息化教学完全取代自己。教师不仅要钻研教学课程,而且还要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模式配合使用[5]。

4.和谐构建教学要素

我们知道,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几部分。要使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和谐统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内容互相融合,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特征,将传统书本教材与网络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教材等多种教学资源内容进行融合,优势互补。教师在使用传统教材基础上,不断探索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增强知识技能的其它教学资源。

第二,多种教学媒体整合利用。虽然说信息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经济、方便、简易的传统教学也具有着很多信息化教学所不具备的价值。因此,我们要整合优化多种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它们的整体服务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三,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以良好的素养、多元化的角色、和蔼可亲的形象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通过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展与学生的各种互动交流活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以轻松愉快地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三、结束语

教学过程是一门带有艺术性的创造性劳动。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都有自身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清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关系,将两者和谐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大地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各自优势,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3]周白波,陈娟.学习者控制――网络教学的主要特征[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邢真.简论和谐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1(8).

[5]张晓东.网络时代对教育的挑选[J].中国电化教育,2010(2):44.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校园网;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学资源信息化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F运行的多媒体索材或教学系统。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信息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博客论坛、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等等。信息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多方开发、学生教师创作、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具有符合实际、操作简便、层次清楚、能动性强等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资源信息化工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相应的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建设有助于英语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促进英语教学更好地发展,提高广大师生参与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其不仅仅在于教学过程本身,还在于能同时提高科研工作者英语阅读或交流的能力,即便对于高新企业的国际接轨电有良好支持。因此,有必要全面提升教学资源信息化的质量状况,促进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成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构建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是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同时培养学习者高效的学习能力与方法,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信息化概述

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再生的复杂过程,它源于广大师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接受广大师生教学实践的检验,不断经过使刚、系统评价、反馈交流、改进更新等过程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组合。

1.资源收集

目前教学资源信息化内容主要来自三方面:网络收集、专属机构集中开发和学科教师开发。事实表明:网络收集的资源题材广泛,但分类相对困难,陷入了只收不聚的局面:专属机构集中开发的教学实践资源,多为人工或爬虫收集,针对性不足,并且缺乏教学活动的支持,缺乏互动性,可用性差;学科教师开发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现身说法,但又因为个体的能力所限,需要一个可共享、可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为其提供资源。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教学资源信息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实施

教学资源信息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实施要以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教学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从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定位了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基本功能,确定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化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系统实现的目标,以大型数据库为后台,以为主要开发技术进行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具体功能模块的实现。

1.角色与模块划分

块、互动交流模块、讲座信息模块、电子课件模块、电子图书模块、课程网站模块、教师主页模块、网络视频模块、管理模块。这些功能模块还要根据后期的实践检验进行不断修改完善。

2.系统实施步骤

系统按照以下思路进行设计开发:

(1)阐述整个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的体系结构:

(2)详细论述教学资源服务系统的需求分析:

(3)对每个需求分析所涉及的功能划分为对应的功能模块:

(4)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5)进行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

(6)进行教学资源分类和整合:

(7)系统平台在本地进行小规模数据负载测试:

(8)系统平台在学校进行小范围试运行:

(9)根据测试反馈的结果进行完善和总结。

3.系统实施拓扑结构

教学资源信息化服务系统采用以太网结构的网络平台,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构成典型开放式的B/S结构,服务器采用WindowsServer2008企业版操作系统,Web服务器采用IIS7,数据库采用MicrosoftSO,Smwer2008,系统开发工具选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系统开发语言为C#。这一技术方案使得该系统具有人机交互的方便性与灵活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安全保密措施的完整性等于一身的特点,更加适用于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今后发展变化的需求。平台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该平台客户端采用浏览器直接浏览和互动操作,不需要开发客户端应用程序,所有系统服务程序均安装在服务器端,从而使得客户端用户操作方便简单,也不需要为不同级别的用户设计开发不同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系统的后续更新升级也只在服务器端完成即可。,这样的设计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整个系统的架构如图2所示。

4.英语教学模式资源分类

四、英语教学模式检验

1.检验要素与方法

调查问卷的结构主要包括英语教学实践要素、英语教学互动要素、英语教学讲座信息认知要素、英语教学电子课件探索要素、英语教学课程建设体验要素。同时被试者的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专业。调查问卷共包括31个题项。问卷采用Likertscale5级记分,分别用1~5表示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每个被试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每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总和,该总分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他(她)的态度强弱或具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相应的验证结构和调查选项如表1所示。

通过449位被试者的问卷调查操作验证过程,采用面对面或者邮件方法进行了分发调查,反馈326份,有效反馈率为72.6%,其中18份被剔除,因为回答不完善或不标准,最后留下308份调查表用于模型验证,其中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样本数各占一半。

2.探测性因素分析

利用SPSS软件的强大数值分析功能,根据最大方差旋转的主分量因素的数据分析,该样本数据的决定性因素的KMO值为0.872,高于0.8,说明适合于进行因素分析,Bart[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1,也说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按照因子负荷不低于0.4的标准保留问卷调查题项,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0的因子有5个,如图3碎石图所示,碎石图表明从第6个因子开始陡阶趋于平缓,因此提取5个因子(表1因素各选项因子划分基本符合),并且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的结果表明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1.374%,去掉最后两个小于0.4的因子(对应于07和015),本研究因子提取的方法可行。

3.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验证性因素分析阶段采用AMOS软件进行5因素结构模型拟合,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X2/df的值接近2,RMSEA的值在0.06以内,表明这一模型良好,NFI、I-FI、TLl、CFI的值均大于0.9,说明这一模型拟合良好。

五、总结

参考文献:

[1]Kathy

Seddon,

Keith

Posdethwaite,

MatthewJames,KevinMulryne.Towardsanunderstandingofthelearningprocessesthatoccurinsynchronousonlinesem-inarsforthe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experiencede-ducators.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ev,201l,Springer.doi:10A007/s10639-011-9166-8.

[2]JaredKeengwe,DavidGeorgina.Thedigitalcoursetrainingworkshopforonlinelearningandteaching.Ed-

ucationandInformationTechnology,20]1.Springer.doi:10.1007/s10639-011-9164-x.

[3]MargaretCargill,PatrickO'Connor,YongyanLi.Educating

Chinese

scientists

to

write

for

internationaljournals:Addressingthedividebetweenscienceandtech-nologyeducationandEnglishlanguageteaching.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2011.doi:10.1016/j.esp.2011.05.003.

[4]宗云英语语言类精品课程网站现存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67-70

[5]VasileiosTerzis,AnastasiosA.Economides.Theacceptanceanduseofcomputer

basedassessment[J].Computers&Education,2010.56:10321044.

[6]A.Kaklauskas,E.K.Zavadskas,V.Pruskus,etal.BiolnetricandIntelligentSelf-AssessmentofStudentProgresssystem[J].Computers&Education,2010.55:821-833.

[7]陈海建,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之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5):94-100.

[81曾志明,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研究[J].教育导刊,2009(8):43-45.

[9]翁飞燕,黎聚才.谈教学资源迁延的困境及出路[J].教育探索,2010(11):65-66.

[10]Chatzopoulou,D.I.,&Economides,A.A.Adaptiveassessmentofstudent'sknowledgeinprogramruingcourses[J].JournalofComputerAssistedLearning,2010.26(4):258-269.

关键词教学模式;英语;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当前信息化教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让教学更有效率,学生学得更好。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交流语言,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沟通,而信息化的手段其目的也在于沟通,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化手段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发展趋势。当前,很多学校已经把信息化手段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英语教学手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学校在开展这一类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然存在不足,有些时候信息化手段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和陪衬,只是在英语课堂上播放一些视频或者简单的课件,就认为是英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因此,探索英语教学和信息化手段的充分结合,就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2在教学准备阶段促进英语教学和信息化手段之间的结合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其主要的方式是采取集中统一化的教学。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目的仍然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刺激,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的英语知识。不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是看到日常的教学效果,却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心理反映,这样就不能够让学生热爱学习英语,最终在教学上相对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信息化手段,对于英语教学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3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结合

信息技术对于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不仅仅体现在对于教学准备阶段,而且对于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也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模式,而是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更好地增进学生的和英语教师之间的互动。信息化的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创造性,而且将会对教师的知识空间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

特别是部分学生由于自己在英语课程方面基础并不是特别好,因此在面对面的课堂上,因为抹不开面子或怕丢脸而很少参与交流,但是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自由地交流以及提问,在网络上也可以大胆地运用英语进行聊天,能够提升综合英语应用水平,这也是学习方法上的转型和革新。互联网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即时通信技术的发展,缩小了学生和教师互相之间的距离,学生有一些关于英语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家里学习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即时交流或者留言,对于文字无法表达清楚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这也是对学习模式的一种突破[3]。

4利用教学资源载体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结合

对于任何一种新生事物而言,都需要进行细致的钻研和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传统的题山卷海的教学模式里解放出来,用新的思维对待当前的信息化教流,为传统的英语课程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结束语

英语课程教学朝着网络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是一个时代潮流,它对于英语教学而言,不仅仅是提供了便捷的教学手段,也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当前的英语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电子计算机的操作中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更多的信息化手段,将信息化手段作为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以此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网络信息化手段将对学生和教师的观念产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信息化手段也能够让学生热爱英语,从而主动学习英语,提升英语课程教学效率,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67-74.

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内容,以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需求。它强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学习任务的知识联系,提升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意识和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能够基于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JiTT理念融入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原因

三、基于JiTT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基于JiTT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信息化教学中,也应该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平台为渠道。同时,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信息化教学,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点的重难点把握、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样才为该教学模式的引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依照JiTT教学理念,我们可将整个教学环节分为:

1.准备环节

2.课堂教学环节

3.课后环节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学习资源学习平台评价体系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和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这一批在信息化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伴随着网络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将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应思考什么样的教学资源才最适合学生,怎样才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双方的角色变化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知识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实验演示获取的,学生基本附属于老师,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需求,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教师要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二是要具有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要能够有效地掌控课堂。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通过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构建了提供服务与需要服务的对等关系,从而有助于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平台与学习资源的搭建

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的介质,学习平台的构建是否合理,学习资源的安排是否科学有效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能否够顺利进行,学生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们要重视两者搭建的合理性。首先,我们要保证学习平台的构建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师生互动需求的同时考虑到其方便性和时效性,这是学生愿意使用学习平台的基本保证,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老师不能准确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那么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仍然是老师、同学的帮助,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必要帮助。其次,学习资源需要科学合理地加以配置,尽量能够满足各层次、各种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又不能为了全面而将大量的学习资源以灌输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对学习资源进行大量的检索、比较和梳理工作,既需要专业老师的协助,又需要技术人员的支持。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四、影响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因素

1.硬件条件是否成熟。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如果基本硬件设施建设不成熟,那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成了纸上谈兵的空想。

2.教师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直接取决于教师主观的认可程度,虽然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教学中的优势,主观上愿意接受并精心设计准备,信息化教学模式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信息化教学模式带来的转变。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虽说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主流群体,但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是缺乏主观能动性的,所以在主观意愿上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模式带来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的转变,并愿意积极地接受这样的变化是正常教学的重要保证。

4.学习资源配备的科学实用性,学习资源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完成知识技能学习的直接养分,学习资源的配备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学得怎么样,如果学习资源的质量不能得到保障,有效学习就无法实现。

5.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全面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试卷填写情况对其学习效果予以评定,以上因素都是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参考要点,而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与学的角色和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评定体系已经不能够全面、客观、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所以拥有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体系是检测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6.108-284.

P键词:信息化教学;先进制造技术;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

一、课程信息化教学建设思路与步骤

二、网络教学平台及其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三、课程信息化教学

四、结论

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布鲁姆知识目标分类法和描述方式,对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划分成若干知识点,准确描述知识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确定合适的知识点考核方式,在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实践,通过课程网站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进行实例教学、现场教学、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同,值得推广。

[1]于士军.《先进制造技术》教学改革的探察与实践[J].电子世界,2013,(4):284-285.

[2]李国伟,董达善,黄婉娟,等.面向“卓越计划”的“先进制造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31-32.

THE END
1.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变革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变革方向,主要包括个性化学习、混合式学习、项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最后总结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变革的意义和价值,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方向;教育教学改革 一、引言https://wenku.baidu.com/view/b67f9361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e9.html
2.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深度研究解释定义黄金版56.64.422、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 3、评估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实时、客观、全面的评估,提高教学质量。 4、管理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http://www.junweilai.cn/post/29262.html
3.信息化教学模式12篇(全文)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表现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从观念、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它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理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尽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ooxgb0y.html
4.信息化教学模式图文(精选8篇)篇2:信息化教学模式图文 一、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更新知识 (1)以学生为纽带加强校企合作,①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速度,给印刷业提供了极好的市场机遇; ②加入WTO后,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每年都有近百家“三资”印刷企业批准设立,为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r67vg03.html
5.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教学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根据学校“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和“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结合解决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专题研究成果,在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的指导下,学校信息化中心教研组进一步梳理提炼,将双课堂实践总结为:“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的教学育人模式。 该模式对翻转课堂如何应用平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https://dx.eduyun.cn/html/chuz2018/20201028/427.html
6.信息化教学浅析信息化教学创新博客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https://blog.csdn.net/wangderen/article/details/2963799
7.信息化教学的几种模式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就要要求我们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在一起,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思想,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使http://html.study.yanxiu.jsyxsq.com/el/proj_789/article/37003/3183235.htm
8.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正所谓教学相长。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如附表所示,传统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有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之相适应。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54343.html
9.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袁榕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改革工作推进,现代化小学英语教育更加注重其合作性、自主性、探究性,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具备更加完善的英语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教师在构建探究、合作、自主性课堂时,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英语课堂,让学生有声、有色、有趣的英语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2865729350
10.教师信息化教学赏析八篇学界对于教学信息化的定义众说纷纭。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是:教学信息化,是基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以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使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教学信息化能力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能力及利用先进设备和互联网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能力,其终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https://zgms.fabiao.com/haowen/22297.html
1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精选20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https://teacher.ruiwen.com/shiyongwendang/jiaoxuezongjie/347888.html
12.刘延东副总理点赞的华师信息化,你了解多少?这些年来,我校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校教育文化、教育生态的重构,在标准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在教育管理与服务、教学应用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为我校建成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2.1 新型教学模式建构的观念创新 http://www.zyedu.org/wlzx/info/9394/58253.htm